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抽完15000支雪茄之后,他满足了我们对古巴雪茄的所有想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抽完15000支雪茄之后,他满足了我们对古巴雪茄的所有想象

真正让人上瘾的,远不止雪茄本身。

采访、文字 / L

摄影 / 孔庆丰

图片 / Joy Master ,部分来自网络

“如果天堂里没有雪茄,我宁愿不去天堂。”

——马克·吐温

曾经在一个小型红酒沙龙上听眼波流转、朱唇微启的品酒师讲解每一款葡萄酒的学问,她端详葡萄酒的样子像是打开一本本心爱的藏书,喝到喜欢的酒眼中会有光芒。更让人叹服的是,葡萄酒仿佛为她打开了一扇门,推门进去别有洞天 —— 从这些色泽深浅、浓度不一的红色液体中,她不仅能准确判断出酿制的葡萄品质、种植产地、品种配比,甚至可以根据甜度、酸度的微妙变化看得到波尔多葡萄园里的光照强度,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海风吹拂和美国纳帕山谷上的花草甜香。

在国籍、身份、地域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探索世界的切口 ,对于北京老炮儿 —— 圈内人称“熊爷” 雪茄客来说,这个切口是雪茄。

再准确一点 —— 是古巴雪茄。

北京老炮儿熊爷。摄影 / 孔庆丰

15000 支雪茄铸就的热爱

采访在北京东四环外一处公寓门口的咖啡店进行,熊爷仍旧没有多余的客套话,落座之后便直奔主题 —— “北京能抽雪茄的地儿不多,这算一个。” 15年的烟龄让他脑子里有一张清晰的地图,而作为国内最早接触雪茄的一批人,从买家、玩家到卖家,他也几乎见证了中国雪茄市场发展的每一步。

“跟威士忌一样,内地最早接触从上海开始,大多是香港、台湾人带起来的。” 熊爷口中的 “最早一批人” 指的是 2000 年左右,随着经济开放、国门打开第一批富起来的人。彼时,不同地区的人开始频发流动,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在对撞和交融中开始从单一走向多元,国人首次接触到 “生活品质”、“小资” 等等舶来的概念。而熊爷的第一支雪茄,来自男人之间最普遍的示好方式 —— 发烟 。

摄影 / 孔庆丰

朋友的初衷是要用雪茄帮他戒烟,相比尼古丁通过燃烧的烟叶吸入肺,再借助面积为人体表面面积90倍的肺泡进入血液、流向大脑产生的快感和依赖性,雪茄不入肺的抽法从一开始就避免了尼古丁大量入侵身体的危害和上瘾的问题。但熊爷却还是从一上手就没停过,一抽就是十多年。

而这其中真正让人上瘾的,远不止雪茄本身。

摄影 / 孔庆丰

“仪式感是一定要有的 ”,熊爷从烟盒里拿出一根 Cohiba ,用雪茄剪剪开,点燃,第一口浅吸呼出的青烟后,继续说:“ 环境、器具,甚至音乐等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抽雪茄的体验。” 在他看来,香烟跟我们所处的时代一样,迅速、便捷,但雪茄不同。雪茄要选、要养,要拿出时间来慢慢品,每个步骤都充满仪式感。以雪茄作为载体,通过一系列的仪式,完成的其实是一个从快向慢,从浮躁到沉淀的内心过渡。

而影视剧里雪茄配干邑的镜头,其实在雪茄行家这里是并不成立的。熊爷解释说,雪茄跟任何东西配都会互相伤害,诸如红酒:黑品诺酿制的单品种葡萄酒单喝口感非常清爽,但如果配雪茄,它的味道就会被雪茄改掉。像是教皇新堡这样口味浓烈的葡萄酒,又会伤害雪茄的口感。“娇贵的东西都经不起打扰。” 所以通常抽雪茄的时候,他通常会建议搭配水和普洱茶。

摄影 / 孔庆丰

娇贵的东西往往也有自己的脾气,挑选合适的时间、场合、装备,甚至心情和茶水,才算是对它最好的交代和尊重。这10年间,它跟雪茄交朋友,也通过雪茄认识更多的朋友,陆陆续续拉了很多人“下水”。

" 有一阵子有朋友跟我说,我这有一根烟不错,你来找我抽吧。

我说好,就订张机票飞过去。

或者有朋友跟我说,最近觉得我家里的烟都不好抽,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要不我今天晚上飞过来,明早来找你抽烟,行不行?

我说行。"

在熊爷看来,这才是真正的热爱,而在外人眼中,男人间至为深切的友谊也不过是如此。时间珍贵,愿意专门空出之间分享心爱之物的对象,不会是随便选择的结果。

“吸烟如交友,要抽就抽最好的,不要在不好的人身上浪费时间,开始很重要。” 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在真伪难辨的雪茄市场,即便行家都难免偶尔看走眼买到假货,熊爷却从来没失手过 ,靠的就是从第一根烟起养成的直觉与手感。“ 雪茄和文玩一样,有时辨别真伪得靠直觉。” 熊爷说,如果一直抽古巴雪茄,假货拿在手上就会很明显感觉出不同,这不是雪茄的成色、样貌可以判别出的,是非常细微的一种差别。

13000公里之外的寻找

06、07年的时候,熊爷开始系统地钻研雪茄、古巴雪茄的背景知识,整天泡在当时雪茄客聚集的论坛上和大家互通有无。但了解的越多,就愈发想要真正去到雪茄的故乡,亲眼看看一根雪茄从无到有的每一道程序。

到了古巴之后,他才真正明白一句话:世界上的雪茄只有两种,古巴雪茄和非古巴雪茄。

“没有什么比雪茄更能体现古巴特色了。” 熊爷说,大片大片的烟田,遍布全城的雪茄店,一年一度全城狂欢 —— 古巴雪茄节…… 这一切都让他意识到古巴雪茄的不可复制性。

而事实上,古巴雪茄之所以绝无仅有,的确是由一系列具有独特性的先决条件导向的结果。作为当年欧洲人发现烟草的地方,古巴至今仍旧保有全世界最大面积的烟田,北回归线附近的温湿度及降水量非常有利于烟叶生长,加勒比海岸的红色土壤的化学成分以及农业特性也是其他地区不具备的。随着雪茄的流行,不止一个国家曾努力尝试模仿,例如雇佣有经验的卷烟工人,或种植来自古巴的烟草种子,但他们永远无法复制古巴的土壤和气候。

而翻开古巴历史,从政治到文学、艺术,几乎所有在这个国家历史留下一笔的人都跟古巴雪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菲德尔·卡斯特罗几乎在所有公开照片中,都拿着那标志性的雪茄;温斯顿·丘吉尔钟情于罗密欧与朱丽叶品牌,号称一生抽了25万支雪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则偏好乌普曼雪茄,在1962年签署针对古巴的贸易禁运令前,先囤积了1200支乌普曼雪茄。

对于古巴土著居民而言,Cohiba 也早已成为日常生活,宗教、政治和社交仪式中的基本元素。甚至如果说古巴是在建立在雪茄烟田上的国家,也并不过分。

到达哈瓦那后,熊爷租了一辆车,完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地毯式搜索“—— 以 S 形路径,沿着哈瓦那所有横向的街道扫一遍,再沿着纵向扫一遍。前后耗时10余天,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试 8 跟雪茄。过瘾之余,哈瓦那城内50多家雪茄店,连同周边的烟田、烟厂,也依照特色与水准绘制成一副绝无仅有的雪茄地图,成为之后每次探访的线索与基础。

基于这张地图,在和精品定制旅行机构Joy Master 人生玩家 结缘之后,熊爷先后带着雪茄爱好者们完成了3次主题旅行。跟同好旅行的乐趣不言而喻,雪茄之外的项目也让所有人更加深入到这个红色主义国家的历史之中,领略了另一种魅力。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如今中国已经是古巴雪茄最大的买家之一。

15年之后的再次回归

2012年的时候,熊爷在北京开过一个免费开放的雪茄吧,只为推广古巴雪茄文化。“ 刚开的时候很有热情,但后来发现推广文化这件事,靠自己一个人根本做不起来。” 国内市场的现状让熊爷有些无奈。

事实上,雪茄进入中国到现在已经过去10余年,现在处于一个井喷的状态,但伴随着这种热潮共生的,是市场的混乱与假烟的泛滥。许多卖烟的人自己也难辨真假,更不用提那些花了大价钱抽着假烟,反而回来质疑真烟太甜的外行。“ 懂的人越来越多,不懂的人也越来越多。” 在意识到这种现状之后,熊爷选择转身,回到自己的洞里闷头抽烟。

在很长一段时间,他跟许多真正热爱雪茄的资深雪茄客一样“猫” 了起来,不再混圈子,直到在 Joy Master人生玩家的行程中结识到不止一个真正热爱雪茄又循路无门的同好。2017年开始,熊爷开始重新活跃在京沪两地的雪茄圈,讲雪茄、抽雪茄也卖雪茄,十余年的热爱让他有太多可以分享,而经过浮沉,他更加珍惜每一个心有戚戚的同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抽完15000支雪茄之后,他满足了我们对古巴雪茄的所有想象

真正让人上瘾的,远不止雪茄本身。

采访、文字 / L

摄影 / 孔庆丰

图片 / Joy Master ,部分来自网络

“如果天堂里没有雪茄,我宁愿不去天堂。”

——马克·吐温

曾经在一个小型红酒沙龙上听眼波流转、朱唇微启的品酒师讲解每一款葡萄酒的学问,她端详葡萄酒的样子像是打开一本本心爱的藏书,喝到喜欢的酒眼中会有光芒。更让人叹服的是,葡萄酒仿佛为她打开了一扇门,推门进去别有洞天 —— 从这些色泽深浅、浓度不一的红色液体中,她不仅能准确判断出酿制的葡萄品质、种植产地、品种配比,甚至可以根据甜度、酸度的微妙变化看得到波尔多葡萄园里的光照强度,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海风吹拂和美国纳帕山谷上的花草甜香。

在国籍、身份、地域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探索世界的切口 ,对于北京老炮儿 —— 圈内人称“熊爷” 雪茄客来说,这个切口是雪茄。

再准确一点 —— 是古巴雪茄。

北京老炮儿熊爷。摄影 / 孔庆丰

15000 支雪茄铸就的热爱

采访在北京东四环外一处公寓门口的咖啡店进行,熊爷仍旧没有多余的客套话,落座之后便直奔主题 —— “北京能抽雪茄的地儿不多,这算一个。” 15年的烟龄让他脑子里有一张清晰的地图,而作为国内最早接触雪茄的一批人,从买家、玩家到卖家,他也几乎见证了中国雪茄市场发展的每一步。

“跟威士忌一样,内地最早接触从上海开始,大多是香港、台湾人带起来的。” 熊爷口中的 “最早一批人” 指的是 2000 年左右,随着经济开放、国门打开第一批富起来的人。彼时,不同地区的人开始频发流动,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在对撞和交融中开始从单一走向多元,国人首次接触到 “生活品质”、“小资” 等等舶来的概念。而熊爷的第一支雪茄,来自男人之间最普遍的示好方式 —— 发烟 。

摄影 / 孔庆丰

朋友的初衷是要用雪茄帮他戒烟,相比尼古丁通过燃烧的烟叶吸入肺,再借助面积为人体表面面积90倍的肺泡进入血液、流向大脑产生的快感和依赖性,雪茄不入肺的抽法从一开始就避免了尼古丁大量入侵身体的危害和上瘾的问题。但熊爷却还是从一上手就没停过,一抽就是十多年。

而这其中真正让人上瘾的,远不止雪茄本身。

摄影 / 孔庆丰

“仪式感是一定要有的 ”,熊爷从烟盒里拿出一根 Cohiba ,用雪茄剪剪开,点燃,第一口浅吸呼出的青烟后,继续说:“ 环境、器具,甚至音乐等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抽雪茄的体验。” 在他看来,香烟跟我们所处的时代一样,迅速、便捷,但雪茄不同。雪茄要选、要养,要拿出时间来慢慢品,每个步骤都充满仪式感。以雪茄作为载体,通过一系列的仪式,完成的其实是一个从快向慢,从浮躁到沉淀的内心过渡。

而影视剧里雪茄配干邑的镜头,其实在雪茄行家这里是并不成立的。熊爷解释说,雪茄跟任何东西配都会互相伤害,诸如红酒:黑品诺酿制的单品种葡萄酒单喝口感非常清爽,但如果配雪茄,它的味道就会被雪茄改掉。像是教皇新堡这样口味浓烈的葡萄酒,又会伤害雪茄的口感。“娇贵的东西都经不起打扰。” 所以通常抽雪茄的时候,他通常会建议搭配水和普洱茶。

摄影 / 孔庆丰

娇贵的东西往往也有自己的脾气,挑选合适的时间、场合、装备,甚至心情和茶水,才算是对它最好的交代和尊重。这10年间,它跟雪茄交朋友,也通过雪茄认识更多的朋友,陆陆续续拉了很多人“下水”。

" 有一阵子有朋友跟我说,我这有一根烟不错,你来找我抽吧。

我说好,就订张机票飞过去。

或者有朋友跟我说,最近觉得我家里的烟都不好抽,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要不我今天晚上飞过来,明早来找你抽烟,行不行?

我说行。"

在熊爷看来,这才是真正的热爱,而在外人眼中,男人间至为深切的友谊也不过是如此。时间珍贵,愿意专门空出之间分享心爱之物的对象,不会是随便选择的结果。

“吸烟如交友,要抽就抽最好的,不要在不好的人身上浪费时间,开始很重要。” 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在真伪难辨的雪茄市场,即便行家都难免偶尔看走眼买到假货,熊爷却从来没失手过 ,靠的就是从第一根烟起养成的直觉与手感。“ 雪茄和文玩一样,有时辨别真伪得靠直觉。” 熊爷说,如果一直抽古巴雪茄,假货拿在手上就会很明显感觉出不同,这不是雪茄的成色、样貌可以判别出的,是非常细微的一种差别。

13000公里之外的寻找

06、07年的时候,熊爷开始系统地钻研雪茄、古巴雪茄的背景知识,整天泡在当时雪茄客聚集的论坛上和大家互通有无。但了解的越多,就愈发想要真正去到雪茄的故乡,亲眼看看一根雪茄从无到有的每一道程序。

到了古巴之后,他才真正明白一句话:世界上的雪茄只有两种,古巴雪茄和非古巴雪茄。

“没有什么比雪茄更能体现古巴特色了。” 熊爷说,大片大片的烟田,遍布全城的雪茄店,一年一度全城狂欢 —— 古巴雪茄节…… 这一切都让他意识到古巴雪茄的不可复制性。

而事实上,古巴雪茄之所以绝无仅有,的确是由一系列具有独特性的先决条件导向的结果。作为当年欧洲人发现烟草的地方,古巴至今仍旧保有全世界最大面积的烟田,北回归线附近的温湿度及降水量非常有利于烟叶生长,加勒比海岸的红色土壤的化学成分以及农业特性也是其他地区不具备的。随着雪茄的流行,不止一个国家曾努力尝试模仿,例如雇佣有经验的卷烟工人,或种植来自古巴的烟草种子,但他们永远无法复制古巴的土壤和气候。

而翻开古巴历史,从政治到文学、艺术,几乎所有在这个国家历史留下一笔的人都跟古巴雪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菲德尔·卡斯特罗几乎在所有公开照片中,都拿着那标志性的雪茄;温斯顿·丘吉尔钟情于罗密欧与朱丽叶品牌,号称一生抽了25万支雪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则偏好乌普曼雪茄,在1962年签署针对古巴的贸易禁运令前,先囤积了1200支乌普曼雪茄。

对于古巴土著居民而言,Cohiba 也早已成为日常生活,宗教、政治和社交仪式中的基本元素。甚至如果说古巴是在建立在雪茄烟田上的国家,也并不过分。

到达哈瓦那后,熊爷租了一辆车,完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地毯式搜索“—— 以 S 形路径,沿着哈瓦那所有横向的街道扫一遍,再沿着纵向扫一遍。前后耗时10余天,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试 8 跟雪茄。过瘾之余,哈瓦那城内50多家雪茄店,连同周边的烟田、烟厂,也依照特色与水准绘制成一副绝无仅有的雪茄地图,成为之后每次探访的线索与基础。

基于这张地图,在和精品定制旅行机构Joy Master 人生玩家 结缘之后,熊爷先后带着雪茄爱好者们完成了3次主题旅行。跟同好旅行的乐趣不言而喻,雪茄之外的项目也让所有人更加深入到这个红色主义国家的历史之中,领略了另一种魅力。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如今中国已经是古巴雪茄最大的买家之一。

15年之后的再次回归

2012年的时候,熊爷在北京开过一个免费开放的雪茄吧,只为推广古巴雪茄文化。“ 刚开的时候很有热情,但后来发现推广文化这件事,靠自己一个人根本做不起来。” 国内市场的现状让熊爷有些无奈。

事实上,雪茄进入中国到现在已经过去10余年,现在处于一个井喷的状态,但伴随着这种热潮共生的,是市场的混乱与假烟的泛滥。许多卖烟的人自己也难辨真假,更不用提那些花了大价钱抽着假烟,反而回来质疑真烟太甜的外行。“ 懂的人越来越多,不懂的人也越来越多。” 在意识到这种现状之后,熊爷选择转身,回到自己的洞里闷头抽烟。

在很长一段时间,他跟许多真正热爱雪茄的资深雪茄客一样“猫” 了起来,不再混圈子,直到在 Joy Master人生玩家的行程中结识到不止一个真正热爱雪茄又循路无门的同好。2017年开始,熊爷开始重新活跃在京沪两地的雪茄圈,讲雪茄、抽雪茄也卖雪茄,十余年的热爱让他有太多可以分享,而经过浮沉,他更加珍惜每一个心有戚戚的同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