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程维与王兴的“中场战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程维与王兴的“中场战事”

在补贴方案结束后,这些中小商户再次处于观望状态,对于滴滴而言,如何在未来的市场中增加中小商户留存率、能通过技术的方式为高倒闭率的小商户赋能,是决定成败关键。

滴滴与美团最终还是“开战”了。

在中国的互联网江湖中,BAT之下的独角兽公司们为了寻求安全边界,跨界之战在所难免,当美团与滴滴在各自领域成长为庞大的额“独角兽”之后,程维与王兴之间的“中场战事”已是必然。

焦虑

无锡之战戛然而止,但滴滴与美团的跨界之战却刚刚开始。去年,面对美团进军出行领域时,程维的回答是“对于主营业务的不自信”。如今,滴滴不得不开启这场遭遇战,下一个战场据说被定在了南京。

有BAT的中国互联网江湖,不安全感与边界危机是每个创业公司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哪怕如滴滴美团这样的庞大独角兽公司也不例外。

“从我来公司第一天开始,几乎就在打仗,开始是快的,然后是Uber、神州、易到,今天变成了美团。”一位前滴滴员工说出了目前滴滴所面临的现状:在“烧钱大战”退去之后,滴滴需要有更有想象空间的业务来支撑公司长远战略,更为重要的是:投资人需要新的故事。

自从滴滴2012年创立之后,至今已经公布了9轮融资,估值达到了500亿美元(截至2017年底融资后)。除了早期的天使投资人王刚和朱啸虎的金沙江等少部分财务投资人外,大部分都是以腾讯为代表的战略投资人。伴随着融资轮次的增多以及融资金额的增加,程维与滴滴的不可避免地将面临来自于投资人的压力。

这类似于当年的京东。高投入高补贴的商业模式势必需要有新的故事和新的市场来吸引新的投资人介入。从合并快的、Uber到入股ofo,再到投资海外的Grab等出行公司,滴滴一直在努力扩大自己的安全边界。而故事也从做中国的出行市场第一到世界第一。

然而,美团打破了这个计划。在宣布进入出行领域和并购摩拜后,王兴的布局引起了程维的警觉。将强大的线上用户数据与线下出行相结合,从一公里(摩拜)到一万公里(美团旅行),覆盖用户全生活圈,在王兴的计划里,出行是美团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这一战略并非无迹可寻。东南亚出行平台Go-Jeck便是美团+滴滴的翻版。这家来自印尼的摩托车出行公司。几乎在做着与今天滴滴和美团一样的事情:用户在线上平台可以订外卖、叫车、送快递、预约出行等,此前美团已经作为战略投资者对该公司进行投资。

王兴的意图很明显:打造一个覆盖线上线下的生活服务平台。对于程维而言这是一场不得不面对的遭遇战。对于滴滴投资人而言,美团切入到出行领域是一个信号,这或许意味着滴滴的上市进程会受到影响,当一个近乎垄断的行业被另一个外来者打破时,焦虑的程维选择了迎战。

迎战

“快”是滴滴选择开战的战略重心。只有650万人口的二线城市无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外卖大战”三天后,滴滴便宣布拿到了超过30万的订单,蹿升至市场份额第一。更为重要的是,滴滴这一举动犹如插入美团的腹地,南京、上海、甚至整个华东地区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外卖市场的主战场。

不过,无锡之战的代价却也不小。在滴滴公布的订单量的同时,原价GMV(一定时间段内成交总额)和实付GMV等多维度数据并未公布,而这是考量电商行业收入的重要维度。在无锡之战中,滴滴采用的是早期打车市场的战略,对商家、骑手、用户进行三重补贴:每一单会给商家补贴6-8元;给消费者补贴18元;给骑手补贴18元,综合计算下来每一单的补贴成本达到了44元,这也意味着平均每一单滴滴会亏损44元。

在外卖发展过程中,即使是在当年的“千团大战”和后来的百度、饿了么、美团“三国大战”,也未曾对商户端进行大额补贴,因为从实际业务来看,商户是获益方,通过入驻外卖平台增加了一个盈利渠道,这就好像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淘宝会补贴商户是一个道理。然而滴滴进入无锡短时间内对商户也进行大额补贴,通过补贴来撬动商户并不牢靠,很多小商户的入驻单纯就是为了套取滴滴的补贴,而实际的经营效果却并不考虑,而随后商户刷单现象被爆出也印证了这一点。

选择如此极端的营销方式对于滴滴而言实属无奈。在本已成熟的外卖市场,想要快速建立品牌和获取市场份额,就必须用更大代价去争夺市场份额。也就是说,每从美团和饿了么手中抢来一单,滴滴所付出的成本要远远高于二者当年获取市场份额的成本。

与成本相比更为致命的是,滴滴在无锡之战中商户留存质量和留存率。在这一点上,无锡之战中滴滴外卖80%以上均为黄焖鸡、沙县小吃等大众快餐小商户,品牌商户较少,并且小商户倒闭率据官方统计每年达到70%,其对滴滴外卖的价值有多少?在外卖行业拼杀多年的美团,除了中小商户,还有必胜客、汉堡王、海底捞、小南国、眉州东坡一线餐饮品牌。如果想要深耕外卖市场,这些一线品牌将是滴滴迫切需要拿下的,但难度可想而知。

早期“千团大战”和外卖市场,中小商户是抢夺重心,因为这些商务毛利率低,谁给补贴就跟谁。此次无锡之战,在滴滴补贴方案下,中小商户纷纷改旗易帜,不过在补贴方案结束后,这些中小商户再次处于观望状态,对于滴滴而言,如何在未来的市场中增加中小商户留存率、能通过技术的方式为高倒闭率的小商户赋能,是决定成败关键。

未来

可以预见的是,滴滴与美团之间的博弈将成为当下互联网圈一个持续的话题。回顾历史,每一次中国互联网浪潮最终都会演变成“一将功成万骨枯”。前者有BAT,后来者有小米、京东、360。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美团、滴滴、今日头条成为了新的“三国杀”。

边界是王兴与程维都在考虑的问题,但“护城河”有多宽也不容忽视。不论是打车还是外卖,其门槛都并不高,依靠早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先发优势,加上“烧钱”与线下高强度运营,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美团与滴滴最终脱颖而出。

但度过了早期“野蛮生长”阶段后,产品与技术成为决定未来成败关键。回顾之前的小米与乐视之争。以乐视为代表的新兴智能手机厂商打出低价策略走量,虽然短期快速抢占市场,成为仅次于华为、小米的TOP3品牌,然而随着资金链问题爆发,乐视补贴慢慢消失,最终乐视手机“泯然于众”。

反观小米,虽然小米生态链也需要资金来支持,但整个生态链是基于智能算法和平台化之后进行成本优化。不论是生态链还是“饥饿营销”其最终目的是建立强大的护城河和安全边界,时至今日,很难再有智能手机厂商从小米的市场份额中抢出一块肉。可以说,不论是打车还是外卖,基于精准算法和智能营销才是未来发展的核心。如果只是简单地理解打车或者外卖只是一个简单地线下市场,那么结果必然不会太好。

综合比较打车与外卖的护城河。一个关键指标可以重点分析——时间维度。不论是打车还是外卖对于时效性都要求较高。但两相比较,外卖接单时间可能10毫秒可以完成,但打车需要几分钟完成;打车可能出现拒单现象,这也是此前用户诟病较多问题,外卖则很少存在拒单现象。而在这背后需要大量的算法与数据来支撑,就目前而言,外卖的秒接与送达要复杂于打车。

另一个指标是订单覆盖范围与处理效率。外卖通常集中在三公里,打车虽然是全城流动,但是仅涉及司机和用户两端,相比外卖围绕用户、商家、骑手三方面处理流程相对简单。举个例子,100个骑手在用餐高峰时期接到了300份订单,这些订单需要从200家不同的餐厅取餐,并送往100个不同的地址。随之而来的问题有,这100个骑手应该每个人取几份餐?他们应该分头按照什么线路行进、各自到哪些餐厅取餐?并送到哪些地址?显而易见,这个过程需要围绕用户、商户、骑手等多角色,增加更多的技术考量,而司机和用户只是两端匹配的单一业务需求。在调度的技术壁垒上,外卖的复杂度要高于滴滴的出行。

不论是王兴还是程维,其目的都很明显:让自己的“护城河”足够宽。美团切入出行,加上收购摩拜,可以说王兴是在按照自己的战略逐步进行。程维随后仓促迎战,“围魏救赵”的效果究竟几何值得商榷。

进军出行和收购摩拜,美团的原有业务和数据将是1+1大于2,对于程维而言,如今进军外卖行业,并且还是用“烧钱”模式只会增加滴滴的成本负担,毕竟在出租车调度和外卖调度上,技术壁垒并不等同。最后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滴滴出行

564
  • 滴滴一季度经调整EBITA盈利9亿元,中国出行业务继续稳定增长
  • 滴滴旗下小贷公司大变身!股东更替叠加新增股权投资业务,可用资金额度高达17亿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程维与王兴的“中场战事”

在补贴方案结束后,这些中小商户再次处于观望状态,对于滴滴而言,如何在未来的市场中增加中小商户留存率、能通过技术的方式为高倒闭率的小商户赋能,是决定成败关键。

滴滴与美团最终还是“开战”了。

在中国的互联网江湖中,BAT之下的独角兽公司们为了寻求安全边界,跨界之战在所难免,当美团与滴滴在各自领域成长为庞大的额“独角兽”之后,程维与王兴之间的“中场战事”已是必然。

焦虑

无锡之战戛然而止,但滴滴与美团的跨界之战却刚刚开始。去年,面对美团进军出行领域时,程维的回答是“对于主营业务的不自信”。如今,滴滴不得不开启这场遭遇战,下一个战场据说被定在了南京。

有BAT的中国互联网江湖,不安全感与边界危机是每个创业公司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哪怕如滴滴美团这样的庞大独角兽公司也不例外。

“从我来公司第一天开始,几乎就在打仗,开始是快的,然后是Uber、神州、易到,今天变成了美团。”一位前滴滴员工说出了目前滴滴所面临的现状:在“烧钱大战”退去之后,滴滴需要有更有想象空间的业务来支撑公司长远战略,更为重要的是:投资人需要新的故事。

自从滴滴2012年创立之后,至今已经公布了9轮融资,估值达到了500亿美元(截至2017年底融资后)。除了早期的天使投资人王刚和朱啸虎的金沙江等少部分财务投资人外,大部分都是以腾讯为代表的战略投资人。伴随着融资轮次的增多以及融资金额的增加,程维与滴滴的不可避免地将面临来自于投资人的压力。

这类似于当年的京东。高投入高补贴的商业模式势必需要有新的故事和新的市场来吸引新的投资人介入。从合并快的、Uber到入股ofo,再到投资海外的Grab等出行公司,滴滴一直在努力扩大自己的安全边界。而故事也从做中国的出行市场第一到世界第一。

然而,美团打破了这个计划。在宣布进入出行领域和并购摩拜后,王兴的布局引起了程维的警觉。将强大的线上用户数据与线下出行相结合,从一公里(摩拜)到一万公里(美团旅行),覆盖用户全生活圈,在王兴的计划里,出行是美团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这一战略并非无迹可寻。东南亚出行平台Go-Jeck便是美团+滴滴的翻版。这家来自印尼的摩托车出行公司。几乎在做着与今天滴滴和美团一样的事情:用户在线上平台可以订外卖、叫车、送快递、预约出行等,此前美团已经作为战略投资者对该公司进行投资。

王兴的意图很明显:打造一个覆盖线上线下的生活服务平台。对于程维而言这是一场不得不面对的遭遇战。对于滴滴投资人而言,美团切入到出行领域是一个信号,这或许意味着滴滴的上市进程会受到影响,当一个近乎垄断的行业被另一个外来者打破时,焦虑的程维选择了迎战。

迎战

“快”是滴滴选择开战的战略重心。只有650万人口的二线城市无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外卖大战”三天后,滴滴便宣布拿到了超过30万的订单,蹿升至市场份额第一。更为重要的是,滴滴这一举动犹如插入美团的腹地,南京、上海、甚至整个华东地区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外卖市场的主战场。

不过,无锡之战的代价却也不小。在滴滴公布的订单量的同时,原价GMV(一定时间段内成交总额)和实付GMV等多维度数据并未公布,而这是考量电商行业收入的重要维度。在无锡之战中,滴滴采用的是早期打车市场的战略,对商家、骑手、用户进行三重补贴:每一单会给商家补贴6-8元;给消费者补贴18元;给骑手补贴18元,综合计算下来每一单的补贴成本达到了44元,这也意味着平均每一单滴滴会亏损44元。

在外卖发展过程中,即使是在当年的“千团大战”和后来的百度、饿了么、美团“三国大战”,也未曾对商户端进行大额补贴,因为从实际业务来看,商户是获益方,通过入驻外卖平台增加了一个盈利渠道,这就好像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淘宝会补贴商户是一个道理。然而滴滴进入无锡短时间内对商户也进行大额补贴,通过补贴来撬动商户并不牢靠,很多小商户的入驻单纯就是为了套取滴滴的补贴,而实际的经营效果却并不考虑,而随后商户刷单现象被爆出也印证了这一点。

选择如此极端的营销方式对于滴滴而言实属无奈。在本已成熟的外卖市场,想要快速建立品牌和获取市场份额,就必须用更大代价去争夺市场份额。也就是说,每从美团和饿了么手中抢来一单,滴滴所付出的成本要远远高于二者当年获取市场份额的成本。

与成本相比更为致命的是,滴滴在无锡之战中商户留存质量和留存率。在这一点上,无锡之战中滴滴外卖80%以上均为黄焖鸡、沙县小吃等大众快餐小商户,品牌商户较少,并且小商户倒闭率据官方统计每年达到70%,其对滴滴外卖的价值有多少?在外卖行业拼杀多年的美团,除了中小商户,还有必胜客、汉堡王、海底捞、小南国、眉州东坡一线餐饮品牌。如果想要深耕外卖市场,这些一线品牌将是滴滴迫切需要拿下的,但难度可想而知。

早期“千团大战”和外卖市场,中小商户是抢夺重心,因为这些商务毛利率低,谁给补贴就跟谁。此次无锡之战,在滴滴补贴方案下,中小商户纷纷改旗易帜,不过在补贴方案结束后,这些中小商户再次处于观望状态,对于滴滴而言,如何在未来的市场中增加中小商户留存率、能通过技术的方式为高倒闭率的小商户赋能,是决定成败关键。

未来

可以预见的是,滴滴与美团之间的博弈将成为当下互联网圈一个持续的话题。回顾历史,每一次中国互联网浪潮最终都会演变成“一将功成万骨枯”。前者有BAT,后来者有小米、京东、360。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美团、滴滴、今日头条成为了新的“三国杀”。

边界是王兴与程维都在考虑的问题,但“护城河”有多宽也不容忽视。不论是打车还是外卖,其门槛都并不高,依靠早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先发优势,加上“烧钱”与线下高强度运营,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美团与滴滴最终脱颖而出。

但度过了早期“野蛮生长”阶段后,产品与技术成为决定未来成败关键。回顾之前的小米与乐视之争。以乐视为代表的新兴智能手机厂商打出低价策略走量,虽然短期快速抢占市场,成为仅次于华为、小米的TOP3品牌,然而随着资金链问题爆发,乐视补贴慢慢消失,最终乐视手机“泯然于众”。

反观小米,虽然小米生态链也需要资金来支持,但整个生态链是基于智能算法和平台化之后进行成本优化。不论是生态链还是“饥饿营销”其最终目的是建立强大的护城河和安全边界,时至今日,很难再有智能手机厂商从小米的市场份额中抢出一块肉。可以说,不论是打车还是外卖,基于精准算法和智能营销才是未来发展的核心。如果只是简单地理解打车或者外卖只是一个简单地线下市场,那么结果必然不会太好。

综合比较打车与外卖的护城河。一个关键指标可以重点分析——时间维度。不论是打车还是外卖对于时效性都要求较高。但两相比较,外卖接单时间可能10毫秒可以完成,但打车需要几分钟完成;打车可能出现拒单现象,这也是此前用户诟病较多问题,外卖则很少存在拒单现象。而在这背后需要大量的算法与数据来支撑,就目前而言,外卖的秒接与送达要复杂于打车。

另一个指标是订单覆盖范围与处理效率。外卖通常集中在三公里,打车虽然是全城流动,但是仅涉及司机和用户两端,相比外卖围绕用户、商家、骑手三方面处理流程相对简单。举个例子,100个骑手在用餐高峰时期接到了300份订单,这些订单需要从200家不同的餐厅取餐,并送往100个不同的地址。随之而来的问题有,这100个骑手应该每个人取几份餐?他们应该分头按照什么线路行进、各自到哪些餐厅取餐?并送到哪些地址?显而易见,这个过程需要围绕用户、商户、骑手等多角色,增加更多的技术考量,而司机和用户只是两端匹配的单一业务需求。在调度的技术壁垒上,外卖的复杂度要高于滴滴的出行。

不论是王兴还是程维,其目的都很明显:让自己的“护城河”足够宽。美团切入出行,加上收购摩拜,可以说王兴是在按照自己的战略逐步进行。程维随后仓促迎战,“围魏救赵”的效果究竟几何值得商榷。

进军出行和收购摩拜,美团的原有业务和数据将是1+1大于2,对于程维而言,如今进军外卖行业,并且还是用“烧钱”模式只会增加滴滴的成本负担,毕竟在出租车调度和外卖调度上,技术壁垒并不等同。最后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