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以卖尾货的方式做到百亿市值,现在它开始运作起互联网金融了。
财报显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唯品会所持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总额有6.355亿美元。“我们可以把账上的自有资金集中起来,为我们的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唯品会CFO杨东皓说。唯品会已在上海和广州拿到了小额贷款牌照,以及一块面向应收账款融资的保理牌照,并已开始为平台上的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
此外唯品会还在申请支付牌照。一位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介绍,针对大部分有一定合作年限的供应商,唯品会将按照其贷款评估体系提供普惠型贷款;针对优质供应商,该体系也会灵活调整,提供个性化贷款服务,借此促进生态圈的良性循环。
唯品会需要一个新的增长点来证明自己。2012年3月在纽交所上市的唯品会,当日开盘破发仅6美元,少于发行价0.5美元。上市前三季度唯品会都处于亏损状态,直到第四季度才扭亏为盈。随后的几个季度持续盈利,股价更是一路飙升到200美元以上,市值翻了近7倍,被称为“妖股”。
大部分供应商选择唯品会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在渠道方面唯品会具备与常态B2C电商不同的一个优势。唯品会直接向供应商下单拿货,然后运到自己的仓库里,后续的推广、销售、物流配送都由唯品会一手包办。也就是说,在和唯品会签订合约的那一刻,供应商自己的销售指标就已经完成了。“这种省心的销售方式对品牌方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欧莱雅市场部员工Tony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但随着各大电商平台相继推出此类业务,唯品会在这一业务的优势也有所削弱。
唯品会上市当年,美特斯邦威、森马、李宁等服装品牌都面临巨大的库存挑战,即便是服装电商凡客2012年也有高达14亿元的库存,唯品会正好迎合了它们的需求。
但许多媒体和分析师一直对此提出质疑。Seeking Alpha的分析师Reuben Suahman撰文认为,唯品会的股价长时间以来被高估。未来中国电商市场竞争加强和服装库存总体水平下降,单一的收入来源将决定其股价将不再“妖”涨。
“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科学的方法可以预估一个SKU到底能卖多少。以西方的成熟经验,大多数品牌每季度都会有20%的产品变成库存。尽管过季库存总量下降,但是基础和内生的力量是很巨大的,”杨东皓对界面新闻记者说。他并不担心外界的质疑,“尾货处理市场也会逐渐整合,从唯品会目前高速增长的态势来看,未来唯品会市场份额会有所上升,议价能力也会加强”。
但连续两个季度以来,外界担心的问题正在发生。2014年二季度唯品会运营利润环比下滑21.5%。此外,唯品会每季度毛利润增速都在下降,二季度毛利润增速149%,较刚上市时的335.3%下降了55.6%。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唯品会60%以上的营收来自于服装品类,但近几年国内服装库存正在逐步被不断涌入的电商渠道消化。
10月15日,唯品会股价结束了两个月的低迷终于开始回升。但这不代表投资者对唯品会的未来长期看好,“投资者们预计双11将会给唯品会带来销量提升,这吸引投资者进行一轮新的投资。”JG Capital的分析师Henry Guo说。
此前的2014年2月,唯品会已经以1.125亿美元收购乐蜂网75%股份,希望借此拓展市场份额。唯品会还沿用了在服装品类上的“包销式”采购模式来规避假货风险、把控品质。目前唯品会有800人规模的买手团队,买手们一方面和中高端的品牌方争取库存供应,另一方面寻找与唯品会调性相符的私营品牌的合作机会,如淘品牌“茵曼”、“初语”等。这种半封闭的代理销售一体式运营平台,能够保证平台上售卖的都是中高端品牌和正品。
这一计划眼下还看不出成效。艾瑞数据的统计显示,2014年4月化妆品线上市场交易规模中,天猫化妆品市场份额占50%以上,紧跟其后的是占20%的聚美优品和10%的京东。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唯品会和乐蜂之间的合作暂时停留在部分渠道资源的打通上,双方依旧保留独立的运营模式。
除了准备推出供应商贷款、加大在化妆品货源上的投入以外,8月份唯品会还在硅谷设立了首个研发中心,主要用于大数据、机械学习、移动平台开发,为其提供技术支持。“举个例子,以后消费者上街看到某个产品,可以直接用手机拍下,通过我们的技术来和唯品会上的产品匹配。如果唯品会上有相关产品,就可以直接在移动端购买,如果没有,我们会向消费者推荐相似产品,”唯品会相关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精准推荐可以进一步提高用户重复购买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