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元旦过后,《王思聪生日发10万元给网友玩知识问答》的资讯进入热区老马视线,没几天在某绝地求生大主播直播间(体验式广告)看到了西瓜视频的直播答题流程,感受到了撒币买流量以及复活卡裂变营销的魅力。再之后见到了大量的科技评论文章以及头条系和360系站内站外的推广,各大直播平台及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身边也有朋友加入答题大军,直播答题成为2018年互联网第一大风口。
这里致敬美国HQ的创始人RusYusupov 和Colin Kroll,热区老马比较好奇的是哪一家最先把直播答题copy to china的。网络上的相关信息,大抵是节操精选团队在王思聪的支持下最先做了冲顶大会。在一次奉佑生与王思聪的互动中,“我比你早……”不知是不是说映客团队在芝士超人之前就有过复制直播答题模式。
正值各平台准备大玩特玩的春节前夕,直播答题迎来了以“节目”为标准的政策监管。春节之后尽管一些平台陆续获得了许可,受限于监管限制等原因,直播答题一直不温不火,有的平台即便获得许可也放弃了项目。
如果说2017年秋,吃鸡手游的竞争是以周为单位上线的,在2018年1月4日到2月14日期间的直播答题则是以天为单位的竞争,包括绝大多数互联网巨头在内的大大小小的答题应用每天都有新的出现。有幸呼吸到最激烈的互联网竞争气息,在直播答题冷静阶段复盘探讨5个大家没有想到的或者认识上有误区的问题。
1、直播答题是所有流量平台及渴望流量的平台商业机会
很多媒体和自媒体把直播答题看作是网络直播行业审美疲劳后的正能量创新。直播答题依靠当前已经没有门槛的直播技术,跟直播平台没有多大关系。网络直播的创新在于应用于大量主播直播间的应用,直播答题只能算作单个直播间的互动游戏。不仅仅是直播平台,任何现有的流量平台做直播答题都没有什么违和,我们也看到了百度贴吧、UC等产品上的呈现。对于渴望流量的平台,这种撒币模式的拉新、促活价值就更大了,一些成长阶段的应用把市场玩的很大,可惜短期内没有见到小型应用借此做大的案例。
像冲顶大会、芝士超人这样独立APP在现阶段的互联网竞争中几乎没有机会胜出。在OICQ还不叫QQ的日子里,游戏和门户自己的用户具有无限增长的潜能,谁会在意即时通讯工具的崛起,谁能想到即时通讯成就了今天的腾讯帝国。今天的互联网总流量已经趋近于天花板,任何商业模式创新都是在争夺国民总时间,动的都是巨头们的奶酪。如果答题APP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获得了巨大流量,势必向其他领域延展来挖掘流量价值,也会与巨头们打响直接遭遇战。除了在答题过程中置入商业信息的自身造血模式以外,现有流量平台的优势在于深挖答题用户的价值,尽管没有哪一家做的特别好,但这方面具有很多想象力。
直播答题遭遇监管冷静之后,最适合的应用是知识分享类的产品,百度旗下不是贴吧、好看视频而是百科、知道,不是直播平台而是知乎,甚至是新华字典APP…
2、撒币是互联网补贴的升级模式
一件事情的火爆很多时候需要强大的IP+吸引人的内容+耐人寻味的亮点+资金资源投入,王思聪微博创造的“撒币”便是这个亮点。
互联网补贴大战是从团购网站开始的,推荐一个新用户获得10元奖励对于电商应用来说太划算了。再之后最著名的补贴大战来自出行领域,最近美团入局又燃起战火。对比团购和出行的补贴,直播答题的撒币模式具有很多优势:用户教育接近于无成本;奖励是用户主动努力获取的;奖金具有不确定性,有较大金额可能性的诱惑;分享内容逼格高;适合呼朋唤友社交协作;在渴望获得奖励和渴望分享装逼的过程中,带有一定程度的上瘾机制;用户参与注意力高,广告植入效果强;流量成本不高,拉新成本极低。
以上每一条展开都要写很多字,即便不展开大多读者也能理解,这里多说几句关于用户教育和拉新成本。知识性赋予了直播答题终极意义,很多平台在尝试的过程中都思考着如何创新、变化,其他的形式始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需要教育用户为什么玩这个,比如陌陌的多数派选择。答题无需解释,其意义世人皆知,无需教育用户。拉新成本大家都知道很低,但具体多低无人算过账。做一个简单模型可以了解大致拉新成本,在100万人参与100万奖金流量成本1元的情况下,一道题三个选择靠蒙,复活卡带来的获奖成本即是拉新成本,简单模型下一个拉新成本为3.5元。但是在过度营销的前提下,用户的获奖人数和金额的体验很不敏感,拉新成本很低很低,低到0元。
对比团购和出行,直播答题的撒币模式也有一些劣势:本身不是生活刚需场景,没有持续的消费行为和使用习惯;核心用户时间长了会参与疲劳,非核心用户试完即走的比例大。这也是独立APP的竞争劣势,现有的流量平台做直播答题用其他产品沉淀用户一定程度可以缓解这些问题。
3、直播答题的本质是闯关游戏而非节目
很多人把直播答题看成是《开心辞典》、《一站到底》等电视节目的互联网+,其实再往前追溯,答题电视节目是把闯关游戏节目化而已。HQ及其中国的复制者们火爆的原因之一是把直播答题做成了主持人主持的节目,其实换作其他的表现形式未必不能火爆。看一下陌陌最新推出的新玩法,两人PK,获得几次胜利赢得50元奖金,知识性、趣味性一点不比传统模式弱。
闯关游戏被当做节目来监管,各直播答题平台心理屈但叫不出来,谁让自己为了追求节目效果,把游戏包装得跟节目一样呢!马化腾的监管预言一语成谶,但谁也没有料到会以这种方式被监管。尽管有些突然,但长远来看风口之上会出现直播答题乱象,在乱象之前被监管保护了用户利益,详见第5条关于内挂的内容。
4、直播答题平台不太介意外挂作弊行为
一些搜索工具借势直播答题收获了不少的下载,也使答题失去了很多公平性,这在市场上被称作外挂。比较搞笑的问题,用简单搜索的矛刺好看视频的盾、用搜狗答题助手的矛刺千帆直播的盾会是什么结果?巨头们的回答估计会补充成语的续集,矛和盾都买回家试试就知道了。
从获取用户的角度来说,让一部分知识没那么丰富的用户参与到直播答题中来,对答题平台来说不是什么坏事。用户之间外挂的分享传播同样也给答题平台带来增量。尽管对公平性有伤害,长此以往真正的答题用户体验变差,答题平台基本上能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即便PK,也是魔胜。
当然,在同一个手机上跳转或者遮挡答题界面的外挂涉嫌不正当竞争。当外挂的技术达到快速切换账号收割大量奖金形成黑产的时候,答题平台才有真的危机。
5、直播答题按理应该亡于内挂而非监管
不少人关注答题外挂,鲜有人研究内挂,内挂是指答题平台自身或者工作人员参与的作弊行为。
用一批僵尸用户充当获奖用户,可以降低奖金成本。在数据上造假,放大参与人数做虚假繁荣,做多获奖用户降低奖金成本。以上两条平台自身可以根据公关传播的需求任意作弊,反正信息是不透明的。另外的作弊方式是泄题,出题、选题团队、审核团队、公司各层领导不能指望都是圣人,泄题是必然,尤其是独享百万的大奖。
内挂的结果是劣币驱逐良币,良心公司在挖掘流量价值的时候在流量成本上已经输了,要么退场,要么也得内挂。当市场上剩下的都是些内挂平台的时候,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一定会有哪一家的内挂被曝光,整个答题市场出现信任危机。现阶段的技术无法自证清白,直播答题自己就玩不下去了。
监管的提早到来,一些有资质的平台获得许可,内挂带来的直播答题乱象不一定会到来。
小结:
直播答题在商业模式上有诸多成功之处,冷静之后没准在某一个事件节点上还会火一阵,但其本身因无法自证的内挂缺陷注定不会成为生命周期很长的大应用。直播答题的用户补贴撒币模式给互联网留下很多启示,决策者们至少获得了对标的成熟经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