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英所年利达2017年招聘信息发出。看到推文后,职问办公室炸了,因为我们发现,在本所起薪一栏中,该所实习律师起薪人民币30000元每月。
加入年利达的理由
本所对员工期望很大。我们希望员工能真正敬业并有卓越表现。同样,我们的薪酬待遇也会回报员工所作的贡献,这才体现公平原则。
本所的起薪
本所的工资水平非常具有竞争力。
>实习律师起薪人民币30,000元每月,
>实习律师第二年工资人民币32,000元每月。
以上工资数将于2018年生效:必缴的社保及公积金的个人和单位部分都将由本所承担。
年利达律所的认可度和薪资无须多言,那么,怎样才能进入这家顶尖的魔圈所呢?年利达笔试、面试考什么?顶尖外所职业发展如何?与内所相比优劣势在哪?
30000元起薪,并不是好拿的
年利达(英文名称:Linklaters LLP) —— 伦敦五大律师事务所之一,一家以英国为总部的国际律师事务所,在全球19个国家设有26个办事处,在中国区有三个办事处或者代表处,分别位于香港中环的历山大厦、上海陆家嘴的未来资产大厦和北京的国贸中心。
LL 的招聘流程与其他几个 magic circle firms 有所不同,intern 都是通过每年一次的校招甄选,平时几乎不会临时招募。
Internship 分为两个计划:Global Summer Student Programme 和 Beijing/Shanghai Internship 。
理论上来讲,Global 计划仅面向非应届的小盆友,而 Beijing/Shanghai 的实习职位不限年级。之所以说是「理论上」,原因是由于每年申请的人数比较多,招聘流程又相对较长,每年校招10月/11月开始,往往要到第二年1月/2月才能最终确定是否能得到实习机会,也就是说最早也要第二年1月/2月开始实习,再经过6个月的实习期,通过考核评估决定是否留用。
不知道说清楚了没有,举个栗子吧,比如今年的校招计划,2019年毕业的小朋友两个计划都可以报名,2018年毕业的小朋友可以报名 Beijing/Shanghai 的计划,最早也要18年初才能走完所有招聘流程,再经过6个月实习期,可能临近毕业还不能确定是否能留用,所以如果是应届的小朋友就需要慎重考虑时间成本。
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 LL 对校招的重视程度,对 team members 的「质量」控制,下面讲到具体招聘流程时这一点体现的更明显。
年利达笔试面试考什么?
看到这里,应届的小朋友如果觉得还是应该稳妥起见,那就可以把这个页面关上了。毕竟找工作是现实的。
【 如此招聘 】
LL 的招聘流程是高仿其 London 总部的流程,大英帝国稳重务实,含蓄谨慎,因此校招流程也需要层层闯关,不论最后结果如何,能拿到实习 offer 已经是对能力的一种肯定,领略一下英所的作风也是别样经验。
【 网申 】
需要填写的内容包括个人信息、教育信息、语言能力等等部分,比较常规。需要上传 CV 和 cover letter 。
【 逻辑测试 】
网申通过后会收到到指定地点参加逻辑测试的通知,这个也算是 LL 的特色,据说是与 LL 的 London 总部使用的同一个题库,和 LSAT 、MBA 逻辑测试之类都不太一样。但是私心觉得逻辑测试万变不离其宗,可以做做练练手,难度一般。
【 笔试 】
通过逻辑测试之后就会收到下一步的通知,笔试和 HR 面试是在同一天举行,笔试三个小时左右,期间会被 HR 领走做半小时左右的面试。
笔试全英文,提供可以上网的电脑和英汉辞典。一般是三个部分:
- 翻译:MOU 或是合同的几个条款,比较常规,可以借助辞典帮助;
- 问答题:考察 legal research 的能力,几个法律问题,会让记录自己查询的路径,问题都比较直接,所以是能力考察多于对问题是非好坏的认定;
- 简答题:考察分析能力,比如对某一法律时事热点问题的分析。
笔试过程中,可能是受多年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学生倾向于答题时长篇大论,而在真正的外所笔试中,还是建议答题简明扼要,毕竟时间有限也不是写论文,体现出逻辑线条即可,点到为止。还有,语言要流畅,一定要避免 typo 和语法问题。
【 HR 面试 】
HR 面试全英文,问题也比较常规,比如为什么选择 LL 、如何看待加班、压力如何排解之类的,也会根据你的简历提一些个性化的问题。整体不难。
最后会向你介绍 firm 的一些情况以及这次招聘的情况。
【 MA面试 】
MA 面试除了针对简历提问也会问一些专业问题,一般没有什么规律可言,看 MA 个人风格也看人品,没有什么一定之规。可能问到最近的时事热点,也可能会问到一些业务上会涉及的问题,考察 legal sense 和 commercial sense 。毕竟对于非诉律师而言这,两个 sense 是非常必要的。
这路有个小 tip ,如果实在不会就诚实说出来,同时也表达自己学习的意愿,毕竟都是刚出校门,经验不多也很正常,不要因为一个问题没有头绪影响了整个面试的表现。
【 Partner 面试 】
这一环节只针对 Global 计划的童鞋。每个 Par 都有不同的风格,更无规律可循。拼人品拼积累。
外所职业发展前景如何?
一些顶尖院校法学生,在毕业前曾深深体验过外所与内所择业的纠结,实实在在选择时往往会考虑更多实际的东西。
概括之,毕业直接选择外所往往这几个理由:
钱多,毕竟2倍工资 Orz ;
平台高,从高往低跳容易从低往高跳难;
想出国,或者读书,或者就不回了。
那么,抛开这些现实因素,对于新人律师来说,外所当前与未来的优劣势,分别体现在哪?
【 培训体系 】
外所培训更成体系,入职时有 IT 、数据库培训,官网上有很多年积攒起来的培训资源,往往每周都有全球多办公室共同进行的全英文 培训讲座,内所这方面起步较晚。
当然,对于入所新人,外所对基本功培训的重视,也意味着其往往很难接触到核心业务,前两年会做大量的杂活。而内所新人往往会被很快推向业务前线,写合同见客户,在实战中获得快速成长。一枚硬币总是有两面。
【 发展前景 】
外所最典型的路径:
两年工作 + 一年 LLM / 三年 JD + 回来工作1-5年升 assc + 苦熬升 par / 跳回内所当 par / 其他。
内所一般就是一直往上干,短则四五年长则八九年升 par 。
20岁往往是人最需要钱也最没钱的年龄,考虑到律所新人的工作强度,前几年肯定是很辛苦的。好的外所起薪往往在20-30k 以上 ,涨幅也不错,不会让年轻人太为钱担忧。
然而外所晋升有天花板,升 asso 都尚且不易,升 par 更是遥遥无期。不知道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增强这一局面会不会改善。而内所晋升肯定要容易很多。
因此,很多人会选择以外所起步再跳回内所发展,如果他有升 par 并进一步往上奋斗的野心的话。
结语
记得之前一位大神跟笔者说,别怕累也别轻视任何一个笔试面试的机会。面试笔试也是「熟练工种」,只有把自己变成「面霸」「笔霸」,才能在真爱的机会到来时自信应战。
brand 重要么?业务领域重要么? payroll 重要么?笔者觉得自己喜欢更重要。找工作就像找男女朋友,能不能看对眼得到心仪 firm 的机会,看条件、看缘分也看 chemistry ,选一个工作其实更多的是选择自己未来的生活状态。
最后祝所有迷茫的小朋友都能得偿所愿,加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