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入住,大理石墙面、地板劣迹斑斑,地下车库,业主家里各种漏水......这两天微信朋友圈中爆出某品牌项目,交房后的房子和千万售价有较大落差,质量问题频现,业主拉横幅声讨开发商。
今天大卢就和大家聊一聊,关于房屋质量的那些事。
产生房屋质量的原因
这两年因为房屋质量问题被曝光的事多了起来,有几方面因素导致:
装修房比例越来越高。
最近几年装修房比例越来越高,而装修本身就是精细活、个性活。开发商提供规模化装修虽然对品质有一定保障,但工程量越多出问题的几率自然就多了。
以前毛坯房交房,好比是半成品,自己需要重新装修,甚至墙都要敲掉,一些小问题通过装修完全可以解决掉。但现在是成品交付,业主很少会继续加工,对于质量自然关注度提升很多。
业主的维权意识增强。
虽然处于弱势地位,但这几年消费者维权意识明显增强,知道找合理的途径曝光,给对方压力,进而妥善处理后续问题。
以前信息渠道不多,主要局限在网络、平媒,电台等等,一些问题容易被公关掉,而现在传播渠道多了,尤其是自媒体,传播速度相当快。
赶工导致的装修质量下降占重要原因。
这几年高周转是房企提高业绩的惯用手法,但是高周转意味时间、工期将被严格控制。但是造房子是百年大计,有些工程是快不得的。一赶工容易有质量隐患,比如应该上3遍漆,但为赶时间,上了2次漆,表面可能差别不大,但过几年这种差别就会体现出来。装修也是层层分包出去,难免水平有高低,如果管理不严格的话质量出问题迟早的事。
房屋质量问题如何应对?
在限价的背景下,房企为保证利润,对装修标准进行“简配”,而简配的过程中一些工艺也有可能被缩减,同样会存在质量隐患。对于解决方案,要么一次性赔付,要么反复不停的修。开发商其实很清楚,房子是稀缺商品,也知道业主多数不会选择退房。买房只能擦亮眼睛。
首先,我们所谓装修房的质量问题,其实不能算“问题”,多数情况下属于“瑕疵”范畴。是不是质量问题只有权威机构出具相应报告说了算。我们买房子还是挑选品牌开发商的产品,质量管理相对严格,而且后续处治会相对及时。
其次,现在房屋有很多产品运用到高科技元素或者较高等级的装修内容,而收房也仅局限于《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等比较老的规范标准。二者时间匹配度很差,收房依据上个人感官占比较大。因此,买房也别太迷信高标准、高科技,购买“大路货”成熟产品或许会更安心。
来源:大卢侃楼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