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只会纸上动刀的艺术家 把纸雕玩成了怪诞魔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只会纸上动刀的艺术家 把纸雕玩成了怪诞魔术

打破常规,不怕麻烦,从传统中汲取灵感,任思维打破认知的边界,这是李洪波创作美好生活的艺术实践。

图片来源:界面楼市北京

文/曹然然

李洪波在全球各地进行纸雕艺术展览时,总会听到不同人种、各类语言汇集成的惊叹声。

屏息凝视洁白的人像石膏体,展览人员突然用手拉伸并旋转雕塑的头部,一条诡异又惊奇的白色长龙开始消解“石膏”的形态,收获了无数参观者惊掉的下巴后,展览人员又得意洋洋将作品恢复原貌,瞬间打破了西方雕塑在认知中的庄严感,仿佛表演一场怪诞的奇幻魔术。

这是李洪波的纸雕艺术展览中必然上演的一幕,为一个静止固态的物体赋予活力,让艺术绽放瞬息万变的灵动。

李洪波,中国当代纸雕大师,凭借独创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斩获众多国内外设计大奖,在全球办展无数,是在国际颇具盛名的华人艺术家。

缘于对中国传统挂饰“纸葫芦”的痴迷,李洪波以细腻的创作手法,将成千上万张白纸打磨成特殊雕塑作品。因为他的作品,东方民间工艺与西方殿堂艺术,第一次展开了穿越时空的对话。

李洪波是个环保主义者,纸上动刀所用之物都是循环利用。将二次使用的纸张分层、折叠、切割、打磨,初为立面后细雕,刻刀嘈嘈如急雨,笔刀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相交错,最终将作废纸张的特性转换重造,以艺术化的加工创作,赋予作品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张力。

“艺术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平日里沉默寡言的李洪波,大部分时间蛰居在工作室,他表示,“纸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也是最公众的材料,它的任何一次改变,任何一次尝试,只要超出我们固有的认知,都会有一种新的可能,一个新的解决方向。”

把已经印满文字和故事的报纸扉页做成雕刻品,看上去很艺术、很先锋,背后的功夫却不简单。单单一个头像,需要先把8000张纸粘在一起,再用剪刀、凿子、磨砂纸、锉刀和锯子等工具二次加工吗,经过几十个小时甚至上百小时。

打破常规,不怕麻烦,从传统中汲取灵感,任思维打破认知的边界,这是李洪波创作美好生活的艺术实践。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只会纸上动刀的艺术家 把纸雕玩成了怪诞魔术

打破常规,不怕麻烦,从传统中汲取灵感,任思维打破认知的边界,这是李洪波创作美好生活的艺术实践。

图片来源:界面楼市北京

文/曹然然

李洪波在全球各地进行纸雕艺术展览时,总会听到不同人种、各类语言汇集成的惊叹声。

屏息凝视洁白的人像石膏体,展览人员突然用手拉伸并旋转雕塑的头部,一条诡异又惊奇的白色长龙开始消解“石膏”的形态,收获了无数参观者惊掉的下巴后,展览人员又得意洋洋将作品恢复原貌,瞬间打破了西方雕塑在认知中的庄严感,仿佛表演一场怪诞的奇幻魔术。

这是李洪波的纸雕艺术展览中必然上演的一幕,为一个静止固态的物体赋予活力,让艺术绽放瞬息万变的灵动。

李洪波,中国当代纸雕大师,凭借独创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斩获众多国内外设计大奖,在全球办展无数,是在国际颇具盛名的华人艺术家。

缘于对中国传统挂饰“纸葫芦”的痴迷,李洪波以细腻的创作手法,将成千上万张白纸打磨成特殊雕塑作品。因为他的作品,东方民间工艺与西方殿堂艺术,第一次展开了穿越时空的对话。

李洪波是个环保主义者,纸上动刀所用之物都是循环利用。将二次使用的纸张分层、折叠、切割、打磨,初为立面后细雕,刻刀嘈嘈如急雨,笔刀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相交错,最终将作废纸张的特性转换重造,以艺术化的加工创作,赋予作品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张力。

“艺术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平日里沉默寡言的李洪波,大部分时间蛰居在工作室,他表示,“纸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也是最公众的材料,它的任何一次改变,任何一次尝试,只要超出我们固有的认知,都会有一种新的可能,一个新的解决方向。”

把已经印满文字和故事的报纸扉页做成雕刻品,看上去很艺术、很先锋,背后的功夫却不简单。单单一个头像,需要先把8000张纸粘在一起,再用剪刀、凿子、磨砂纸、锉刀和锯子等工具二次加工吗,经过几十个小时甚至上百小时。

打破常规,不怕麻烦,从传统中汲取灵感,任思维打破认知的边界,这是李洪波创作美好生活的艺术实践。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