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筱雅
编辑 | 蓝
“侵权”、“抄袭”,在网文圈,已经见怪不怪了。《甄嬛传》、《如懿传》、《楚乔传》、《锦绣未央》等等大热IP都是“集各家之大成之作”。
近日,匪我思存炮轰《人生若如初相见》侵权登上微博热搜,网文圈侵权、抄袭、抄袭工具乱象再次重提。
复盘网文陷入怪圈的原因,离不开网文IP大热、有利可图、粉丝买单、原创维权难等。如若想跳出怪圈,恐怕除了法律,别无他法了。
1
网文界的几大毒瘤
侵权、抄袭工具
2018年3月2日,电视剧《人生若如初相见》在腾讯视频上线,播放量首日破亿、两日破两亿,现如今,腾讯视频显示《人生若如初相见》专辑播放量达七亿。
在《人生若如初相见》官微多次发布播放量海报的同时,其原著《迷雾围城》的作者匪我思存却异常气愤,3月11日晚上11点10分,她在微博上发布一篇文章——《原创永远不死》。
乍一看,麻辣娱投记者还以为匪我思存又来炮轰其抄袭了。原来,自2016年起,双方便已经开撕了,可谓一场旷日持久的侵权。
据匪我思存在微博中透露,基于小说《迷雾围城》改编电视剧的拍摄权、发行权、播出权等权利的截止日期皆为2016年3月15日,而在距离授权到期仅有3天的3月12日,《人生若如初相见》才开机,之后也一直正常拍摄。
对簿公堂后,2017年9月,一审判决匪我思存胜诉,制作方需赔付其五十万元。但该剧可以继续宣传、发行、播出。原因是由于原告明知该公司无法在版权期内完成拍摄,还派工作人员参加了该剧启动仪式,可视为默许。
匪我思存对此回应称,该剧启动仪式在2015年12月27日,匪我思存所在公司基于善意期望片方续约,才派相关工作人员出席了宣传仪式。因此,对于判决结果,匪我思存表示不满,再次上诉。但二审尚未开庭,剧已播出。
事实上,在网文界,侵权行为早已是业界一大毒瘤。去年2017年3月,网文大神萧鼎开撕欢瑞世纪,称其只享有电影电视剧改编权,而非网络大电影。
而抄袭侵权在网文界更为严重。麻辣娱投记者在微博里搜索“网文抄袭”四个字,出来的结果是这样的。
再翻开近几年比较火的大IP,麻辣娱投记者不得不说一句:可怕。
唐七公子《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被指抄袭大风刮过的《桃花债》。虽然,西部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所、著名编剧余飞及唐七的律师团队出具了三份文件,得出“《三生》对《桃花债》不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抄袭”的结果。
但是不是抄袭,大家都心知肚明:
匪我思存连发数条微博,指控流潋紫《甄嬛传》、《如懿传》抄袭,且连错别字都原封不动抄。
Fresh果果的《花千骨》被指抄袭紫晓的《师傅爱我》。
《锦绣未央》更是抄袭界“神作”,被指抄袭209本小说,全书270万字294章,仅9章属于原创。之后,11名作家将《锦绣未央》原著作者告到法院。
包括《楚乔传》原著《11处特工皇妃》,作者潇湘冬儿,涉嫌抄袭《九州缥缈录》、《斛珠夫人》、《寻秦记》等多部小说。
类似抄袭的例子不胜枚举。
而抄袭工具的出现更是助长了抄袭的火焰。打开淘宝,麻辣娱投记者发现了各种写作工具,有的甚至打着《锦绣未央》、唐七公子的旗号。
据网友称,10分钟能够“抄”出1000字。抄袭成本真的太低了。
2
抄袭者成大爷,被抄袭者哑巴吃黄连
网文真是一个怪圈
在知乎上,网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被抄袭的作者不出名,反而抄袭的作者更容易出名呢?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将码字的时间用在了营销上。”麻辣娱投记者复盘近几年火起来的网文抄袭作者,他们几乎全坐上了云霄飞车,身价暴涨,赚得盆满钵满。
在网上流传的一张作者版权收入的图片里,流潋紫订单部版权收入为150万元,唐七公子单部版权收入为300万元。有消息称,fresh果果凭借《花千骨》获得400万元年度版税收入。
而反观被抄袭者,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2015年,演员石天琦出版了首部小说《东宫·繁华沉梦》,由范冰冰推荐,乐嘉亲笔作序。
在刺猬公社的报道中,石天琦被爆涉嫌抄袭38位作者,只有4位选择坚持维权到了最后。
其中,Goodnight小青在经历了证明网名和本人一致、耗费两三个月联系被告,终于胜诉后,但却仅获得5984元的赔偿。
而编剧李梅比Goodnight小青更惨。早些年间,她状告“三月暮雪”小说抄袭其作品《红颜沧桑》,在大面积抄袭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法院认定抄袭1万余字,结果只判赔偿1050元。
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可以说得不偿失。回头再看,琼瑶耗时19个月打赢官司,获得于正500万元已经是极高的赔偿了。
一些网文作者甚至都懒得打官司。大风刮过在回应唐七公子抄袭事件时,回应称:“为什么我不打官司?我写文这么多年,抄过我文的文章,估计能组个文学网站。抄完了卖版权拍影视的,也不止这一部。如果我一个个全部告,我得睡在朝阳区人民法院的大门口,一边要饭,一边攒钱,天天上庭都上不过来。”
这句话一方面体现了被抄袭者的弱势之处,另一方面说明了抄袭已然成风。
而多次在微博上声讨抄袭者的匪我思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抄袭这种事,一般发现之后都是默默地忍了,因为现行的状态是维权成本非常高,而侵权者付出的代价微乎其微……舆论对受害者也不利,站出来维权反倒要面对舆论压力。”
现如今,但凡有原作出来维权,肯定会有这样一种声音——蹭热度。这样下去,恐怕大家有苦都得自己吞了。
3
IP大热、有利可图、粉丝买单
抄袭屡禁不止
与早些年间相比,网络文学现在的发展如日中天。
去年11月,网文第一股阅文集团上市,开盘后,市值在短短一小时内涨幅翻倍,超过900亿港元。至今日收盘,其市值为722.87亿元。
与此同时,近几年IP大热,也使网文改编的热潮随之来袭。麻辣娱投记者不完全统计了自2004年~2017年以来的IP改编剧,有75部左右,当然真实数字可能远不止这些。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仅2017年就有十几部作品。
到了今年这个数字将只增不减——单从优爱腾三大视频网站发布的剧集来看,2018年IP改编剧仍是重中之重。
而制作方、出品方之所以看上网文IP,看的就是其之前的粉丝基础。
如此,网文作者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高。比如唐家三少,据资料显示,从2012年开始,连续3年荣登“网络作家富豪榜”榜首,2017年,其版税达12200万元,再次成为“网络作家富豪榜”榜首。此外,他还开了公司,很多作品也被改编成游戏、电影、电视剧,收益更是令人艳羡。
一些网文作者正是看到了这一趋势,觉得有利可图。再加之抄袭工具盛行,抱着抄袭成本低,维权成本低,赚的总比赔得多的心理的大有人在,抄袭者就更变本加厉了。
此外,粉丝买单也是一大问题,比如《锦绣未央》,尽管抄袭了200多部作品,但由其改编的电视剧播放量12小时全网破2亿,7日破25亿。
这与前文提及的匪我思存侵权事件是一个道理,尽管匪我思存喊话网友抵制《人生若如初相见》,但还是有人愿意为其买单。
关于行业乱象,《芈月传》的作者蒋胜男也曾指出网络文学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一些问题:盗版防不胜防、抄袭层出不穷、侵权现象严重。而遏制网络文学盗版、抄袭、侵权等行为,只有司法部门伸出援手,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事实证明,在这个野蛮横行的行业里,除了法律监管,别无他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