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帕森斯设计学院校董Simon Collins:培养创造力可以先从“问高质量的问题”开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帕森斯设计学院校董Simon Collins:培养创造力可以先从“问高质量的问题”开始

设计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设计师。

Simon Collins是全美第一设计学院——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的校董。他曾经为耐克、玛莎百货等品牌做过创意设计。2008年到2015年期间,Simon担任帕森斯设计学院时装学院院长,期间多次来华,与清华大学、东华大学等学校的师生有过密切交流。

这位设计界的学院派,并不甘心只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他不仅活跃在业界,还将视野放到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近日,Simon和外联教育共同创立一家设计艺术教育平台——WeDesign。Simon认为,中国也在涌现一批优秀的设计师,这里更需要全球化的平台给与人才们更多机会。他阐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追求极致,创造最完美的方案,永不向糟糕的设计妥协。在他看来,生活中处处都是设计,每个人都能成为优秀的设计师。

作为在业界、教育界打拼多年的设计师,Simon对设计教育的看法究竟是什么样的?他又是如何看待中国的设计教育和中国人的设计理念呢?界面记者对Simon进行了一次专访,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界面新闻:你认为中国设计专业的学生最缺的素质是什么?

Simon Collins十年前,我在中国的一所大学里给工作坊的学生上课。当时有20来个学生坐在桌子旁边。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没有一个人愿意主动回答,他们觉得回答问题会让自己显得很特殊。但是这样的思想并不符合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其中。

我不是说要像美国学生一样过分自信,有时候问出许多愚蠢的问题,我是说要问“聪明的问题”。我知道在中国的文化中“自信地问问题”这一条可能不是很重要,但是现在情况要好得多了。我见过许多优秀的设计师,他们懂得如何问聪明的、高质量的问题,以此来克服自己的困难。

界面新闻:根据您在中国的观察,中国设计人才的培养和美国有什么不同?

Simon Collins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在很多地方做过设计教育。我觉得在中国的文化中,做设计师是一件很神奇、很特殊的事情,就像设计一个发夹,设计一双靴子那样,人们不觉得每个人都是设计师。但是,我认为这样的见解是和设计教育的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很多人认为学了设计类的专业,毕业后就一定是设计师,但是实际上很多人只是在做普通的、繁琐的工作。所以,设计其实没有那么地高深莫测,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

界面新闻:学习服装设计需要取得高学位吗?许多知名设计师,比如王大仁(Alexander Wang)就中途辍学了。

Simon Collins已经有人证明过自己实际上不需要学习额外的设计类课程,就能成为一名设计师。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人是不需要,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是需要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没有上过学,就成为设计师的。学得越多越好,这并不意味着你学得越多你就越能成功,只是说想要不学习就获得成功,可能会比较困难。

界面新闻:你的设计教育理念发生过变化吗?这场变化的契机是什么?

Simon Collins我第一次在中国做演讲的时候是在清华大学,当时现场大概来了三百到四百人。在讲座快要结束的时候,我让大家提问。有位女生举手了,她说她听我的讲座纯粹是在浪费时间,我当时惊呆了。我对她的印象非常深刻,她是那么地有勇气。我问她为什么这么认为,她说我演讲的所有东西她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她知道帕森斯设计学院,她已经做过很多研究了,她说她真正想听到的是我个人的故事。这件事情对我受益匪浅,我开始意识到在教学中我应该加入更多个人的真实故事,用有创造力的方法让故事变得有趣,让大家有兴趣听,而不是单纯说理念。

界面新闻:你是如何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

Simon Collins我在2016年的时候创办了FCD(Fashion Culture Design时尚文化设计先锋论坛)。那时候我已经离开了帕森斯设计学院,但是我还是想推动设计创造力的发展。我突然发现,创造力的发展并不如我之前想象的那样是知识性的。你可以看到一栋建筑、一台电话、一个产品,但是你不能直接看到有创造性的新点子。所以我设立了FCD,里面都是我在时尚界的好朋友,都是业界的领军人物。他们聚集起来,互相切磋,互相发问,问的都是非常有启发性的问题。我在其中充当协调者,也向他们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

所以,培养创造力可以先从“问高质量的问题”开始做起,大家互相启发和思考,或许就能有好点子的诞生。

界面新闻:你的灵感如果枯竭了怎么办?

Simon Collins我是个幸运的人,从来没有遇到过灵感枯竭的情况。每当我看到身边的事物,有好多东西都很有趣、很有新意,都能吸引我去设计它们。另外我还经常旅行,在旅行中我经常和人们交谈。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的什么地方,都有很多人问我聪明的、极富挑战性的问题,他们激励我不断地去想,去创造,这就是我的灵感来源。

每次我看自己这一周的行程表,如果一旦有什么空闲的时间,我就会想自己要做什么。很多人让我去休息一下,我想我怎么能休息呢?我要不就是睡觉,要不就要保持忙碌状态,我闲不下来。

所以,灵感到处都是,我真希望我能有6次生命,能把现在我已经有了的所有灵感都吸收进来!

界面新闻:你最欣赏的设计师是谁?

Simon Collins我其实没有单独最欣赏哪位设计师,有很多设计师的作品我都非常喜欢。我目前很欣赏James Jebbia,他的品牌Supreme。我感兴趣的不是他的产品本身,而是他产品背后的概念,这非常吸引人。

还有很多其他的品牌,比如我喜欢的盟可睐(Moncler),他们确实在做有品味的东西。我不是很在意衣服本身,因为我自己设计衣服,所以我关心的是品牌和品牌背后的概念。

界面新闻:你曾经说过你有一位北京的裁缝,她帮你做所有的西装和衬衫。你为什么选这位裁缝呢?

Simon Collins我是一位设计师,我希望我的衣服都是我想要的样子,是适合我的衣服。十年前,我在北京偶遇了一位裁缝,她的手艺非常不错。我让她把我的衣服稍微改一下,她完成得非常棒,这正是我想要的。我的衣服穿上去很舒服,人们也通过我的衣服认识我、了解我,我没有理由不找这位裁缝。

界面新闻:你曾经说过“北京是世界上最让人兴奋的设计之城”,因为北京有很多非凡的建筑,比如紫禁城。那么除了建筑之外,还有其他原因让你有了这样的评价吗?

Simon Collins我觉得人们在北京可以做任何事情。当我看CCTV总部大楼的时候,当我看中国尊Z15高塔,看到北京胡同,看到鸟巢的时候,我都觉得它们非常漂亮。我觉得中国的设计非常具有开放性,这些设计没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

界面新闻:所以主要还是因为建筑?

Simon Collins建筑是一个原因,当然还有整个社会环境的原因。北京有很多小型的设计室,有很多很棒的设计师。这样的环境让我觉得北京非常有活力。

界面新闻:有些国际知名设计师很难把产品销售到中国市场,同时也有很多中国的设计师,尤其是独立设计师,他们在向世界推广自己产品的时候会遇到困难。你怎么看待本土化和全球化之间的矛盾?

Simon Collins这就是我在中国几十年来都在推广的一种理念。很多中国人问我,他们要如何才能成为一流的设计师。我告诉他们,先停止把你自己想成中国人。因为我已经知道你是中国人了,你当然是中国设计师。但是如果你想成为国际设计师,那就要走国际化路线。比如,LV看起来就不像法国产品,GUCCI的夹克也没有太多意大利的特征,因为GUCCI是全世界的。

所以当你遇到全球化和本土化问题的时候,你就想想像Marsha Ma这样的设计师。她很明显已经超越“中国设计师”这个界限了。我的意思是,从她的作品上能看到她所受到的中国文化的影响,比如红色和龙的符号。但是除此之外,她能做的还有很多,这也让她成为了享誉世界的优秀设计师。

当我在中国做讲座的时候,我问台下的人:谁现在穿的衣服是完全中式的?没有一个人举手,因为每个人的穿着都是国际化的,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真实情况。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帕森斯设计学院校董Simon Collins:培养创造力可以先从“问高质量的问题”开始

设计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设计师。

Simon Collins是全美第一设计学院——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的校董。他曾经为耐克、玛莎百货等品牌做过创意设计。2008年到2015年期间,Simon担任帕森斯设计学院时装学院院长,期间多次来华,与清华大学、东华大学等学校的师生有过密切交流。

这位设计界的学院派,并不甘心只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他不仅活跃在业界,还将视野放到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近日,Simon和外联教育共同创立一家设计艺术教育平台——WeDesign。Simon认为,中国也在涌现一批优秀的设计师,这里更需要全球化的平台给与人才们更多机会。他阐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追求极致,创造最完美的方案,永不向糟糕的设计妥协。在他看来,生活中处处都是设计,每个人都能成为优秀的设计师。

作为在业界、教育界打拼多年的设计师,Simon对设计教育的看法究竟是什么样的?他又是如何看待中国的设计教育和中国人的设计理念呢?界面记者对Simon进行了一次专访,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界面新闻:你认为中国设计专业的学生最缺的素质是什么?

Simon Collins十年前,我在中国的一所大学里给工作坊的学生上课。当时有20来个学生坐在桌子旁边。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没有一个人愿意主动回答,他们觉得回答问题会让自己显得很特殊。但是这样的思想并不符合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其中。

我不是说要像美国学生一样过分自信,有时候问出许多愚蠢的问题,我是说要问“聪明的问题”。我知道在中国的文化中“自信地问问题”这一条可能不是很重要,但是现在情况要好得多了。我见过许多优秀的设计师,他们懂得如何问聪明的、高质量的问题,以此来克服自己的困难。

界面新闻:根据您在中国的观察,中国设计人才的培养和美国有什么不同?

Simon Collins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在很多地方做过设计教育。我觉得在中国的文化中,做设计师是一件很神奇、很特殊的事情,就像设计一个发夹,设计一双靴子那样,人们不觉得每个人都是设计师。但是,我认为这样的见解是和设计教育的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很多人认为学了设计类的专业,毕业后就一定是设计师,但是实际上很多人只是在做普通的、繁琐的工作。所以,设计其实没有那么地高深莫测,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

界面新闻:学习服装设计需要取得高学位吗?许多知名设计师,比如王大仁(Alexander Wang)就中途辍学了。

Simon Collins已经有人证明过自己实际上不需要学习额外的设计类课程,就能成为一名设计师。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人是不需要,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是需要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没有上过学,就成为设计师的。学得越多越好,这并不意味着你学得越多你就越能成功,只是说想要不学习就获得成功,可能会比较困难。

界面新闻:你的设计教育理念发生过变化吗?这场变化的契机是什么?

Simon Collins我第一次在中国做演讲的时候是在清华大学,当时现场大概来了三百到四百人。在讲座快要结束的时候,我让大家提问。有位女生举手了,她说她听我的讲座纯粹是在浪费时间,我当时惊呆了。我对她的印象非常深刻,她是那么地有勇气。我问她为什么这么认为,她说我演讲的所有东西她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她知道帕森斯设计学院,她已经做过很多研究了,她说她真正想听到的是我个人的故事。这件事情对我受益匪浅,我开始意识到在教学中我应该加入更多个人的真实故事,用有创造力的方法让故事变得有趣,让大家有兴趣听,而不是单纯说理念。

界面新闻:你是如何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

Simon Collins我在2016年的时候创办了FCD(Fashion Culture Design时尚文化设计先锋论坛)。那时候我已经离开了帕森斯设计学院,但是我还是想推动设计创造力的发展。我突然发现,创造力的发展并不如我之前想象的那样是知识性的。你可以看到一栋建筑、一台电话、一个产品,但是你不能直接看到有创造性的新点子。所以我设立了FCD,里面都是我在时尚界的好朋友,都是业界的领军人物。他们聚集起来,互相切磋,互相发问,问的都是非常有启发性的问题。我在其中充当协调者,也向他们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

所以,培养创造力可以先从“问高质量的问题”开始做起,大家互相启发和思考,或许就能有好点子的诞生。

界面新闻:你的灵感如果枯竭了怎么办?

Simon Collins我是个幸运的人,从来没有遇到过灵感枯竭的情况。每当我看到身边的事物,有好多东西都很有趣、很有新意,都能吸引我去设计它们。另外我还经常旅行,在旅行中我经常和人们交谈。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的什么地方,都有很多人问我聪明的、极富挑战性的问题,他们激励我不断地去想,去创造,这就是我的灵感来源。

每次我看自己这一周的行程表,如果一旦有什么空闲的时间,我就会想自己要做什么。很多人让我去休息一下,我想我怎么能休息呢?我要不就是睡觉,要不就要保持忙碌状态,我闲不下来。

所以,灵感到处都是,我真希望我能有6次生命,能把现在我已经有了的所有灵感都吸收进来!

界面新闻:你最欣赏的设计师是谁?

Simon Collins我其实没有单独最欣赏哪位设计师,有很多设计师的作品我都非常喜欢。我目前很欣赏James Jebbia,他的品牌Supreme。我感兴趣的不是他的产品本身,而是他产品背后的概念,这非常吸引人。

还有很多其他的品牌,比如我喜欢的盟可睐(Moncler),他们确实在做有品味的东西。我不是很在意衣服本身,因为我自己设计衣服,所以我关心的是品牌和品牌背后的概念。

界面新闻:你曾经说过你有一位北京的裁缝,她帮你做所有的西装和衬衫。你为什么选这位裁缝呢?

Simon Collins我是一位设计师,我希望我的衣服都是我想要的样子,是适合我的衣服。十年前,我在北京偶遇了一位裁缝,她的手艺非常不错。我让她把我的衣服稍微改一下,她完成得非常棒,这正是我想要的。我的衣服穿上去很舒服,人们也通过我的衣服认识我、了解我,我没有理由不找这位裁缝。

界面新闻:你曾经说过“北京是世界上最让人兴奋的设计之城”,因为北京有很多非凡的建筑,比如紫禁城。那么除了建筑之外,还有其他原因让你有了这样的评价吗?

Simon Collins我觉得人们在北京可以做任何事情。当我看CCTV总部大楼的时候,当我看中国尊Z15高塔,看到北京胡同,看到鸟巢的时候,我都觉得它们非常漂亮。我觉得中国的设计非常具有开放性,这些设计没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

界面新闻:所以主要还是因为建筑?

Simon Collins建筑是一个原因,当然还有整个社会环境的原因。北京有很多小型的设计室,有很多很棒的设计师。这样的环境让我觉得北京非常有活力。

界面新闻:有些国际知名设计师很难把产品销售到中国市场,同时也有很多中国的设计师,尤其是独立设计师,他们在向世界推广自己产品的时候会遇到困难。你怎么看待本土化和全球化之间的矛盾?

Simon Collins这就是我在中国几十年来都在推广的一种理念。很多中国人问我,他们要如何才能成为一流的设计师。我告诉他们,先停止把你自己想成中国人。因为我已经知道你是中国人了,你当然是中国设计师。但是如果你想成为国际设计师,那就要走国际化路线。比如,LV看起来就不像法国产品,GUCCI的夹克也没有太多意大利的特征,因为GUCCI是全世界的。

所以当你遇到全球化和本土化问题的时候,你就想想像Marsha Ma这样的设计师。她很明显已经超越“中国设计师”这个界限了。我的意思是,从她的作品上能看到她所受到的中国文化的影响,比如红色和龙的符号。但是除此之外,她能做的还有很多,这也让她成为了享誉世界的优秀设计师。

当我在中国做讲座的时候,我问台下的人:谁现在穿的衣服是完全中式的?没有一个人举手,因为每个人的穿着都是国际化的,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真实情况。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