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无人商店”不是噱头,数据化才是它的核心与未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无人商店”不是噱头,数据化才是它的核心与未来

“无人商店”并非真的“没人”,广义地说,应该是各个环节的自动化,让门店得以实现无人值守。目前“无人商店”还停留在收银环节的自动化,补货、陈列等环节还需要人工干预。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天,上海复旦大学校园内一家14年历史的书店,经过新零售改造,以全国首家“无人书店”面貌重新开业。

消费者只需开启支付宝的免密支付功能,用手机淘宝扫码进入这家书店,随意拿起任何一本书,经过“结算门”时就可以自动刷脸完成支付,全程无需使用现金或手机支付,更不需要传统的收银环节。

这是继2017年12月天猫“无人超市”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首次亮相以后,阿里“无人门店”技术在线下开放场景中的首个商用合作案例。

所有的行业都值得用互联网的方式重做一遍。早在2016年,亚马逊在杀死实体书店后,开设第一家线下书店,引发互联网公司进军实体书店热潮。今天当当、网易、京东等互联网企业都在开设线下书店。对它们而言,线下书店已成为一个获取流量的天然入口,所以直接赤膊杀入线下,从起书店直营生意。阿里巴巴显然是平台运营的思路。天猫用新零售改造线下书店,而不是直接开书店,是为了给行业赋能。

1、目前无人商店还停留在收银自动化环节

亚马逊最早提出了“无人商店”的概念,但是最先将其变为现实的却是中国创业者。2014年,第一家“F5未来商店”在广东佛山开业。随后,“缤果盒子”、“Easy Go”、便利蜂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不过很长时间内,“无人商店”都是创投圈子的小众事物,直到2017年12月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天猫“无人商店”的亮相,引起了公众大范围的围观,才让它变得广为人知。这个时间点,甚至比最早提出“无需排队、无需结账、即拿即走”的Amazon GO还要早一个月。

实际上,“无人商店”并非真的“没人”,广义地说,应该是各个环节的自动化,让门店得以实现无人值守。然而,目前“无人商店”还停留在收银环节的自动化,补货、陈列等环节还需要人工干预。

2、“无人商店”的技术路线之争

目前“无人商店”有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以Amazon GO为代表的图像识别,通过遍布全场的摄像头捕捉用户动作和商品信息,借助云计算实现自动化支付。另一种则是以rfid技术为支撑的物理识别。这项技术已经诞生十多年了,最早被ZARA、迪卡侬等服装零售企业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目前图书行业也开始推广这一技术,比如图书馆用来识别图书。

FID技术相对成熟,成本较低,所以被“无人商店”所广泛采用。

不过,亚马逊倡导的另一条技术路线,更为先进、也更为困难,虽然目前还在探索完善阶段,但是全息影像能够构建一个立体化的消费场景,突破了收银自动化的边界,无疑符合“无人商店”的发展趋势。

无人商店技术路线之争的背后,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公司的发展理念分歧,一个注重实用、一个注重创新;一个是跟随者,一个是开创者。每当美国人发明一件新事物,把它率先商业化的往往是中国人。

3、无人商店的三大价值

无人商店有价值吗?答案是肯定的,它不仅仅是一个吸引消费者的噱头。其价值有三:1、突破时间限制。2、解放劳动力。3、人货场的数据化。

1、突破营业时间的局限,可以真正做到24小时无人值守。

天猫改造的这家无人书店平时晚上营业到10:00,是周围营业最晚的一家书店,其书店结束一天营业后,很多读者还会到这里书店逗留。升级为无人书店以后,理论上可以做到24小时营业,突破了经营时间的约束。

2、解放劳动力,让店员有时间与顾客产生更有价值的互动。

除了收银,商品的上架、补货、引导,这是节省不了的人力。无人支付解决了收银自动化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放出更多的店员,让他们从事附加值更高的工作,比如为顾客提供更加耐心的服务。

3、无人商店最终将升级为一个更加了解消费者的数据中心。

大数据,是亚马逊线下书店与传统书店最大的不同,一本书可以封面直接面对读者,旁边的电子屏幕足以提示关于商品的更多信息,周边的读书也是基于亚马逊网点的收藏量、点击量和购买量进行推荐。

无人商店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收银自动化是一个很好的培养用户习惯的切口。随着无人商店积累的数据越多,它就越了解消费者,从而越能进行精准化的推荐。这样一来,消费者就越来越离不开它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无人商店”不是噱头,数据化才是它的核心与未来

“无人商店”并非真的“没人”,广义地说,应该是各个环节的自动化,让门店得以实现无人值守。目前“无人商店”还停留在收银环节的自动化,补货、陈列等环节还需要人工干预。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天,上海复旦大学校园内一家14年历史的书店,经过新零售改造,以全国首家“无人书店”面貌重新开业。

消费者只需开启支付宝的免密支付功能,用手机淘宝扫码进入这家书店,随意拿起任何一本书,经过“结算门”时就可以自动刷脸完成支付,全程无需使用现金或手机支付,更不需要传统的收银环节。

这是继2017年12月天猫“无人超市”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首次亮相以后,阿里“无人门店”技术在线下开放场景中的首个商用合作案例。

所有的行业都值得用互联网的方式重做一遍。早在2016年,亚马逊在杀死实体书店后,开设第一家线下书店,引发互联网公司进军实体书店热潮。今天当当、网易、京东等互联网企业都在开设线下书店。对它们而言,线下书店已成为一个获取流量的天然入口,所以直接赤膊杀入线下,从起书店直营生意。阿里巴巴显然是平台运营的思路。天猫用新零售改造线下书店,而不是直接开书店,是为了给行业赋能。

1、目前无人商店还停留在收银自动化环节

亚马逊最早提出了“无人商店”的概念,但是最先将其变为现实的却是中国创业者。2014年,第一家“F5未来商店”在广东佛山开业。随后,“缤果盒子”、“Easy Go”、便利蜂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不过很长时间内,“无人商店”都是创投圈子的小众事物,直到2017年12月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天猫“无人商店”的亮相,引起了公众大范围的围观,才让它变得广为人知。这个时间点,甚至比最早提出“无需排队、无需结账、即拿即走”的Amazon GO还要早一个月。

实际上,“无人商店”并非真的“没人”,广义地说,应该是各个环节的自动化,让门店得以实现无人值守。然而,目前“无人商店”还停留在收银环节的自动化,补货、陈列等环节还需要人工干预。

2、“无人商店”的技术路线之争

目前“无人商店”有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以Amazon GO为代表的图像识别,通过遍布全场的摄像头捕捉用户动作和商品信息,借助云计算实现自动化支付。另一种则是以rfid技术为支撑的物理识别。这项技术已经诞生十多年了,最早被ZARA、迪卡侬等服装零售企业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目前图书行业也开始推广这一技术,比如图书馆用来识别图书。

FID技术相对成熟,成本较低,所以被“无人商店”所广泛采用。

不过,亚马逊倡导的另一条技术路线,更为先进、也更为困难,虽然目前还在探索完善阶段,但是全息影像能够构建一个立体化的消费场景,突破了收银自动化的边界,无疑符合“无人商店”的发展趋势。

无人商店技术路线之争的背后,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公司的发展理念分歧,一个注重实用、一个注重创新;一个是跟随者,一个是开创者。每当美国人发明一件新事物,把它率先商业化的往往是中国人。

3、无人商店的三大价值

无人商店有价值吗?答案是肯定的,它不仅仅是一个吸引消费者的噱头。其价值有三:1、突破时间限制。2、解放劳动力。3、人货场的数据化。

1、突破营业时间的局限,可以真正做到24小时无人值守。

天猫改造的这家无人书店平时晚上营业到10:00,是周围营业最晚的一家书店,其书店结束一天营业后,很多读者还会到这里书店逗留。升级为无人书店以后,理论上可以做到24小时营业,突破了经营时间的约束。

2、解放劳动力,让店员有时间与顾客产生更有价值的互动。

除了收银,商品的上架、补货、引导,这是节省不了的人力。无人支付解决了收银自动化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放出更多的店员,让他们从事附加值更高的工作,比如为顾客提供更加耐心的服务。

3、无人商店最终将升级为一个更加了解消费者的数据中心。

大数据,是亚马逊线下书店与传统书店最大的不同,一本书可以封面直接面对读者,旁边的电子屏幕足以提示关于商品的更多信息,周边的读书也是基于亚马逊网点的收藏量、点击量和购买量进行推荐。

无人商店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收银自动化是一个很好的培养用户习惯的切口。随着无人商店积累的数据越多,它就越了解消费者,从而越能进行精准化的推荐。这样一来,消费者就越来越离不开它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