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时间从何开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时间从何开始

从日晷到燃香,从机械表到石英表、电波表,再到今天的智能表,人们对时间有了越来越精准地掌握。

雅克-德罗的机械人偶

2013年6月,上海,南京东路,雅克德罗钟表275周年纪念展。

一位名为“魔术师”的机械人偶神奇地表演将小鸟变走又变回的魔术。

一只报时鸟三问腕表在47毫米的表盘内,除了实现三问报时的功能外,还展示了成鸟给2只雏鸟喂食,成鸟展翅起飞,以及一只雏鸟破壳而出的生动故事。

复杂精密而优美的机械设计给笔者强烈的震撼。

 笔者的参观,缘起于名为《雨果》的电影。2012年的这部好莱坞小众影片,将机械人偶重新带回人们的面前,工业时代初期精密机械的完美让人惊艳。

 《雨果》是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根据作家布莱恩·塞兹尼克的绘本小说《雨果的秘密》改编制作。故事发生在30年代,讲述火车站维护塔钟的小男孩雨果,为修好父亲遗留给自己的机械人偶,而与科幻电影的启蒙导演乔治·梅里埃之间发生的故事。

电影里的机械人偶修复以后,能流畅书写文字,如真人一般灵活自如。其原型即是当年雅克-德罗的机械人偶——“作家”,和“音乐家”、“画家”一起,3只机械人偶在18世纪风靡欧洲皇室,得到法英等国王的赏识。

雅克-德罗品牌由皮埃尔·雅克-德罗于1738年在瑞士的拉夏德芳创立。雅克-德罗凭借精准的机械和优美的艺术结合而闻名于世,是最早的钟表品牌之一,与江诗丹顿(1755年)和宝珀(1735年)在同一时期开启机械钟表工业化之门。

随着欧洲机械钟表业的百年发展,18世纪开始,机械钟进入皇室贵族的生活;19世纪,怀表成为商人绅士的标配;20世纪,腕表盛行,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人类开始对时间才有了精准的掌控,有了分分秒秒的计算。

时间从何开始

人类文明从17世纪逐渐开始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历史教科书的记载是以蒸汽机的发明改良为导线,直至瓦特式蒸汽机(1776年)的发明为标志。

青铜器以及铁质工具发明和使用,是人类从原始文明进入农耕文明的标志。

然而另外一边,时间被精确的计算,似乎能更好的来表征人类文明的进步。

人类在原始部落时代是没有时间概念的。没有四季,没有月份,没有时刻。天热了光着身子,(后来产生羞耻观则遮片叶子),天冷了披上兽皮藤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时间的最初感知完全来自日月星辰的转换,日夜更替。

甚至到了农耕文明时代,人类时间的观念里,还有来自日月星辰的认知。如中国人利用观测到的金星的位置变化规律判断时间:黄昏在西——长庚;凌晨在东——启明。

人类之所以进化成人,是人类能从周围事物中学习,并总结出经验规律,不断积累,并制作和应用工具。

当人类发现日出日落是如此规律:树木的影子日出日落时最长,方向正好相反,日正时最短;呵呵,这个真能帮忙来记录白昼的时间变化。

于是4000~5000年前的埃及人,巴比伦人纷纷制作了计时工具——日晷。中国大致在3000~4000年前的商周时期,出现了相同原理的日晷。

当时人类并没有对纬度的认知。不同纬度的时间校正,以及四季变化的校正都是没有的,古人的日晷计时误差是相当大的。

白天的时间有了掌握,可夜晚如何呢?随后,在3000多年前的埃及,相继出现了“月晷”和“水钟”。

水钟不受阴晴的限制,比日晷、月晷有更好的实用性。人们不断改良水钟的设计,提升精准度,渐渐的在世界各地成为主要的计时工具。也是后来机械钟表的雏形。

在1000多年前,中国宋朝人发明了采用擒纵机构的水钟,成为机械原理计时的开端。

在日晷、水钟广泛使用时期的东方佛教国家,如中国、日本,还采用了“燃烧法”计时,即“蜡烛钟”和“香钟”。

佛教的在东方的盛行,香烛也随之广泛传播。人们发现材质均匀的蜡烛、供香燃烧的速度均匀,时间固定。于是既有了“一炷香”的时间表示方法。直至今日,一些地方,如寺庙,仍在燃香计时。

机械钟表起源

与现代机械钟表同型的源头应来自于欧洲基督教堂的教堂钟。

因为需要准确告知人们祈祷的时间,在13世纪的意大利、英国教堂出现了最早的机械原理的教堂钟。这时的机械钟不再用流水做动力,是利用固体重力原理的机械结构。

14世纪中叶,欧洲文艺复兴。一时间科学与艺术如革命般爆发。

16世纪,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发现等时性理论,建立起钟摆理论基础。

17世纪,荷兰人惠更斯依据钟摆理论设计了实用性钟摆。随后又发明游丝取代钟摆,为钟表的小型化奠定了基础。

18世纪,欧洲人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结构,为怀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工字轮擒纵结构,使得袋表机芯相对变薄;叉式擒纵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怀表计时的精确度。

从18世纪一直到19世纪,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促使欧洲大陆上产生了大批钟表匠和生产工坊,为机械钟表的百年大发展。

时计开始由皇室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期间诞生的品牌构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钟表帝国。

从口袋到手腕

雅克-德罗创立时期的钟表业,更准确点说应该是制钟和机械玩偶业。受限于技术,17~18世纪的钟表产品以体积庞大的立地钟和座钟为主。

当时的钟表匠是全才,几乎负责从头到尾的全部工艺,产量有限。以皮埃尔·雅克-德罗为例,当年为了获得西班牙王室支持,花了数月才完成3件落地钟作品。极低的产量也只能满足皇宫贵族的需求。

19世纪,工业革命给钟表业的小型化提供了技术支持,金属原材料尺寸可以更小且更精准。钟表的产量也因为分工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最初的小型钟表还是制作给皇亲国戚的,所使用的贵金属原材料使得随身携带的方式是“口袋表”——即怀表。为更好的保护机芯,前后都设计了盖子;为了美观,盖子有雕刻,绘画等工艺。

商人阶层的崛起,使得怀表和座钟开始向民间发展。能佩戴同皇室贵族相同的怀表,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怀表成了欧洲新兴商人阶层的标准配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生活因工业革命大幅提升。各种新的行业,活动兴起,对于钟表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

据说最早发现怀表不便的是护士:为了能在护理病人时也方便的看时间,护士把怀表戴在脖子上,挂在胸前。

第一只男士腕表诞生是1904年。卡地亚为法国飞行员杜蒙特制作的腕表,可以使得在驾驶飞行器时也能看表确认时间。接下来的飞行事业的发展,使腕表得以流行。

不过最早的腕表发明者是百达翡丽。1868年,百达翡丽开始制作女士手镯表。不过在当时这被当作首饰来佩戴,并不是时计功能。

对腕表的发展贡献巨大的是劳力士。当腕表的方便被世人认可时,新的问题产生——去掉了保护盖,从口袋里带到手腕上,水和灰尘成了腕表的最大障碍。创立于1905年的劳力士在创立之初就看准了腕表的方向,潜心研究腕表的密封技术。

1926年劳力士的发明了“Oyster”——蚝式表壳,具备了超强的防水防尘性能。次年,梅塞迪丝・吉莉斯女士佩戴劳力士的蚝式防水腕表横渡英吉利海峡后,腕表仍运行如常,防水防尘的劳力士名声大噪。腕表迅速走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表的需求,也推动了腕表的发展。二战后的钟表行业几乎已经不再生产怀表了。

石英表和原子钟

20世纪是人类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利用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人们在20世纪20年代制成石英振荡器。

人们发现石英的震动频率是1秒钟32768次。当电压稳定时,利用石英震荡周期可以精准计时,24小时的误差不会超过0.1秒。这远远超过了机械表的精准度(一般的机械表24小时±30秒)。

1969年,精工第一次制成成品石英表。因石英震荡计时的准确性,石英表20世纪70年代风靡世界,甚至一度使得机械表业面临破产境地。

直至今天,近乎所有的钟表企业都会制作石英表。如百达翡丽,除了提供全世界功能复杂昂贵的机械表外,也制作基于石英震荡原理的石英表。

20世纪50年代,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进一步认识,使得人类发现了可以更加准确计算时间的方法——原子钟。

原子钟是利用原子能级跃迁时,能级间的能量释放产生的固定的电磁波频率来计算时间。其误差更低,24小时的误差可以达到10-9数量级。原子钟是迄今为止最为精确的计时方式。

西铁城提供的电波表就是基于原子钟原理的时计。

未来

今天,我们看到各个时期的计时工具共同存在。

日晷更多的意义是雕塑,是对人类历史的记录。

燃香更多的是一种信仰,是人类追求内心虔诚的一种寄托。

机械表还是奢侈品,似乎和它诞生时的身份地位一样,也帮佩戴者区分不同。

石英表和电波表诞生于日本,似乎和这个国家的特性一样,追求严谨,效率,准时。也变成了工作族的身份象征。也有人愿意用技术控来描述这类腕表和佩戴者。

智能手表是21世纪互联网技术时代的产品。它如同当年百达翡丽的手镯表,更多的用处不是时计功能,而是它的智能。

未来的时计会是什么样子,取决于未来技术是什么样子,我们今天很难预测。如同100年前的人们不会想象出今天的地球的样子。

也许,未来也和今天是一个样子;也许,机械表会成为历史的记录。

(JMedia是界面的自媒体平台品牌,欢迎界面用户投稿,投稿通道位于用户个人中心。)

来源:颜启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时间从何开始

从日晷到燃香,从机械表到石英表、电波表,再到今天的智能表,人们对时间有了越来越精准地掌握。

雅克-德罗的机械人偶

2013年6月,上海,南京东路,雅克德罗钟表275周年纪念展。

一位名为“魔术师”的机械人偶神奇地表演将小鸟变走又变回的魔术。

一只报时鸟三问腕表在47毫米的表盘内,除了实现三问报时的功能外,还展示了成鸟给2只雏鸟喂食,成鸟展翅起飞,以及一只雏鸟破壳而出的生动故事。

复杂精密而优美的机械设计给笔者强烈的震撼。

 笔者的参观,缘起于名为《雨果》的电影。2012年的这部好莱坞小众影片,将机械人偶重新带回人们的面前,工业时代初期精密机械的完美让人惊艳。

 《雨果》是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根据作家布莱恩·塞兹尼克的绘本小说《雨果的秘密》改编制作。故事发生在30年代,讲述火车站维护塔钟的小男孩雨果,为修好父亲遗留给自己的机械人偶,而与科幻电影的启蒙导演乔治·梅里埃之间发生的故事。

电影里的机械人偶修复以后,能流畅书写文字,如真人一般灵活自如。其原型即是当年雅克-德罗的机械人偶——“作家”,和“音乐家”、“画家”一起,3只机械人偶在18世纪风靡欧洲皇室,得到法英等国王的赏识。

雅克-德罗品牌由皮埃尔·雅克-德罗于1738年在瑞士的拉夏德芳创立。雅克-德罗凭借精准的机械和优美的艺术结合而闻名于世,是最早的钟表品牌之一,与江诗丹顿(1755年)和宝珀(1735年)在同一时期开启机械钟表工业化之门。

随着欧洲机械钟表业的百年发展,18世纪开始,机械钟进入皇室贵族的生活;19世纪,怀表成为商人绅士的标配;20世纪,腕表盛行,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人类开始对时间才有了精准的掌控,有了分分秒秒的计算。

时间从何开始

人类文明从17世纪逐渐开始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历史教科书的记载是以蒸汽机的发明改良为导线,直至瓦特式蒸汽机(1776年)的发明为标志。

青铜器以及铁质工具发明和使用,是人类从原始文明进入农耕文明的标志。

然而另外一边,时间被精确的计算,似乎能更好的来表征人类文明的进步。

人类在原始部落时代是没有时间概念的。没有四季,没有月份,没有时刻。天热了光着身子,(后来产生羞耻观则遮片叶子),天冷了披上兽皮藤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时间的最初感知完全来自日月星辰的转换,日夜更替。

甚至到了农耕文明时代,人类时间的观念里,还有来自日月星辰的认知。如中国人利用观测到的金星的位置变化规律判断时间:黄昏在西——长庚;凌晨在东——启明。

人类之所以进化成人,是人类能从周围事物中学习,并总结出经验规律,不断积累,并制作和应用工具。

当人类发现日出日落是如此规律:树木的影子日出日落时最长,方向正好相反,日正时最短;呵呵,这个真能帮忙来记录白昼的时间变化。

于是4000~5000年前的埃及人,巴比伦人纷纷制作了计时工具——日晷。中国大致在3000~4000年前的商周时期,出现了相同原理的日晷。

当时人类并没有对纬度的认知。不同纬度的时间校正,以及四季变化的校正都是没有的,古人的日晷计时误差是相当大的。

白天的时间有了掌握,可夜晚如何呢?随后,在3000多年前的埃及,相继出现了“月晷”和“水钟”。

水钟不受阴晴的限制,比日晷、月晷有更好的实用性。人们不断改良水钟的设计,提升精准度,渐渐的在世界各地成为主要的计时工具。也是后来机械钟表的雏形。

在1000多年前,中国宋朝人发明了采用擒纵机构的水钟,成为机械原理计时的开端。

在日晷、水钟广泛使用时期的东方佛教国家,如中国、日本,还采用了“燃烧法”计时,即“蜡烛钟”和“香钟”。

佛教的在东方的盛行,香烛也随之广泛传播。人们发现材质均匀的蜡烛、供香燃烧的速度均匀,时间固定。于是既有了“一炷香”的时间表示方法。直至今日,一些地方,如寺庙,仍在燃香计时。

机械钟表起源

与现代机械钟表同型的源头应来自于欧洲基督教堂的教堂钟。

因为需要准确告知人们祈祷的时间,在13世纪的意大利、英国教堂出现了最早的机械原理的教堂钟。这时的机械钟不再用流水做动力,是利用固体重力原理的机械结构。

14世纪中叶,欧洲文艺复兴。一时间科学与艺术如革命般爆发。

16世纪,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发现等时性理论,建立起钟摆理论基础。

17世纪,荷兰人惠更斯依据钟摆理论设计了实用性钟摆。随后又发明游丝取代钟摆,为钟表的小型化奠定了基础。

18世纪,欧洲人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结构,为怀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工字轮擒纵结构,使得袋表机芯相对变薄;叉式擒纵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怀表计时的精确度。

从18世纪一直到19世纪,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促使欧洲大陆上产生了大批钟表匠和生产工坊,为机械钟表的百年大发展。

时计开始由皇室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期间诞生的品牌构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钟表帝国。

从口袋到手腕

雅克-德罗创立时期的钟表业,更准确点说应该是制钟和机械玩偶业。受限于技术,17~18世纪的钟表产品以体积庞大的立地钟和座钟为主。

当时的钟表匠是全才,几乎负责从头到尾的全部工艺,产量有限。以皮埃尔·雅克-德罗为例,当年为了获得西班牙王室支持,花了数月才完成3件落地钟作品。极低的产量也只能满足皇宫贵族的需求。

19世纪,工业革命给钟表业的小型化提供了技术支持,金属原材料尺寸可以更小且更精准。钟表的产量也因为分工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最初的小型钟表还是制作给皇亲国戚的,所使用的贵金属原材料使得随身携带的方式是“口袋表”——即怀表。为更好的保护机芯,前后都设计了盖子;为了美观,盖子有雕刻,绘画等工艺。

商人阶层的崛起,使得怀表和座钟开始向民间发展。能佩戴同皇室贵族相同的怀表,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怀表成了欧洲新兴商人阶层的标准配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生活因工业革命大幅提升。各种新的行业,活动兴起,对于钟表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

据说最早发现怀表不便的是护士:为了能在护理病人时也方便的看时间,护士把怀表戴在脖子上,挂在胸前。

第一只男士腕表诞生是1904年。卡地亚为法国飞行员杜蒙特制作的腕表,可以使得在驾驶飞行器时也能看表确认时间。接下来的飞行事业的发展,使腕表得以流行。

不过最早的腕表发明者是百达翡丽。1868年,百达翡丽开始制作女士手镯表。不过在当时这被当作首饰来佩戴,并不是时计功能。

对腕表的发展贡献巨大的是劳力士。当腕表的方便被世人认可时,新的问题产生——去掉了保护盖,从口袋里带到手腕上,水和灰尘成了腕表的最大障碍。创立于1905年的劳力士在创立之初就看准了腕表的方向,潜心研究腕表的密封技术。

1926年劳力士的发明了“Oyster”——蚝式表壳,具备了超强的防水防尘性能。次年,梅塞迪丝・吉莉斯女士佩戴劳力士的蚝式防水腕表横渡英吉利海峡后,腕表仍运行如常,防水防尘的劳力士名声大噪。腕表迅速走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表的需求,也推动了腕表的发展。二战后的钟表行业几乎已经不再生产怀表了。

石英表和原子钟

20世纪是人类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利用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人们在20世纪20年代制成石英振荡器。

人们发现石英的震动频率是1秒钟32768次。当电压稳定时,利用石英震荡周期可以精准计时,24小时的误差不会超过0.1秒。这远远超过了机械表的精准度(一般的机械表24小时±30秒)。

1969年,精工第一次制成成品石英表。因石英震荡计时的准确性,石英表20世纪70年代风靡世界,甚至一度使得机械表业面临破产境地。

直至今天,近乎所有的钟表企业都会制作石英表。如百达翡丽,除了提供全世界功能复杂昂贵的机械表外,也制作基于石英震荡原理的石英表。

20世纪50年代,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进一步认识,使得人类发现了可以更加准确计算时间的方法——原子钟。

原子钟是利用原子能级跃迁时,能级间的能量释放产生的固定的电磁波频率来计算时间。其误差更低,24小时的误差可以达到10-9数量级。原子钟是迄今为止最为精确的计时方式。

西铁城提供的电波表就是基于原子钟原理的时计。

未来

今天,我们看到各个时期的计时工具共同存在。

日晷更多的意义是雕塑,是对人类历史的记录。

燃香更多的是一种信仰,是人类追求内心虔诚的一种寄托。

机械表还是奢侈品,似乎和它诞生时的身份地位一样,也帮佩戴者区分不同。

石英表和电波表诞生于日本,似乎和这个国家的特性一样,追求严谨,效率,准时。也变成了工作族的身份象征。也有人愿意用技术控来描述这类腕表和佩戴者。

智能手表是21世纪互联网技术时代的产品。它如同当年百达翡丽的手镯表,更多的用处不是时计功能,而是它的智能。

未来的时计会是什么样子,取决于未来技术是什么样子,我们今天很难预测。如同100年前的人们不会想象出今天的地球的样子。

也许,未来也和今天是一个样子;也许,机械表会成为历史的记录。

(JMedia是界面的自媒体平台品牌,欢迎界面用户投稿,投稿通道位于用户个人中心。)

来源:颜启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