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独角兽变形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独角兽变形记

在巨头们“围猎”独角兽企业的同时,一场全球资本关于争夺新经济独角兽的战争也愈演愈烈。近两个多月以来,为了吸引独角兽企业,中国证监会、纽交所、港交所纷纷调整上市政策。

作者:穆子白

一个属于独角兽的时代来了。

独角兽本为西方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形如白马,额前有一个螺旋角,代表高贵、高傲和纯洁。2013年,美国著名Cowboy Venture投资人Aileen Lee将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统计、分类,称之为“独角兽”公司。此后,这一概念迅速流行于全球。

关于独角兽,业内有个传说:今日的独角兽,明日的行业巨头。正因如此,独角兽企业备受各路资本和巨头的追捧与围猎。在资本的加持下,中国独角兽迅速崛起的同时,也纷纷选好了各自的阵营,独角兽的战场也逐渐演化为巨头的战场。

同时,这也是全球资本争夺新经济独角兽的战场。近两个多月以来,为了吸引独角兽企业,中国证监会、纽交所、港交所纷纷调整上市政策。

在国内,争夺独角兽的风潮真正兴起于2018年,从两会期间政策红利的释放,到富士康IPO光速过会,再到CDR试点召回独角兽……越来越多的信息证明,中国A股不愿再错过下一个“BATJ”。

独角兽兴起的背后,既是一面观察中国新经济的镜子,也是一个可以窥见未来的窗口。

 

独角兽兴起与迭代: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4月17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8第一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截至3月31日,“独角兽”公司共有151家,其中新晋独角兽企业33家,因完成IPO退出榜单的企业2家。

从行业维度看,来自于互联网服务行业的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有38家企业上榜,占本次独角兽企业总数的26%。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行业独角兽企业分别有22家、18家,文化娱乐行业14家。

结合胡润研究院、IT桔子、CBInsight、科技部火炬中心还有PitchBook发布的榜单,不难看出中国独角兽一个明显的特征:喜欢扎堆于互联网经济领域,相比传统产业,独角兽数量偏少。

在这份独角兽指数中,排行前十的独角兽企业中,无论老牌的超级独角兽蚂蚁金服、滴滴出行、今日头条,还是新晋的独角兽腾讯音乐、京东金融,从诞生到成长为独霸一方的独角兽企业,整个成长过程中都明显带有互联网烙印;即便是传统产业如大健康、教育也以春雨医生、VIPKID这种网络平台公司的形式上榜。

独角兽扎推互联网经济领域也是有原因的,这与互联网产业具有成长快、成本低、利润高等特征息息相关。正是这样的环境,给独角兽企业创造了极大成长的空间,往往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行业壁垒,迅速崛起成为行业领头羊。

近日,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发布《中国独角兽报告》,他把独角兽分为平台生态型和技术驱动型。

平台生态型主要基于互联网来搭建平台,不直接接触实体经营,类似第三方为实体企业和消费者搭构链接桥梁。“平台性”是基于互联网的时效型模式,可以总结为三点,“熟悉”、“认可”和“变现”,由IT赋能实现营销、经营和金融的动态联动。

技术驱动型是以高科技为主要推动力,例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代表企业多为高新制造业。

相比在互联网领域诞生的独角兽,目前,技术驱动型独角兽企业数量偏少,而美国的独角兽,恰恰喜欢扎推于高科技产业。

不过随着国内独角兽企业的迭代,技术型独角兽企业成为了未来越来越重要的“潜力股”,也是独角兽企业诞生的趋势所在。

“未来10年,人工智能、物联网将成为主要战场,或许将成为涌现独角兽公司最多的领域。”中信证券在近期的一篇深度研究报告中如此预测,其跟踪了人工智能相关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科技巨头研发投入、市场融资等核心指标,发现美国、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优势突出,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引领者。

中国独角兽图鉴:喜爱群居“北上深杭”

独角兽的扎堆,不仅挑领域,还呈现出地域特征,从地理分布来看,大部分独角兽企业聚集于“北上深杭”四大城市。

在一项综合了Wall Street Jour-nal、胡润研究院等多家机构的统计分析结果中,截至2018年2月,中国大陆境内被国内外投资者和投机机构认可的“独角兽”公司共有136家。其中,总部位于北京的有61家,总估值约16553亿元人民币,上海有29家,杭州有18家,深圳有11家,国内其他城市共17家。拥有数量排名前四的北上杭深四大城市共拥有中国大陆总数约87.5%,总估值约90.6%。

在胡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8第一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中,北京依旧占据大中华区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城市,共有66家企业上榜,占上榜企业总数的45%,总估值约19555亿人民币;上海独角兽企业38家,总估值约6520亿人民币;杭州16家,总估值约6800亿人民币;深圳11家,总估值3865亿人民币。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虽然上海独角兽企业的数量是杭州的两倍多,但整体估值却低于杭州。这与超级独角兽蚂蚁金服有关,蚂蚁金服在独角兽排行榜中巨首位,估值就达4000亿人民币。

独角兽企业聚集于“北上深杭”四大城市,这与城市的环境息息相关。从中亦可看出,独角兽挑选环境极为苛刻,往往需要集“天时地利人和”因素,只有与当地经济活跃、人才集聚、金融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等因素契合,一个独角兽方能诞生并得到快速成长。

北京作为独角兽第一城,诞生了滴滴、小米、今日头条、京东金融等众多赫赫有名的独角兽,而纵观北京独角兽最聚集的地方,当属中关村。中关村是国内较早关注独角兽企业的区域,也是创业氛围与创业环境比较优质的地区,聚集了国内最多的互联网科技人才,为独角兽企业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事实上,在“北上深杭”四大城市中,都有许多相同点,比如政府对创新型科技企业扶持力度较大,城市创新氛围浓厚;这四大城市都是全国高科技人才、金融人才的聚集地。

同时,独角兽聚集区域也是BAT等头部科技企业的聚集地,在独角兽诞生和成长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平台型企业的孕育以及资本的加持。而BAT等巨头为了巩固地位,独角兽也成为了它们“围猎”的对象。

各路资本、巨头“围猎”独角兽

关于独角兽,业内有个传说:今日的独角兽,明日的行业巨头。正因如此,独角兽企业备受各路资本和巨头的追捧与围猎。在资本的加持下,中国独角兽迅速崛起的同时,也纷纷选好了各自的阵营,独角兽的战场也逐渐演化为巨头的战场。

从胡润研究院等多家机构的榜单中,大约50%的企业或多或少都于BAT有关联。其中,与阿里巴巴有关联的有27家、与腾讯有关联的有37家、与百度有关联的有16家。尤其是估值越靠前的独角兽,与BAT关联的可能性越高。

根据《2018第一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显示,红杉资本捕获上榜独角兽企业40家,腾讯和IDG分别捕获27家和22家分列二三;排名前十的投资机构都捕获超过10家上榜独角兽企业,机构投资组合较为集中在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和文化娱乐等行业。

在杭州16家独角兽企业家,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为主,其中多半也围绕阿里生态圈展开。

在当下资本市场的独角兽之战中,也处处有BAT等巨头和各路资本的身影,独角兽之战,也是巨头之间的战争。比如共享单车、网约车、外卖市场等各个领域的硝烟尚未消去,大战又来临。

面对资本与巨头的“围猎”,纵使独角兽的初创团队不愿意,但实际上留给独角兽的选择并不多。摩拜和饿了么最终卖身的结局,也是当下独角兽被彻底“围猎”的一个缩影。

摩拜创始人胡玮炜把这归为“宿命”——资本是助推你的,但最后你都得还回去。

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资本与巨头推动了独角兽的快速崛起,但也将其牢牢“圈养”在手。这意味着,大部分的独角兽依旧只能是巨头们的独角兽,难以成为能够与BAT巨头抗衡的新一代巨头。

全球资本市场争夺新经济"独角兽"

在巨头们“围猎”独角兽企业的同时,一场全球资本关于争夺新经济独角兽的战争也愈演愈烈。近两个多月以来,为了吸引独角兽企业,中国证监会、纽交所、港交所纷纷调整上市政策。

在国内,争夺独角兽的风潮真正兴起于2018年,从两会期间政策红利的释放,到富士康IPO光速过会,再到CDR试点召回独角兽···内地A股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姿态向新经济企业敞开大门,越来越多的信息证明,中国A股不再愿错过下一个“BATJ”。

3月8日,富士康上会并成功通过,仅用36天,创造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3月27日,顶着“独角兽”光环,药明康德也上会并获得通过,再次刷新了历史。

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意味着,在政策层面上,对于迎接新经济企业回A上市已有了明晰的制度安排,以CDR的方式补回错失“BATJ”的遗憾。

4月17日,据虎嗅网报道,在美股上市的阿里巴巴(NYSE:BABA)、百度(NASDAQ:BIDU)和京东(NASDAQ:JD)三家互联网公司最快将于今年6月份以CDR(中国存托凭证)方式回归A股,成为首批回归A股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腾讯不在此列。

在业界看来,证监会此次出台证券新政,颇有与美股、港股展开竞赛的意味。

当下,全球资本市场都在争夺独角兽企业,2018年2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批准了纽交所的申请,为“直接上市”打开绿灯。

所谓“直接上市”,就是允许企业不必花费巨额资金,找证券公司做保荐和承销,也不用发布招股说明书,只要简单登记现有股票,就可以直接在交易所挂牌交易;前提是,公司不发行新股,不做任何增资,不通过IPO募集资金,只以现有股东的股票进行交易,并且股东们愿意拿出来公开交易的股票市值在1亿美元之上。

在港交所方面,2017年12月15日,港交所宣布计划在上市规则中新增两个章节,允许还没有实现盈利和收入的生物科技类公司上市等。此外,还允许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兴及创新产业股份发行人,在作出额外披露及制定保障措施后可以在主板上市。

事实上,无论是巨头们纷纷“围猎”独角兽,还是全球资本争夺新经济独角兽,都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属于独角兽的时代。在独角兽风潮兴起的背后,既是一面观察中国新经济发展方向的镜子,也是一个可以窥见未来的窗口。

当然,独角兽风潮正兴,这场争夺战只是刚刚拉开帷幕,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独角兽“变形”的故事也将继续下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独角兽变形记

在巨头们“围猎”独角兽企业的同时,一场全球资本关于争夺新经济独角兽的战争也愈演愈烈。近两个多月以来,为了吸引独角兽企业,中国证监会、纽交所、港交所纷纷调整上市政策。

作者:穆子白

一个属于独角兽的时代来了。

独角兽本为西方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形如白马,额前有一个螺旋角,代表高贵、高傲和纯洁。2013年,美国著名Cowboy Venture投资人Aileen Lee将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统计、分类,称之为“独角兽”公司。此后,这一概念迅速流行于全球。

关于独角兽,业内有个传说:今日的独角兽,明日的行业巨头。正因如此,独角兽企业备受各路资本和巨头的追捧与围猎。在资本的加持下,中国独角兽迅速崛起的同时,也纷纷选好了各自的阵营,独角兽的战场也逐渐演化为巨头的战场。

同时,这也是全球资本争夺新经济独角兽的战场。近两个多月以来,为了吸引独角兽企业,中国证监会、纽交所、港交所纷纷调整上市政策。

在国内,争夺独角兽的风潮真正兴起于2018年,从两会期间政策红利的释放,到富士康IPO光速过会,再到CDR试点召回独角兽……越来越多的信息证明,中国A股不愿再错过下一个“BATJ”。

独角兽兴起的背后,既是一面观察中国新经济的镜子,也是一个可以窥见未来的窗口。

 

独角兽兴起与迭代: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4月17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8第一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截至3月31日,“独角兽”公司共有151家,其中新晋独角兽企业33家,因完成IPO退出榜单的企业2家。

从行业维度看,来自于互联网服务行业的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有38家企业上榜,占本次独角兽企业总数的26%。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行业独角兽企业分别有22家、18家,文化娱乐行业14家。

结合胡润研究院、IT桔子、CBInsight、科技部火炬中心还有PitchBook发布的榜单,不难看出中国独角兽一个明显的特征:喜欢扎堆于互联网经济领域,相比传统产业,独角兽数量偏少。

在这份独角兽指数中,排行前十的独角兽企业中,无论老牌的超级独角兽蚂蚁金服、滴滴出行、今日头条,还是新晋的独角兽腾讯音乐、京东金融,从诞生到成长为独霸一方的独角兽企业,整个成长过程中都明显带有互联网烙印;即便是传统产业如大健康、教育也以春雨医生、VIPKID这种网络平台公司的形式上榜。

独角兽扎推互联网经济领域也是有原因的,这与互联网产业具有成长快、成本低、利润高等特征息息相关。正是这样的环境,给独角兽企业创造了极大成长的空间,往往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行业壁垒,迅速崛起成为行业领头羊。

近日,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发布《中国独角兽报告》,他把独角兽分为平台生态型和技术驱动型。

平台生态型主要基于互联网来搭建平台,不直接接触实体经营,类似第三方为实体企业和消费者搭构链接桥梁。“平台性”是基于互联网的时效型模式,可以总结为三点,“熟悉”、“认可”和“变现”,由IT赋能实现营销、经营和金融的动态联动。

技术驱动型是以高科技为主要推动力,例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代表企业多为高新制造业。

相比在互联网领域诞生的独角兽,目前,技术驱动型独角兽企业数量偏少,而美国的独角兽,恰恰喜欢扎推于高科技产业。

不过随着国内独角兽企业的迭代,技术型独角兽企业成为了未来越来越重要的“潜力股”,也是独角兽企业诞生的趋势所在。

“未来10年,人工智能、物联网将成为主要战场,或许将成为涌现独角兽公司最多的领域。”中信证券在近期的一篇深度研究报告中如此预测,其跟踪了人工智能相关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科技巨头研发投入、市场融资等核心指标,发现美国、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优势突出,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引领者。

中国独角兽图鉴:喜爱群居“北上深杭”

独角兽的扎堆,不仅挑领域,还呈现出地域特征,从地理分布来看,大部分独角兽企业聚集于“北上深杭”四大城市。

在一项综合了Wall Street Jour-nal、胡润研究院等多家机构的统计分析结果中,截至2018年2月,中国大陆境内被国内外投资者和投机机构认可的“独角兽”公司共有136家。其中,总部位于北京的有61家,总估值约16553亿元人民币,上海有29家,杭州有18家,深圳有11家,国内其他城市共17家。拥有数量排名前四的北上杭深四大城市共拥有中国大陆总数约87.5%,总估值约90.6%。

在胡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8第一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中,北京依旧占据大中华区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城市,共有66家企业上榜,占上榜企业总数的45%,总估值约19555亿人民币;上海独角兽企业38家,总估值约6520亿人民币;杭州16家,总估值约6800亿人民币;深圳11家,总估值3865亿人民币。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虽然上海独角兽企业的数量是杭州的两倍多,但整体估值却低于杭州。这与超级独角兽蚂蚁金服有关,蚂蚁金服在独角兽排行榜中巨首位,估值就达4000亿人民币。

独角兽企业聚集于“北上深杭”四大城市,这与城市的环境息息相关。从中亦可看出,独角兽挑选环境极为苛刻,往往需要集“天时地利人和”因素,只有与当地经济活跃、人才集聚、金融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等因素契合,一个独角兽方能诞生并得到快速成长。

北京作为独角兽第一城,诞生了滴滴、小米、今日头条、京东金融等众多赫赫有名的独角兽,而纵观北京独角兽最聚集的地方,当属中关村。中关村是国内较早关注独角兽企业的区域,也是创业氛围与创业环境比较优质的地区,聚集了国内最多的互联网科技人才,为独角兽企业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事实上,在“北上深杭”四大城市中,都有许多相同点,比如政府对创新型科技企业扶持力度较大,城市创新氛围浓厚;这四大城市都是全国高科技人才、金融人才的聚集地。

同时,独角兽聚集区域也是BAT等头部科技企业的聚集地,在独角兽诞生和成长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平台型企业的孕育以及资本的加持。而BAT等巨头为了巩固地位,独角兽也成为了它们“围猎”的对象。

各路资本、巨头“围猎”独角兽

关于独角兽,业内有个传说:今日的独角兽,明日的行业巨头。正因如此,独角兽企业备受各路资本和巨头的追捧与围猎。在资本的加持下,中国独角兽迅速崛起的同时,也纷纷选好了各自的阵营,独角兽的战场也逐渐演化为巨头的战场。

从胡润研究院等多家机构的榜单中,大约50%的企业或多或少都于BAT有关联。其中,与阿里巴巴有关联的有27家、与腾讯有关联的有37家、与百度有关联的有16家。尤其是估值越靠前的独角兽,与BAT关联的可能性越高。

根据《2018第一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显示,红杉资本捕获上榜独角兽企业40家,腾讯和IDG分别捕获27家和22家分列二三;排名前十的投资机构都捕获超过10家上榜独角兽企业,机构投资组合较为集中在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和文化娱乐等行业。

在杭州16家独角兽企业家,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为主,其中多半也围绕阿里生态圈展开。

在当下资本市场的独角兽之战中,也处处有BAT等巨头和各路资本的身影,独角兽之战,也是巨头之间的战争。比如共享单车、网约车、外卖市场等各个领域的硝烟尚未消去,大战又来临。

面对资本与巨头的“围猎”,纵使独角兽的初创团队不愿意,但实际上留给独角兽的选择并不多。摩拜和饿了么最终卖身的结局,也是当下独角兽被彻底“围猎”的一个缩影。

摩拜创始人胡玮炜把这归为“宿命”——资本是助推你的,但最后你都得还回去。

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资本与巨头推动了独角兽的快速崛起,但也将其牢牢“圈养”在手。这意味着,大部分的独角兽依旧只能是巨头们的独角兽,难以成为能够与BAT巨头抗衡的新一代巨头。

全球资本市场争夺新经济"独角兽"

在巨头们“围猎”独角兽企业的同时,一场全球资本关于争夺新经济独角兽的战争也愈演愈烈。近两个多月以来,为了吸引独角兽企业,中国证监会、纽交所、港交所纷纷调整上市政策。

在国内,争夺独角兽的风潮真正兴起于2018年,从两会期间政策红利的释放,到富士康IPO光速过会,再到CDR试点召回独角兽···内地A股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姿态向新经济企业敞开大门,越来越多的信息证明,中国A股不再愿错过下一个“BATJ”。

3月8日,富士康上会并成功通过,仅用36天,创造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3月27日,顶着“独角兽”光环,药明康德也上会并获得通过,再次刷新了历史。

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意味着,在政策层面上,对于迎接新经济企业回A上市已有了明晰的制度安排,以CDR的方式补回错失“BATJ”的遗憾。

4月17日,据虎嗅网报道,在美股上市的阿里巴巴(NYSE:BABA)、百度(NASDAQ:BIDU)和京东(NASDAQ:JD)三家互联网公司最快将于今年6月份以CDR(中国存托凭证)方式回归A股,成为首批回归A股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腾讯不在此列。

在业界看来,证监会此次出台证券新政,颇有与美股、港股展开竞赛的意味。

当下,全球资本市场都在争夺独角兽企业,2018年2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批准了纽交所的申请,为“直接上市”打开绿灯。

所谓“直接上市”,就是允许企业不必花费巨额资金,找证券公司做保荐和承销,也不用发布招股说明书,只要简单登记现有股票,就可以直接在交易所挂牌交易;前提是,公司不发行新股,不做任何增资,不通过IPO募集资金,只以现有股东的股票进行交易,并且股东们愿意拿出来公开交易的股票市值在1亿美元之上。

在港交所方面,2017年12月15日,港交所宣布计划在上市规则中新增两个章节,允许还没有实现盈利和收入的生物科技类公司上市等。此外,还允许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兴及创新产业股份发行人,在作出额外披露及制定保障措施后可以在主板上市。

事实上,无论是巨头们纷纷“围猎”独角兽,还是全球资本争夺新经济独角兽,都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属于独角兽的时代。在独角兽风潮兴起的背后,既是一面观察中国新经济发展方向的镜子,也是一个可以窥见未来的窗口。

当然,独角兽风潮正兴,这场争夺战只是刚刚拉开帷幕,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独角兽“变形”的故事也将继续下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