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工业设计:从硬件到软硬结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工业设计:从硬件到软硬结合

随着苹果和新一代可穿戴设备的出现,设计师除了造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产品,还需要给它一个有好的用户界面,让软件和硬件可以交互,让用户有参与感。

 

【工业设计】传统的工业产品设计解决的问题大约是这样:你有一部手机,你可以用它打电话叨逼叨,你可以用他扔向你那不成器的男朋友...

想起之前一个朋友说她把男朋友的求婚戒指直接扔到了湖里面... 我当时在想,这可是钻戒啊~ 我的亲爹啊 

跑题了,我想说的是,几年前的工业设计师就会考虑说,你总要换手机的,那么我需要在手机依然还是解决那么些问题的情况下,让你想买新手机。

新款手机于是需要亮眼的“槽型”。

随着苹果教会人们在手机屏幕上面zoom in和zoom out,“多点触控”已经成为标配,所谓的软硬结合已经不知不觉就走入我们的生活。

工业设计师的工作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多数迷恋iphone的极致设计,但乔帮主的精明之处实际在于:

设计只是一个吸引用户走入苹果园的诱饵,随着你接着使用itunes,app store,你一点点被苹果绑架,不久之后你就发现,你已经回不去安卓了~

这就是所谓的生态系统,软件和硬件,这两者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来提升整体的用户体验。

说到这里,有一件产品不得不提,那就是Nike fuelband,你可以把它当做所有智能手环类产品的爷爷。虽然它的出现不过几年时间...

咱们梳理一下思路,工业设计原来是设计一个“硬件”,随着苹果和新一代可穿戴设备的出现,设计师除了造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产品,还需要给它一个有好的用户界面,让软件和硬件可以交互,让用户有参与感,更进一步的,用户的身体数据可以通过被上传到云端,被用作更多的延伸功能。

【BUT】fuelband几乎囊获了可以获得的各种设计大奖,当年的Nike也被列为世界最创新企业的第一名。但fuelband在中国销量如何?

我买了一个,主要功能是... 装逼,实际没啥用。

为什么?这就是一个生活方式的问题。

美国人喜欢慢跑运动,带一个手环正好记录。咱们国人基本没这习惯。加上咱们的PM2.5,基于想多活几年的期望,我们就不要跑了~ 

照搬永远不是最好的方式~

======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

【硬件回归】大约6、7年前,界面设计变得炙手可热,一时间出现了很多专门绘制精美的UI界面的设计师和公司,所有的一线厂商也开始强调他们的界面如何的精美,让用户可以自然high。

但其实这是一件比较可笑的事情,比如对于一个屌丝,你觉得是看着美好的日本爱情动作片解渴还是真正实操一把,让他觉得更能解决问题?

“可触及的硬件反馈”是很重要的,这2年的硬件回归实在不令人意外。

【工业设计回归】我某天晚上和一位资深工业设计师在聊我们项目的设计。虽然我们经过接近2个月的研究和设计,有了几个不算糟糕的方案,甚至有一个已经很有一些意思... 但至少我俩都没有足够满意,因为工业设计的精髓实际还在于那种“直觉”和“下意识”的关怀。

如果设计师不和你解释,你能自然而然的享受到设计的便利,但只要设计师稍加解释设计的精妙之处,又往往让人惊叹!

【举个例子】苹果笔记本置于桌面,你可以只用一个手指就打开上盖,不需要用另一只手来固定下半部分,再用力打开屏幕。这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如果不和你说,你甚至感觉不到,但是这无疑帮你大大便利了笔记本的使用。

这后面是苹果的设计和工程团队的大量测试和实验。为了这个简单的动作,苹果的团队工作了2个月!

 

 

我们的新产品还差... 那么一点点~

我们讨论下来,如果一位工业设计师能够坚持5-8年甚至10年,那足够他来形成对于产品的直觉和深刻洞见,他的作品必将引领潮流。

因为,能够坚持下来的中国产品设计师太少了。

前几天,一边画图一边和一位合作设计师聊天,他很惊讶的跟我说,从前以为我不会动手做设计,没想到是会做设计的人... 很高兴得到这样的评价。

产品设计师,共勉!

(JMedia是界面的自媒体平台品牌,欢迎界面用户投稿,投稿通道位于用户个人中心。)

来源:李一舟

最新更新时间:12/10 17:36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工业设计:从硬件到软硬结合

随着苹果和新一代可穿戴设备的出现,设计师除了造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产品,还需要给它一个有好的用户界面,让软件和硬件可以交互,让用户有参与感。

 

【工业设计】传统的工业产品设计解决的问题大约是这样:你有一部手机,你可以用它打电话叨逼叨,你可以用他扔向你那不成器的男朋友...

想起之前一个朋友说她把男朋友的求婚戒指直接扔到了湖里面... 我当时在想,这可是钻戒啊~ 我的亲爹啊 

跑题了,我想说的是,几年前的工业设计师就会考虑说,你总要换手机的,那么我需要在手机依然还是解决那么些问题的情况下,让你想买新手机。

新款手机于是需要亮眼的“槽型”。

随着苹果教会人们在手机屏幕上面zoom in和zoom out,“多点触控”已经成为标配,所谓的软硬结合已经不知不觉就走入我们的生活。

工业设计师的工作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多数迷恋iphone的极致设计,但乔帮主的精明之处实际在于:

设计只是一个吸引用户走入苹果园的诱饵,随着你接着使用itunes,app store,你一点点被苹果绑架,不久之后你就发现,你已经回不去安卓了~

这就是所谓的生态系统,软件和硬件,这两者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来提升整体的用户体验。

说到这里,有一件产品不得不提,那就是Nike fuelband,你可以把它当做所有智能手环类产品的爷爷。虽然它的出现不过几年时间...

咱们梳理一下思路,工业设计原来是设计一个“硬件”,随着苹果和新一代可穿戴设备的出现,设计师除了造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产品,还需要给它一个有好的用户界面,让软件和硬件可以交互,让用户有参与感,更进一步的,用户的身体数据可以通过被上传到云端,被用作更多的延伸功能。

【BUT】fuelband几乎囊获了可以获得的各种设计大奖,当年的Nike也被列为世界最创新企业的第一名。但fuelband在中国销量如何?

我买了一个,主要功能是... 装逼,实际没啥用。

为什么?这就是一个生活方式的问题。

美国人喜欢慢跑运动,带一个手环正好记录。咱们国人基本没这习惯。加上咱们的PM2.5,基于想多活几年的期望,我们就不要跑了~ 

照搬永远不是最好的方式~

======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

【硬件回归】大约6、7年前,界面设计变得炙手可热,一时间出现了很多专门绘制精美的UI界面的设计师和公司,所有的一线厂商也开始强调他们的界面如何的精美,让用户可以自然high。

但其实这是一件比较可笑的事情,比如对于一个屌丝,你觉得是看着美好的日本爱情动作片解渴还是真正实操一把,让他觉得更能解决问题?

“可触及的硬件反馈”是很重要的,这2年的硬件回归实在不令人意外。

【工业设计回归】我某天晚上和一位资深工业设计师在聊我们项目的设计。虽然我们经过接近2个月的研究和设计,有了几个不算糟糕的方案,甚至有一个已经很有一些意思... 但至少我俩都没有足够满意,因为工业设计的精髓实际还在于那种“直觉”和“下意识”的关怀。

如果设计师不和你解释,你能自然而然的享受到设计的便利,但只要设计师稍加解释设计的精妙之处,又往往让人惊叹!

【举个例子】苹果笔记本置于桌面,你可以只用一个手指就打开上盖,不需要用另一只手来固定下半部分,再用力打开屏幕。这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如果不和你说,你甚至感觉不到,但是这无疑帮你大大便利了笔记本的使用。

这后面是苹果的设计和工程团队的大量测试和实验。为了这个简单的动作,苹果的团队工作了2个月!

 

 

我们的新产品还差... 那么一点点~

我们讨论下来,如果一位工业设计师能够坚持5-8年甚至10年,那足够他来形成对于产品的直觉和深刻洞见,他的作品必将引领潮流。

因为,能够坚持下来的中国产品设计师太少了。

前几天,一边画图一边和一位合作设计师聊天,他很惊讶的跟我说,从前以为我不会动手做设计,没想到是会做设计的人... 很高兴得到这样的评价。

产品设计师,共勉!

(JMedia是界面的自媒体平台品牌,欢迎界面用户投稿,投稿通道位于用户个人中心。)

来源:李一舟

最新更新时间:12/10 17:36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