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傍上郭广昌等五家金主 宅急送紧追顺丰、四通一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傍上郭广昌等五家金主 宅急送紧追顺丰、四通一达

向复星国际等5家公司出让30%的股权,融资补血10亿的宅急送能否抓住最后机会。

图片来源:网络

在一口气傍上了五家金主后,一直掉着队的宅急送要奋起直追了。

10月16日,它宣布与复星国际、招商证券、海通证券、弘泰资本、中新建招商股权投资基金达成战略合作,出让30%的股权来换取10亿元的融资。宅急送方面表示,这只是初期的融资金额,后续还将得到这些战略股东的持续输血。

宅急送曾经是中国民营快递业的第一批进入者,宅急送与顺丰、申通同时诞生在1993年——中国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2005年,业内开始有“南顺丰,东申通,北宅急送”的说法。然而,2006年之后,宅急送的地位逐步被顺丰取代。

宅急送目前的实际控制人是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这次入资也是宅急送首次打破家族式100%持股,在发展战略上作出重大调整。

宅急送希望借这次机会调整其战略,重回其老本行“BBC模式”,定位企业客户,瞄准代收货款、跨境电商业务,而不再把业务重点放在不擅长的以淘宝为代表的C2C小件业务。BBC模式为“B2B+B2C”,即仓配一体化。

根据披露,未来宅急送还要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发展境外快递业务。从2012年起,宅急送与英国皇家邮政合作,打造出中国至欧洲快递产品。宅急送称将在今明两年继续拓展国际网络,运用类直营模式和第四方整合模式。

宅急送还列出了一个充满雄心壮志的上市计划表:2014-2016年,“战略落地,重塑品牌”;2017-2019年,“成功转型,实现上市”。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称,复星集团投资宅急送的原因之一,是看好在中国企业O2O转型中,宅急送的BBC模式将迎来发展机会。 郭广昌此前还投资过菜鸟、韵达快递。

去年中国快递服务企业累计完成业务量92亿件,市场规模升至世界第二,同比增长61.6%。2015年,快递行业产值有望达到人民币28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9.4%。

回顾这些年,宅急送一直在“试错”。在经历了1994-2000年的创业期、此后的高速发展期后,“从2003年开始,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时候,宅急送没有赶上。”宅急送董事长陈显宝说。

2007年初,宅急送开始拓展业务板块,同时,公司开始转移业务重点,发展此前并不擅长的零散小件业务(C2C递送),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宅急送运营成本迅速上升,因业务扩张造成的亏损额在5000万至6000万元之间。

但与创业期不同,尽管受益于电商的快速增长,中国快递市场规模近年来已年均增速达50%,但其利润却严重下滑,利润率已经由10年前20%左右下滑至目前的5%左右。

8月的一个午后,当界面新闻记者来到位于北京朝阳区青年汇佳园小区的宅急送北京东城区营业所四惠营业厅时,看到门外停着十几辆印着宅急送小猴子LOGO的快递电动三轮车,正在等待着开往附近各处派送货物。

在工作人员装卸货物的间隙,操作员郭英民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现在每天配送快件大概400件,这还是从2012年10月份业务量明显增加后的结果。”而事实上四惠营业厅每天的“进港量”在宅急送北京的各个营业厅的业绩已经算是中上等水平了。但相比“四通一达”和顺丰的业务量还是相差很多。

随着淘宝的兴起,“四通一达”(申通快递、圆通速递、中通速递、汇通快运、韵达快递五家民营快递公司)包揽了国内70%以上的电商件业务。但错过了B2C模式快速发展时期的宅急送则掉出了第一梯队。

“过去,宅急送花很大精力在B2C、COD业务,但战略落脚不清晰,业务增长乏力。之后宅急送拥抱淘宝,走新战略,直营体系+加盟体系。我们的两次错误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忽视了宅急送的B2B基因。”陈显宝曾说。

而这次随着O2O的时代到来了,仓配一体化的市场正在起步,在新的浪潮中,陈显宝称:“只要坚持BBC战略3-5年,我们依然会站在第一梯队。”

然而,在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看来,宅急送想要通过战略转型重回第一梯队前景并不明朗。目前,顺丰、“四通一达”等一线快递企业日均快单已超过500万单,公司人员规模超过10万人,快递市场机遇已所剩无已,宅急送若想要达到这样的企业规模,将是“三年60亿元”的巨额投资级别。

同时,民营快递还要面临来自国字号企业的冲击。今年的3月1日起,中铁快运开始尝试着在20个城市开办高铁快递业务,在500公里至1000公里的配送距离上,速度和成本都低于航空和公路。

威胁还来自外资快递。中国的物流及快运快递行业已于2005年12月1日开始完全对外放开,外资巨头的进入,尤其是全球快递行业的四大巨头,联邦快递、敦豪、天地快运、联合包裹等在中国不断参与合资、并购或独资,更加加剧了我国快运行业的竞争。

曾经多次错失良机的宅急送,如今想重回第一梯队,难度显而易见。

用陈东升自己的话来说,“就这一次机会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傍上郭广昌等五家金主 宅急送紧追顺丰、四通一达

向复星国际等5家公司出让30%的股权,融资补血10亿的宅急送能否抓住最后机会。

图片来源:网络

在一口气傍上了五家金主后,一直掉着队的宅急送要奋起直追了。

10月16日,它宣布与复星国际、招商证券、海通证券、弘泰资本、中新建招商股权投资基金达成战略合作,出让30%的股权来换取10亿元的融资。宅急送方面表示,这只是初期的融资金额,后续还将得到这些战略股东的持续输血。

宅急送曾经是中国民营快递业的第一批进入者,宅急送与顺丰、申通同时诞生在1993年——中国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2005年,业内开始有“南顺丰,东申通,北宅急送”的说法。然而,2006年之后,宅急送的地位逐步被顺丰取代。

宅急送目前的实际控制人是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这次入资也是宅急送首次打破家族式100%持股,在发展战略上作出重大调整。

宅急送希望借这次机会调整其战略,重回其老本行“BBC模式”,定位企业客户,瞄准代收货款、跨境电商业务,而不再把业务重点放在不擅长的以淘宝为代表的C2C小件业务。BBC模式为“B2B+B2C”,即仓配一体化。

根据披露,未来宅急送还要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发展境外快递业务。从2012年起,宅急送与英国皇家邮政合作,打造出中国至欧洲快递产品。宅急送称将在今明两年继续拓展国际网络,运用类直营模式和第四方整合模式。

宅急送还列出了一个充满雄心壮志的上市计划表:2014-2016年,“战略落地,重塑品牌”;2017-2019年,“成功转型,实现上市”。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称,复星集团投资宅急送的原因之一,是看好在中国企业O2O转型中,宅急送的BBC模式将迎来发展机会。 郭广昌此前还投资过菜鸟、韵达快递。

去年中国快递服务企业累计完成业务量92亿件,市场规模升至世界第二,同比增长61.6%。2015年,快递行业产值有望达到人民币28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9.4%。

回顾这些年,宅急送一直在“试错”。在经历了1994-2000年的创业期、此后的高速发展期后,“从2003年开始,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时候,宅急送没有赶上。”宅急送董事长陈显宝说。

2007年初,宅急送开始拓展业务板块,同时,公司开始转移业务重点,发展此前并不擅长的零散小件业务(C2C递送),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宅急送运营成本迅速上升,因业务扩张造成的亏损额在5000万至6000万元之间。

但与创业期不同,尽管受益于电商的快速增长,中国快递市场规模近年来已年均增速达50%,但其利润却严重下滑,利润率已经由10年前20%左右下滑至目前的5%左右。

8月的一个午后,当界面新闻记者来到位于北京朝阳区青年汇佳园小区的宅急送北京东城区营业所四惠营业厅时,看到门外停着十几辆印着宅急送小猴子LOGO的快递电动三轮车,正在等待着开往附近各处派送货物。

在工作人员装卸货物的间隙,操作员郭英民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现在每天配送快件大概400件,这还是从2012年10月份业务量明显增加后的结果。”而事实上四惠营业厅每天的“进港量”在宅急送北京的各个营业厅的业绩已经算是中上等水平了。但相比“四通一达”和顺丰的业务量还是相差很多。

随着淘宝的兴起,“四通一达”(申通快递、圆通速递、中通速递、汇通快运、韵达快递五家民营快递公司)包揽了国内70%以上的电商件业务。但错过了B2C模式快速发展时期的宅急送则掉出了第一梯队。

“过去,宅急送花很大精力在B2C、COD业务,但战略落脚不清晰,业务增长乏力。之后宅急送拥抱淘宝,走新战略,直营体系+加盟体系。我们的两次错误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忽视了宅急送的B2B基因。”陈显宝曾说。

而这次随着O2O的时代到来了,仓配一体化的市场正在起步,在新的浪潮中,陈显宝称:“只要坚持BBC战略3-5年,我们依然会站在第一梯队。”

然而,在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看来,宅急送想要通过战略转型重回第一梯队前景并不明朗。目前,顺丰、“四通一达”等一线快递企业日均快单已超过500万单,公司人员规模超过10万人,快递市场机遇已所剩无已,宅急送若想要达到这样的企业规模,将是“三年60亿元”的巨额投资级别。

同时,民营快递还要面临来自国字号企业的冲击。今年的3月1日起,中铁快运开始尝试着在20个城市开办高铁快递业务,在500公里至1000公里的配送距离上,速度和成本都低于航空和公路。

威胁还来自外资快递。中国的物流及快运快递行业已于2005年12月1日开始完全对外放开,外资巨头的进入,尤其是全球快递行业的四大巨头,联邦快递、敦豪、天地快运、联合包裹等在中国不断参与合资、并购或独资,更加加剧了我国快运行业的竞争。

曾经多次错失良机的宅急送,如今想重回第一梯队,难度显而易见。

用陈东升自己的话来说,“就这一次机会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