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问题来了,你真的会科学健康地跑马拉松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问题来了,你真的会科学健康地跑马拉松吗?

本周末,上海马拉松即将鸣枪起跑,此前报名时名额难求的盛况历历在目,凑热闹也好,运动也罢,你真的知道如何科学健康地参加一场马拉松比赛吗?

图片来源:网络

一场场国际马拉松比赛见证了这项运动在全球兴起。在我们的身边,本周日将开跑的上海马拉松报名名额难求,而此前的北京马拉松,严重的雾霾都没能阻止数以万计参与者的热情。在美国,过去40年里参与全程马拉松的人数增长了四倍,去年一年50万人次的美国人跑完了马拉松全程。

不断上涨的数据中同样显示:成千上万的人是第一次跑马拉松。在这样的情况下来说,42.195公里简直就是个天文数次。

那么问题来了——正确的马拉松应该怎么跑?

美国贝瑞大学心理学家邓肯·辛普森(Duncan Simpson)的建议:最为重要的是,马拉松参与者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根据多位心理专家、生理专家和相关专业人士的研究成果,马拉松参与者需要细致规划锻炼目标、营养搭配和化合物补充,严格控制步伐大小和步频速率。

  • 提前准备:规划+坚持

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第一次跑马拉松的人,合适的锻炼计划都非常重要。如果之前没有经过几个月的训练,想要在比赛日跑完全程将是天方夜谭。

奥克兰科技大学生理学家保罗·劳森(Paul Laursen)说:“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参赛者必须根据马拉松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这位运动学专家同时还负责新西兰奥运代表队运动员的训练工作。

劳森认为,训练项目多种多样,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计划。他给新来者推荐的是具有一定速率的长跑练习,保持速率的情况下随着训练深入而增加训练。同时,他也要求穿插生理机能的训练,增强肌肉力量,以及整体的耐力。

劳森说:“对于第一次跑马拉松的人,需要提前数月开始训练,每周一次长距离耐力训练,一般情况下从最初的6公里开始累加,一周一次交叉练习,和三次短距离、高强度训练跑。需要强调的是,任何计划中,坚持是最重要的。而到了比赛周,可以稍微降低强度,做些短途跑训练。”

  • 稳定跑步速度

根据专家们的研究结果,几个月训练之后,长跑者会感知完成全程马拉松的合适速度。

辛普森认为:“原则上来说,前半程要适度,要感觉到轻松自如,不能加速。”即选手们在前半程需要保持匀速,保存体力,以便在下半程加速。

针对业余选手无法感知跑步节奏这一问题,劳森推荐可佩手表,具有GPS功能的手表可以显示速率。

  • 碳水化合物不宜过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针对长跑已有诸多研究,广泛流传的结论是:比赛前多吃碳水化合物有益提高比赛成绩。当时,专家们认为碳水化合物会增加身体中的糖原质,一种储存能量的分子,在比赛过程中可以提供更多能量。

但是,最近的很多研究都推翻了这个观点。更多的专家们认同了新的观点:没有必要在比赛前补充过多的碳水化合物。

取而代之的是,专家们建议在运动过程中高碳饮食,随后,随着比赛临近逐渐减少锻炼,以期在比赛当天肌肉含有充足的糖原质。

而另一种观点是,在运动过程中应低碳饮食。劳森就认为“脂肪燃烧多,运动效果才好”。

目前还无法完全明确最有效的饮食方式,尤其是低碳摄入的耐力训练成果尚不显著。不过,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跑马拉松前,没必要吃好几吨通心粉。

  • 比赛中需要喝水,但不能太多

在跑马拉松的过程中,人体水分会大量流失。专家们的建议是要在跑步过程中及时喝水,确保流失的水分不要超过身体2%的重量。或者,选手们可以在训练中计算好身体体重,并在训练结束时做记录,以测算出自己的出汗率,补充相应的水。

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过度饮水也可能影响跑步速度,带来身体不适。这显然给非专业的选手带来了困扰,究竟该不该喝水,喝多少水最合适。

对此,劳森建议:“不必过于在意水分流失过多或者喝水过多,渴的时候喝水,就是补给身体所需。”

  • 请准备好面对困难和疼痛

专家提示,对于第一次跑马拉松或者想要提高成绩的专业运动员来说,马拉松造成的损伤都是不可避免的。辛普森说:“对身体不适或者损伤疼痛要有所准备。”

辛普森认为,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牢记初衷,“我喜欢去问参赛者,你为什么做这个?想想选择来跑马拉松的初衷,就算腿痉挛30公里之类的,也会继续下去。”

像马拉松这样的耐力运动,在跑步过程中想些什么?运动心理学家称,主要有两个策略:一是想想身体、技术、步伐和其他与跑步相关的事情;另一个则叫做分散注意力,想些其他的事情。很难说哪个策略真正更好,只能是因人而异。

辛普森认为两种方法都可能使运动员受益,“对于有经验的运动员来说,他能感知自己步伐快慢、身体疼痛程度,这使他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而没有经验的选手,跑步过程中想一些其他的方面可以减少疼痛。”

换言之,如果想尽力提高成绩,那就在整个跑步过程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一次马拉松,那就只需要稍微注意步伐快慢,如果后半程很困难,就想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晚上喝点什么庆祝一下,朋友圈晒晒自己参加马拉松的照片之类的。

  • 如何恢复

针对马拉松赛后的调整,专家们唯一的建议就是:放松。

根据研究,恢复时间因人而异。有人几天疼痛就缓解了,但大多数人可能需要两到三周时间。也有人认为,疼痛时间长短可能和比赛长度有关,比如42公里可能需要42天的恢复时间,但目前还有事实验证这一观点。

专家们建议,关键是要给自己充足的时间,让肌肉重新补充所需的糖原质。一旦不再感到酸痛,这就意味着可以重新开始跑步训练了,应该先从短途的低强度跑步练习开始,随后再逐步提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问题来了,你真的会科学健康地跑马拉松吗?

本周末,上海马拉松即将鸣枪起跑,此前报名时名额难求的盛况历历在目,凑热闹也好,运动也罢,你真的知道如何科学健康地参加一场马拉松比赛吗?

图片来源:网络

一场场国际马拉松比赛见证了这项运动在全球兴起。在我们的身边,本周日将开跑的上海马拉松报名名额难求,而此前的北京马拉松,严重的雾霾都没能阻止数以万计参与者的热情。在美国,过去40年里参与全程马拉松的人数增长了四倍,去年一年50万人次的美国人跑完了马拉松全程。

不断上涨的数据中同样显示:成千上万的人是第一次跑马拉松。在这样的情况下来说,42.195公里简直就是个天文数次。

那么问题来了——正确的马拉松应该怎么跑?

美国贝瑞大学心理学家邓肯·辛普森(Duncan Simpson)的建议:最为重要的是,马拉松参与者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根据多位心理专家、生理专家和相关专业人士的研究成果,马拉松参与者需要细致规划锻炼目标、营养搭配和化合物补充,严格控制步伐大小和步频速率。

  • 提前准备:规划+坚持

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第一次跑马拉松的人,合适的锻炼计划都非常重要。如果之前没有经过几个月的训练,想要在比赛日跑完全程将是天方夜谭。

奥克兰科技大学生理学家保罗·劳森(Paul Laursen)说:“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参赛者必须根据马拉松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这位运动学专家同时还负责新西兰奥运代表队运动员的训练工作。

劳森认为,训练项目多种多样,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计划。他给新来者推荐的是具有一定速率的长跑练习,保持速率的情况下随着训练深入而增加训练。同时,他也要求穿插生理机能的训练,增强肌肉力量,以及整体的耐力。

劳森说:“对于第一次跑马拉松的人,需要提前数月开始训练,每周一次长距离耐力训练,一般情况下从最初的6公里开始累加,一周一次交叉练习,和三次短距离、高强度训练跑。需要强调的是,任何计划中,坚持是最重要的。而到了比赛周,可以稍微降低强度,做些短途跑训练。”

  • 稳定跑步速度

根据专家们的研究结果,几个月训练之后,长跑者会感知完成全程马拉松的合适速度。

辛普森认为:“原则上来说,前半程要适度,要感觉到轻松自如,不能加速。”即选手们在前半程需要保持匀速,保存体力,以便在下半程加速。

针对业余选手无法感知跑步节奏这一问题,劳森推荐可佩手表,具有GPS功能的手表可以显示速率。

  • 碳水化合物不宜过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针对长跑已有诸多研究,广泛流传的结论是:比赛前多吃碳水化合物有益提高比赛成绩。当时,专家们认为碳水化合物会增加身体中的糖原质,一种储存能量的分子,在比赛过程中可以提供更多能量。

但是,最近的很多研究都推翻了这个观点。更多的专家们认同了新的观点:没有必要在比赛前补充过多的碳水化合物。

取而代之的是,专家们建议在运动过程中高碳饮食,随后,随着比赛临近逐渐减少锻炼,以期在比赛当天肌肉含有充足的糖原质。

而另一种观点是,在运动过程中应低碳饮食。劳森就认为“脂肪燃烧多,运动效果才好”。

目前还无法完全明确最有效的饮食方式,尤其是低碳摄入的耐力训练成果尚不显著。不过,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跑马拉松前,没必要吃好几吨通心粉。

  • 比赛中需要喝水,但不能太多

在跑马拉松的过程中,人体水分会大量流失。专家们的建议是要在跑步过程中及时喝水,确保流失的水分不要超过身体2%的重量。或者,选手们可以在训练中计算好身体体重,并在训练结束时做记录,以测算出自己的出汗率,补充相应的水。

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过度饮水也可能影响跑步速度,带来身体不适。这显然给非专业的选手带来了困扰,究竟该不该喝水,喝多少水最合适。

对此,劳森建议:“不必过于在意水分流失过多或者喝水过多,渴的时候喝水,就是补给身体所需。”

  • 请准备好面对困难和疼痛

专家提示,对于第一次跑马拉松或者想要提高成绩的专业运动员来说,马拉松造成的损伤都是不可避免的。辛普森说:“对身体不适或者损伤疼痛要有所准备。”

辛普森认为,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牢记初衷,“我喜欢去问参赛者,你为什么做这个?想想选择来跑马拉松的初衷,就算腿痉挛30公里之类的,也会继续下去。”

像马拉松这样的耐力运动,在跑步过程中想些什么?运动心理学家称,主要有两个策略:一是想想身体、技术、步伐和其他与跑步相关的事情;另一个则叫做分散注意力,想些其他的事情。很难说哪个策略真正更好,只能是因人而异。

辛普森认为两种方法都可能使运动员受益,“对于有经验的运动员来说,他能感知自己步伐快慢、身体疼痛程度,这使他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而没有经验的选手,跑步过程中想一些其他的方面可以减少疼痛。”

换言之,如果想尽力提高成绩,那就在整个跑步过程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一次马拉松,那就只需要稍微注意步伐快慢,如果后半程很困难,就想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晚上喝点什么庆祝一下,朋友圈晒晒自己参加马拉松的照片之类的。

  • 如何恢复

针对马拉松赛后的调整,专家们唯一的建议就是:放松。

根据研究,恢复时间因人而异。有人几天疼痛就缓解了,但大多数人可能需要两到三周时间。也有人认为,疼痛时间长短可能和比赛长度有关,比如42公里可能需要42天的恢复时间,但目前还有事实验证这一观点。

专家们建议,关键是要给自己充足的时间,让肌肉重新补充所需的糖原质。一旦不再感到酸痛,这就意味着可以重新开始跑步训练了,应该先从短途的低强度跑步练习开始,随后再逐步提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