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闻联播》里报时的飞亚达为什么叫好不叫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闻联播》里报时的飞亚达为什么叫好不叫座

飞亚达是“中国四大名表”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个,但它的名气并没有转化成漂亮的销售业绩,

“飞亚达表为您准确报时……”在70后和80后心里,这是一段伴随着每晚7点整的《新闻联播》贯穿于90年代的记忆。

语音提示结束,电视画面上出现一只大三针表盘,表盘12点位置下方是只飞鸟形状的标志。

“滴、滴、滴、滴……哔”报时结束,秒针与分钟合拢,指示时间是晚上7点整。画面那样深入人心,好像没有这一段,《新闻联播》就不完整。

90年代初,普通百姓的生活和观念仍运行在计划经济的轨道上。大学生毕业学校分配工作,住房论资排辈等单位分……商品经济活动离普通人还很远,人们对广告敏感度很低。新闻联播前的报时大多被当成官方的时间校对通知。

飞亚达表这一营销是成功的,给当年的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十多年过去,这些孩子们已是社会中坚,正是飞亚达的目标客户。

飞亚达1987年在深圳成立,从事腕表的生产销售,出资方是国企。这与依波表有相似之处,依波表1991年由国资背景的光大集团设立,略晚于飞亚达。如今飞亚达表与依波表同列“中国四大名表”之列。

飞亚达集团于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至2013年,销售额达31亿人民币。这与依波的母公司海淀集团的销售额也相当。飞亚达集团控股股东仍是大国企,持有约41%的股份,这点与依波表的命运就不一样了。依波表现在的母公司海淀集团在香港上市,由韩国龙家族控股,是家私营企业。

飞亚达自成立伊始就走上了经营品牌的道路。

飞亚达集团现任总经理徐东升曾表达对时任总经理门腾善的佩服。1987年成立时资方投入186万人民币启动资金。在研发部分产品后,门腾善将余下的100多万全部投入到广告上,用来打造品牌,拓展知名度;此外,还在商场里雇佣佩戴绶带的导购小姐为顾客服务,塑造形象。这些方法在今天看来很平庸,可在80年代末期,是与众不同的,对于产品销售、品牌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进入90年代,即出现了本文开始时的广告画面,这个营销平台的选择和营销方法的应用可谓高明,在90年代初行之有效,成功地为飞亚达品牌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

首先,90年代是没有手机的时代,人们确认时间是通过手表来完成。当时父辈们的手表往往都是为结婚置办的“老三样”之机械表:有上海牌、海鸥牌,以及一些其他品牌的国产机械表。

这些家当价格昂贵,花去了普通工人半年的工资,却走时不准,往往一天的误差能达到几分钟,不得不每天跟电视对表!

当年的叔伯婶婆们到了对表时间,一定会放下手中的活计,坐到电视机旁,小心翼翼地拔出表冠,调好时间,等到报时完成的一瞬,迅速按回表冠,以获得精确的对时效果。第二天晚上继续相同的动作。         

其次,当时没有互联网,也还没有发达的有线电视网。电视机里只有三个频道,中央台、省台和市台。只有中央台全国覆盖,各地都能收看。中央台的广告传播才能带来全国性的效果。

飞亚达表新闻联播前的报时持续了四五年。在每一个按照中央台对表的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飞亚达表是一块走时准确的表。后来,罗西尼表也购买了这个报时广告,但没有像飞亚达持续那么久,可能是因为飞涨的广告费用。央视的黄金时段广告自90年代后期开始越发抢手,“标王”的价格以数亿计。

进入新世纪,飞亚达表将目光投向中国的航天。2003年开始与载人航天计划合作,推出航天表。从杨利伟飞上太空开始,至每一次载人航天的新突破,飞亚达表都会有相应的表款推出和营销推广。

至今已有10年的历程,但知晓者寥寥,远不如上个世纪的报时表那样深入人心。

借助中国航天的大事件来宣传品牌的方法是没有错的,瑞士的同行们也都在这么做。收效甚微,有外因,也有内在的不足,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首先是瑞表对国表的冲击。中国在2002年加入WTO以后,过往的贸易限制一步步减小甚至取消,中国品牌在竞争中势弱。飞亚达集团在1997年便组建了销售国际手表的子公司——亨吉利国际名表中心。

2013年,飞亚达集团31亿的销售额中,亨吉利贡献约23亿,接近75%;而飞亚达表近7亿,占比只有22%。从2003年到2013年,亨吉利增长23倍,飞亚达表增长6倍。虽然亨吉利的店里为飞亚达开辟了专柜,但是销售瑞表才更能带来现金收入。

再者是飞亚达表自身的营销此时没有抓住重点。中国载人航天只是飞亚达表搭乘的事件,在营销中突出的重点应该是飞亚达航天表的特色是什么,或者是飞亚达表在技术上有什么进步和突破,而不是航天事件有多么让国人自豪,多么具有纪念意义,不是出几只限量航天纪念表就草草了事。

飞亚达表可以参考2012年劳力士的案例。劳力士赞助詹姆斯.卡梅隆潜海至马里亚纳海沟探险,表达的重点是DEEPSEA CHALLENGE这款腕表在10000米的深海里仍能走时正常,突出展现劳力士在腕表防水领域里超群的技术能力。

其实,在航天表里,飞亚达可以说事的点很多。钛合金是航天领域里的高技术材料,这个应用在腕表上到底有什么好处,飞亚达可以突出这一点,讲得更多更久,围绕新材料做文章。航空表的防磁功能也是个大卖点,可以持续的推广经营。劳力士直接将防磁功能单列一个品类——MIL GAUSS; IWC的飞行员系列也打防磁功能牌。

要搭乘大事件营销产品获得成功,飞亚达表可以好好借鉴一下当年宇舶表的经验。宇舶也是上世纪80年代的新兵,2004年比佛接手后抓住一个点——材料和技艺的创新,打那些强大的竞争对手没有的牌。等到2008年卖给LVMH时,宇舶4年间的销售额增长了10倍。

直到今天,宇舶搭乘大事件营销的手法依然在继续。与2014年巴西世界杯合作,推出巴西黄绿双色的双逆跳计时码表;从一年前的倒计时开始,一系列的世界杯的活动上都是在推广宇舶在技术创新上的能力。宇舶俨然已经一副扛起LVMH腕表顶级品牌大旗的模样。

飞亚达表2009年开始请娱乐明星代言的方法倒是获得了不错的推广效果。古天乐的人气近些年一直很旺,《窃听风云》系列片以及《扫毒》中的表演都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飞亚达表的代言人选择的非常好,但是在代言人的人气和活动的利用上似乎显得没那么娴熟。

以刚刚上映的《窃听风云3》为例。这是该系列片的第三部,前面两部的口碑甚好,市场对这第三部的关注度很高,所以飞亚达本可以与《窃听风云》和古天乐有更多的合作,在这半个月进行一次不错的推广。但事实上,在古天乐的微博上近一个月都没有飞亚达的身影;形成对比的是,在周迅的官微上了解到《窃听风云3》的同时,你也可以看到Chanel的种种。Chanel这类成熟的玩家对于代言人的利用是全方位的。

对进入巴塞尔钟表展1号展馆的大规格的宣传营销,是近两年来飞亚达营销较成功的一面。至少在大部分国人眼里,这个第一意味着飞亚达表达到了一定的国际要求,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国际化上,飞亚达表都满足了巴塞尔钟表1号馆盛宴的规定。

从创立至今,飞亚达表在品牌经营上下足了功夫,有大获成功的经典事例,也有行之无效的投入和努力。总体上来说,飞亚达表品牌的知名度在营销的努力下是受益的,曝光率和认知度都远高于其他几只“中国四大名表”。

但飞亚达表的销售成绩并不是很好。2013年近7亿人民币的销售额甚至还后于罗西尼的近8亿人民币。这个结果给飞亚达泼了一盆冷水。如此高调的品牌宣传,结果还不如低调行事。

品牌的高知名度是不是还要匹配技艺的纯熟才能赢得市场?飞亚达表除了自身发展技术以外,也可以收构品牌和技术来获得技术上的快速提升。依波表和罗西尼表的母公司海淀集团近年有在欧洲多次出手收购国际品牌,打多品牌扩张的策略意图明显,同时还获得了瑞士表芯技术。

飞亚达表似乎也没打算单兵作战,飞亚达集团近年也有收购扩张的动作,只是没有海淀集团那么多。

2009年飞亚达以900万港元的价格购买瑞士品牌艾米龙(Emile Chouriet);2011年底又出资近3700万人民币,收购瑞士钟表配件工厂,为艾米龙扩充产能。

2011年底,飞亚达集团获得上海表业有限公司25%的股权。上海表业有限公司由上海手表厂改制而来,有上海牌的使用权。不过近年来,上海表业以生产销售机芯为主,成表的产量不足20%。销售额2013年仅7000多万,早已没有昔日的辉煌。飞亚达若能全面收购上海表业和“上海牌”并整合资源,倒是不错的机会,毕竟上海手表有50年的机械表经验。

看整个集团的模样,飞亚达集团更像亨得利控股,拥有庞大的钟表连锁经营网络。亨吉利的销售额虽然占飞亚达集团的75%,但是利润率却很低,净利润只占飞亚达集团总额的20%多一点。还是自有品牌的利润率更高。增加自有品牌的销售额才能赚取更多的利润。

以结果论,飞亚达表的产品和销售额度远没有达到与品牌知名度一致。所以在飞亚达表这个品牌的经营上,飞亚达集团应该更用心向国际的先辈们好好学习一下,要在技艺上有重点,有坚持。飞亚达表有陀飞轮的制作能力,虽说现在已经不是多难的复杂技术,但是以国表之身,若能将技术做到极致,在艺术上有独特之处,依然能够更好地配合品牌营销,提升成绩。

(JMedia是界面的自媒体平台品牌,欢迎界面用户投稿,投稿通道位于用户个人中心。)

来源:颜启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飞亚达

  • 飞亚达(000026.SZ):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为4530.64万元、同比较去年同期下降39.99%
  • 机构风向标 | 飞亚达(000026)2024年四季度已披露持仓机构4家,合计持股41.35%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闻联播》里报时的飞亚达为什么叫好不叫座

飞亚达是“中国四大名表”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个,但它的名气并没有转化成漂亮的销售业绩,

“飞亚达表为您准确报时……”在70后和80后心里,这是一段伴随着每晚7点整的《新闻联播》贯穿于90年代的记忆。

语音提示结束,电视画面上出现一只大三针表盘,表盘12点位置下方是只飞鸟形状的标志。

“滴、滴、滴、滴……哔”报时结束,秒针与分钟合拢,指示时间是晚上7点整。画面那样深入人心,好像没有这一段,《新闻联播》就不完整。

90年代初,普通百姓的生活和观念仍运行在计划经济的轨道上。大学生毕业学校分配工作,住房论资排辈等单位分……商品经济活动离普通人还很远,人们对广告敏感度很低。新闻联播前的报时大多被当成官方的时间校对通知。

飞亚达表这一营销是成功的,给当年的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十多年过去,这些孩子们已是社会中坚,正是飞亚达的目标客户。

飞亚达1987年在深圳成立,从事腕表的生产销售,出资方是国企。这与依波表有相似之处,依波表1991年由国资背景的光大集团设立,略晚于飞亚达。如今飞亚达表与依波表同列“中国四大名表”之列。

飞亚达集团于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至2013年,销售额达31亿人民币。这与依波的母公司海淀集团的销售额也相当。飞亚达集团控股股东仍是大国企,持有约41%的股份,这点与依波表的命运就不一样了。依波表现在的母公司海淀集团在香港上市,由韩国龙家族控股,是家私营企业。

飞亚达自成立伊始就走上了经营品牌的道路。

飞亚达集团现任总经理徐东升曾表达对时任总经理门腾善的佩服。1987年成立时资方投入186万人民币启动资金。在研发部分产品后,门腾善将余下的100多万全部投入到广告上,用来打造品牌,拓展知名度;此外,还在商场里雇佣佩戴绶带的导购小姐为顾客服务,塑造形象。这些方法在今天看来很平庸,可在80年代末期,是与众不同的,对于产品销售、品牌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进入90年代,即出现了本文开始时的广告画面,这个营销平台的选择和营销方法的应用可谓高明,在90年代初行之有效,成功地为飞亚达品牌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

首先,90年代是没有手机的时代,人们确认时间是通过手表来完成。当时父辈们的手表往往都是为结婚置办的“老三样”之机械表:有上海牌、海鸥牌,以及一些其他品牌的国产机械表。

这些家当价格昂贵,花去了普通工人半年的工资,却走时不准,往往一天的误差能达到几分钟,不得不每天跟电视对表!

当年的叔伯婶婆们到了对表时间,一定会放下手中的活计,坐到电视机旁,小心翼翼地拔出表冠,调好时间,等到报时完成的一瞬,迅速按回表冠,以获得精确的对时效果。第二天晚上继续相同的动作。         

其次,当时没有互联网,也还没有发达的有线电视网。电视机里只有三个频道,中央台、省台和市台。只有中央台全国覆盖,各地都能收看。中央台的广告传播才能带来全国性的效果。

飞亚达表新闻联播前的报时持续了四五年。在每一个按照中央台对表的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飞亚达表是一块走时准确的表。后来,罗西尼表也购买了这个报时广告,但没有像飞亚达持续那么久,可能是因为飞涨的广告费用。央视的黄金时段广告自90年代后期开始越发抢手,“标王”的价格以数亿计。

进入新世纪,飞亚达表将目光投向中国的航天。2003年开始与载人航天计划合作,推出航天表。从杨利伟飞上太空开始,至每一次载人航天的新突破,飞亚达表都会有相应的表款推出和营销推广。

至今已有10年的历程,但知晓者寥寥,远不如上个世纪的报时表那样深入人心。

借助中国航天的大事件来宣传品牌的方法是没有错的,瑞士的同行们也都在这么做。收效甚微,有外因,也有内在的不足,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首先是瑞表对国表的冲击。中国在2002年加入WTO以后,过往的贸易限制一步步减小甚至取消,中国品牌在竞争中势弱。飞亚达集团在1997年便组建了销售国际手表的子公司——亨吉利国际名表中心。

2013年,飞亚达集团31亿的销售额中,亨吉利贡献约23亿,接近75%;而飞亚达表近7亿,占比只有22%。从2003年到2013年,亨吉利增长23倍,飞亚达表增长6倍。虽然亨吉利的店里为飞亚达开辟了专柜,但是销售瑞表才更能带来现金收入。

再者是飞亚达表自身的营销此时没有抓住重点。中国载人航天只是飞亚达表搭乘的事件,在营销中突出的重点应该是飞亚达航天表的特色是什么,或者是飞亚达表在技术上有什么进步和突破,而不是航天事件有多么让国人自豪,多么具有纪念意义,不是出几只限量航天纪念表就草草了事。

飞亚达表可以参考2012年劳力士的案例。劳力士赞助詹姆斯.卡梅隆潜海至马里亚纳海沟探险,表达的重点是DEEPSEA CHALLENGE这款腕表在10000米的深海里仍能走时正常,突出展现劳力士在腕表防水领域里超群的技术能力。

其实,在航天表里,飞亚达可以说事的点很多。钛合金是航天领域里的高技术材料,这个应用在腕表上到底有什么好处,飞亚达可以突出这一点,讲得更多更久,围绕新材料做文章。航空表的防磁功能也是个大卖点,可以持续的推广经营。劳力士直接将防磁功能单列一个品类——MIL GAUSS; IWC的飞行员系列也打防磁功能牌。

要搭乘大事件营销产品获得成功,飞亚达表可以好好借鉴一下当年宇舶表的经验。宇舶也是上世纪80年代的新兵,2004年比佛接手后抓住一个点——材料和技艺的创新,打那些强大的竞争对手没有的牌。等到2008年卖给LVMH时,宇舶4年间的销售额增长了10倍。

直到今天,宇舶搭乘大事件营销的手法依然在继续。与2014年巴西世界杯合作,推出巴西黄绿双色的双逆跳计时码表;从一年前的倒计时开始,一系列的世界杯的活动上都是在推广宇舶在技术创新上的能力。宇舶俨然已经一副扛起LVMH腕表顶级品牌大旗的模样。

飞亚达表2009年开始请娱乐明星代言的方法倒是获得了不错的推广效果。古天乐的人气近些年一直很旺,《窃听风云》系列片以及《扫毒》中的表演都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飞亚达表的代言人选择的非常好,但是在代言人的人气和活动的利用上似乎显得没那么娴熟。

以刚刚上映的《窃听风云3》为例。这是该系列片的第三部,前面两部的口碑甚好,市场对这第三部的关注度很高,所以飞亚达本可以与《窃听风云》和古天乐有更多的合作,在这半个月进行一次不错的推广。但事实上,在古天乐的微博上近一个月都没有飞亚达的身影;形成对比的是,在周迅的官微上了解到《窃听风云3》的同时,你也可以看到Chanel的种种。Chanel这类成熟的玩家对于代言人的利用是全方位的。

对进入巴塞尔钟表展1号展馆的大规格的宣传营销,是近两年来飞亚达营销较成功的一面。至少在大部分国人眼里,这个第一意味着飞亚达表达到了一定的国际要求,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国际化上,飞亚达表都满足了巴塞尔钟表1号馆盛宴的规定。

从创立至今,飞亚达表在品牌经营上下足了功夫,有大获成功的经典事例,也有行之无效的投入和努力。总体上来说,飞亚达表品牌的知名度在营销的努力下是受益的,曝光率和认知度都远高于其他几只“中国四大名表”。

但飞亚达表的销售成绩并不是很好。2013年近7亿人民币的销售额甚至还后于罗西尼的近8亿人民币。这个结果给飞亚达泼了一盆冷水。如此高调的品牌宣传,结果还不如低调行事。

品牌的高知名度是不是还要匹配技艺的纯熟才能赢得市场?飞亚达表除了自身发展技术以外,也可以收构品牌和技术来获得技术上的快速提升。依波表和罗西尼表的母公司海淀集团近年有在欧洲多次出手收购国际品牌,打多品牌扩张的策略意图明显,同时还获得了瑞士表芯技术。

飞亚达表似乎也没打算单兵作战,飞亚达集团近年也有收购扩张的动作,只是没有海淀集团那么多。

2009年飞亚达以900万港元的价格购买瑞士品牌艾米龙(Emile Chouriet);2011年底又出资近3700万人民币,收购瑞士钟表配件工厂,为艾米龙扩充产能。

2011年底,飞亚达集团获得上海表业有限公司25%的股权。上海表业有限公司由上海手表厂改制而来,有上海牌的使用权。不过近年来,上海表业以生产销售机芯为主,成表的产量不足20%。销售额2013年仅7000多万,早已没有昔日的辉煌。飞亚达若能全面收购上海表业和“上海牌”并整合资源,倒是不错的机会,毕竟上海手表有50年的机械表经验。

看整个集团的模样,飞亚达集团更像亨得利控股,拥有庞大的钟表连锁经营网络。亨吉利的销售额虽然占飞亚达集团的75%,但是利润率却很低,净利润只占飞亚达集团总额的20%多一点。还是自有品牌的利润率更高。增加自有品牌的销售额才能赚取更多的利润。

以结果论,飞亚达表的产品和销售额度远没有达到与品牌知名度一致。所以在飞亚达表这个品牌的经营上,飞亚达集团应该更用心向国际的先辈们好好学习一下,要在技艺上有重点,有坚持。飞亚达表有陀飞轮的制作能力,虽说现在已经不是多难的复杂技术,但是以国表之身,若能将技术做到极致,在艺术上有独特之处,依然能够更好地配合品牌营销,提升成绩。

(JMedia是界面的自媒体平台品牌,欢迎界面用户投稿,投稿通道位于用户个人中心。)

来源:颜启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