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年薪1美元的前纽约市长,又为美国政府掏了450万美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年薪1美元的前纽约市长,又为美国政府掏了450万美元

去年是布隆伯格辞任纽约市长的第4年,在辞职前,这位曾高居世界富豪榜第八位的大佬,曾在纽约担任了12年市长,被称为“最有权力的市长”。

文/华商韬略

近日,美国纽约市前市长、彭博社创始人迈克尔·布隆伯格宣布,将向捐款450万美元,替美国政府履行《巴黎协定》,补足由于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而造成的资金缺口。

去年6月,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美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没有加入国家巴黎气候协议的国家。当时,作为联合国城市与气候变化问题特使布隆伯格表示,自己的慈善基金会将与合作伙伴一起出资约1500万美元资金,以弥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即将因美国退出而损失的美国应缴纳份额。

去年是布隆伯格辞任纽约市长的第4年,在辞职前,这位曾高居世界富豪榜第八位的大佬,曾在纽约担任了12年市长,被称为“最有权力的市长”。

【年薪1美元的市长】

2016年,全球富豪榜上,布隆伯格以净资产400亿美金(折合2600多亿人民币)位列第八。其身价是当时正在参加总统竞选的特朗普先生身价的8倍。

所以此前有外媒曾报道,一直宣称“很有钱”的特朗普,在角逐总统大选时,听到了一个让他很紧张的消息:迈克尔·布隆伯格正考虑竞选总统。

其实,布隆伯格的身价并不是让特朗普紧张的唯一原因。

因为更关键的是布隆伯格另一个优势:在商业世界享有盛誉并赚得丰厚身价的同时,先后加入过民主党、共和党,并担任了12年的纽约市长,直到2013年12月才离任。

期间,他以企业家的管理方式重塑纽约,把60亿美元赤字变成36亿美元盈余。有媒体评价他是“最有权力的市长”,因为足够有钱,可以不受竞选资助者和党派的左右。

此外在布隆伯格担任纽约市长的12年里,他每年只领1美元年薪,而且还年年捐出千万或上亿美元级的善款。有统计称,在任期间,他的捐赠已经超过25亿美元。

虽然捐钱一直很慷慨,但布隆伯格不喜欢宣扬自己的动机有多么崇高。他说,富人的现实烦恼在于能花掉的钱有限。

毕竟钱财是身外之物,只能在世享用。既然带不走,就要留给别人,“你唯一能做的是决定在什么时候,给什么人,捐多少钱。”

这些布隆伯格考虑的有很清楚。首先是家人,但看多了豪门悲剧的布隆伯格深知,多留钱给子孙并不是好事。所以他只为孩子们创办了一个信托基金和一个慈善基金,用于成长时期的经济保障。

除此之外,布隆伯格将把早在2010年,盖茨和巴菲特发起“捐赠承诺”行动后,就做出承诺,“要在未来数年里把我几乎所有的净资产捐出,或者留给我的基金会”。

【不走寻常路】

有很多人称,布隆伯格是白手起家,一路拼搏到百亿身家,其实并不是尽然。

布隆伯格家境不好,但从哈佛毕业后,他在华尔街所罗门公司工作了十多年,从投行分析到计算机部门,并一度成为公司合伙人。

39岁正式创业时,积累下的人脉以及经验已非常人所能及,但他的成功,不仅仅依靠这些,还有一个他一直原则:“不走寻常路”。

如何不走寻常路?

在创业前,布隆伯格先给自己定下规矩:做那些无可替代、并有广泛需求的产品。彭博的两大产品——终端机和彭博社,都是这一原则的产物。

80年代,债券成为华尔街增长最快的金融产品,但在彭博终端机出现以前,债券信息基本采用人工方式更新,效率很慢,而且很依赖具有利害关系的券商。这个弊端,布隆伯格在前东家任职期间就看得明明白白。

布隆伯格决心改变这种局面。他凭借在金融和软件领域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优势,研发出一种能实时显示多种债券信息,且信源独立的终端机,通过该终端机,用户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哪些债券便宜、哪些贵。

产品的强大优势让彭博终端机征服了一个又一个高端用户,包括华尔街机构、英格兰银行、罗马教廷、世界银行、美联储和各国央行,而这些高端用户又带动了中端用户的订单。

此后进军新闻业,布隆伯格依然采取这种产品策略。

1990年,布隆伯格请来一名原《华尔街日报》的金融记者,创立彭博社,开始向民众提供及时准确、分析深刻、文笔精彩的金融财经内容。

彼时,金融财经内容尚未成为主流媒体的侧重点,但经济的发展已经注定这些内容即将受到关注。果然没几年,彭博社凭借先知先觉,在金融财经领域异军突起,风头之逼百年大报《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后来又发展了广播、电视、网络等平台,如今更已成为全球最大财经资讯社。

【懂得“低头”的人】

其实不论终端机还是彭博社,都不是一个新的产业,布隆伯格也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相反,他一开始都处于弱势地位。但布隆伯格善于借力,用好产品联合强者,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同时还要隐藏锋芒。

彭博终端机最初的发展,就得益于其与强者结盟。这个强者的名字叫美林。

布隆伯格通过咨询业务结识美林,并向美林管理层推销自己的终端机构想。美林当时也想做这种机器,但是自己开发太慢,布隆伯格说他可以6个月做出来,而且产品出来再付钱。

布隆伯格不但从美林那里获得了订单,还获得了重要信息来源。当时美林运作着数千亿美元资金,每天向几十万投资者销售证券,其掌握的价格信息全面且权威。

通过这种捆绑发展,彭博终端机获得了巨大竞争优势和信用背书,为打开市场奠定了基础。

与美林结盟的同时,布隆伯格还向道琼斯低头。

彭博终端机与道琼斯的德励系统是竞品,为消除道琼斯的敌意,布隆伯格向道琼斯下大单,彭博终端机的用户也为道琼斯持续贡献营收。

彭博社与道琼斯的《华尔街日报》也是竞品,为不激怒对方,布隆伯格决定停止从《华尔街日报》挖人,全力与道琼斯保持友好,绝不主动挑衅。

低调,并不是布隆伯格一贯的作风,但在特定阶段确实需要这么做。

他曾总结说,韬光养晦的终点则是对方想打压你,但已经来不及了。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年薪1美元的前纽约市长,又为美国政府掏了450万美元

去年是布隆伯格辞任纽约市长的第4年,在辞职前,这位曾高居世界富豪榜第八位的大佬,曾在纽约担任了12年市长,被称为“最有权力的市长”。

文/华商韬略

近日,美国纽约市前市长、彭博社创始人迈克尔·布隆伯格宣布,将向捐款450万美元,替美国政府履行《巴黎协定》,补足由于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而造成的资金缺口。

去年6月,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美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没有加入国家巴黎气候协议的国家。当时,作为联合国城市与气候变化问题特使布隆伯格表示,自己的慈善基金会将与合作伙伴一起出资约1500万美元资金,以弥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即将因美国退出而损失的美国应缴纳份额。

去年是布隆伯格辞任纽约市长的第4年,在辞职前,这位曾高居世界富豪榜第八位的大佬,曾在纽约担任了12年市长,被称为“最有权力的市长”。

【年薪1美元的市长】

2016年,全球富豪榜上,布隆伯格以净资产400亿美金(折合2600多亿人民币)位列第八。其身价是当时正在参加总统竞选的特朗普先生身价的8倍。

所以此前有外媒曾报道,一直宣称“很有钱”的特朗普,在角逐总统大选时,听到了一个让他很紧张的消息:迈克尔·布隆伯格正考虑竞选总统。

其实,布隆伯格的身价并不是让特朗普紧张的唯一原因。

因为更关键的是布隆伯格另一个优势:在商业世界享有盛誉并赚得丰厚身价的同时,先后加入过民主党、共和党,并担任了12年的纽约市长,直到2013年12月才离任。

期间,他以企业家的管理方式重塑纽约,把60亿美元赤字变成36亿美元盈余。有媒体评价他是“最有权力的市长”,因为足够有钱,可以不受竞选资助者和党派的左右。

此外在布隆伯格担任纽约市长的12年里,他每年只领1美元年薪,而且还年年捐出千万或上亿美元级的善款。有统计称,在任期间,他的捐赠已经超过25亿美元。

虽然捐钱一直很慷慨,但布隆伯格不喜欢宣扬自己的动机有多么崇高。他说,富人的现实烦恼在于能花掉的钱有限。

毕竟钱财是身外之物,只能在世享用。既然带不走,就要留给别人,“你唯一能做的是决定在什么时候,给什么人,捐多少钱。”

这些布隆伯格考虑的有很清楚。首先是家人,但看多了豪门悲剧的布隆伯格深知,多留钱给子孙并不是好事。所以他只为孩子们创办了一个信托基金和一个慈善基金,用于成长时期的经济保障。

除此之外,布隆伯格将把早在2010年,盖茨和巴菲特发起“捐赠承诺”行动后,就做出承诺,“要在未来数年里把我几乎所有的净资产捐出,或者留给我的基金会”。

【不走寻常路】

有很多人称,布隆伯格是白手起家,一路拼搏到百亿身家,其实并不是尽然。

布隆伯格家境不好,但从哈佛毕业后,他在华尔街所罗门公司工作了十多年,从投行分析到计算机部门,并一度成为公司合伙人。

39岁正式创业时,积累下的人脉以及经验已非常人所能及,但他的成功,不仅仅依靠这些,还有一个他一直原则:“不走寻常路”。

如何不走寻常路?

在创业前,布隆伯格先给自己定下规矩:做那些无可替代、并有广泛需求的产品。彭博的两大产品——终端机和彭博社,都是这一原则的产物。

80年代,债券成为华尔街增长最快的金融产品,但在彭博终端机出现以前,债券信息基本采用人工方式更新,效率很慢,而且很依赖具有利害关系的券商。这个弊端,布隆伯格在前东家任职期间就看得明明白白。

布隆伯格决心改变这种局面。他凭借在金融和软件领域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优势,研发出一种能实时显示多种债券信息,且信源独立的终端机,通过该终端机,用户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哪些债券便宜、哪些贵。

产品的强大优势让彭博终端机征服了一个又一个高端用户,包括华尔街机构、英格兰银行、罗马教廷、世界银行、美联储和各国央行,而这些高端用户又带动了中端用户的订单。

此后进军新闻业,布隆伯格依然采取这种产品策略。

1990年,布隆伯格请来一名原《华尔街日报》的金融记者,创立彭博社,开始向民众提供及时准确、分析深刻、文笔精彩的金融财经内容。

彼时,金融财经内容尚未成为主流媒体的侧重点,但经济的发展已经注定这些内容即将受到关注。果然没几年,彭博社凭借先知先觉,在金融财经领域异军突起,风头之逼百年大报《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后来又发展了广播、电视、网络等平台,如今更已成为全球最大财经资讯社。

【懂得“低头”的人】

其实不论终端机还是彭博社,都不是一个新的产业,布隆伯格也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相反,他一开始都处于弱势地位。但布隆伯格善于借力,用好产品联合强者,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同时还要隐藏锋芒。

彭博终端机最初的发展,就得益于其与强者结盟。这个强者的名字叫美林。

布隆伯格通过咨询业务结识美林,并向美林管理层推销自己的终端机构想。美林当时也想做这种机器,但是自己开发太慢,布隆伯格说他可以6个月做出来,而且产品出来再付钱。

布隆伯格不但从美林那里获得了订单,还获得了重要信息来源。当时美林运作着数千亿美元资金,每天向几十万投资者销售证券,其掌握的价格信息全面且权威。

通过这种捆绑发展,彭博终端机获得了巨大竞争优势和信用背书,为打开市场奠定了基础。

与美林结盟的同时,布隆伯格还向道琼斯低头。

彭博终端机与道琼斯的德励系统是竞品,为消除道琼斯的敌意,布隆伯格向道琼斯下大单,彭博终端机的用户也为道琼斯持续贡献营收。

彭博社与道琼斯的《华尔街日报》也是竞品,为不激怒对方,布隆伯格决定停止从《华尔街日报》挖人,全力与道琼斯保持友好,绝不主动挑衅。

低调,并不是布隆伯格一贯的作风,但在特定阶段确实需要这么做。

他曾总结说,韬光养晦的终点则是对方想打压你,但已经来不及了。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