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10组经典地质现象,看完就知道学地质的有多厉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10组经典地质现象,看完就知道学地质的有多厉害

不同的沉积环境对应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

1

沉积环境与沉积物

从物源供给区的山地到沉积区的湖海,

会有一系列的沉积环境。

陆地环境

山麓堆积、基岩河、冲积扇、辫状河、

曲流河、湖泊、沙漠等。

海陆过渡环境

河口湾、三角洲。

海洋环境

滨岸、浅海、半深海、深海。

这里有各种沉积环境图解。

(这张图是每个地质人都要刻在脑海中的一张图)

不同的沉积环境也对应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

2

河流搬运的分异沉积

河流对沉积物的搬运作用

随着河流入海,流速逐渐变缓,

携带的沉积物也出现分异沉积。

大颗粒的沉积物较早的沉积下来,

细粒悬浮物质可以随水流搬运到较深的水域。

不同颗粒大小的沉积物会有不同的运动形式,

如下图所示。

3

沙丘类型

不同的风力方向、含沙量和地形差异

会形成不同的沙丘形态。

蜂窝状沙丘

多种方向风而风力又比较均势的情形下而形成,

地表形态体现为中间低、

四周以无一定方向的沙梗

所形成的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沙窝形态。

新月形沙丘

单一方向的风或两种相反方向的风的作用下形成的,

沙丘两翼顺着风向延伸,

大部分出现在沙漠的边缘地带。

抛物线形沙丘

当新月形沙丘的地面上遇植物灌丛阻碍时

可以形成抛物线沙丘,

平面形状与新月形正好相反。

横向沙垄

一种巨型的复合新月形沙丘链

与风向垂直分布。

4

煤的形成

植物残骸在沼泽或者湖泊中被微生物分解泥炭,

形成一种松软的有机质堆积物,形成泥炭层.

泥炭层不断被上层沉积物覆盖,

随着埋深的增加,

温度、压力不断增大,

会发生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的转变。

具体还有更细的分类:

气、肥、焦、瘦、贫、无烟,

(这是口诀)

变质程度越来越大,碳含量越来越高。

5

机械侵蚀

瀑布从峭壁上流下,

瀑布底部的水流漩涡和砂粒对周围岩石发生侵蚀,

峭壁下部出现较大的侵蚀空间,

上部悬垂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最终发生坍塌。

瀑布不断向后推移。

6

间歇泉的喷发

间歇泉多见于火山活动地区,

炽热的熔岩使周围地层的水温升高,

甚至化为水汽。

水汽沿着岩石中的裂缝上升,

当温度降到汽化点以下时凝结为温度很高的水。

这些水与地层上部的地下水

沿着地层裂缝上升到地面。

每间隔一段时间就会喷发一次。

7

天然拱门的形成

由于构造应力作用砂岩出现裂缝,

风化侵蚀作用又导致裂缝变大变宽,

形成很窄的砂岩墙。

近地面的砂粒不断被风吹动,

侵蚀岩墙底部的压实薄弱层,出现孔洞,

最终重力和侵蚀共同作用,

拱门坍塌。

8

地球物理探测地球结构

地震发生后,会产生三种波,

分别是P波,S波和面波,合称为地震波。

P波振动方向和前进方相同,速度最快,

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递。

S波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前进方向,

S波的速度仅次于P波,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地球某处发生地震,

在地球的另一侧只能接收到P波,而没有S波,

推断地球某个深度存在熔融状液体。

根据S波发射到其他方向的接收时间,

可以计算出地下2885km的深度存在的“古登堡界面”,

也就是地核和地幔的分界层。

地球某处再次发生地震,

科学家莫霍洛维奇在有的地震观测站点

观测到了令人惊讶的速度更快的地震波,

他认为地壳下面存在密度更大的物质层,也就是地幔,

地震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更快。

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称为莫霍面。

9

陨石坑的形成

希克苏鲁伯撞击坑

撞击事件刚刚发生后,

像液体一样流动的深部花岗岩基岩

反弹回一个高达10千米的中央塔,

然后坍塌进入环形脊。

峰环被一层掺杂起来的岩石——角砾岩覆盖。

随后海啸将大量的砂质沉积物倾倒入这个巨大的洞中。

随着生命回归海洋,

进一步的沉积缓慢地到来,

同时石灰岩层在随后的数百万年里逐渐建立起来。

10

地下岩溶网络

地表水沿着灰岩节理面或者裂缝

向下渗流和溶蚀,

地下水溶解石灰岩形成岩溶洞穴,

这些裂缝和洞穴复杂的地下网络,

与周围河流组成统一整体。

如果气候变化或者构造抬升,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水将沿着孔隙通道排除,

地下洞穴网络暴露在空气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10组经典地质现象,看完就知道学地质的有多厉害

不同的沉积环境对应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

1

沉积环境与沉积物

从物源供给区的山地到沉积区的湖海,

会有一系列的沉积环境。

陆地环境

山麓堆积、基岩河、冲积扇、辫状河、

曲流河、湖泊、沙漠等。

海陆过渡环境

河口湾、三角洲。

海洋环境

滨岸、浅海、半深海、深海。

这里有各种沉积环境图解。

(这张图是每个地质人都要刻在脑海中的一张图)

不同的沉积环境也对应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

2

河流搬运的分异沉积

河流对沉积物的搬运作用

随着河流入海,流速逐渐变缓,

携带的沉积物也出现分异沉积。

大颗粒的沉积物较早的沉积下来,

细粒悬浮物质可以随水流搬运到较深的水域。

不同颗粒大小的沉积物会有不同的运动形式,

如下图所示。

3

沙丘类型

不同的风力方向、含沙量和地形差异

会形成不同的沙丘形态。

蜂窝状沙丘

多种方向风而风力又比较均势的情形下而形成,

地表形态体现为中间低、

四周以无一定方向的沙梗

所形成的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沙窝形态。

新月形沙丘

单一方向的风或两种相反方向的风的作用下形成的,

沙丘两翼顺着风向延伸,

大部分出现在沙漠的边缘地带。

抛物线形沙丘

当新月形沙丘的地面上遇植物灌丛阻碍时

可以形成抛物线沙丘,

平面形状与新月形正好相反。

横向沙垄

一种巨型的复合新月形沙丘链

与风向垂直分布。

4

煤的形成

植物残骸在沼泽或者湖泊中被微生物分解泥炭,

形成一种松软的有机质堆积物,形成泥炭层.

泥炭层不断被上层沉积物覆盖,

随着埋深的增加,

温度、压力不断增大,

会发生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的转变。

具体还有更细的分类:

气、肥、焦、瘦、贫、无烟,

(这是口诀)

变质程度越来越大,碳含量越来越高。

5

机械侵蚀

瀑布从峭壁上流下,

瀑布底部的水流漩涡和砂粒对周围岩石发生侵蚀,

峭壁下部出现较大的侵蚀空间,

上部悬垂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最终发生坍塌。

瀑布不断向后推移。

6

间歇泉的喷发

间歇泉多见于火山活动地区,

炽热的熔岩使周围地层的水温升高,

甚至化为水汽。

水汽沿着岩石中的裂缝上升,

当温度降到汽化点以下时凝结为温度很高的水。

这些水与地层上部的地下水

沿着地层裂缝上升到地面。

每间隔一段时间就会喷发一次。

7

天然拱门的形成

由于构造应力作用砂岩出现裂缝,

风化侵蚀作用又导致裂缝变大变宽,

形成很窄的砂岩墙。

近地面的砂粒不断被风吹动,

侵蚀岩墙底部的压实薄弱层,出现孔洞,

最终重力和侵蚀共同作用,

拱门坍塌。

8

地球物理探测地球结构

地震发生后,会产生三种波,

分别是P波,S波和面波,合称为地震波。

P波振动方向和前进方相同,速度最快,

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递。

S波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前进方向,

S波的速度仅次于P波,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地球某处发生地震,

在地球的另一侧只能接收到P波,而没有S波,

推断地球某个深度存在熔融状液体。

根据S波发射到其他方向的接收时间,

可以计算出地下2885km的深度存在的“古登堡界面”,

也就是地核和地幔的分界层。

地球某处再次发生地震,

科学家莫霍洛维奇在有的地震观测站点

观测到了令人惊讶的速度更快的地震波,

他认为地壳下面存在密度更大的物质层,也就是地幔,

地震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更快。

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称为莫霍面。

9

陨石坑的形成

希克苏鲁伯撞击坑

撞击事件刚刚发生后,

像液体一样流动的深部花岗岩基岩

反弹回一个高达10千米的中央塔,

然后坍塌进入环形脊。

峰环被一层掺杂起来的岩石——角砾岩覆盖。

随后海啸将大量的砂质沉积物倾倒入这个巨大的洞中。

随着生命回归海洋,

进一步的沉积缓慢地到来,

同时石灰岩层在随后的数百万年里逐渐建立起来。

10

地下岩溶网络

地表水沿着灰岩节理面或者裂缝

向下渗流和溶蚀,

地下水溶解石灰岩形成岩溶洞穴,

这些裂缝和洞穴复杂的地下网络,

与周围河流组成统一整体。

如果气候变化或者构造抬升,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水将沿着孔隙通道排除,

地下洞穴网络暴露在空气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