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家欣 编辑:李春晖
电影《穿PRADA的恶魔》里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蓝毛衣”片段。初到时尚杂志社实习的大嘴安,自认并不关心时尚,也不相信时尚有什么重要价值。女魔头主编却犀利的指出:
“你觉得你穿的这件衣服是你自己选择的,以为你的选择是在时尚产业之外。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你穿的衣服就是这间屋子里的人替你选的,从这一堆玩意儿里。”
女魔头深刻说出了时尚是怎么影响这个世界。流行如何从时装周一步步普及到地摊,也是时尚传媒和时尚品牌共谋主宰人们生活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水军对我们的娱乐生活,也有同样作用。那些深刻的情感共鸣或排斥心理,真的是由内生出的吗?有预谋的大规模向你输出一个观点,需要多长时间起作用?当我们发现,不仅“良心剧”是片方自己夸出来的,连“雷剧”都是片方自己找人“黑”出来的,究竟还有多少真实的思考和表达?
水军虽然不生产内容,却可以主导议程设置,甚至制造舆论的假象。最近硬糖君偶然看到一则还是年初的招聘广告,更加觉得自己以前还是把水军看“轻”了。
事实上,即便是硬糖君这样立场坚定的八卦战士,都难免被水军影响。
找亮点、炒cp,设置议题的水军们
水军界有两家高调的巨头,南有杭州通明传媒,北有北京爱可特文化。
2017年初《孤芳不自赏》讨薪事件的主角,就是杭州的通明传媒。经此一事,吃瓜群众基本上把它挖了个遍,它拥有号称已超过5000人的真人水军团队。
而北京的爱可特文化,就是前面发招聘广告的那位。先声明一下,硬糖君和其无利益相关,不是帮人招聘,投简历的不要找硬糖君。
根据官方说法,爱可特是一家以娱乐公关和娱乐营销为基础的综合性娱乐传媒公司,于2014年创立,主要承接艺人包装宣传、影视剧推广、媒体策划实施及大型演艺活动策划推广等项目,“为客户量身定做专业精准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和执行技巧”。
“听我指挥,作风优良,能打胜仗!!!”是爱可特的口号,倒很配“水军”的“军”字。
具体而言,首先,正如爱可特广告里面说的,要“擅于找到艺人的闪光点”。比如王凯的手、乔欣的腿、谭松韵的可爱。
根据爱可特百科标出的作品,可以看到它曾经合作的艺人。
而从爱可特官方和负责人微博,则可以发现其目前的客户,从谭松韵、乔欣、罗云熙、秦俊杰等年轻艺人到老一辈的张晨光,覆盖面相当广。
第二,要全面全能。用爱可特的话说,就是“头条包上榜,常规有计划,微信会鸡汤,微博全搞定,商务一手抓”。具体方式就是确立人设后,通过购买通稿、微博微信营销号进行宣传,微博热搜就不用多说,还要在豆瓣天涯贴吧等论坛建楼。
在运营话题热度时,爱可特的每一步都是循序渐进、紧密衔接,进行过精心安排的,其水军专业程度可见一斑。
网友总结的爱可特营销过程
第三,要包策划、执行,以及不惜爆肝的“宣传期随时待命”。光有“闪光点”还不行,还需要具体事件,将点连成线和面。
简单来说,就是需要给人们提供入戏的契机,激发评论的欲望。通常情况下,男女明星之间的恋情和女明星之间的攀比最有效。
对方配得上自家偶像吗?粉丝要不要脱粉?哪个女明星更美?这些话题几乎可以说是毫无门槛又有强讨论度。但它不会凭空出现,或者说不会大面积出现,这就需要人为制造。
《琅琊榜》案例中,爱可特为王凯打造了一系列#睡靖王#、#我们都是靖王妃#、#我要和靖王滚床单#等话题。虽然后来这睡来睡去的话题,被粉丝诟病为无下限炒作,但真的很有用。#我们都是靖王妃#就曾同时空降微博话题榜和热搜榜第一。
令硬糖君都震惊的是,有网友爆料,在《伪装者》热播期间,著名的“楼诚cp”也是爱可特捆绑出来的。虽然该cp具体源头已不可考,但在这一轮cp操作后,市面上的其他艺人确实开始有计划的炒男男cp了。
拉踩捆绑,擒贼擒王
即便引入公司化经营,水军还是水军,难免采用种种灰色手段。如排他性营销,拉踩捆绑手段,就颇遭人诟病。这种炒作思路大概缘起于当年“范爷”的一系列艳压通稿,如今已经被衍生出多种模式。
典型如《赵丽颖谭松韵领衔,荧屏圆脸女星正当红》这类捆绑人气等级不同的明星的新闻标题,赵丽颖粉丝对爱可特的敌视,就缘起于这样的越级“碰瓷”。
有网友爆料,“买排他”也是水军的拿手好戏,即在微博搜剧名或关键词的时候,主演被从相关用户里屏蔽掉,只有关联配角微博能显示。如《琅琊榜》热播时,微博搜索关联的永远是王凯而非胡歌。
但这个操作后来被王凯粉丝辟谣,称跟微博认证有关。王凯微博没有认证的《黄克功案件》、《他来了请闭眼》、《等你爱我》等作品,同样不能在搜索结果里显示。双方各执一词,又是粉圈常见的罗生门。
而粉丝本身就是自带干粮水军,自然也要尽量动员起来。据说水军公司还会安插卧底到粉丝群里,王凯粉群聚聚就曾被扒是营销公司员工。
曾从事水军行业的知乎用户老邪说:“你会发现,几乎没有人不能收买。即使是爱了某个明星、品牌很多年的忠实粉。即使是在粉丝们心目中德高望重的粉丝群老大。”
事实上,优秀的水军并不需要五毛一条的大规模刷帖。只要点燃了话题,剩下的粉丝会自行扩大事态。
粉丝vs水军,相爱相杀
面对水军的营销,身经百战的粉丝自然有十八般应对法。首先当然就是公开、广泛揭露其“罪行”。
2017年3月,晋江网友交流区出现了爱可特的系列扒皮楼,内容逐渐发酵。从水军的操作,到已经跳槽去英皇的前员工“西门村夫子”,全被扒、被挂了出来。
该帖迅速被传播到贴吧、豆瓣等各大论坛,粉丝们义正言辞:“此帖主要是为让大家见识到恶意营销的手段,是自家爱豆遇上了这家公司心里也有个底。”
表面上,粉丝与水军的关系水火不容。爱可特文化等水军公司的做法被痛骂为“吸血鬼式营销”,粉丝们狠它盗取流量,拉低形象。像爱可特的官微,虽然也转发艺人微博,底下却完全没有评论和转发。
但事实上,粉丝和水军的关系还是相爱相杀,相互依存的。有了自然产生的脑残粉和黑粉,水军才有发挥实力的原始积累。本质上,水军是观点的搬运工和扬声器。他们作为某个利益方的代言人,发现有利于其的观点,将可能是极微弱的观点或观点倾向,放大成一种“伪民意”,最终遮蔽真实世界的模样。
有心算无心,总是能成功的。真假难辨的网络世界,一点心理学知识、一点煽动性策略,很容易就能带起节奏,引导路人成为粉或黑。那些我们闻所未闻的热搜事件和人物,不就都是这么“随风潜入夜”的进入我们视野吗?
电视剧《思美人》曝出的水军营销方案
粉丝是自带干粮的水军,水军是拿钱办事的粉丝。粉丝一方面对黑自己偶像的水军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她们为正主点的每一个赞,转发的每一条微博,写下的每一条表白、关心和赞许,对讨厌的明星进行的每一次揶揄、调侃和谩骂,也都是水军引导或者期待她们做的。
娱乐圈的运行模式就是这样。水军在哪里都不受待见,却无处不在,无论它们是默默办成了事还是暴露了自己,都为作品或艺人带来了流量。就连尚雯婕喊话“不买水军”都能登顶热搜,这种热度是来自“尚雯婕”吗?未必,“水军”两个字才是重点。
水军表面上是服务于艺人,其实不如说是服务于粉丝,用户思维嘛。而畸形的娱乐圈生态催生的这一群体,也将继续陪伴粉丝,浴血奋战在粉与黑的第一线,也影响我们普通路人对娱乐事件的每一个判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