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际口碑一般,日本国内吹上天,这部犯罪片到底如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际口碑一般,日本国内吹上天,这部犯罪片到底如何?

在有着“日本奥斯卡”之称的日本电影学院奖上,《第三度嫌疑人》拿到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剪辑、最佳男配、最佳女配六个奖项。

在日本活跃的导演中,有一位,我国影迷提起他,常将他和侯孝贤、贾樟柯联系在一起。

他的名字叫是枝裕和。

是枝裕和&贾樟柯

这三位导演,都喜欢拍一些没有什么强烈戏剧冲突、讲述平淡日常生活的电影。

因为本身商业属性较弱,这种电影很难有观众缘,因此并不是很受片商和院线的青睐。

所以,当听闻枝裕和的影片被引入我国(艺联)院线,甜叔的第一反应是:

what?!!!

难道你们不知道,岛国片的引进名额有多宝贵?

不过,在看了这部电影之后,甜叔心中的疑惑随即便放下了。

然而震惊的程度却丝毫未减。

因为,是枝裕和竟然拍了一部,犯罪悬疑片——

《第三度嫌疑人》

阵容方面,也颇为不错。

有福山雅治。

有役所广司。

还有之前跟大家聊过的日剧,《跟你说哦》的女主,广濑铃。

说起来,是枝裕和的这部尝新之作,在国际和日本国内的反响还挺让人奇怪的。

国际上口碑平平。

豆瓣7.1分,还是上映之后才慢慢涨到这样。

IMDb6.8分。

但这片,却是是枝裕和在日本国内最受待见的一回。

在有着“日本奥斯卡”之称的日本电影学院奖上,这片拿到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剪辑、最佳男配、最佳女配六个奖项。

无论从类型还是口碑上来讲,这片都是是枝裕和职业生涯上很不一样的一笔。

故事采用了一种挺常见的悬疑片结构——

一名嫌疑人(役所广司饰)被控抢劫杀人,福山雅治饰演的辩方律师开始对真相展开调查,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发现案件背后隐藏的秘密。

福山雅治饰演的角色虽是律师,但从剧情功能上来讲,他更像是一位侦探。

案情虽与他本人的生活无关,但通过这次查案经历,他对世界的认知彻底改变了。

以前,他对人的自主性有一种牢固的信念,当电影结束时,他脑中却充满了困惑——

有些人生下来就是坏人吗?

我们的一举一动,是不是受着某种未知力量的操控?

人的某些行为,或许压根就找不到明晰的动机?

这一切,都是悬疑类型片的惯用套路,是枝裕和并没有从这一角度进行突破。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这部电影中,察觉出一些更为具体的故事和角色原型。

比如说,在电影中段,嫌疑犯向媒体吐露,说杀人案是由他和受害人妻子合谋犯下的。

而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从保险公司那里骗取保险。

根据一些细节上的暗示,我们开始怀疑,嫌疑犯和受害人妻子之间存有奸情。

这样的情节,我们在以往的黑色电影中,乃至在当今许多犯罪片中,都见过不少。

又比如,受害人被揭示出是个黑心商人,造假贩假,嫌疑犯一度供认曾从他那里诈取封口费。

以及,受害人的女儿(广濑铃饰)遭受父亲性侵,嫌疑犯则对她有一种近似于父爱的情感。

利用这一个个剧情套路,是枝裕和将我们引向了越来越浓重的真相迷雾。

每一个都能合理地解释案情和嫌疑犯的杀人动机,但每一个,又都无法令我们百分百地确信。

为什么杀人,甚至有没有杀人,我们到电影结束,也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而剧情上的这些老套,将之归因于想象力匮乏,倒不如说,导演在自觉对悬疑类型进行反思。

每多提供一点信息,就可以将真相引往另一个方向,到最后,除了其本身的人为操纵性,悬疑片中究竟还有什么是我们可以确信不疑的?

尽管如此,这些如《罗生门》一般的剧情猜想,并没有简单沦为服务于思辨性主旨的工具。

它们仍然是可信的,有着坚实的情感与生活土壤,不会让我们一眼就看穿它们是造出来的。

在赋予电影以真正的生活味道方面,是枝裕和充分发挥了他在以往生活流电影中积累的经验。

说得更极端一点,这部电影虽然打着悬疑片的招牌,但根子上,仍然是一部日常生活片。

借由一双侦探之眼,是枝裕和得以从家庭外部,去打量他一向最感兴趣的家庭生活。

如此,那些原本平淡的生活日常,便具备了一种比他以往的电影更加明朗的重要性。

可以说,《第三度嫌疑人》是是枝裕和对自己美学观的一次强调。

他第一次通过一种直接而非暗示的方式,告诉我们,日常,便是我们唯一拥有的珍珠。

在这部整体有些灰暗的电影中,父女情感,是片中难能可贵的一抹暖色。

从受害人女儿身上,嫌疑犯看见了自己的女儿,而律师也意识到应该多陪在女儿身边。

这一情感的渲染,通过一个幻想式的场景,升华至高潮。

在一个睡梦中,律师梦见嫌疑犯跟受害人的女儿玩打雪仗,而他也加入了他们的游戏。

似乎并不需要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件,仅仅是游戏,便已经足以令我们能体验到幸福。

另有一个场景我也印象深刻。

探访嫌疑犯以前租住的房子的时候,律师在房中发现了一罐花生酱。

不久后,他给看守所里的嫌疑犯送去了一罐花生酱。

嫌疑犯回应说,他非常喜欢,看守所里一周两次要吃面包。

回到律师事务所,我们发现,律师也吃起了吐司面包,桌边放着一罐像是花生酱的东西。

是枝裕和没有挑明,说那就是花生酱,但我相信那是。

因为,生活方式正是通过这样一种途径在不同人之间传递的,而那确实又是一件令模仿者和言说者都感到羞于启齿的事。

重点在于,当我们开始从外部观察一个人的生活,花生酱好像便不再是一件没有生命的东西了。

它令我们浮想联翩,想象它的主人,到底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这部电影让你觉得陌生,那这罐花生酱就像一个信物,告诉我们这部电影从何而来。

是枝裕和仍是是枝裕和,正像生活也一向没有更改过它的面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际口碑一般,日本国内吹上天,这部犯罪片到底如何?

在有着“日本奥斯卡”之称的日本电影学院奖上,《第三度嫌疑人》拿到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剪辑、最佳男配、最佳女配六个奖项。

在日本活跃的导演中,有一位,我国影迷提起他,常将他和侯孝贤、贾樟柯联系在一起。

他的名字叫是枝裕和。

是枝裕和&贾樟柯

这三位导演,都喜欢拍一些没有什么强烈戏剧冲突、讲述平淡日常生活的电影。

因为本身商业属性较弱,这种电影很难有观众缘,因此并不是很受片商和院线的青睐。

所以,当听闻枝裕和的影片被引入我国(艺联)院线,甜叔的第一反应是:

what?!!!

难道你们不知道,岛国片的引进名额有多宝贵?

不过,在看了这部电影之后,甜叔心中的疑惑随即便放下了。

然而震惊的程度却丝毫未减。

因为,是枝裕和竟然拍了一部,犯罪悬疑片——

《第三度嫌疑人》

阵容方面,也颇为不错。

有福山雅治。

有役所广司。

还有之前跟大家聊过的日剧,《跟你说哦》的女主,广濑铃。

说起来,是枝裕和的这部尝新之作,在国际和日本国内的反响还挺让人奇怪的。

国际上口碑平平。

豆瓣7.1分,还是上映之后才慢慢涨到这样。

IMDb6.8分。

但这片,却是是枝裕和在日本国内最受待见的一回。

在有着“日本奥斯卡”之称的日本电影学院奖上,这片拿到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剪辑、最佳男配、最佳女配六个奖项。

无论从类型还是口碑上来讲,这片都是是枝裕和职业生涯上很不一样的一笔。

故事采用了一种挺常见的悬疑片结构——

一名嫌疑人(役所广司饰)被控抢劫杀人,福山雅治饰演的辩方律师开始对真相展开调查,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发现案件背后隐藏的秘密。

福山雅治饰演的角色虽是律师,但从剧情功能上来讲,他更像是一位侦探。

案情虽与他本人的生活无关,但通过这次查案经历,他对世界的认知彻底改变了。

以前,他对人的自主性有一种牢固的信念,当电影结束时,他脑中却充满了困惑——

有些人生下来就是坏人吗?

我们的一举一动,是不是受着某种未知力量的操控?

人的某些行为,或许压根就找不到明晰的动机?

这一切,都是悬疑类型片的惯用套路,是枝裕和并没有从这一角度进行突破。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这部电影中,察觉出一些更为具体的故事和角色原型。

比如说,在电影中段,嫌疑犯向媒体吐露,说杀人案是由他和受害人妻子合谋犯下的。

而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从保险公司那里骗取保险。

根据一些细节上的暗示,我们开始怀疑,嫌疑犯和受害人妻子之间存有奸情。

这样的情节,我们在以往的黑色电影中,乃至在当今许多犯罪片中,都见过不少。

又比如,受害人被揭示出是个黑心商人,造假贩假,嫌疑犯一度供认曾从他那里诈取封口费。

以及,受害人的女儿(广濑铃饰)遭受父亲性侵,嫌疑犯则对她有一种近似于父爱的情感。

利用这一个个剧情套路,是枝裕和将我们引向了越来越浓重的真相迷雾。

每一个都能合理地解释案情和嫌疑犯的杀人动机,但每一个,又都无法令我们百分百地确信。

为什么杀人,甚至有没有杀人,我们到电影结束,也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而剧情上的这些老套,将之归因于想象力匮乏,倒不如说,导演在自觉对悬疑类型进行反思。

每多提供一点信息,就可以将真相引往另一个方向,到最后,除了其本身的人为操纵性,悬疑片中究竟还有什么是我们可以确信不疑的?

尽管如此,这些如《罗生门》一般的剧情猜想,并没有简单沦为服务于思辨性主旨的工具。

它们仍然是可信的,有着坚实的情感与生活土壤,不会让我们一眼就看穿它们是造出来的。

在赋予电影以真正的生活味道方面,是枝裕和充分发挥了他在以往生活流电影中积累的经验。

说得更极端一点,这部电影虽然打着悬疑片的招牌,但根子上,仍然是一部日常生活片。

借由一双侦探之眼,是枝裕和得以从家庭外部,去打量他一向最感兴趣的家庭生活。

如此,那些原本平淡的生活日常,便具备了一种比他以往的电影更加明朗的重要性。

可以说,《第三度嫌疑人》是是枝裕和对自己美学观的一次强调。

他第一次通过一种直接而非暗示的方式,告诉我们,日常,便是我们唯一拥有的珍珠。

在这部整体有些灰暗的电影中,父女情感,是片中难能可贵的一抹暖色。

从受害人女儿身上,嫌疑犯看见了自己的女儿,而律师也意识到应该多陪在女儿身边。

这一情感的渲染,通过一个幻想式的场景,升华至高潮。

在一个睡梦中,律师梦见嫌疑犯跟受害人的女儿玩打雪仗,而他也加入了他们的游戏。

似乎并不需要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件,仅仅是游戏,便已经足以令我们能体验到幸福。

另有一个场景我也印象深刻。

探访嫌疑犯以前租住的房子的时候,律师在房中发现了一罐花生酱。

不久后,他给看守所里的嫌疑犯送去了一罐花生酱。

嫌疑犯回应说,他非常喜欢,看守所里一周两次要吃面包。

回到律师事务所,我们发现,律师也吃起了吐司面包,桌边放着一罐像是花生酱的东西。

是枝裕和没有挑明,说那就是花生酱,但我相信那是。

因为,生活方式正是通过这样一种途径在不同人之间传递的,而那确实又是一件令模仿者和言说者都感到羞于启齿的事。

重点在于,当我们开始从外部观察一个人的生活,花生酱好像便不再是一件没有生命的东西了。

它令我们浮想联翩,想象它的主人,到底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这部电影让你觉得陌生,那这罐花生酱就像一个信物,告诉我们这部电影从何而来。

是枝裕和仍是是枝裕和,正像生活也一向没有更改过它的面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