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狂暴巨兽》:多重类型杂糅的平庸之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狂暴巨兽》:多重类型杂糅的平庸之作

经历了《极限特工3》和《勇敢者游戏2》之后,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他们对套路乐此不疲的演绎、个人标签的反复消耗以及壮汉形象的滥用。

《狂暴巨兽》于4月中旬上映,打响了科幻巨片《复仇者联盟3》阵前哨的硝烟。经历了机甲怪兽视觉冲击的小伙伴更可在此片中感受基因改造带来的洪荒之力。继三月机甲怪兽大作战的《环太平洋2》之后,《狂暴巨兽》再次上演了巨怪与都市的毁灭性融合,对现代文明的破坏力让本片具备了视觉冲击的资本,钢筋水泥与荒野巨兽的直接冲撞更造成了强大的感官落差。《狂暴巨兽》对许多热爱好莱坞大片的小伙伴们来说,无疑是一部解闷过瘾的电影;但就其在今年院线中整体实力来看,《狂暴巨兽》无疑是一部淹没于世人的平庸之作。

说到底,《狂暴巨兽》平庸的核心来自于俗套故事基础上构建的世界观。在DNA基因改造的多次研究中,各种物种间的优质DNA终于可以融合为一,如果用于其他动物身上,即可让他们变大、变高和变强。在这样的无厘头背景设定下,不仅暴露了电影伪科学的本质,更让源于此逻辑上发生的故事无法更自圆其说。可是神奇的是,在B级片的特质和电影这台造梦机器之下,这一设定竟然硬生生玩了1小时40分钟。在伪科学狂欢面前,我们看到了B级片中肆意妄为的“拿来主义”,飞船、陨石、基因武器、巨星野兽、联邦密探、军事打击、怪兽混战和超级英雄等元素皆能为其所用;从飞船陨落到怪兽疯大狂战争,从热武器打击到原始力量混战,各种类型的杂糅给电影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素材,其实在一如既往地没心没肺背后,多重电影类型的跳跃感在《狂暴巨兽》中极位显现;加上好莱坞精湛的特效水平,这一跳跃感却成为了通篇展示套路的主要手段,在应接不暇的视觉奇观中,普通观众一次又一次被麻痹。

最壮观的部分当属三大巨兽同登陆洛杉矶,在高密度人口和城市文明面前上演了一次集体逆袭,在洪荒之力面前人类如草芥一般被任意支配;而最终巨兽间的大乱战依然是电影最核心的部分,动作设计更如《金刚》和《哥斯拉》附体,强大力量配上超高能战斗技巧,猿人乔治亦展现了逆天实力,在撕咬型动物面前用器械成功反杀,怪兽主角非他莫属。

《狂暴巨兽》虽然保持了中规中矩的视觉水准,但是屡试不爽的感官套层却带给了观众大量多余的视听信息,除了各部经典间帧数拼接之外,创新的匮乏已让电影难以更上一个高度。其实要看同类科幻动作电影的发展轨迹,我们不免想到近几年类似的《速度与激情》系列。随着《速度与激情》在内地的大热,文.迪赛尔和岩石强森这对光头双雄无疑成为最吸金的欧美动作明星;巨大流量和强悍肌肉的碰撞,既满足了国人对特效电影的肌肉崇拜,又让资本的天平多次倾向于其饰演的电影。

经历了《极限特工3》和《勇敢者游戏2》之后,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他们对套路乐此不疲的演绎、个人标签的反复消耗以及壮汉形象的滥用;可是在观众清醒和热度褪去了之后,硬汉电影的乏力和低水准成了必然现象。《狂暴巨兽》在一定程度上试图走出这一循环,努力打造一场怪兽间的决斗盛会,我们在称赞怪兽终于可以主导一部电影之时,主角们不合时宜的加入,却让其再次趋于主流的走向;最终,原始力量变成了硬汉与怪兽的肌肉碰撞,人类主导了战局。

岩石强森与白化病巨猿好友并肩作战的桥段中,在强森智勇双全的能力加持下,怪兽遗憾再次成为超级英雄的配菜;其中对残局的力挽狂澜、驾驭巨猿置死地而后生的结尾,更似个人英雄主义的多次铺张浪费,只有肌肉棒子才可以拯救世界。当然,除了硬汉的强行升级打怪之外,反派角色的无脑安插进一步加深了电影的尴尬。电影自始至终没有交代清楚姐弟俩引怪兽入大都会的最终目的,尤其商业目的强行解释更让逻辑漏洞欲盖弥彰;让巨兽集结却无力控制;让巨兽破坏却自食其果,最弱反派莫过于此。固然《狂暴巨兽》缺点重重,但多少让我们看到了多种类型片融合的可能性,而在好莱坞垄断大IP面前,比起电影本身,于夹缝中生存的顽强力量却更值得称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狂暴巨兽》:多重类型杂糅的平庸之作

经历了《极限特工3》和《勇敢者游戏2》之后,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他们对套路乐此不疲的演绎、个人标签的反复消耗以及壮汉形象的滥用。

《狂暴巨兽》于4月中旬上映,打响了科幻巨片《复仇者联盟3》阵前哨的硝烟。经历了机甲怪兽视觉冲击的小伙伴更可在此片中感受基因改造带来的洪荒之力。继三月机甲怪兽大作战的《环太平洋2》之后,《狂暴巨兽》再次上演了巨怪与都市的毁灭性融合,对现代文明的破坏力让本片具备了视觉冲击的资本,钢筋水泥与荒野巨兽的直接冲撞更造成了强大的感官落差。《狂暴巨兽》对许多热爱好莱坞大片的小伙伴们来说,无疑是一部解闷过瘾的电影;但就其在今年院线中整体实力来看,《狂暴巨兽》无疑是一部淹没于世人的平庸之作。

说到底,《狂暴巨兽》平庸的核心来自于俗套故事基础上构建的世界观。在DNA基因改造的多次研究中,各种物种间的优质DNA终于可以融合为一,如果用于其他动物身上,即可让他们变大、变高和变强。在这样的无厘头背景设定下,不仅暴露了电影伪科学的本质,更让源于此逻辑上发生的故事无法更自圆其说。可是神奇的是,在B级片的特质和电影这台造梦机器之下,这一设定竟然硬生生玩了1小时40分钟。在伪科学狂欢面前,我们看到了B级片中肆意妄为的“拿来主义”,飞船、陨石、基因武器、巨星野兽、联邦密探、军事打击、怪兽混战和超级英雄等元素皆能为其所用;从飞船陨落到怪兽疯大狂战争,从热武器打击到原始力量混战,各种类型的杂糅给电影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素材,其实在一如既往地没心没肺背后,多重电影类型的跳跃感在《狂暴巨兽》中极位显现;加上好莱坞精湛的特效水平,这一跳跃感却成为了通篇展示套路的主要手段,在应接不暇的视觉奇观中,普通观众一次又一次被麻痹。

最壮观的部分当属三大巨兽同登陆洛杉矶,在高密度人口和城市文明面前上演了一次集体逆袭,在洪荒之力面前人类如草芥一般被任意支配;而最终巨兽间的大乱战依然是电影最核心的部分,动作设计更如《金刚》和《哥斯拉》附体,强大力量配上超高能战斗技巧,猿人乔治亦展现了逆天实力,在撕咬型动物面前用器械成功反杀,怪兽主角非他莫属。

《狂暴巨兽》虽然保持了中规中矩的视觉水准,但是屡试不爽的感官套层却带给了观众大量多余的视听信息,除了各部经典间帧数拼接之外,创新的匮乏已让电影难以更上一个高度。其实要看同类科幻动作电影的发展轨迹,我们不免想到近几年类似的《速度与激情》系列。随着《速度与激情》在内地的大热,文.迪赛尔和岩石强森这对光头双雄无疑成为最吸金的欧美动作明星;巨大流量和强悍肌肉的碰撞,既满足了国人对特效电影的肌肉崇拜,又让资本的天平多次倾向于其饰演的电影。

经历了《极限特工3》和《勇敢者游戏2》之后,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他们对套路乐此不疲的演绎、个人标签的反复消耗以及壮汉形象的滥用;可是在观众清醒和热度褪去了之后,硬汉电影的乏力和低水准成了必然现象。《狂暴巨兽》在一定程度上试图走出这一循环,努力打造一场怪兽间的决斗盛会,我们在称赞怪兽终于可以主导一部电影之时,主角们不合时宜的加入,却让其再次趋于主流的走向;最终,原始力量变成了硬汉与怪兽的肌肉碰撞,人类主导了战局。

岩石强森与白化病巨猿好友并肩作战的桥段中,在强森智勇双全的能力加持下,怪兽遗憾再次成为超级英雄的配菜;其中对残局的力挽狂澜、驾驭巨猿置死地而后生的结尾,更似个人英雄主义的多次铺张浪费,只有肌肉棒子才可以拯救世界。当然,除了硬汉的强行升级打怪之外,反派角色的无脑安插进一步加深了电影的尴尬。电影自始至终没有交代清楚姐弟俩引怪兽入大都会的最终目的,尤其商业目的强行解释更让逻辑漏洞欲盖弥彰;让巨兽集结却无力控制;让巨兽破坏却自食其果,最弱反派莫过于此。固然《狂暴巨兽》缺点重重,但多少让我们看到了多种类型片融合的可能性,而在好莱坞垄断大IP面前,比起电影本身,于夹缝中生存的顽强力量却更值得称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