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MIH当年的一段故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MIH当年的一段故事

MIH拿下了中信泰富整个17层,其中近2/3属于sportscn,1/3属于易富,中间还有点空位,部分给了那个交友社区,部分给了腾讯在上海的团队。它要求它旗下的公司,在当地要用最好的office楼,我反正在北京和上海,都是顶尖的办公楼,我不知道在深圳,是啥样的。

作者魏武挥  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天奇阿米巴创投基金管理合伙人

腾讯17年年报公布后,它的股东Naspers决定抛出至多1.9亿的股票。从持股结构上说,比例很小。持股也就是从33.2%到31.7%,大体上真的是属于改善生活吧。

Naspers是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MIH来掌握腾讯股票的。而我人生中,真有那么段时间,和MIH有点关系。

本篇就是周末八卦,顺便抒发一下感慨。

讲真,那个时候,我可能真的犯下了人生中迄今为止一个最大的错误。

Naspers是一家很牛的公司,我交大学长当年访问南非,专门去访问了这家公司,也是学长那次访问中唯一拜访的商业公司。

MIH是1999年年底进入中国来寻找互联网机会。前前后后在中国做过好几个项目。

第一个项目,就是投资大名鼎鼎的腾讯,这个不多说了。

第二个项目,是一个交友社区类的项目,也是投资。这个项目的名字我已经忘记了,但我记得非常小,整个团队就几个人。

第三个项目,MIH全资自己做的,叫sports.cn(中文名字应该叫华体网)。这是MIH在中国一笔很大的投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也是它当年诸个项目中最大的一个。看名字就知道,是体育类。

MIH本身拥有卫星,也有一些体育比赛(主要是足球)的转播权,搞体育项目一点都不奇怪。

第四个项目,也是MIH全资自己做的,叫脉搏网,属于MIH在中国比较后期的项目——应该是2001年启动。这个网站的类型是门户,和当年的浪狐易没啥差别。项目在北京,一度在北京地铁里狠狠刷过一波广告。

第五个项目,叫易富财经网,投资金额500万美金(那个时候的500万)。而我,则是从这家公司的夜班编辑一路做到portal manager的员工。

MIH完成对项目的投资和布局后,在上海,挑选了当时最顶尖的办公楼:中信泰富来作为旗下诸项目的办公地。

MIH拿下了中信泰富整个17层,其中近2/3属于sportscn,1/3属于易富,中间还有点空位,部分给了那个交友社区,部分给了腾讯在上海的团队。

我人生中最大的一个错误就在彼时彼刻发生:我有过机会去腾讯,但我没有接受——当然,人也就是随口一问的可能性也是成立的。

没有接受的理由大概有那么几条。

第一是我当时的薪资不低。我已经升职为portal manger,也就是网站上的内容都是我管的。我这个portal manger的薪水是按南非的portal manger的薪水来定的,数字一样,只是我是人民币,人是兰特。具体数字我就不说了,但可以说的是,的确高薪。

第二是易富网当时的商业模式看上去蛮清晰的,两条路,一个是广告(但这个数字当年非常小),一个证券经纪业务。我们给客户提供免费的咨询业务,作为条件,客户需要到我们指定的券商去开户,我们再和券商分这个客户的交易佣金。我们当时对客户的要求是:必须账户里有价值50万以上的股票和现金。到2002年MIH撤退的时候,我们拥有超过千名这样的客户。

而腾讯的模式真的当时谁都不知道。我记得那时候用户要注册QQ,网络免费通道时常会出故障,最有效的方式是拨打一个收费1块钱的声讯电话。

我就在想:靠声讯电话这种方式赚钱的公司能去?

请恕我浅薄吧。

MIH的投资风格不是甩手掌柜型的。几个自己全资搞的项目就不用说了,那其实不是投资,是产业运作。

在易富,后来MIH派出了一个人来担任COO。是个老外,老婆全职太太,还有四个儿子,我和他开玩笑说你可以组篮球队了——这哥们的确很高。他的待遇非常好,专门配车,在上海还有很大的房子,人口多嘛。

当时主导易富项目的投资经理,也时常会看到他来办公室开会,也是个老外。易富的创始人有次专门开会强调过一件事:这哥们的国际长途报销,是没有上限的。

没法子,人家是爸爸,得伺候好。

易富的财务人事是同一个人做的,是MIH派驻的。

我有理由相信,早期MIH对腾讯的介入,不会浅到哪里去。

MIH在易富这个项目上,是出现和创始人的分歧的。MIH希望易富是一个财经媒体,而创始人其实一心将来想成为证券公司,是以美林这种公司做样板的。

我作为portal manger,其实是为流量负责的。我印象非常深的一件事是,我曾经写过一句话:pageview should be the money,could be the money,will be the money。俺们老大看了也就笑笑。

纳斯达克泡沫破灭,MIH决定收缩战线。

我最早看到的,是那个交友社区搬离了中信泰富。

接下来是脉搏网不再自己生产内容,而是从易富、sportscn,还有什么其他地方同步内容过去。庞大的生产部门全部被裁撤。

MIH当时对sportscn还是不愿意放弃,毕竟体育是它的老本行。

接下来就是易富。

我所知道的是,主导这个项目投资的投资经理,是鼓吹要对易富继续注资的,至少不放弃。这个非常容易理解,事关他的工作绩效。一旦撤退,我估计这哥们自己饭碗都成问题。

当然,腾讯也是斟酌的项目。

最终MIH选择的是腾讯,而不是易富。

一个是战略上有分歧(我前面讲了),另外一个,就是用户量。

不得不说,MIH在2002年就认识到,用户量比流量还重要,这一点真的很有前瞻性。

易富当时依靠论坛这样的版块,攒了20万用户——这点我很自豪,这是我的工作绩效——数字不算小了,那个时候整个互联网用户大概也就是几百万到几千万的规模,肯定没过亿。中国网络人口过亿是2005年的事。

而腾讯,我估摸着肯定过百万了。人都愿意打声讯电话注册QQ嘛。

MIH在易富上的撤退,我觉得还有个原因。

有接盘的。

当时易富的股权结构主要是三方:MIH、一家民企和员工持股平台。

近乎所有的员工包括创始人,都愿意集资接MIH的盘,但本钱有限,出不起什么价格。

那家民企的老板,放出话来,员工持股平台出多少,我就多出一块。

我不知道最终成交价格是多少,但恐怕也不会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因为这个民企其实很有实力,当年在中国证券公司散户厅常见的行情板,它是这个市场的垄断者。

MIH最终撤资,带走了账上仅剩的20万美元,以及那家民企老板给它的一笔钱。

我总觉得,在腾讯那家公司上,MIH就算要撤,恐怕收回去的钱会少得多——就是一猜哈。

易富完成股权转让后,主要团队成员基本全部出局。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就是一个技术经理出来挑了大梁做了CEO。他原来是分管服务器那块的,向CTO汇报。

这哥们后来我百度看,好像也是犯了什么事,反正人已经不在中国。

然后就搬离中信泰富,sportscn还撑了一段时间。

我一直觉得特别可惜,因为其实当时易富已经拿到了做SP的资格,还是全国资格。甚至已经开始小规模尝试SP业务。

戛然而止。

我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去中信泰富的附近。就算路过,也会绕路而行。

MIH在中国,真的很大方。

它要求它旗下的公司,在当地要用最好的office楼,我反正在北京和上海,都是顶尖的办公楼,我不知道在深圳,是啥样的。

office装修得非常好,什么远程会议设备,都是花了大钱的。我记得搬进中信泰富的时候,完全没有任何异味,想必装修材料、办公用具都是环保型的。

薪资很慷慨,也不歧视中国人,按照整个南非体系走。

最终项目数字比例上,输了近乎全部,就一个活了。

不过,一个似乎也就够了。

可能你们要问,为啥MIH撤的时候,不撤干净,还留了个腾讯?

我觉得道理一方面是可能觉得还有价值,一方面的确也没接盘(腾讯当年还没赚钱,创始团队拿不出多少银子回购的),还有一个方面:

如果MIH全撤,你让在中国的MIH投资最高领导人,怎么交代!

人也是要饭碗的,好么?

2005年,和MIH又打过一次交道。

香港,金钟。

MIH的一个投资经理问了我一个问题:你们这个事,如果新浪冲进来做,你们怎么办?

其实我无法回答。

后来,这个问题在行内变成:

你们这个事,如果腾讯冲进来做,你们怎么办?

—— 首发 扯氮集 ——

 

来源:扯氮集

原标题:MIH当年的一段故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MIH当年的一段故事

MIH拿下了中信泰富整个17层,其中近2/3属于sportscn,1/3属于易富,中间还有点空位,部分给了那个交友社区,部分给了腾讯在上海的团队。它要求它旗下的公司,在当地要用最好的office楼,我反正在北京和上海,都是顶尖的办公楼,我不知道在深圳,是啥样的。

作者魏武挥  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天奇阿米巴创投基金管理合伙人

腾讯17年年报公布后,它的股东Naspers决定抛出至多1.9亿的股票。从持股结构上说,比例很小。持股也就是从33.2%到31.7%,大体上真的是属于改善生活吧。

Naspers是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MIH来掌握腾讯股票的。而我人生中,真有那么段时间,和MIH有点关系。

本篇就是周末八卦,顺便抒发一下感慨。

讲真,那个时候,我可能真的犯下了人生中迄今为止一个最大的错误。

Naspers是一家很牛的公司,我交大学长当年访问南非,专门去访问了这家公司,也是学长那次访问中唯一拜访的商业公司。

MIH是1999年年底进入中国来寻找互联网机会。前前后后在中国做过好几个项目。

第一个项目,就是投资大名鼎鼎的腾讯,这个不多说了。

第二个项目,是一个交友社区类的项目,也是投资。这个项目的名字我已经忘记了,但我记得非常小,整个团队就几个人。

第三个项目,MIH全资自己做的,叫sports.cn(中文名字应该叫华体网)。这是MIH在中国一笔很大的投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也是它当年诸个项目中最大的一个。看名字就知道,是体育类。

MIH本身拥有卫星,也有一些体育比赛(主要是足球)的转播权,搞体育项目一点都不奇怪。

第四个项目,也是MIH全资自己做的,叫脉搏网,属于MIH在中国比较后期的项目——应该是2001年启动。这个网站的类型是门户,和当年的浪狐易没啥差别。项目在北京,一度在北京地铁里狠狠刷过一波广告。

第五个项目,叫易富财经网,投资金额500万美金(那个时候的500万)。而我,则是从这家公司的夜班编辑一路做到portal manager的员工。

MIH完成对项目的投资和布局后,在上海,挑选了当时最顶尖的办公楼:中信泰富来作为旗下诸项目的办公地。

MIH拿下了中信泰富整个17层,其中近2/3属于sportscn,1/3属于易富,中间还有点空位,部分给了那个交友社区,部分给了腾讯在上海的团队。

我人生中最大的一个错误就在彼时彼刻发生:我有过机会去腾讯,但我没有接受——当然,人也就是随口一问的可能性也是成立的。

没有接受的理由大概有那么几条。

第一是我当时的薪资不低。我已经升职为portal manger,也就是网站上的内容都是我管的。我这个portal manger的薪水是按南非的portal manger的薪水来定的,数字一样,只是我是人民币,人是兰特。具体数字我就不说了,但可以说的是,的确高薪。

第二是易富网当时的商业模式看上去蛮清晰的,两条路,一个是广告(但这个数字当年非常小),一个证券经纪业务。我们给客户提供免费的咨询业务,作为条件,客户需要到我们指定的券商去开户,我们再和券商分这个客户的交易佣金。我们当时对客户的要求是:必须账户里有价值50万以上的股票和现金。到2002年MIH撤退的时候,我们拥有超过千名这样的客户。

而腾讯的模式真的当时谁都不知道。我记得那时候用户要注册QQ,网络免费通道时常会出故障,最有效的方式是拨打一个收费1块钱的声讯电话。

我就在想:靠声讯电话这种方式赚钱的公司能去?

请恕我浅薄吧。

MIH的投资风格不是甩手掌柜型的。几个自己全资搞的项目就不用说了,那其实不是投资,是产业运作。

在易富,后来MIH派出了一个人来担任COO。是个老外,老婆全职太太,还有四个儿子,我和他开玩笑说你可以组篮球队了——这哥们的确很高。他的待遇非常好,专门配车,在上海还有很大的房子,人口多嘛。

当时主导易富项目的投资经理,也时常会看到他来办公室开会,也是个老外。易富的创始人有次专门开会强调过一件事:这哥们的国际长途报销,是没有上限的。

没法子,人家是爸爸,得伺候好。

易富的财务人事是同一个人做的,是MIH派驻的。

我有理由相信,早期MIH对腾讯的介入,不会浅到哪里去。

MIH在易富这个项目上,是出现和创始人的分歧的。MIH希望易富是一个财经媒体,而创始人其实一心将来想成为证券公司,是以美林这种公司做样板的。

我作为portal manger,其实是为流量负责的。我印象非常深的一件事是,我曾经写过一句话:pageview should be the money,could be the money,will be the money。俺们老大看了也就笑笑。

纳斯达克泡沫破灭,MIH决定收缩战线。

我最早看到的,是那个交友社区搬离了中信泰富。

接下来是脉搏网不再自己生产内容,而是从易富、sportscn,还有什么其他地方同步内容过去。庞大的生产部门全部被裁撤。

MIH当时对sportscn还是不愿意放弃,毕竟体育是它的老本行。

接下来就是易富。

我所知道的是,主导这个项目投资的投资经理,是鼓吹要对易富继续注资的,至少不放弃。这个非常容易理解,事关他的工作绩效。一旦撤退,我估计这哥们自己饭碗都成问题。

当然,腾讯也是斟酌的项目。

最终MIH选择的是腾讯,而不是易富。

一个是战略上有分歧(我前面讲了),另外一个,就是用户量。

不得不说,MIH在2002年就认识到,用户量比流量还重要,这一点真的很有前瞻性。

易富当时依靠论坛这样的版块,攒了20万用户——这点我很自豪,这是我的工作绩效——数字不算小了,那个时候整个互联网用户大概也就是几百万到几千万的规模,肯定没过亿。中国网络人口过亿是2005年的事。

而腾讯,我估摸着肯定过百万了。人都愿意打声讯电话注册QQ嘛。

MIH在易富上的撤退,我觉得还有个原因。

有接盘的。

当时易富的股权结构主要是三方:MIH、一家民企和员工持股平台。

近乎所有的员工包括创始人,都愿意集资接MIH的盘,但本钱有限,出不起什么价格。

那家民企的老板,放出话来,员工持股平台出多少,我就多出一块。

我不知道最终成交价格是多少,但恐怕也不会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因为这个民企其实很有实力,当年在中国证券公司散户厅常见的行情板,它是这个市场的垄断者。

MIH最终撤资,带走了账上仅剩的20万美元,以及那家民企老板给它的一笔钱。

我总觉得,在腾讯那家公司上,MIH就算要撤,恐怕收回去的钱会少得多——就是一猜哈。

易富完成股权转让后,主要团队成员基本全部出局。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就是一个技术经理出来挑了大梁做了CEO。他原来是分管服务器那块的,向CTO汇报。

这哥们后来我百度看,好像也是犯了什么事,反正人已经不在中国。

然后就搬离中信泰富,sportscn还撑了一段时间。

我一直觉得特别可惜,因为其实当时易富已经拿到了做SP的资格,还是全国资格。甚至已经开始小规模尝试SP业务。

戛然而止。

我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去中信泰富的附近。就算路过,也会绕路而行。

MIH在中国,真的很大方。

它要求它旗下的公司,在当地要用最好的office楼,我反正在北京和上海,都是顶尖的办公楼,我不知道在深圳,是啥样的。

office装修得非常好,什么远程会议设备,都是花了大钱的。我记得搬进中信泰富的时候,完全没有任何异味,想必装修材料、办公用具都是环保型的。

薪资很慷慨,也不歧视中国人,按照整个南非体系走。

最终项目数字比例上,输了近乎全部,就一个活了。

不过,一个似乎也就够了。

可能你们要问,为啥MIH撤的时候,不撤干净,还留了个腾讯?

我觉得道理一方面是可能觉得还有价值,一方面的确也没接盘(腾讯当年还没赚钱,创始团队拿不出多少银子回购的),还有一个方面:

如果MIH全撤,你让在中国的MIH投资最高领导人,怎么交代!

人也是要饭碗的,好么?

2005年,和MIH又打过一次交道。

香港,金钟。

MIH的一个投资经理问了我一个问题:你们这个事,如果新浪冲进来做,你们怎么办?

其实我无法回答。

后来,这个问题在行内变成:

你们这个事,如果腾讯冲进来做,你们怎么办?

—— 首发 扯氮集 ——

 

来源:扯氮集

原标题:MIH当年的一段故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