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长篇】南方车站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长篇】南方车站

这里曾是中国最危险的场所,也有安静和葱郁的流花公园。周边几个服装批发市场,即便在今天,也是中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服装贸易地。许多非洲人在这里扎根。如果我们寻找一个改革三十年的参照,广州火车站就是最好的浓缩样本。

图片来源:CFP

广州老城的北边,白云山和流花湖形成夹角的地方,是这个城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2008年春节,曾有50万人因为回不了家聚集在这里。那年的南方雪灾,使广州火车站经受了建成34年里最严峻的一次考验。

我没能经历那次春运,但此后每次路过这里时,它都反复上演着另一幕剧:无精打采的旅客四处坐着,卖水的老太太向他们挨个推销,几个流浪汉席地而睡,几辆警车时刻待命,有人在卖充电宝,有人在乞讨,一个老头儿在翻捡垃圾,一个中年男人追着我问是否住店。旅店的五楼西边是客房,东边是流花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这座叫做“利民大厦”的楼,在火车站广场的最西北角,王建州也搞不清楚它的产权属于谁。现在这个六层高的楼里,装着杂货店、旅店、食堂、城管中队,以及流花管委会办公室。王建州是办公室的副主任。

在广州,流花地区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这里曾被定义为这个城市的交通枢纽,也正因如此,它同时也是全市流窜犯罪最多的地区。王建州1980年从河南来到广州,在海军服役,2002年退伍复员,分配到流花管委会,管理着广州市越秀区流花地区——直观点,也可以叫广州火车站及周边地区。

广州火车站是整个流花地区的中心。它的西边有两个汽车客运站,对面则是几座服装贸易商城。它的地下,本是人防通道,现在也改做了商城,有着一个洋气而形象的名字——地中海。“地中海”再往下,就是两条地铁线:5号线和2号线在这里交汇。

1974年广州火车站建成之后,这里一度客流冷清,反倒是前来参观的团体组织众多,有人用“富丽堂皇”来形容初见广州火车站的感觉。1986年,广州火车站作为流花的亮丽建筑之一,以“流花玉宇”入选新羊城十景。但现在,四十年过去了,传出了广州火车站因为老旧即将改造的消息。

 

王建州人到中年,头发已经谢顶,只剩下侧面的茂盛。像许多人一样,他特意留了一些过长的头发,从头顶梳过。这种发型很容易被风吹散,有一种见了忍不住笑的凌乱。

他有着北方人的热情,陌生人初次见面也能自来熟。30年的军人生涯现在浓缩成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他毫无征兆的以“我以前是发电报的”作为开头,在熟练讲解了雷达与电报技术后,又以一个间谍案作为结束。

他的办公室在利民大厦六楼,进门的墙上有一副流花地区的地图,里面的内容王建州已经烂熟于胸,可以随口说出每一条街的名字,每一个街道办管辖遇到的问题。办公桌的布置简单干净,除了电脑和当天的报纸,那里没有摆放多余的杂物——他很多时候并不坐在那张桌子后面。办公室后还有一间卧室和盥洗室,每年春运加班的40天,他就住在这里。

王建州真正的家,离火车站大约十多公里的路程。在部队时,王建州没有分到集资房。2002年退伍时,又失去了免费住房的条件,如果继续住部队宿舍,要交租金,每平方米3元,五年后涨到7元,十年后10元。朋友带着他看了一个2000年建的小区,在海军医院后面。那时还没有开发,道路两边全是农田。房子总价43万,但他的存款只有18万。

老婆死活不让买,朋友却非要他买。2014年,那个房子所在的地段,房价升到了每平米25000元,马路变成了八车道。

这个城市的变化,一直都让王建州琢磨不透。

1993年元月,白马服装城在广州火车站对面开业。那是中国提出市场经济的第二个年头。依托广交会的超旺人气,白马服装城逐步发展成广州规模最大的服装交易市场。那里至今流传着一个故事,用以证明“勤奋等于财富”:有一对四川夫妇,上午找人设计衣服,中午购买布料,晚上通宵加工,第二天一早便卖掉上千件成品。

成群结队的外地人坐火车来到广州,批发了大量服装后,第二天就坐火车运回去。从白马服装城开始,火车站周边的贸易圈,逐渐形成规模。

“你看见那座叫红棉的大楼吗?”王建州站在南边的窗外,望着正前方几百米处,“那里最早是红棉酒店,后来发现开商城更赚钱,就改了。现在是红棉服装贸易城。”

 

从广州火车站出发,往西一个地铁站,是卖鞋的站西路。往东一个地铁站,是黑人聚居区的小北,因此也被叫做“巧克力城”。往北一个地铁站,是清末抗英侵略的三元里,现在则是广州贸易市场的一大集散地,也是另一个黑人聚居区。

在语言天赋上,王建州很佩服那些黑人。他到广州三十多年,依然说不了粤语,普通话还带着河南腔。但那些非洲来客,为了生存,说得一口流畅的普通话和粤语。

广州究竟有多少黑人,几乎是个迷。官方声称这个数字大约是1.6万,但广州大学的一份报告指出,这个城市大约有20多万黑人在流动。2009年夏天,离广州火车站不远的三元里地区,上百个黑人冲击矿泉街派出所,冲突原因是一名黑人因躲避查护照从18米高的地方跳楼死亡。

麻烦不断的黑人聚居区,并不属于流花地区。这让王建州少了很多压力。但他也有另外的麻烦——混乱的火车站广场。

广场上有个捡垃圾的老头儿,估计精神有些问题,什么都捡,但是也不卖,把垃圾全堆在广场派出所的门口。当政府要集中清理时,老头儿护着东西,不让环卫阿姨接近。甚至到了火车站的垃圾压缩站,他还坐在压缩车前,怎么也叫不走。有个阿姨想到办法,给了十块钱他才走。此后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管委会就要“请”这老头儿吃顿饭。

每个月,广场上都要来几次“清理”工作。双方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环卫阿姨清理垃圾,城管小伙子驱赶流浪汉。他们大多顺从地配合,等到风声过去,再搬回来。

有时,王建州也会碰见一些奇怪的流浪者。2012年,他在广场上看见一个十八、九岁的小姑娘,脏兮兮的,但看得出五官很漂亮,“她精神上可能有些问题,但是一般的交流也还正常。”女孩儿向他要手机,用QQ找朋友。王建州借给了她,并了解到女孩儿从湖南来,回不了家,一直在火车站流浪。回到办公室,他用QQ联系上了女孩儿的家人,得知她是被同村人带出门,家里一直在找她。那天下午,他远远看到女孩儿被几个流浪汉搂搂抱抱的,很不是滋味。几天后,女孩被东莞赶来的亲戚接走了。

广州火车站究竟栖息了多少流浪汉,没有人统计过,这个数字也一直在变化。按王建州的估计,人数在几十到一百之间。他们大多无家可归。有人睡在地面的通风口,有人在花坛里搭了个窝,还有人在进站口的墙根下住着,那里能挡雨蔽日。有时候,管委会偶尔会在广场上发现一具流浪汉尸体。他们没有姓名,没有年龄,也没有人来认领。

广场曾有一个坐在车上乞讨的残疾人,喇叭里反复播着“南无观世音菩萨”,右脚跟有个血糊糊的大洞,几乎能塞进一个鸡蛋。我见过这个人,王建州也见过,但他始终不相信那人。他曾用手往那人脚上一捏,硬邦邦的,竟是塑料。那乞丐只是双腿残疾,受伤的脚是化了妆的义肢。现在,他不混在火车站这广场了。

我们在广场上遛了一圈,走回利民大厦时,一个精瘦黝黑的男人从眼前走过。“看见了没有,就是这个老头儿。”王建州提醒我,那就是每隔几天要“请吃饭”的老头。他白头发,白胡子,拖着一大包塑料袋。脚步并不沉重,可见塑料袋里并无重物,但他的背仍是弓着,像是一种习惯。

 

广州火车站曾是一个丛林世界。黑车、偷窃、诈骗、抢劫、贩卖假票、公话敲诈、拐卖人口,这里的违法犯罪层出不穷。老势力被打倒,新的势力马上填补空白。广为流传的势力有:潮汕帮、湖南帮、东北帮、四川帮、河南帮、背包党、黄牛党、拉客仔。也是这个原因,流花地区0.8平方公里的范围,就有七个派出所,辖区划分可谓精小细致。

警察鸣枪执勤的事,时有发生。那时网络上流传一篇名为《安全经过广州火车站攻略》的帖子,详细罗列了33条内容,教人如何在火车站乃至广州保护自身。简而概之,就是不要与任何陌生人发生任何接触。

王雄赶上了广州火车站乱世的尾声。这个阳刚的名字,实际上属于一个女警。同事们开玩笑,便叫她“雄哥”。

王雄之前是广东省体育工作队里练柔道的,退役后,进入广州火车站派出所。2003年,所里成立了一支“打击流窜犯罪专业队”,通常简称为“打流队”,职责相当于今天的便衣警察。王雄被选入队,全队11人。看中她的,就是她的身手。

当时的火车站之乱,现在已无法想象。刚到候车大厅站岗的两年里,王雄没有经验,每次检票上车时,眼看着人群里有贼行窃,但她就是没有办法阻止。进了“打流队”后,他们总结出一套经验:虽然认不出人群里谁是抢劫犯,但谁的脖子上戴着金项链,耳朵上戴着金耳环还是很好辨识的,盯着首饰,就会看到来抢的人。这便成了当年的一种破案方式。

在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那些东张西望、眼色神秘的人,无外乎就两类:小偷和警察。

有一次,王雄执勤时,感觉被对方怀疑起来,便学着小偷的样子,四处碰别人的皮包口袋。

“怎么样老乡,今天赚了多少?”那人主动问起了王雄。

“不怎么好,不怎么好。”

被抓了之后,和王雄搭讪的那位“老乡”懊恼不已:“大意了,大意了。”

那几年,“打流队”平均每人每年破获刑事案件100多起。这些历史数字是警察的荣誉,却也是这个火车站的尴尬。2004年,整个广州火车站地区刑事案件立案5142宗,占到越秀区全区的43%。

2005年,铁道部和公安部联手开展“百站百车”治安整治,全国数百名警力陆续调往广州火车站,20天内端掉了19个帮派。那些混乱无序的日子,仿佛一去不回了。

“如今我们算是失业了。”坐在办公室里,几位警察进进出出,王雄一一为我介绍,“这是当年一起进队的,那个比我资格还老。”他们的办公室并不在广州铁路派出所内,而是在候车大厅一个不起眼的门里,甚至没有挂牌子。

治安整治后,“打流队”改为“巡警队”,随后又改为“刑警支队四大队”。最高峰的时候,全队近30人,但2008年后,就没有招收新人了。现在,人数又回到了成立时的11人。治安越来越好,监控设备越来越先进,工作也就越来越清闲。今年秋天我见到王雄时,全队今年的刑事案件还不到一百起,这都比不了十年前一个人破的案子。我到访的那天下午,他们接到电话全队出动,活儿就是帮人抬一下电线。

大家都在回忆2005年前的工作。尽管时常加班,顾不上家,但身为警察的价值在那时得到体现。而现在,王雄每天都可以在家给小孩做早饭,像个行政机关的妇女。

最让王雄“过瘾”的是2004年,广州火车站南头北头出现抢劫案件。那是两个铁路线的缺口,可以直接进入火车站,为买不到票的人提供最后的机会。也正因此,南头北头都出现了持刀抢劫团伙。“打流队”队长带队出动,所有人全副武装,两天内破获了两个恶性案件。蹲点、埋伏、监视、追击、鸣枪——王雄现在常常回味这些往事。

在火车站十几年,这些往事有时紧张,有时很危险,有时则充满了黑色幽默。就像火车站广场上那些拉客的人常对农民工说的那样:“老乡,你还不知道,火车爆胎了,走不了了,坐汽车吧。”

 

和王雄相比,王建州的工作似乎清淡了很多。他很少面对真正的罪犯,但在广州火车站,他也有令人头痛的麻烦。比如“走鬼”,这个词源自香港,翻译过来,就是违法摆摊的小贩。

我曾在深夜见过一位熊婆婆。她61岁,为了贴补家用,每年春运都会卖些小东西,比如排队用的小板凳。她通常晚上出没,最让她担惊受怕的就是城管。

但治理“走鬼”,还得靠利民大厦二楼的城管中队。这个中队编制有16人,协管32人。分为五个班,每个班8个人左右,夜里一点结束执勤,早上五点开始新一天工作。熊婆婆有所不知,城管中队的人,最怕的也是像她这样的老弱病残。“有时收缴了东西,老太太箍着你的腿,不让你走。”王建州常和城管中队的人相互诉苦。碰到难缠的“走鬼”,他们会一路跟着回来,睡到城管的办公室门口。2012年,一位老太太为了拿回东西,甚至住进了办公室,生火做饭。

王建州有时也很可怜这些老弱病残的“走鬼”。收缴了他们的物品,等于断了人家的活路。但工作所需,很多时候是逼不得已。有次执勤,一个卖鸡蛋的大妈,看到城管来了,急着往他的口袋塞鸡蛋。

由于管辖的面积仅限于火车站广场,不少“走鬼”都认识了这些执法者。一动皆动,只要一个人起身逃跑,整个广场的“走鬼”都立马消失。王建州记得,有次他带队穿着便衣,从最近的地铁口下去,从另一个地铁口出来,准备突然袭击一群“走鬼”。但等他们回到地上,人早就不见了。

有天下午,王建州带着我在火车站广场散步,旅客服务窗口下坐着的一群人突然起身走开,面色中带着警觉。“那些是旅行社拉客的,都是骗子。”王建州继续往前走,“你看见那些卖充电宝的吗?他们跑得快。”我顺着他的眼睛看去,早跑光了。

王建州最讨厌的就是骗人的“走鬼”。比如卖充电宝的,进货13元,卖给旅客35元,但很多都只能充电2小时。火车站大多是一次性消费,“走鬼”更是难以让人放心,除了骗人钱财的假货,有时也会出现食品安全的问题。“你们的水果哪里进的?”有一次王建州问起水果摊的老板,“成本要多少?”

“不要钱,捡来的。”

对方的回答让他吃惊。四、五公里外的江南水果市场他也常去,却不知那些被丢弃的瓜果,挖去烂处后,就成了火车站一瓣一瓣出售的哈密瓜。

 

2014年7月,广州到洛阳的高铁开通。王建州回到老家只需7个多小时,再也不用耗费20多个小时卧铺了。他不久前坐火车回家,突然发现卧铺车厢都是农民工,这在十年前不敢想象——那时他们都在窝在硬座车厢里。

在王建州的老家洛阳农村,越来越多的人出门打工,已经没有人种地。土地被征用,退耕还林,每年还能补贴几百元。他所在的村子,也没有了小学,村里的学校全部合并到了镇上,富一点的村民索性让孩子去了县城读书。

旧日熟悉的世界正逐渐远去。唯一固守着旧世界的是老人。王建州的母亲,即便现在不愁吃穿,可是馒头依然要放到起了霉点,鲜肉要变成臭肉,才会吃掉。她告诉儿子:“我都活八十岁了,天天这样吃,也没吃出毛病”。王建州明白,这是他们生存了一辈子的方式。

他掐灭了那根滤嘴烟,拿起一份当天的《广州日报》,上面刊登了一个地铁口停满电动车的照片,这又是令他麻烦的事。

火车站附近“五类车”拉客的现象严重,但是执法的难度大。现在,每一次行动都要联合交警、公安、城管一起上。交警扣车,城管开罚单,必要时公安扣人。10月,广州市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讨论是否对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进行“全面封杀”。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对于这次“禁电”持批评态度,他认为电动车是经济环保,适合低收入人群,既然人大没有立法禁止,市政府凭什么禁止。虽然执法让王建州头疼,但听了这个,他还是觉得:“也有道理啊”。

他走到了窗口。窗外阳光明媚,车水马龙,一眼望去,可以看清整个广州火车站广场。在那三万平方米的空间上,生存着这个城市最底层的人,但也迎接过最高级的官员。这里是人们南下怀揣财富梦想时的起点,也是两手空空失意而归时的终结。10年前,它滋生了犯案最猖獗的“背包党”;20年前,它辐射出全国服装业贸易的中心;30年前,邓小平途径这里,首次南巡;40年前,广州火车站建成运营。

刘子珩,记者,目前就职于广州《新快报》。

 

该文于2014年11月04日首发于界面长篇频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长篇】南方车站

这里曾是中国最危险的场所,也有安静和葱郁的流花公园。周边几个服装批发市场,即便在今天,也是中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服装贸易地。许多非洲人在这里扎根。如果我们寻找一个改革三十年的参照,广州火车站就是最好的浓缩样本。

图片来源:CFP

广州老城的北边,白云山和流花湖形成夹角的地方,是这个城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2008年春节,曾有50万人因为回不了家聚集在这里。那年的南方雪灾,使广州火车站经受了建成34年里最严峻的一次考验。

我没能经历那次春运,但此后每次路过这里时,它都反复上演着另一幕剧:无精打采的旅客四处坐着,卖水的老太太向他们挨个推销,几个流浪汉席地而睡,几辆警车时刻待命,有人在卖充电宝,有人在乞讨,一个老头儿在翻捡垃圾,一个中年男人追着我问是否住店。旅店的五楼西边是客房,东边是流花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这座叫做“利民大厦”的楼,在火车站广场的最西北角,王建州也搞不清楚它的产权属于谁。现在这个六层高的楼里,装着杂货店、旅店、食堂、城管中队,以及流花管委会办公室。王建州是办公室的副主任。

在广州,流花地区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这里曾被定义为这个城市的交通枢纽,也正因如此,它同时也是全市流窜犯罪最多的地区。王建州1980年从河南来到广州,在海军服役,2002年退伍复员,分配到流花管委会,管理着广州市越秀区流花地区——直观点,也可以叫广州火车站及周边地区。

广州火车站是整个流花地区的中心。它的西边有两个汽车客运站,对面则是几座服装贸易商城。它的地下,本是人防通道,现在也改做了商城,有着一个洋气而形象的名字——地中海。“地中海”再往下,就是两条地铁线:5号线和2号线在这里交汇。

1974年广州火车站建成之后,这里一度客流冷清,反倒是前来参观的团体组织众多,有人用“富丽堂皇”来形容初见广州火车站的感觉。1986年,广州火车站作为流花的亮丽建筑之一,以“流花玉宇”入选新羊城十景。但现在,四十年过去了,传出了广州火车站因为老旧即将改造的消息。

 

王建州人到中年,头发已经谢顶,只剩下侧面的茂盛。像许多人一样,他特意留了一些过长的头发,从头顶梳过。这种发型很容易被风吹散,有一种见了忍不住笑的凌乱。

他有着北方人的热情,陌生人初次见面也能自来熟。30年的军人生涯现在浓缩成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他毫无征兆的以“我以前是发电报的”作为开头,在熟练讲解了雷达与电报技术后,又以一个间谍案作为结束。

他的办公室在利民大厦六楼,进门的墙上有一副流花地区的地图,里面的内容王建州已经烂熟于胸,可以随口说出每一条街的名字,每一个街道办管辖遇到的问题。办公桌的布置简单干净,除了电脑和当天的报纸,那里没有摆放多余的杂物——他很多时候并不坐在那张桌子后面。办公室后还有一间卧室和盥洗室,每年春运加班的40天,他就住在这里。

王建州真正的家,离火车站大约十多公里的路程。在部队时,王建州没有分到集资房。2002年退伍时,又失去了免费住房的条件,如果继续住部队宿舍,要交租金,每平方米3元,五年后涨到7元,十年后10元。朋友带着他看了一个2000年建的小区,在海军医院后面。那时还没有开发,道路两边全是农田。房子总价43万,但他的存款只有18万。

老婆死活不让买,朋友却非要他买。2014年,那个房子所在的地段,房价升到了每平米25000元,马路变成了八车道。

这个城市的变化,一直都让王建州琢磨不透。

1993年元月,白马服装城在广州火车站对面开业。那是中国提出市场经济的第二个年头。依托广交会的超旺人气,白马服装城逐步发展成广州规模最大的服装交易市场。那里至今流传着一个故事,用以证明“勤奋等于财富”:有一对四川夫妇,上午找人设计衣服,中午购买布料,晚上通宵加工,第二天一早便卖掉上千件成品。

成群结队的外地人坐火车来到广州,批发了大量服装后,第二天就坐火车运回去。从白马服装城开始,火车站周边的贸易圈,逐渐形成规模。

“你看见那座叫红棉的大楼吗?”王建州站在南边的窗外,望着正前方几百米处,“那里最早是红棉酒店,后来发现开商城更赚钱,就改了。现在是红棉服装贸易城。”

 

从广州火车站出发,往西一个地铁站,是卖鞋的站西路。往东一个地铁站,是黑人聚居区的小北,因此也被叫做“巧克力城”。往北一个地铁站,是清末抗英侵略的三元里,现在则是广州贸易市场的一大集散地,也是另一个黑人聚居区。

在语言天赋上,王建州很佩服那些黑人。他到广州三十多年,依然说不了粤语,普通话还带着河南腔。但那些非洲来客,为了生存,说得一口流畅的普通话和粤语。

广州究竟有多少黑人,几乎是个迷。官方声称这个数字大约是1.6万,但广州大学的一份报告指出,这个城市大约有20多万黑人在流动。2009年夏天,离广州火车站不远的三元里地区,上百个黑人冲击矿泉街派出所,冲突原因是一名黑人因躲避查护照从18米高的地方跳楼死亡。

麻烦不断的黑人聚居区,并不属于流花地区。这让王建州少了很多压力。但他也有另外的麻烦——混乱的火车站广场。

广场上有个捡垃圾的老头儿,估计精神有些问题,什么都捡,但是也不卖,把垃圾全堆在广场派出所的门口。当政府要集中清理时,老头儿护着东西,不让环卫阿姨接近。甚至到了火车站的垃圾压缩站,他还坐在压缩车前,怎么也叫不走。有个阿姨想到办法,给了十块钱他才走。此后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管委会就要“请”这老头儿吃顿饭。

每个月,广场上都要来几次“清理”工作。双方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环卫阿姨清理垃圾,城管小伙子驱赶流浪汉。他们大多顺从地配合,等到风声过去,再搬回来。

有时,王建州也会碰见一些奇怪的流浪者。2012年,他在广场上看见一个十八、九岁的小姑娘,脏兮兮的,但看得出五官很漂亮,“她精神上可能有些问题,但是一般的交流也还正常。”女孩儿向他要手机,用QQ找朋友。王建州借给了她,并了解到女孩儿从湖南来,回不了家,一直在火车站流浪。回到办公室,他用QQ联系上了女孩儿的家人,得知她是被同村人带出门,家里一直在找她。那天下午,他远远看到女孩儿被几个流浪汉搂搂抱抱的,很不是滋味。几天后,女孩被东莞赶来的亲戚接走了。

广州火车站究竟栖息了多少流浪汉,没有人统计过,这个数字也一直在变化。按王建州的估计,人数在几十到一百之间。他们大多无家可归。有人睡在地面的通风口,有人在花坛里搭了个窝,还有人在进站口的墙根下住着,那里能挡雨蔽日。有时候,管委会偶尔会在广场上发现一具流浪汉尸体。他们没有姓名,没有年龄,也没有人来认领。

广场曾有一个坐在车上乞讨的残疾人,喇叭里反复播着“南无观世音菩萨”,右脚跟有个血糊糊的大洞,几乎能塞进一个鸡蛋。我见过这个人,王建州也见过,但他始终不相信那人。他曾用手往那人脚上一捏,硬邦邦的,竟是塑料。那乞丐只是双腿残疾,受伤的脚是化了妆的义肢。现在,他不混在火车站这广场了。

我们在广场上遛了一圈,走回利民大厦时,一个精瘦黝黑的男人从眼前走过。“看见了没有,就是这个老头儿。”王建州提醒我,那就是每隔几天要“请吃饭”的老头。他白头发,白胡子,拖着一大包塑料袋。脚步并不沉重,可见塑料袋里并无重物,但他的背仍是弓着,像是一种习惯。

 

广州火车站曾是一个丛林世界。黑车、偷窃、诈骗、抢劫、贩卖假票、公话敲诈、拐卖人口,这里的违法犯罪层出不穷。老势力被打倒,新的势力马上填补空白。广为流传的势力有:潮汕帮、湖南帮、东北帮、四川帮、河南帮、背包党、黄牛党、拉客仔。也是这个原因,流花地区0.8平方公里的范围,就有七个派出所,辖区划分可谓精小细致。

警察鸣枪执勤的事,时有发生。那时网络上流传一篇名为《安全经过广州火车站攻略》的帖子,详细罗列了33条内容,教人如何在火车站乃至广州保护自身。简而概之,就是不要与任何陌生人发生任何接触。

王雄赶上了广州火车站乱世的尾声。这个阳刚的名字,实际上属于一个女警。同事们开玩笑,便叫她“雄哥”。

王雄之前是广东省体育工作队里练柔道的,退役后,进入广州火车站派出所。2003年,所里成立了一支“打击流窜犯罪专业队”,通常简称为“打流队”,职责相当于今天的便衣警察。王雄被选入队,全队11人。看中她的,就是她的身手。

当时的火车站之乱,现在已无法想象。刚到候车大厅站岗的两年里,王雄没有经验,每次检票上车时,眼看着人群里有贼行窃,但她就是没有办法阻止。进了“打流队”后,他们总结出一套经验:虽然认不出人群里谁是抢劫犯,但谁的脖子上戴着金项链,耳朵上戴着金耳环还是很好辨识的,盯着首饰,就会看到来抢的人。这便成了当年的一种破案方式。

在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那些东张西望、眼色神秘的人,无外乎就两类:小偷和警察。

有一次,王雄执勤时,感觉被对方怀疑起来,便学着小偷的样子,四处碰别人的皮包口袋。

“怎么样老乡,今天赚了多少?”那人主动问起了王雄。

“不怎么好,不怎么好。”

被抓了之后,和王雄搭讪的那位“老乡”懊恼不已:“大意了,大意了。”

那几年,“打流队”平均每人每年破获刑事案件100多起。这些历史数字是警察的荣誉,却也是这个火车站的尴尬。2004年,整个广州火车站地区刑事案件立案5142宗,占到越秀区全区的43%。

2005年,铁道部和公安部联手开展“百站百车”治安整治,全国数百名警力陆续调往广州火车站,20天内端掉了19个帮派。那些混乱无序的日子,仿佛一去不回了。

“如今我们算是失业了。”坐在办公室里,几位警察进进出出,王雄一一为我介绍,“这是当年一起进队的,那个比我资格还老。”他们的办公室并不在广州铁路派出所内,而是在候车大厅一个不起眼的门里,甚至没有挂牌子。

治安整治后,“打流队”改为“巡警队”,随后又改为“刑警支队四大队”。最高峰的时候,全队近30人,但2008年后,就没有招收新人了。现在,人数又回到了成立时的11人。治安越来越好,监控设备越来越先进,工作也就越来越清闲。今年秋天我见到王雄时,全队今年的刑事案件还不到一百起,这都比不了十年前一个人破的案子。我到访的那天下午,他们接到电话全队出动,活儿就是帮人抬一下电线。

大家都在回忆2005年前的工作。尽管时常加班,顾不上家,但身为警察的价值在那时得到体现。而现在,王雄每天都可以在家给小孩做早饭,像个行政机关的妇女。

最让王雄“过瘾”的是2004年,广州火车站南头北头出现抢劫案件。那是两个铁路线的缺口,可以直接进入火车站,为买不到票的人提供最后的机会。也正因此,南头北头都出现了持刀抢劫团伙。“打流队”队长带队出动,所有人全副武装,两天内破获了两个恶性案件。蹲点、埋伏、监视、追击、鸣枪——王雄现在常常回味这些往事。

在火车站十几年,这些往事有时紧张,有时很危险,有时则充满了黑色幽默。就像火车站广场上那些拉客的人常对农民工说的那样:“老乡,你还不知道,火车爆胎了,走不了了,坐汽车吧。”

 

和王雄相比,王建州的工作似乎清淡了很多。他很少面对真正的罪犯,但在广州火车站,他也有令人头痛的麻烦。比如“走鬼”,这个词源自香港,翻译过来,就是违法摆摊的小贩。

我曾在深夜见过一位熊婆婆。她61岁,为了贴补家用,每年春运都会卖些小东西,比如排队用的小板凳。她通常晚上出没,最让她担惊受怕的就是城管。

但治理“走鬼”,还得靠利民大厦二楼的城管中队。这个中队编制有16人,协管32人。分为五个班,每个班8个人左右,夜里一点结束执勤,早上五点开始新一天工作。熊婆婆有所不知,城管中队的人,最怕的也是像她这样的老弱病残。“有时收缴了东西,老太太箍着你的腿,不让你走。”王建州常和城管中队的人相互诉苦。碰到难缠的“走鬼”,他们会一路跟着回来,睡到城管的办公室门口。2012年,一位老太太为了拿回东西,甚至住进了办公室,生火做饭。

王建州有时也很可怜这些老弱病残的“走鬼”。收缴了他们的物品,等于断了人家的活路。但工作所需,很多时候是逼不得已。有次执勤,一个卖鸡蛋的大妈,看到城管来了,急着往他的口袋塞鸡蛋。

由于管辖的面积仅限于火车站广场,不少“走鬼”都认识了这些执法者。一动皆动,只要一个人起身逃跑,整个广场的“走鬼”都立马消失。王建州记得,有次他带队穿着便衣,从最近的地铁口下去,从另一个地铁口出来,准备突然袭击一群“走鬼”。但等他们回到地上,人早就不见了。

有天下午,王建州带着我在火车站广场散步,旅客服务窗口下坐着的一群人突然起身走开,面色中带着警觉。“那些是旅行社拉客的,都是骗子。”王建州继续往前走,“你看见那些卖充电宝的吗?他们跑得快。”我顺着他的眼睛看去,早跑光了。

王建州最讨厌的就是骗人的“走鬼”。比如卖充电宝的,进货13元,卖给旅客35元,但很多都只能充电2小时。火车站大多是一次性消费,“走鬼”更是难以让人放心,除了骗人钱财的假货,有时也会出现食品安全的问题。“你们的水果哪里进的?”有一次王建州问起水果摊的老板,“成本要多少?”

“不要钱,捡来的。”

对方的回答让他吃惊。四、五公里外的江南水果市场他也常去,却不知那些被丢弃的瓜果,挖去烂处后,就成了火车站一瓣一瓣出售的哈密瓜。

 

2014年7月,广州到洛阳的高铁开通。王建州回到老家只需7个多小时,再也不用耗费20多个小时卧铺了。他不久前坐火车回家,突然发现卧铺车厢都是农民工,这在十年前不敢想象——那时他们都在窝在硬座车厢里。

在王建州的老家洛阳农村,越来越多的人出门打工,已经没有人种地。土地被征用,退耕还林,每年还能补贴几百元。他所在的村子,也没有了小学,村里的学校全部合并到了镇上,富一点的村民索性让孩子去了县城读书。

旧日熟悉的世界正逐渐远去。唯一固守着旧世界的是老人。王建州的母亲,即便现在不愁吃穿,可是馒头依然要放到起了霉点,鲜肉要变成臭肉,才会吃掉。她告诉儿子:“我都活八十岁了,天天这样吃,也没吃出毛病”。王建州明白,这是他们生存了一辈子的方式。

他掐灭了那根滤嘴烟,拿起一份当天的《广州日报》,上面刊登了一个地铁口停满电动车的照片,这又是令他麻烦的事。

火车站附近“五类车”拉客的现象严重,但是执法的难度大。现在,每一次行动都要联合交警、公安、城管一起上。交警扣车,城管开罚单,必要时公安扣人。10月,广州市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讨论是否对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进行“全面封杀”。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对于这次“禁电”持批评态度,他认为电动车是经济环保,适合低收入人群,既然人大没有立法禁止,市政府凭什么禁止。虽然执法让王建州头疼,但听了这个,他还是觉得:“也有道理啊”。

他走到了窗口。窗外阳光明媚,车水马龙,一眼望去,可以看清整个广州火车站广场。在那三万平方米的空间上,生存着这个城市最底层的人,但也迎接过最高级的官员。这里是人们南下怀揣财富梦想时的起点,也是两手空空失意而归时的终结。10年前,它滋生了犯案最猖獗的“背包党”;20年前,它辐射出全国服装业贸易的中心;30年前,邓小平途径这里,首次南巡;40年前,广州火车站建成运营。

刘子珩,记者,目前就职于广州《新快报》。

 

该文于2014年11月04日首发于界面长篇频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