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创新工场合伙人郎春晖:四大红利时代,教育风口在哪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创新工场合伙人郎春晖:四大红利时代,教育风口在哪儿?

创新工场合伙人郎春晖认为,当前教育服务产业正经历政策红利、资本红利、赶超红利,以及人才红利。红利产生的根本驱动因素是:技术创新与需求变化。同时,她坦言,2018年教育产业发展的两大趋势:1、K12培训下沉;2、应试教育升级至素质教育。

2018年3月31日,以“新周期·新动能”为主题的第三届i-EDU教育产业投资峰会在北京圆满落幕。本届峰会由中国新城镇发展有限公司&凯联资本联合冠名,瑞思学科英语、乂学教育、掌通家园提供战略支持。

创新工场合伙人郎春晖认为,当前教育服务产业正经历政策红利、资本红利、赶超红利,以及人才红利。红利产生的根本驱动因素是:技术创新与需求变化。同时,她坦言,2018年教育产业发展的两大趋势:1、K12培训下沉;2、应试教育升级至素质教育。

创新工场合伙人郎春晖

一、中国教育服务产业的政策红利

在相对集中的半市场制国家,政策的引导对整个产业的影响非常大。在过去几年,尤其2017年十几个副省级的城市开始严格执行就近入学。再往上看,中国所有的教育,离不开两个指挥棒,一个高考指挥棒,一个中考指挥棒。

中考开始分3+3,各地逐渐把英语的口语、听力纳入中考范围;同时高考制度也在逐渐改革,从2014年上海和浙江开始试点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班,2017年又有五六个省市纳入这一体系,并且到2020年全国都要执行新高考体系——不再文理分班;有一半的学生,不管从高中还是从大学,开始进行分流,纳入职业教育培训期。

另外,2017年9月1日《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颁布,不管对创业者,还是对资本都打了一针强心剂,但是实际上各地的实施细则还没有出台。

二、中国教育服务产业的赶超红利

图片来源:创新工场

图片来源:创新工场

对后进入者的红利,叫赶超红利。这是整个经合组织教育占GDP的支出,平均在5%,中国之前长期徘徊在2%,2015年开始达到5%,虽然是教育领域,但都属于国家政府性支出。

可以看到OECD成员国年度生均教育经费7.1万元人民币,摊到每个学生头上的费用可以到7万元人民币,而中国是1.4万元人民币,还有五倍的差距。

落后不意味着没有优势,反而是有跳跃的优势。例如,排队理论,在银行办业务,这家银行三个窗口打开,突然第四个窗口打开,一定是排最后一个人的抢过去。这几年我们国家敢跟硅谷叫板,原因在于我们支付体系,尤其是移动支付体系在全球是最强大的、最健全的。

三、中国教育服务产业的资本红利

第三个红利就是资本红利,国内有两家百亿美金的教育公司。由于国内现在新民促法出台没有正式实施,很多结构性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尚德已经去上市,虽然市场表现不太好,但是能走到这步真的很不错。反观一级市场,这么多年来,整个教育的投资一直在直线上升,在一级市场,中国在教育上投入的总值高于美国大约20%,这说明中国每个案子都比美国贵。

四、中国教育服务产业的人才红利

教育人才经历了非常大的人才红利,越来越多优秀的、资深的,以前在各个领域做到了很高点的人开始投入到少儿编程里面,可以看到红利的聚集效应是很明显的。

五、红利产生的根本驱动因素

红利产生的根本因素主要在于需求侧和供给侧:

(一)从需求侧的角度看

现在整个中国家长有三大焦虑,第一焦虑是孩子要不要去海外接受教育,如果要去,什么时候去,如果暂时不去,应该让他上什么学校,公立校还是私立校,上私校就意味无缘高考,如果上公校,英语水平是否能过关,这样的焦虑导致各种各样英语培训机构崛起。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造就了一大批中产阶级家庭,这些家庭开始有能力送孩子出国,另外各地各种类型的国际学校或者国际部每年也以很高的速度在递增。所以创新工场在这个领域也投了几家公司,布局在不同阶段。

第二焦虑是财富集中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均衡,在80年代之前偏远乡村的孩子有能力考进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而现在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尤其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推波助澜,很多农村孩子没有钱上培训机构,即使有钱都没有地方上,所以导致了另外一个怪现象,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基于此,创新工场也投了一批相关的企业。

第三大焦虑是很多大学生,毕业意味着失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找不到工作,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找不到人才。而造成这种结果和中国整个教育结构分不开。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创新工场也投资了一些IT培训、上岗培训等机构,还有包括人工智能小象学院。

(二)从供给端的角度看

在过去的十几年,各种各样的技术不断发展变化,互联网、多媒体导致了应用、场景、数据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应用、场景、数据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多媒体产生各种媒体,表现形式较好,移动互联网使所有的教育异地化,而大数据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

六、教育市场两大趋势

(一)K12培训下沉

图片来源:创新工场

图片来源:创新工场

第一趋势是K12培训下沉。原因在于,一、城镇化带来的教育资源的集中,由上图,锦州、日照、连云港的城市化进程从2010年到2016,从48%增加了将近10个点。二、中小学集中化,现在很多乡村的小学关停,基本集中在镇里,而初中集中在更大的区域,有了集中化就有规模化,形成规模化后培训机构才能赚到钱,才有动力经营。

2010年,学而思上市,当时的市场只是北京、锦州、日照、连云港、大同这几个一线城市,这几个城市就撑起了一家上市公司。2010年北京人均GDP是10910美金,而这几个城市2017年人均GDP全在一万美金上下,从消费领域来看,人均一万美金是重大转折点,不管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到人均一万美金的时候,就开始追求消费升级。所以中国大量三线城市进入人均GDP一万美金的时候,从体量来说,未来上市公司可能不只学而思一个。

在学而思之前,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很多,但那时候培训机构的教师资源主要来自公办校老师,比如四中实验的老师出来上课。而学而思开创了批量的生产老师模式,而且供给极其丰富,从而解决了老师批量供给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规模化复制和地域扩张的问题。

在线城市一对一的费用相对较高,想把优质教师搬到三四线城市基本是不可能的,线上教育可以解决异地问题。以前线上在技术上只是直播一对一,现在技术开始解决一对四、一对六、一对十二小班直播课,多个学生分摊成本,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三四线家长的负担。

(二)当应试教育升级至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升级到素质教育,从2015年,国家提出各种素质教育方案,就是小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例如,江苏省把评测纳入中考成绩单,2017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人工智能写进国务院的国发35号文。中国不是完全的市场化机制,所以要跟着政策走。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不只是在一个领域,而是在于如何看待某件事情,是记住,还是从中举一反三,提炼出后变成自己的能力。以前实行应试教育,是因为应试教育是最简单的,最有效的。

学生虽然辛苦,但对于大学招生来说是很简单的。但是美国的大学生入学,每年写各种各样的申请书,成本较高,以前我们没办法承担这种成本,现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忍受这种慢带来未来的快,所以可以重新定义素质教育。

七、创新工场教育投资回顾

回顾创新工场在教育领域的布局,从2010年开始投教育,当时对我们有意义的项目,就是多贝,它是一个现象平台,从工具切入,工具就是整个直播这条线,之后有了一对一,顶上一对多,嗨学堂。

当时还有另外一条线,先打中产阶级家庭子女海外教育对接这件事情,所以2013年投了VIPKID,2014年继续沿着这条线,创新工场在后面投资了常青藤爸爸。

对于少儿编程,最近很热的原因在于政策导向。虽然不允许考奥数,但是双向需求依然存在。学校如何把聪明的孩子筛选出来?家长如何择校?

这样的需求几十年一直都在,2004、2005年前后被大力禁过一批奥数,而这期间的小学生都去上公英课,考公共英语一级和二级,在学校不能用奥数选拔学生的时候,有公英就有可能上人大附中。这些未来编程也是有可能的,从功利性角度来说,是一种替代,从整个大环境来说,编程、人工智能科学思维的方式是提高活力的方法也是拥抱全球科技创新的路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创新工场合伙人郎春晖:四大红利时代,教育风口在哪儿?

创新工场合伙人郎春晖认为,当前教育服务产业正经历政策红利、资本红利、赶超红利,以及人才红利。红利产生的根本驱动因素是:技术创新与需求变化。同时,她坦言,2018年教育产业发展的两大趋势:1、K12培训下沉;2、应试教育升级至素质教育。

2018年3月31日,以“新周期·新动能”为主题的第三届i-EDU教育产业投资峰会在北京圆满落幕。本届峰会由中国新城镇发展有限公司&凯联资本联合冠名,瑞思学科英语、乂学教育、掌通家园提供战略支持。

创新工场合伙人郎春晖认为,当前教育服务产业正经历政策红利、资本红利、赶超红利,以及人才红利。红利产生的根本驱动因素是:技术创新与需求变化。同时,她坦言,2018年教育产业发展的两大趋势:1、K12培训下沉;2、应试教育升级至素质教育。

创新工场合伙人郎春晖

一、中国教育服务产业的政策红利

在相对集中的半市场制国家,政策的引导对整个产业的影响非常大。在过去几年,尤其2017年十几个副省级的城市开始严格执行就近入学。再往上看,中国所有的教育,离不开两个指挥棒,一个高考指挥棒,一个中考指挥棒。

中考开始分3+3,各地逐渐把英语的口语、听力纳入中考范围;同时高考制度也在逐渐改革,从2014年上海和浙江开始试点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班,2017年又有五六个省市纳入这一体系,并且到2020年全国都要执行新高考体系——不再文理分班;有一半的学生,不管从高中还是从大学,开始进行分流,纳入职业教育培训期。

另外,2017年9月1日《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颁布,不管对创业者,还是对资本都打了一针强心剂,但是实际上各地的实施细则还没有出台。

二、中国教育服务产业的赶超红利

图片来源:创新工场

图片来源:创新工场

对后进入者的红利,叫赶超红利。这是整个经合组织教育占GDP的支出,平均在5%,中国之前长期徘徊在2%,2015年开始达到5%,虽然是教育领域,但都属于国家政府性支出。

可以看到OECD成员国年度生均教育经费7.1万元人民币,摊到每个学生头上的费用可以到7万元人民币,而中国是1.4万元人民币,还有五倍的差距。

落后不意味着没有优势,反而是有跳跃的优势。例如,排队理论,在银行办业务,这家银行三个窗口打开,突然第四个窗口打开,一定是排最后一个人的抢过去。这几年我们国家敢跟硅谷叫板,原因在于我们支付体系,尤其是移动支付体系在全球是最强大的、最健全的。

三、中国教育服务产业的资本红利

第三个红利就是资本红利,国内有两家百亿美金的教育公司。由于国内现在新民促法出台没有正式实施,很多结构性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尚德已经去上市,虽然市场表现不太好,但是能走到这步真的很不错。反观一级市场,这么多年来,整个教育的投资一直在直线上升,在一级市场,中国在教育上投入的总值高于美国大约20%,这说明中国每个案子都比美国贵。

四、中国教育服务产业的人才红利

教育人才经历了非常大的人才红利,越来越多优秀的、资深的,以前在各个领域做到了很高点的人开始投入到少儿编程里面,可以看到红利的聚集效应是很明显的。

五、红利产生的根本驱动因素

红利产生的根本因素主要在于需求侧和供给侧:

(一)从需求侧的角度看

现在整个中国家长有三大焦虑,第一焦虑是孩子要不要去海外接受教育,如果要去,什么时候去,如果暂时不去,应该让他上什么学校,公立校还是私立校,上私校就意味无缘高考,如果上公校,英语水平是否能过关,这样的焦虑导致各种各样英语培训机构崛起。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造就了一大批中产阶级家庭,这些家庭开始有能力送孩子出国,另外各地各种类型的国际学校或者国际部每年也以很高的速度在递增。所以创新工场在这个领域也投了几家公司,布局在不同阶段。

第二焦虑是财富集中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均衡,在80年代之前偏远乡村的孩子有能力考进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而现在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尤其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推波助澜,很多农村孩子没有钱上培训机构,即使有钱都没有地方上,所以导致了另外一个怪现象,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基于此,创新工场也投了一批相关的企业。

第三大焦虑是很多大学生,毕业意味着失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找不到工作,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找不到人才。而造成这种结果和中国整个教育结构分不开。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创新工场也投资了一些IT培训、上岗培训等机构,还有包括人工智能小象学院。

(二)从供给端的角度看

在过去的十几年,各种各样的技术不断发展变化,互联网、多媒体导致了应用、场景、数据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应用、场景、数据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多媒体产生各种媒体,表现形式较好,移动互联网使所有的教育异地化,而大数据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

六、教育市场两大趋势

(一)K12培训下沉

图片来源:创新工场

图片来源:创新工场

第一趋势是K12培训下沉。原因在于,一、城镇化带来的教育资源的集中,由上图,锦州、日照、连云港的城市化进程从2010年到2016,从48%增加了将近10个点。二、中小学集中化,现在很多乡村的小学关停,基本集中在镇里,而初中集中在更大的区域,有了集中化就有规模化,形成规模化后培训机构才能赚到钱,才有动力经营。

2010年,学而思上市,当时的市场只是北京、锦州、日照、连云港、大同这几个一线城市,这几个城市就撑起了一家上市公司。2010年北京人均GDP是10910美金,而这几个城市2017年人均GDP全在一万美金上下,从消费领域来看,人均一万美金是重大转折点,不管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到人均一万美金的时候,就开始追求消费升级。所以中国大量三线城市进入人均GDP一万美金的时候,从体量来说,未来上市公司可能不只学而思一个。

在学而思之前,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很多,但那时候培训机构的教师资源主要来自公办校老师,比如四中实验的老师出来上课。而学而思开创了批量的生产老师模式,而且供给极其丰富,从而解决了老师批量供给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规模化复制和地域扩张的问题。

在线城市一对一的费用相对较高,想把优质教师搬到三四线城市基本是不可能的,线上教育可以解决异地问题。以前线上在技术上只是直播一对一,现在技术开始解决一对四、一对六、一对十二小班直播课,多个学生分摊成本,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三四线家长的负担。

(二)当应试教育升级至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升级到素质教育,从2015年,国家提出各种素质教育方案,就是小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例如,江苏省把评测纳入中考成绩单,2017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人工智能写进国务院的国发35号文。中国不是完全的市场化机制,所以要跟着政策走。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不只是在一个领域,而是在于如何看待某件事情,是记住,还是从中举一反三,提炼出后变成自己的能力。以前实行应试教育,是因为应试教育是最简单的,最有效的。

学生虽然辛苦,但对于大学招生来说是很简单的。但是美国的大学生入学,每年写各种各样的申请书,成本较高,以前我们没办法承担这种成本,现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忍受这种慢带来未来的快,所以可以重新定义素质教育。

七、创新工场教育投资回顾

回顾创新工场在教育领域的布局,从2010年开始投教育,当时对我们有意义的项目,就是多贝,它是一个现象平台,从工具切入,工具就是整个直播这条线,之后有了一对一,顶上一对多,嗨学堂。

当时还有另外一条线,先打中产阶级家庭子女海外教育对接这件事情,所以2013年投了VIPKID,2014年继续沿着这条线,创新工场在后面投资了常青藤爸爸。

对于少儿编程,最近很热的原因在于政策导向。虽然不允许考奥数,但是双向需求依然存在。学校如何把聪明的孩子筛选出来?家长如何择校?

这样的需求几十年一直都在,2004、2005年前后被大力禁过一批奥数,而这期间的小学生都去上公英课,考公共英语一级和二级,在学校不能用奥数选拔学生的时候,有公英就有可能上人大附中。这些未来编程也是有可能的,从功利性角度来说,是一种替代,从整个大环境来说,编程、人工智能科学思维的方式是提高活力的方法也是拥抱全球科技创新的路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