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祥耿 编辑:张璐 审校:张祥耿 来源:创邑icity
不得不佩服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营销技巧的高超。全国两会期间,在全中国、全世界都关注的人民大会堂,他的一句“荣昌猪比荣昌人出名”,不仅把荣昌猪“吹”上了天,而且把养猪的地点——重庆荣昌高新技术开发区也带“火”了。
半个月前,荣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刚刚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且是全国首个以农牧为特色的国家高新区。数据显示,2017年,荣昌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60亿元,同比增长18%,工业集中度达到75.38%,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猪比人出名?
一头猪能登上大雅之堂,能在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里“养”,荣昌猪到底有啥来头?
据创邑icity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荣昌猪主产于重庆荣昌和隆昌两县,后扩大到永川、泸县、泸州、合江、纳溪、大足、铜梁、江津、璧山、宜宾及重庆等10余县、市。
荣昌猪头上拥有种种桂冠。作为世界八大、全国最优良的三大地方名猪之一,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联合作用,荣昌猪以其多个优良的遗传性状名列中国地方优良畜禽品种资源的前茅,也是多年来我国推广数量最多、覆盖地域最广的地方猪种,1957年荣昌猪被载入英国《世界家畜品种及名种辞典》,纳入了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保护猪种资源名录,1986年列入《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并在1987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荣昌猪国家标准》,2000年再次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经过400多年的选育,其耐粗食、适应性强、杂交配合力好、遗传性能稳定、瘦肉率较高、皮薄肉嫩、肉质优良、鬃白质好。荣昌猪高瘦肉率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追求,其一层肥一层瘦的肉质,成了川菜“回锅肉”的最佳首选食材。
“多年来荣昌猪一直是荣昌畜牧业第一产业。2016年以来,荣昌已累计交易生猪3000多万头,交易总额近490亿元。”在2017第六届品牌农商发展大会上,荣昌区副区长徐利敏在介绍荣昌区的猪产业时满脸自豪。
2013年,荣昌国家生猪电子交易市场成立。2016年,国家生猪市场电子交易已覆盖31个省市区,平台挂单量1亿余头,占全国生猪年出栏量的1/7,成交2000余万头,交易总额达到280亿元,基本掌握了生猪定价权。目前,荣昌区正在编制生猪价格指数,指导全国生猪生产。
2017年,荣昌猪更以25.09亿元品牌价值位居全国地方猪品牌价值榜首。农业部批准的“中国畜牧科技论坛”每两年在荣昌举办一次。国家生猪交易市场也在荣昌应运而生。不仅实现了线上交易,也彻底解决了生猪活体线上交易标准、疫病防控与实物交收这3大难题。目前,年交易额已超过360亿元。
养猪卖猪不见猪
“我们这个高新区是一个没有围墙、没有边界的园区。”荣昌高新区阐释道,“农牧企业在园区内,按照工业的方式,研发技术、生产产品,为整个荣昌乃至全国的农牧养殖户提供优质品种、饲料以及技术服务等,提升农户养殖的效益。”
多年以来,荣昌猪养在深闺人未识。一家一户粗放式养殖,农户增收能力不强,而且污染严重,一代名猪也只是卖出了白菜价。而改变这一切的是成立于2012年6月的重庆日泉农牧有限公司,荣昌区一家生猪种养结合型农业技术创新企业。
日泉农牧经理刘钢介绍,为实现现代化规模养殖并解决养殖污染问题,该企业先后投入100多万元,猪场在设计上做到了干湿分离,采用泡沫消毒系统、稀料投食系统、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系统,喂养、消毒、清理全自动化,工作人员进入猪场,还需要全身消毒与换装。
“我们的农牧业高新区养猪卖猪不见猪。”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表示,荣昌是通过集约化的程度、高科技的办法和现代化的条件养猪卖猪。农牧企业在园区内,按照工业的方式,研发技术、生产产品,为整个荣昌乃至全国的农牧养殖户提供优质品种、饲料以及技术服务等。
“猪吃食堂、住楼房、有保健、能洗澡,根据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饲料配方,小猪吃什么,公猪、母猪吃什么都不一样。“曹清尧满怀信心地说,未来荣昌要发展这样的大数据智能化养猪场,“把猪粮稳天下的牌打到我们自己手里”。
根据规划,到2020年,荣昌高新区R&D经费投入将占高新区GDP的2.5%以上。以前养猪,农村大妈大字不认识几个就能养;而在荣昌高新区里,博士、硕士“猪倌”一大堆。在这里,现有畜牧科教人员2278名,其中博士128名,硕士376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科技人员88名。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是专业的畜牧学院,每年培养培训各级人才达5000人以上;在荣昌的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现已拥有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农业部养猪科学重点实验室等31个科技创新平台,建有养猪研究所、动物营养研究所等20个科研机构。
在科研成果中,荣昌成功获取了世界上首套荣昌公猪及母猪、荣昌怀孕母猪、荣昌仔猪数字化可视数据集;在全国率先建立起RFID(射频识别)生猪及其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监控系统,实现“养殖—屠宰—加工—交易”的全程溯源、监控、公开。
与国内优势科教资源的嫁接,是希望构建现代畜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和科技服务模式,搭建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将荣昌高新区打造成为中国畜牧业现代化典范,成为中国畜牧业研发中心、生产中心和制造中心,其核心就是为科研人员搭建成果转化平台。
首个农牧特色高新区
据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全国共有2543家开发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552家和省级开发区1991家。该研究院通过对全国开发区主导产业的词云分析发现,装备、制造、加工、食品、农副产品成为了高频词。产业定位的高度趋同,是导致今天很多开发区招商难的重要原因。
但在荣昌高新区,这个问题似乎不存在。通过全国人大代表的一句“荣昌猪比荣昌人出名”玩笑话,荣昌高新区在强手如林的高新区中打出了品牌,树立了独特的标签,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全国各地客商纷沓至来。
据了解,荣昌高新区前身为重庆荣昌工业园区,2002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6审核认定为省级开发区。2016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市级高新区,同年正式申报国家级高新区。
仅仅用了一年时间,荣昌高新区就完成了从市级到国家级高新区的跨越。
曹清尧说,全国上百个高新区,但大部分都是搞工业的,而荣昌的这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第一个以农牧业为特色的高新区。但以农牧业为特色,曾广受质疑——总不至于把“荣昌猪”养到园区吧?这个园区再大,能养多少头猪呢?
单靠企业的力量提升农牧产业的效益,显然牵引力不足。荣昌区擦亮“高新”招牌,通过引入智力支持,提升农牧产业的科技含量,通过集约化的程度、高科技的办法和现代化的条件养猪卖猪,同时今后还要带动周边其他省、西部乃至全国养猪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还要研发新的技术,带动兽医、兽药、饲料、畜牧机械等第二产业,最终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荣昌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也正在申报中,获批后也要建起来,把生猪营销、销售和服务搞起来,实现一二三产的融合。”曹清尧介绍,未来荣昌也将发展数字化程度高的养猪场,通过大数据智能化改造,让荣昌猪走出国门。
在1月22日举行的荣昌2018年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重庆荣昌区一口气与阿里巴巴、海航物流、九次方大数据信息集团等企业签下17个重点项目,协议总投资约269亿元,涉及荣昌货运机场建设、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等,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有望被广泛应用到生猪全产业链。
这个以世界八大种猪“荣昌猪”闻名的渝西小城,并没有局限于生猪养殖,而是围绕猪做文章,以建设全国首个以现代农牧为特色的高新区为抓手,加快当地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多年的发展,荣昌高新区已形成智能装备制造、食品医药、轻工陶瓷和农牧高新产业为主导的“3+1”产业集群。规划到2020年,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达12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2%以上,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
备注:部分资料参考《重庆日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