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华联股份净利再创新低,主业连亏三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华联股份净利再创新低,主业连亏三载

华联股份自2001年11月29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以来,主营业务为经营超市、百货等零售商店,2008年实现了主营业务由百货店经营向购物中心运营管理的战略转型。

4月20日,华联股份(000882.SZ)公开了2017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0.96亿元,同比增长7.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接近0.20亿元,相较于2016年1.16亿元,降幅接近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连续三年为负。这意味着华联股份净利润再创新低,而且主业连续三年亏损。

华联股份自2001年11月29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以来,主营业务为经营超市、百货等零售商店,2008年实现了主营业务由百货店经营向购物中心运营管理的战略转型。

通过购买、租赁、受托管理等方式获得购物中心物业资源,在资产规模和项目数量上快速发展,作为专注于社区型购物中心运行管理的专业运营商,公司以北京地区为核心布局区域,已在国内十几个城市管理近40家购物中心。

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2月31日,公司正式营业的购物中心共28家,其中北京地区14家,京外地区14家;自持购物中心5家,建筑面积为28.58万平方米,租赁或管理购物中心23家,建筑面积约为143.29万平方米。

在华联股份“平台+内容”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华联股份与耀莱影院合资成立控股子公司华联院线,布局娱乐业态,主要从事影院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业务,华联院线的主要业务收入来自于电影票房的收入、卖品收入以及广告收入。

目前华联院线旗下影院所在物业全部采用租赁方式获得,通过与多家院线公司合作,华联院线现已运营管理7家影城,65块荧幕。

2017年1月,华联股份四正式成立华联(北京)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贸易融资,应收账款管理,商业保理相关咨询服务等保理相关业务。

 

从年报数据可以看出,2017年度,公司在租赁及业务管理板块主营营业收入7.98亿元,即华联股份主要营业收入来自于租赁及业务管理板块,华联股份净收入创上市以来新低的主要是因为租赁及物业管理所占营业收入比重同比大幅下降。

且2017年华联股份电影放映及卖品、保理服务以及其他服务营业成本均同比增长,只有租赁及物业管理营业成本同比下降在11%以上。

由此可看出华联股份在减少租赁及物业管理板块营业成本的同时,在进行轻资产转型战略。同时,华联股份合并报表范围内子公司数量减少,也造成营业收入下降。

华联股份指出,鉴于购物中心行业占用资金量大,培育时间长,后期受益相对稳定的特点,公司自2014年开始积极实施轻资产战略。

该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公司的现金流、优化公司的财务结构,并使中小股东切实分享到物业增值带来的收益。

随着轻资产战略的践行,公司固定资产的运营效率增加、资产结构灵活性加强,为业务发展及板块布局提供资金保障。

然而,数据显示,华联股份201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0.2亿元,相比于2016年的1.16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了82.87%。

随着消费模式的升级,我国购物中心投资仍快速增长,购物中心开业数量仍快速增长,购物中心开业数量仍快熟增加。

业内人士告诉《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购物中心将进一步丰富业态组合,严重的同质化经营模式、激烈的竞争环境倒逼购物中心调整原有的单一经营模式。社区型购物中心成为新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向郊区发展,城市郊区兴建大规模住宅区,消费需求由城市中心区分流至郊区住宅区,为社区型购物中心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业内人士向《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表示,2017年度,影院行业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但是城镇化进程加速为电影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为推动全社会文化消费水平提升,发展影视文化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自2012年商务部在我国部分地区试点商业保理公司模式以来,国内商业保理公司的数量急剧增加,据预计到“十三五”来,我国商业保理业务规模将达到万亿级。

据此,华联股份表示:未来仍将实施轻资产战略转型,在持续专注于社区型购物中心运营与管理基础上,以购物中心为平台,积极拓展购物中心内容业态,同时以商业保理等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主业,促进与业主的协同性发展。

未来,华联股份将继续通过购买、租赁、受托管理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购物中心和店铺规模,以北京为核心拓展业务范围,积极寻求契机拓展新的发展区域,巩固提升现有成熟商圈,加快寻求新的发展区域。

华联院线将采取租赁、收购等方式,在区域上优先发展北京区域、聚焦西北,打造华北,辐射其他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并且继续致力于提升公司购物中心运营管理业务水平,处置低效门店,提升门店盈利能力。围绕购物中心平台优势,积极发展关联业态。积极探索影院业务新的盈利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同时,华联股份还打算完善公司内部管理,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完善人才储备机制。

基于此,华联股份认为,结合2017年行业发展趋势考量,购物中心应进一步丰富业态组合,注重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化,提高休闲、教育、体育、娱乐、金融、医疗健康等业态的比重。且随着城市化进程向郊区化发展,社区型购物中心运营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且三四线城市等小镇青年观影氛围进一步加强,市场空间也将进一步扩大。

实际上,RET睿意德策略顾问部助理董事侯晓薇也提出了“体验应该是全方位的体验”。从购物中心的运营模式、营销模式、发展模式等去分析未来购物中心的方向何在。

首先创造的空间要足够吸引人,在整个商业产生的建筑空间上,我们要多花心思,要更加的开放室内、室外化向结合;

其次,所针对的客群要细分,主题要更聚焦;

最后,体验类业态的比例提升速度比较快,就要体现在一个软性方面,服务和管理要更加人性化和细节化。

当商业项目的主题足够有特色,或者说打造足够纯粹的时候,就需要引领消费者,而不是迎合消费者,这样最终就变成消费者迎合自身的项目。

同时,购物中心投资和开业数量的快速增长,严重的同质化竞争模式也使购物中心零售业的竞争更为激烈。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倒逼着购物中心调整原有的单一经营模式,丰富业态组合。

综合体内的业态刚性很强,有很高的稳定性,但购物中心内的业态则会有(也必须有)比较大的弹性。购物中心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其面临的任务与挑战不同,业态和品牌作为实现目标的工具,必定会有所变化。

购物中心开业初期更多的是关注购物中心整体品牌的知名度以及其对周围消费群体的吸引能力,在业态规划与配比上,更多会考虑那些能迅速促进稳场与旺场经营的业态与品牌;

而对于步入稳定成长区或成熟区的购物中心,更多考虑的是购物中心的品质和持续盈利能力,这时候对业态和品牌肯定会有更高的要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华联股份

  • 华联股份(000882.SZ)2024年净利润为2033.00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6.28%
  • 华联股份(000882.SZ)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为306.35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75.00%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华联股份净利再创新低,主业连亏三载

华联股份自2001年11月29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以来,主营业务为经营超市、百货等零售商店,2008年实现了主营业务由百货店经营向购物中心运营管理的战略转型。

4月20日,华联股份(000882.SZ)公开了2017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0.96亿元,同比增长7.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接近0.20亿元,相较于2016年1.16亿元,降幅接近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连续三年为负。这意味着华联股份净利润再创新低,而且主业连续三年亏损。

华联股份自2001年11月29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以来,主营业务为经营超市、百货等零售商店,2008年实现了主营业务由百货店经营向购物中心运营管理的战略转型。

通过购买、租赁、受托管理等方式获得购物中心物业资源,在资产规模和项目数量上快速发展,作为专注于社区型购物中心运行管理的专业运营商,公司以北京地区为核心布局区域,已在国内十几个城市管理近40家购物中心。

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2月31日,公司正式营业的购物中心共28家,其中北京地区14家,京外地区14家;自持购物中心5家,建筑面积为28.58万平方米,租赁或管理购物中心23家,建筑面积约为143.29万平方米。

在华联股份“平台+内容”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华联股份与耀莱影院合资成立控股子公司华联院线,布局娱乐业态,主要从事影院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业务,华联院线的主要业务收入来自于电影票房的收入、卖品收入以及广告收入。

目前华联院线旗下影院所在物业全部采用租赁方式获得,通过与多家院线公司合作,华联院线现已运营管理7家影城,65块荧幕。

2017年1月,华联股份四正式成立华联(北京)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贸易融资,应收账款管理,商业保理相关咨询服务等保理相关业务。

 

从年报数据可以看出,2017年度,公司在租赁及业务管理板块主营营业收入7.98亿元,即华联股份主要营业收入来自于租赁及业务管理板块,华联股份净收入创上市以来新低的主要是因为租赁及物业管理所占营业收入比重同比大幅下降。

且2017年华联股份电影放映及卖品、保理服务以及其他服务营业成本均同比增长,只有租赁及物业管理营业成本同比下降在11%以上。

由此可看出华联股份在减少租赁及物业管理板块营业成本的同时,在进行轻资产转型战略。同时,华联股份合并报表范围内子公司数量减少,也造成营业收入下降。

华联股份指出,鉴于购物中心行业占用资金量大,培育时间长,后期受益相对稳定的特点,公司自2014年开始积极实施轻资产战略。

该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公司的现金流、优化公司的财务结构,并使中小股东切实分享到物业增值带来的收益。

随着轻资产战略的践行,公司固定资产的运营效率增加、资产结构灵活性加强,为业务发展及板块布局提供资金保障。

然而,数据显示,华联股份201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0.2亿元,相比于2016年的1.16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了82.87%。

随着消费模式的升级,我国购物中心投资仍快速增长,购物中心开业数量仍快速增长,购物中心开业数量仍快熟增加。

业内人士告诉《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购物中心将进一步丰富业态组合,严重的同质化经营模式、激烈的竞争环境倒逼购物中心调整原有的单一经营模式。社区型购物中心成为新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向郊区发展,城市郊区兴建大规模住宅区,消费需求由城市中心区分流至郊区住宅区,为社区型购物中心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业内人士向《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表示,2017年度,影院行业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但是城镇化进程加速为电影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为推动全社会文化消费水平提升,发展影视文化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自2012年商务部在我国部分地区试点商业保理公司模式以来,国内商业保理公司的数量急剧增加,据预计到“十三五”来,我国商业保理业务规模将达到万亿级。

据此,华联股份表示:未来仍将实施轻资产战略转型,在持续专注于社区型购物中心运营与管理基础上,以购物中心为平台,积极拓展购物中心内容业态,同时以商业保理等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主业,促进与业主的协同性发展。

未来,华联股份将继续通过购买、租赁、受托管理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购物中心和店铺规模,以北京为核心拓展业务范围,积极寻求契机拓展新的发展区域,巩固提升现有成熟商圈,加快寻求新的发展区域。

华联院线将采取租赁、收购等方式,在区域上优先发展北京区域、聚焦西北,打造华北,辐射其他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并且继续致力于提升公司购物中心运营管理业务水平,处置低效门店,提升门店盈利能力。围绕购物中心平台优势,积极发展关联业态。积极探索影院业务新的盈利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同时,华联股份还打算完善公司内部管理,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完善人才储备机制。

基于此,华联股份认为,结合2017年行业发展趋势考量,购物中心应进一步丰富业态组合,注重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化,提高休闲、教育、体育、娱乐、金融、医疗健康等业态的比重。且随着城市化进程向郊区化发展,社区型购物中心运营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且三四线城市等小镇青年观影氛围进一步加强,市场空间也将进一步扩大。

实际上,RET睿意德策略顾问部助理董事侯晓薇也提出了“体验应该是全方位的体验”。从购物中心的运营模式、营销模式、发展模式等去分析未来购物中心的方向何在。

首先创造的空间要足够吸引人,在整个商业产生的建筑空间上,我们要多花心思,要更加的开放室内、室外化向结合;

其次,所针对的客群要细分,主题要更聚焦;

最后,体验类业态的比例提升速度比较快,就要体现在一个软性方面,服务和管理要更加人性化和细节化。

当商业项目的主题足够有特色,或者说打造足够纯粹的时候,就需要引领消费者,而不是迎合消费者,这样最终就变成消费者迎合自身的项目。

同时,购物中心投资和开业数量的快速增长,严重的同质化竞争模式也使购物中心零售业的竞争更为激烈。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倒逼着购物中心调整原有的单一经营模式,丰富业态组合。

综合体内的业态刚性很强,有很高的稳定性,但购物中心内的业态则会有(也必须有)比较大的弹性。购物中心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其面临的任务与挑战不同,业态和品牌作为实现目标的工具,必定会有所变化。

购物中心开业初期更多的是关注购物中心整体品牌的知名度以及其对周围消费群体的吸引能力,在业态规划与配比上,更多会考虑那些能迅速促进稳场与旺场经营的业态与品牌;

而对于步入稳定成长区或成熟区的购物中心,更多考虑的是购物中心的品质和持续盈利能力,这时候对业态和品牌肯定会有更高的要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