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五月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在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中,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新增设的“化妆品技术与工程”赫然在列。
五月致电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教授张婉萍是“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虽未直接联系到张婉萍,但她的一位研究生介绍,该专业将面向2018年高中毕业生招生,课程设置也会较该校已有化妆品方向的学科更为专业系统,具体详细的课程设置等情况其暂时未知。
在多位行业资深研发工程师看来,该专业可以看作是中国高校中首个化妆品专业,意义非凡。尽管短期内这种影响还无法直观地映射到化妆品行业,但长远来看,定是极具历史意义。
1
“非常高兴。”这是中国香精香料化妆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慧良在得知有高校开设“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之后,反复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与李慧良有同样心情的,还有名臣健康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名臣健康)研发经理张太军。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发信息给张婉萍表示祝贺。
而李慧良、张太军等化妆品行业的工程师代表,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发出倡议,应在高校专门设置化妆品专业或课程,来解决行业人才培养的难题。
2017年6月,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召开的化妆品技术与工程目录外应用型本科专业专家论证会上,伽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百雀羚日用化学有限公司相关代表以专家身份参与。可见,化妆品企业也在积极建言献策,推动高校开设化妆品专业。
张太军回忆,我国最早与化妆品有一定关联的专业学科是70年代末的“日用化工”专业,后来历经轻工有机合成、精细化工、化工工艺等的变迁,直到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之前,也一直未能有包含“化妆品”三个字的专业或者说专门针对化妆品的专业出现。
据他介绍,国内在化妆品人才培养和输出上较有名气的高校如北京工商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等,此前也都有意愿向教育部申请开设化妆品专业。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化妆品零售总额已达到2514亿元。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行业人才匮乏的问题日益显现。
相对而言,食品、药品等行业已有一整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一众高校的专业设置中,食品、药品相关专业已相当普遍和完善,也因此,食品、药品等行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反观化妆品行业,虽然中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市场,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却十分欠缺。可以说,制约当前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便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
2
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在高等院校开设化妆品学课程,对学生进行化妆品高等教育,大致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近代,欧美、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化妆品高等教育普遍兴起,比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等都已开设化妆品相关的本科专业,为社会培养并输送化妆品科技人才。
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之前,我国还只有江南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等少数几个高校在应用化学或轻化工程等专业下开设化妆品方向,设置多门化妆品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如化妆品概论、化妆品管理与法规、表面活性剂化学、香精香料化学、化妆品工艺学、化妆品质量检测技术等。
▍上海应用科技大学轻化工程化妆品工艺方向主干课程
典型如1984年在国内首次开设“化妆品学”本科课程的江南大学,现在其轻化工程等专业下设化妆品方向;又如广东药科大学,其自 2010 年起在应用化学专业下招收化妆品科学与技术方向的本科生。
相对化妆品的大市场而言,高校技术人才培养与供应严重不足,当前化妆品行业绝大部分专业技术人才来自于诸如生物技术、化工等专业。
但相近的专业,无论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还是从业领域上,跟化妆品专业都有一定差异。这些专业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有着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他们在进入化妆品行业时,往往需要主动学习补充多方面知识。
3
日本化妆品协会会长光井武夫在其所著的《新化妆品学》中提到,化妆品学是研究化妆品配方组成、工艺制造、性能评价、安全使用和科学管理的一门新型综合性应用学科。因此,从事化妆品研发的人员,需要具备系统全面的知识。
李慧良也强调,化妆品并不仅仅是技术,也是和文化、艺术等密不可分的产业。
一直以来,张太军作为名臣健康研发板块的负责人,其对化妆品行业人才匮乏有着深切的感知。他指出,非化妆品专业出身的人,对化妆品技术研发会有先天性片面理解的弊端,其职业精神和专业情怀可能也会与化妆品行业有所偏差。
“行业发展不能靠偶然获得的天才来维持发展。”张太军认为化妆品行业的人才培养和输送,应有高等教育来不断完善,而不是“靠运气”来发展。
如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迈出一步,首设“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张太军相信以后定会有更多高校跟进设置专门的化妆品专业。
如此一来,可以逐渐搭建起师资队伍,用完善的教育体系保障专业人才的输送。而这,对于引导和思考化妆品行业“人才到底该怎样去培养,行业应该怎么去发展”有积极意义。
诚然,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的那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立竿见影的事儿”,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能否发挥好带头作用,还要看其对这一学科的理解和具体规划。不过,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化妆品方向上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上海的区位优势和在化妆品产业上的集聚优势,让这一切都值得期待。
与此同时,李慧良建议,在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既要参考发达国家已有成熟经验高校的课程设置,也要符合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实际情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