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草药大涨价 日本没辙寻出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草药大涨价 日本没辙寻出路

高达80%的日本中药材料都来自于中国,但现在,日本企业开始寻找在老挝、缅甸等地进行种植的机会。

图片来源:网络

由于价格上涨等因素,日本的制药企业正在减少从中国进口生药(未经加工的中药材)。在日本,中医中药被称为汉方医药,中国一直是日本中药材料的最大供应地。

医药品制造与销售企业新日本制药今年春季在缅甸启动了栽培试验。新日本制药负责该项目的业务开发部主任长根寿阳表示,“最早到2018年就可以实现年收获量2000吨,相当于日本每年生药进口量的10%。”

日本最大的中药厂商株式会社津村药业也开始进口在其老挝农场栽培的生药。津村药业成立于1936年,目前年销售额近千亿日元。津村药业也是最早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跨国汉方药制药企业之一。1981年,津村药业和中国建立了贸易关系,并在中国先后建立了70多个GAP(中药材生产规范)药材种植基地,其汉方药所需中药材约有80%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不过,2005年起津村药业就开始在老挝种植桂皮,并于今年第一次收获。公司还计划明年将工作人员增加50%,并将农场面积扩大近40%,而且要栽培除桂皮以外的生药。

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度日本原料生药的总使用量为2.2万吨,其中中国产约占80%,日本产约占12%,从其他国家进口占8%。日本共有汉方药厂200多家,2008年至2012年的5年间,汉方制剂总产值实现了20%的增长,特别是医疗用汉方制剂的增幅更是高达25%。

但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对日本中药出口4.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4.7%,日本市场首次下滑为中药出口的第二市场,次于中国香港地区,并且是中国前十大中药出口市场中唯一同比下降的。下滑幅度相对较少的是日本尚无法寻求到替代品的中药材,但日本已经开始在东南亚、南美等地引种中药材。

有报道称,日本药企转向其他市场进口原料的原因是中国生药价格上涨,日本厂商被迫分散采购渠道。也有分析认为,中日两国领土之争也影响了两国的中药贸易。

日本国内也曾希望利用荒废的耕地栽培生药,但最终因为劳动力不足和人工费用高昂等问题作罢。

而中国的中药材从2011年3月就进入了新一轮涨价高峰,这也是1949年以来涨幅最大的一次。资源稀缺、游资热炒等多种因素推高了中药材价格。但与此同时,中国中药材依然存在农残、重金属超标、附加值低等问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草药大涨价 日本没辙寻出路

高达80%的日本中药材料都来自于中国,但现在,日本企业开始寻找在老挝、缅甸等地进行种植的机会。

图片来源:网络

由于价格上涨等因素,日本的制药企业正在减少从中国进口生药(未经加工的中药材)。在日本,中医中药被称为汉方医药,中国一直是日本中药材料的最大供应地。

医药品制造与销售企业新日本制药今年春季在缅甸启动了栽培试验。新日本制药负责该项目的业务开发部主任长根寿阳表示,“最早到2018年就可以实现年收获量2000吨,相当于日本每年生药进口量的10%。”

日本最大的中药厂商株式会社津村药业也开始进口在其老挝农场栽培的生药。津村药业成立于1936年,目前年销售额近千亿日元。津村药业也是最早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跨国汉方药制药企业之一。1981年,津村药业和中国建立了贸易关系,并在中国先后建立了70多个GAP(中药材生产规范)药材种植基地,其汉方药所需中药材约有80%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不过,2005年起津村药业就开始在老挝种植桂皮,并于今年第一次收获。公司还计划明年将工作人员增加50%,并将农场面积扩大近40%,而且要栽培除桂皮以外的生药。

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度日本原料生药的总使用量为2.2万吨,其中中国产约占80%,日本产约占12%,从其他国家进口占8%。日本共有汉方药厂200多家,2008年至2012年的5年间,汉方制剂总产值实现了20%的增长,特别是医疗用汉方制剂的增幅更是高达25%。

但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对日本中药出口4.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4.7%,日本市场首次下滑为中药出口的第二市场,次于中国香港地区,并且是中国前十大中药出口市场中唯一同比下降的。下滑幅度相对较少的是日本尚无法寻求到替代品的中药材,但日本已经开始在东南亚、南美等地引种中药材。

有报道称,日本药企转向其他市场进口原料的原因是中国生药价格上涨,日本厂商被迫分散采购渠道。也有分析认为,中日两国领土之争也影响了两国的中药贸易。

日本国内也曾希望利用荒废的耕地栽培生药,但最终因为劳动力不足和人工费用高昂等问题作罢。

而中国的中药材从2011年3月就进入了新一轮涨价高峰,这也是1949年以来涨幅最大的一次。资源稀缺、游资热炒等多种因素推高了中药材价格。但与此同时,中国中药材依然存在农残、重金属超标、附加值低等问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