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美国长盛律师事务所(Troutman Sanders )宣布在2018年5月31日正式关闭香港、上海、北京三家办公室,正式撤离中国和亚洲的法律市场。而在这之前,Fried Frank 和 Cadwalader 等外所也已经退出了中国市场。
*图片来源于 Troutman Sanders 官网
而今天在朋友圈看到有很多法学生刷屏金杜涨薪的消息,新人的 Entry Level 达到20K,进入“两万元俱乐部”。
这可能会使一些想进入外所的同学产生担忧:外所法律市场是不是真的萎缩了?就目前形势来看,内资所是不是一个比外资所更好的选择?
其实就中国内地而言,外所法律市场日渐萎缩的说法可以说是正确的,譬如 Hogan Lovells 等律所在近几年内地人数就已经大幅减少。但是,这并不代表外资所就不再是一个最佳选择。
外所撤离的三大原因
外资所的撤离,并不意味着外所的业务能力不行,而是由其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造成的。整体而言,不外乎以下三种:
- 外所业务在中国受到限制
由于法律壁垒,如果是跟中国法律相关的业务,外资所在执业上是会存在着障碍的。外所的业务主要是跟香港/美国上市、并购、合规、外商投资等相关的业务,同时也有少量知识产权、生命科学等业务。正是这种与中国国内业务的不重叠,使得外资所与内资所相比,明显在业务上受到了限制。
- 中国法律市场竞争激烈,内资所不断突起
首先,从律所数量来看,中国内地有3万多家律所,而据司法局的最新年检数据,通过年检的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有223家、香港律师事务所驻内地代表机构有60家。显然,外资所在中国法律市场上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同时,近年来内资所也在不断发展,实力越来越强。日前,《The Lawyer》公布了2017年“亚太地区100强律所”榜单及相关报告,中国共有37家律所上榜,而榜单的前10强中,中国律所占据了前9强,表现非常强势。
而在薪资水平上,国内红圈所基本上都已经进入“两万元俱乐部”,Entry Level 达到 20K 以上,此外,还有汉坤、世辉、天同、嘉源等其他顶尖律所的 Entry Level 也达到了这个水平。
- 外所不够“接地气”,导致水土不服
虽然有些律师能够使用中文语言进行沟通,但是,部分外所对中国的文化背景仍然是不够了解,与内资所相比会比较吃亏。
外所与内所:没有最好的选择
只有最合适的选择
尽管已经有部分外所撤离中国法律市场,但可以看到仍然有一些外所进入,譬如 Kobre&Kim。其实外所只要能够抓住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就能够在中国法律市场上立足。一些 Vault10甚至Vault10以外的律所,在中国也能做得很好。
因此,在进行内所与外所的抉择上,不要简单地以“外所比内所好”或“内所比外所好”作为标准,而是要充分了解内所与外所的不同之处,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律所。
- 业务不同
如前所述,外所业务的业务一般为香港/美国上市,并购, 合规,外商投资等,而内所业务相对齐全。
如果还是倾向于国际化的业务,建议还是选择外所,或者是与外所合作紧密的一些内所,譬如方达或者奋迅律师事务所。
而如果还是想选择 IPO 以外的业务,则只有内资所的选择了, 此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选择不同平台的内所。
- 培训体系不同
外所的培训相对来说会更具备体系性,在入职时会有有IT、数据库培训。同时,在官网上积攒了许多培训资源,通常每周都有全球多办公室共同进行的全英文培训讲座。
而内所在基本功培训这方面起步较晚,律师新人往往会觉得自己以往所学到的知识与律所所需要的技能不同,尽管能够接触到业务,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能力,往往很难找到路径去提升自己。
但当然,对于律师新人来说,外所对基本功培训的重视往往意味着很难接触到核心业务,前两年会做大量的杂活。而内所新人往往会被很快推向业务前线,写合同和见客户,优秀的新人就能在实战中得到快速成长。
- 发展前景不同
如果是本科毕业直接进了外所,最典型的路径是先工作一两年,然后出国修 LLM 或JD 以后再回外所工作1-5年升 asso,最后苦熬升 par 或者跳槽回内所当 par 。而有海外背景的同学发展路径最终也是一致的。
至于在内所,一般就是一直往上晋升,短则四五年,长则八九年有升 par 的机会。
在律师起步阶段,工作强度与薪酬水平是不成正比的。尽管五大红圈所起薪已经达到20K ,但好的外所起薪往往在19k-30k,工资的涨幅相对也不错,因此,年轻律师不必太为钱的事情担忧。
然而外所晋升有天花板,升asso都尚且不易,升par更是遥遥无期。相比而言内所晋升较为容易,因此,如果有升par的野心的话,通常会选择以外所起步再跳回内所发展。
外所与内所需要什么样的法律人才?
可以看到,外所和内所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之处,这也导致了它们在招聘法律人才之时,也是各有偏向的。
- 院校背景
无论是内所和外所,院校背景都是考察的重要标准之一,但相对来说,内所会考虑得多一些。
国内的顶尖红圈所通常都有 Target School List ,不仅看重硕士学历,本科生学历也是十分重视。而且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红圈所可能只会给最顶尖的法学院学生发 Offer 。
而外所尽管也考虑国内法学院,但是考虑的比重会小一些。如果能考取到一个美国T15的学校,LLM/JD 毕业,即使在国内的法学院实力较弱,在考虑到美国学位的情况下,大多数外所还是愿意发 Offer 的。
- 专业知识
国内的顶尖律所非常重视考察应聘者的法律知识,在笔试时会通过案例分析、法条分析等等来考察应聘者的专业知识以及法律检索、法律研究、法律分析等法律实务技能。在面试的时候,也会问一些技术性的问题,难度非常大。
而大部分外所会假设,如果已经在法学院接受了较长教育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是具备一定的法律功底的。因此,在笔试、面试中会更加注重考察其他方面。
- 英语水平
无疑外所对会对应聘者的英语水平要求很高,而内所,除了顶尖红圈所和其他一些非诉业务非常好的律所对英语有较高的要求之外,其他律所对英语的要求一般不高。
- 实习经历
无论是外所还是内所,都非常看重应聘者的实习经历。有个朋友 Jane 来自国内普通一本高校,研究生也不是国内顶尖的法学院,在教育背景上处于劣势,但是,她的实习经历非常丰富,有在大成和金杜的实习经历,最后也拿到了一家外所的 Offer 。
因此,建议不管是想进内所还是外所的同学,都要注重增加自己的实习经历。
结语
内所的不断发展是让人喜闻乐见的,但是外所在中国法律市场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并且目前尚有许多优秀的外所已经有立足之地。
而无论是内所还是外所,各有其长板,也有其短板,一个硬币总是有两面的。
因此,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建议是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以及背景条件,然后为之不断努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