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除了脸书,这些互联网公司也存在信息安全危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除了脸书,这些互联网公司也存在信息安全危机

不仅仅是社交平台,搜索引擎、电商平台,甚至是手机厂商,都曾面临或正面临着各种信息安全问题。

这两天扎克伯格因为脸书用户数据泄露事件,被叫去国会参加听证会,接受来自几十位美国议员长达5小时的“拷问”。在会上扎克伯格的各种发言,乃至细微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全球网友的广泛关注。不过这一场询问下来,真正切到实处的问题似乎没有多少。毕竟这场对话的双方,一边是不懂政治的互联网大佬,另一边是不懂互联网的政治大佬,各自的专业领域相差甚远,电波相当不和,许多议员还在纠结FACEBOOK这个“高科技”玩意儿到底是如何运营的。

所以一场听证会下来,已经有网友纷纷调侃“小扎同学正经历着每个年轻人最害怕的事:努力给老年人们解释高科技的东西要咋使”,许多网友的关注点也跑偏在了扎克伯格和议员之间闹出的尴尬亮点上了——似乎FACEBOOK上5000万用户数据泄露的阴霾已经悄悄散去。

然而实际上,这块阴影不仅没有散去,如果你稍微查询一下类似的消息,就会发现不仅仅是社交平台,搜索引擎、电商平台,甚至是手机厂商,都曾面临或正面临着各种信息安全问题。

【搜索引擎:谷歌】

【相关事件:被指垄断,欧盟要求搜索结果排名更透明】

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The Verge报道,在“脸书”事件爆发后,3月22日,曾在谷歌工作11年之久的信息安全工程总监迈克尔·泽莱夫斯基(Michael Zelewski)突然宣布离职,同时宣布离职的还有Twitter公司的首席信息安全官迈克尔·科茨(Michael Coates)。两位用户数量巨大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的信息安全主管在这个风口浪尖纷纷宣布离职,有观点认为这或许与他们正面临的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不无关系。

甚至,有网友还翻出了谷歌以往的“旧账”。在2015年,欧盟委员会就曾质疑谷歌在搜索结果中偏袒自己的Google Shopping服务,涉嫌存在垄断。因此,欧洲的用户、监管部门和政客对谷歌提出了包括商业垄断地位和隐私保护政策等问题。最终,谷歌接受了来自欧洲司法法院关于被遗忘权的判决,相关判决要求谷歌根据用户的请求从搜索结果中移除关于他们过往的记录。至于通过搜索进行行业垄断这点,欧盟委员会如今准备起草新的法规,推动搜索结果排名更加透明。

【电商平台:亚马逊】

【相关事件:TA是怎么知道我的亚马逊订单的呢?】

作为一个跨国在线电商,亚马逊平台上丰富的商品种类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往购买,甚至办理相关会员。但在消费者下单时,往往需填写自身的诸多详细信息,比如姓名、地址、电话等等,这些信息一旦泄露,轻则各种推销广告扑面而来,重则遇上诈骗造成个人财产的损失。这两年,就有一些消费者质疑亚马逊信息泄露,导致他们被骗数万元。

去年有消息称,家住北京的彭女士接到一陌生手机的来电,自称是亚马逊的客服人员。对方先是自报了亚马逊工号和姓名,接着向彭女士说道她在亚马逊所定的货物已被退货。到这里,彭女士还留了个心眼,并没有立刻相信这位“客服”,但接下来对方又核实了彭女士的住址、电话、亚马逊的购物情况等个人信息,让彭女士最终相信了这位“客服”,随后在其引导下,被诈骗了总价值43万元人民币。而彭女士遭受的诈骗还不是个案,这种掌握了你详细信息的诈骗,实在令人防不胜防。

【手机厂商:苹果】

【相关事件:iCloud私密照泄露,你的银行账号也不安全】

有谁能说说自己第一个U盘是多大内存?小编还记得零几年的时候,一个500M的内存都一个普通的互联网用户用好久。而现在随着信息的爆炸,用户对内存容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如今32G内存的手机也常有人抱怨要定期清理内存,不然不够用。面对这一情况,苹果公司早在2011年WWDC大会上发布的一项全新云存储服务iCloud,能为用户提供更大容量的存储空间,并对设备内的通讯录、邮件、照片等私人数据进行备份。

虽然说苹果开发iCloud的本意是好的,但让它没有料到的是,这个云盘服务却在几年后给苹果带来了大麻烦。在2014年,美国多位女明星的私照被黑客曝光,受波及面相当广泛,包括“大表姐”詹妮弗 · 劳伦斯,“寡姐”斯嘉丽 · 约翰逊,以及金 · 卡戴珊都纷纷中招。而据泄露私照的黑客称,他获得的照片来源就是来自女明星们的 iCloud 账号,而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些黑客或许还能通过iCloud找到相关用户的信用卡等金融信息,进而对用户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而更令网友们担心的是,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普通人的数据隐私似乎越来越难“藏”起来了。毕竟现有的AI技术的应用,大多是建立在大数据搜集和深挖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平台背后对用户的数据掌握得足够多。而这样海量的数据一旦发生泄漏,平台的用户可能将面临与“裸奔”无异的现实。我们又该如何回避这样的未来呢?

答案是,从技术方面产生的漏洞自然是需要从技术方面进行弥补。

在这次博鳌论坛上,各方大咖针对信息安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博鳌亚洲论坛的分论坛18【再谈区块链】中,迅雷的CEO陈磊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想法,“(把自己的信息、照片,视频)存在自己的家里,不要存到网上去。另外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为什么不把硬盘做到玩客云里面呢?你们只要把硬盘拔下来就可以了”。

陈磊的这个想法,其实就是让用户尽量将信息存储到本地,如果遇到风险问题可以一键关闭入口。但在互联网时代,这种想法有可能实现吗?你别说,还真有。

拿这两年大火的智能音箱当例子,现在市面上的大多数智能音箱是需要联网才能进行相关操作的,这是因为他们需要把用户的指令上传到后台进行分析之后再予以相应的反馈。但这样就会导致用户的每一个指令数据都被后台了解,一旦造成数据泄露后果不堪设想。但如果智能音箱在离线的状态下就处理好了指令呢?那相关的数据就被保留到了本地,如果想要清楚数据也只用把本地资料一删就行。

而目前实现了这一技术的,正式曾经吃过一次亏的苹果,它的智能音箱Homepod采用的正式HomeKit的控制中枢,出于安全隐私方面的考虑,HomeKit不会采用云端联网模式,这就意味着不会有数据存储在云端,也没有任何分享途径。

苹果已经吃一堑长一智,更加重视用户的数据隐私,而这次“脸书”风云必然也将震慑到硅谷安全高管们,推出更好的产品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有了前车之鉴,我们也希望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能够在今后的运营中多加小心,对用户的数据安全更加重视,不要前人走的坑,自己又掉进去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Facebook

5.4k
  • 字节跳动为何豪购10万吨碳信用额?
  • 疯狂挖人的扎克伯格推“超级智能”计划,11名核心AI人才曝光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除了脸书,这些互联网公司也存在信息安全危机

不仅仅是社交平台,搜索引擎、电商平台,甚至是手机厂商,都曾面临或正面临着各种信息安全问题。

这两天扎克伯格因为脸书用户数据泄露事件,被叫去国会参加听证会,接受来自几十位美国议员长达5小时的“拷问”。在会上扎克伯格的各种发言,乃至细微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全球网友的广泛关注。不过这一场询问下来,真正切到实处的问题似乎没有多少。毕竟这场对话的双方,一边是不懂政治的互联网大佬,另一边是不懂互联网的政治大佬,各自的专业领域相差甚远,电波相当不和,许多议员还在纠结FACEBOOK这个“高科技”玩意儿到底是如何运营的。

所以一场听证会下来,已经有网友纷纷调侃“小扎同学正经历着每个年轻人最害怕的事:努力给老年人们解释高科技的东西要咋使”,许多网友的关注点也跑偏在了扎克伯格和议员之间闹出的尴尬亮点上了——似乎FACEBOOK上5000万用户数据泄露的阴霾已经悄悄散去。

然而实际上,这块阴影不仅没有散去,如果你稍微查询一下类似的消息,就会发现不仅仅是社交平台,搜索引擎、电商平台,甚至是手机厂商,都曾面临或正面临着各种信息安全问题。

【搜索引擎:谷歌】

【相关事件:被指垄断,欧盟要求搜索结果排名更透明】

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The Verge报道,在“脸书”事件爆发后,3月22日,曾在谷歌工作11年之久的信息安全工程总监迈克尔·泽莱夫斯基(Michael Zelewski)突然宣布离职,同时宣布离职的还有Twitter公司的首席信息安全官迈克尔·科茨(Michael Coates)。两位用户数量巨大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的信息安全主管在这个风口浪尖纷纷宣布离职,有观点认为这或许与他们正面临的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不无关系。

甚至,有网友还翻出了谷歌以往的“旧账”。在2015年,欧盟委员会就曾质疑谷歌在搜索结果中偏袒自己的Google Shopping服务,涉嫌存在垄断。因此,欧洲的用户、监管部门和政客对谷歌提出了包括商业垄断地位和隐私保护政策等问题。最终,谷歌接受了来自欧洲司法法院关于被遗忘权的判决,相关判决要求谷歌根据用户的请求从搜索结果中移除关于他们过往的记录。至于通过搜索进行行业垄断这点,欧盟委员会如今准备起草新的法规,推动搜索结果排名更加透明。

【电商平台:亚马逊】

【相关事件:TA是怎么知道我的亚马逊订单的呢?】

作为一个跨国在线电商,亚马逊平台上丰富的商品种类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往购买,甚至办理相关会员。但在消费者下单时,往往需填写自身的诸多详细信息,比如姓名、地址、电话等等,这些信息一旦泄露,轻则各种推销广告扑面而来,重则遇上诈骗造成个人财产的损失。这两年,就有一些消费者质疑亚马逊信息泄露,导致他们被骗数万元。

去年有消息称,家住北京的彭女士接到一陌生手机的来电,自称是亚马逊的客服人员。对方先是自报了亚马逊工号和姓名,接着向彭女士说道她在亚马逊所定的货物已被退货。到这里,彭女士还留了个心眼,并没有立刻相信这位“客服”,但接下来对方又核实了彭女士的住址、电话、亚马逊的购物情况等个人信息,让彭女士最终相信了这位“客服”,随后在其引导下,被诈骗了总价值43万元人民币。而彭女士遭受的诈骗还不是个案,这种掌握了你详细信息的诈骗,实在令人防不胜防。

【手机厂商:苹果】

【相关事件:iCloud私密照泄露,你的银行账号也不安全】

有谁能说说自己第一个U盘是多大内存?小编还记得零几年的时候,一个500M的内存都一个普通的互联网用户用好久。而现在随着信息的爆炸,用户对内存容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如今32G内存的手机也常有人抱怨要定期清理内存,不然不够用。面对这一情况,苹果公司早在2011年WWDC大会上发布的一项全新云存储服务iCloud,能为用户提供更大容量的存储空间,并对设备内的通讯录、邮件、照片等私人数据进行备份。

虽然说苹果开发iCloud的本意是好的,但让它没有料到的是,这个云盘服务却在几年后给苹果带来了大麻烦。在2014年,美国多位女明星的私照被黑客曝光,受波及面相当广泛,包括“大表姐”詹妮弗 · 劳伦斯,“寡姐”斯嘉丽 · 约翰逊,以及金 · 卡戴珊都纷纷中招。而据泄露私照的黑客称,他获得的照片来源就是来自女明星们的 iCloud 账号,而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些黑客或许还能通过iCloud找到相关用户的信用卡等金融信息,进而对用户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而更令网友们担心的是,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普通人的数据隐私似乎越来越难“藏”起来了。毕竟现有的AI技术的应用,大多是建立在大数据搜集和深挖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平台背后对用户的数据掌握得足够多。而这样海量的数据一旦发生泄漏,平台的用户可能将面临与“裸奔”无异的现实。我们又该如何回避这样的未来呢?

答案是,从技术方面产生的漏洞自然是需要从技术方面进行弥补。

在这次博鳌论坛上,各方大咖针对信息安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博鳌亚洲论坛的分论坛18【再谈区块链】中,迅雷的CEO陈磊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想法,“(把自己的信息、照片,视频)存在自己的家里,不要存到网上去。另外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为什么不把硬盘做到玩客云里面呢?你们只要把硬盘拔下来就可以了”。

陈磊的这个想法,其实就是让用户尽量将信息存储到本地,如果遇到风险问题可以一键关闭入口。但在互联网时代,这种想法有可能实现吗?你别说,还真有。

拿这两年大火的智能音箱当例子,现在市面上的大多数智能音箱是需要联网才能进行相关操作的,这是因为他们需要把用户的指令上传到后台进行分析之后再予以相应的反馈。但这样就会导致用户的每一个指令数据都被后台了解,一旦造成数据泄露后果不堪设想。但如果智能音箱在离线的状态下就处理好了指令呢?那相关的数据就被保留到了本地,如果想要清楚数据也只用把本地资料一删就行。

而目前实现了这一技术的,正式曾经吃过一次亏的苹果,它的智能音箱Homepod采用的正式HomeKit的控制中枢,出于安全隐私方面的考虑,HomeKit不会采用云端联网模式,这就意味着不会有数据存储在云端,也没有任何分享途径。

苹果已经吃一堑长一智,更加重视用户的数据隐私,而这次“脸书”风云必然也将震慑到硅谷安全高管们,推出更好的产品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有了前车之鉴,我们也希望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能够在今后的运营中多加小心,对用户的数据安全更加重视,不要前人走的坑,自己又掉进去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