中资券商的香港子公司虽然对沪港通业务一直翘首以盼,但随着正式开通日期日益临近,他们的抱怨也越来越多——针对沪港通的开户和业务增量还是太少了。
广发控股(香港)和国信证券(香港)的内部人士均向界面记者表示,沪港通业务有着诸多限制,远不如使用QFII额度方便,而沪港通在交易制度上存在一些“先天缺陷”,也无法满足专业机构投资者。因此,众多机构投资者对沪港通业务保持谨慎态度。
在机构投资者占到6成多、散户不到4成的香港市场,对在港机构投资者缺乏足够吸引力对于沪港通来说是一个致命打击。
国泰君安(香港)的总经理阎峰向界面记者表示,沪港通筹备以来,在国泰君安香港子公司咨询开立沪股通的账户机构投资者并没有显著的增加,因为在香港的机构投资者多数不需新开立账户就直接可通过QFII投资A股。
他补充,国泰君安(香港)针对沪港通并没有业务上的调整和新产品的推出。反而是国内投资者到香港开立港股通的人数增幅较大,但香港本地投资人咨询相关业务的人数并没有明显增加。
据界面记者了解,只有非常少量的机构投资者需要开立沪股通账户。主要原因是这些机构QFII额度有限,或尚未获得QFII资格。未来沪港通开通后,他们就可以直接投资,无需再去借用其他机构的QFII额度。
此外,中资券商的香港子公司也一直要和外资券商和香港本地券商竞争。沪港通开通之前,为了争夺客户和资源,中资券商会将本地愿意投资港股的客户通过“灰色地带”转给香港子公司,而沪港通开通后,这些本地客户无需转移便能直接投资港股,使客户产生一定分流。
闫峰表示,沪港通业务对中资券商的香港子公司国内和香港的经纪业务都用推动,但实实在在的业务增长还需要一段时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