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屏幕尺寸增大,如今的手机并不像以前那么好握持。「贴膜戴套」似乎成了手机的标配,虽然戴上去重了点,但也给自己多一些安全感。
只可惜这满满的安全感背后,却有着满满的隐患。近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委托市品质消费研究院,对市面上几十款塑料手机壳进行了化学指标测试,发现部分手机壳含有多种有害物质,超标限值甚至达到 1550 倍。
越漂亮,越「有毒」
本次的手机壳比较试验,共同对线上线下热卖的 28 个品牌的手机壳进行了比较。根据消费者关心的化学安全问题,模拟消费者实际使用场景。测试整个过程,旨遵循国际最严苛的化学测试指标。
检测的结果发现,23 款手机壳品质超出国际一流标准,没有检出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占比近八成。
而另外 5 款手机壳,检出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出了标准限值的要求,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苹果、小米等。超出限值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集中在多环芳烃、塑化剂、铅含量上。
据研究表示,手机壳中铅含量超过 100 ppm,就会对人的细胞有害。还可能破坏骨骼,引起肾衰竭。
而接触塑化剂较多的人群中,女性的内分泌系统会产生紊乱,也容易导致儿童性早熟。至于多环芳烃则是国际公认的强致癌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可能引起多种癌症病变。
据检测结果表明,市面上较受女生欢迎的水钻闪粉彩膜保护套,其铅含量甚至超出标准限值 1550 倍,但多数消费者甚至卖家本身,也完全不知情。
▲网上的镶钻手机壳相当闪亮,但其有毒物质也同样高得吓人
或许有人觉得,有毒的手机壳应该大多在一些廉价的产品里,毕竟便宜没好货。而事实上。手机壳并不是价格越高越有质量保障。
以苹果为例,官方在售型号为 MR672FE/A 的手机壳,苹果官方网站售价 288 元,为 30 款样品中最贵的产品,其有毒化学物质依然超标。
▲售价 288 元的苹果官方硅胶保护壳
制度之外,手机壳们依旧「逍遥法外」
既然这样的「毒性炸弹」对人体有如此大的威胁,但为何市场依旧随处可见,也不见相关监管部门制止呢?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手机壳的材料指标在业界里没一个定夺的标准。对于深圳消委的试验结果,小米也对此表示:目前国内对手机保护套没有相应的国家、行业标准。不像手机或者其他数码产品,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尽管是深圳消委的调查试验,参考的标准也是欧盟标准 EN14372:2004《儿童用品和儿童护理用品—餐具和喂养器具—安全要求及测试》,针对的是儿童用品和儿童护理用品—餐具和喂养器具。
此前这份标准并未用于手机保护套产品。但参考这样的结果,确实有必要对这样的配件做一个明确的制度。
安全第一,颜值第二
套上一个自己心水的手机壳,本可以为自己的爱机颜值润色、同时提升辨识度。但倘若这华丽的外表背后有着致癌的隐患,那么安全则成了我们使用手机壳的首要考虑因素。
对于一些第三方的电商,或者线下铺天盖地的非官方配件店铺,它们的产品大多没有对材料或者有害元素作太严格的检测。对此极客君建议,购买时尽量正规渠道的手机壳。
有意思的是,从调查结果来看,检验的手机壳样品中,其中 5 款不透明保护套检测结果均超出限值,因此,选择透明材质、无附带其他图案的手机壳相对更安全,也少了塑料、金属等其他材料带来的风险。
当然,纵使不超标,手机壳中也含有微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在我们使用手机通话的时候,可以尽量避免贴近面部皮肤,同时也注意防止一些熊孩子咬噬。
GEEK君有话说
据了解,我国有 10 亿手机壳用户,九成用户使用的塑料保护套中,含有大量塑化剂等有毒化学物质。作为消费者每天高频使用和接触的物品,这样的隐患确实比起其他日用品要大得多,下一次选择手机壳的时候,或许要留多一份心眼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