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财经/于恋洋
5月3日,港交所正式公布了小米集团的上市申请,其中显示在2015-2017年的三年时间里收入分别为668亿、684亿、1146亿;净利润分别为-3亿、19亿、54亿。曾经数度扬言“5年之内不上市”的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持股31.41%。
在招股书中,小米再次强调了“铁人三项”商业模式: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雷军解释,硬件是重要的用户入口,但并不期望它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设计精良、性能品质出众的产品紧贴硬件成本定价,通过自有或直供的高效线上线下新零售渠道直接交付到用户手中,然后持续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互联网服务。
庞大的销售数量来支撑“净利率永不超5%”
虽然“不期望硬件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并表示硬件综合净利率永不超5%,这部分既包括众所周知的智能手机同时还包括“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其中包括智能家居设备、穿戴式设备、汽车市场网络、智能保健市场。但实际上在2015-2017年的三年时间里,智能手机分别贡献其总收入的80.4%、71.3%及70.3%,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分别贡献13%、18.1%及20.5%。

硬件设备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九成,而且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是绝对的核心。在2015-2017年的三年时间里,小米分别售出了6655万部、5542万部、9141万部,可以看出在2016年出现下滑。招股书对此的解释“到早先几年过于迅猛的发展背后还有很多基础没有夯实,因此我们主动减速、积极补课。”
但实际情况呢?与2016年的13.4%及2015年的6.1%相比,2017年小米于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的收入占总收入的28%。小米在2017年第四季度做到了印度市场第一,这让小米当年的营收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按照印度市场销售商出货量份额排名计算,小米以26.8%的份额占据第一的位置,小米2017年的“翻身”有很大的原因是开拓印度市场的成功。
有报道称,小米印度公司副总裁、总经理马努·贾殷曾表示小米在印度的成功是因为“诚实的定价”,他说:“小米想让人们明白的是,想要拥有高质量的产品并不需要花大价钱。”而事实也是如此,小米在2017年单部手机的销售均价为880元,依照小米自己给出的手机档位划分,预计在过去几年售出的手机中9成都属于中低端机型。

“小米式”扩张之路,战火将至印尼、俄罗斯
但最近的oppo和vivo也均在印度市场开始发力,oppo将会在印度市场与亚马逊合作推出全新子品牌Realme,据悉推出子品牌的原因是为了在印度市场中与小米进行竞争,Realme品牌将会定位在入门市场。vivo则签下印度宝莱坞著名演员阿米尔·汗,短期内为其在印度吸引了大量年轻粉丝、赢得市场认可。在竞争逐渐加剧的情况下,也许中国智能手机今天的格局就是印度市场的明天。
但当印度市场也像中国市场之后呢?小米向高端机攀爬的的成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也许小米的手机业务会出现增速放缓。而小米显然有另外一条路,那就是复制小米在大陆、印度的成功到印尼。3月11日,小米公司高级副总裁王翔在微博发表博文称,小米在印尼的第五家授权店正式落户雅加达。
在招股书表示截至2018年4月30日,小米透过位于中国大陆、印度、印尼、俄罗斯、香港、泰国、越南、墨西哥、西班牙、波兰、美国、巴基斯坦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301项租赁物业及5项自有物业经营业务。印尼已经被列为了第三位,俄罗斯则是第四位,显然将是小米复制“扩张”模式的下个战场。
无独有偶,华为旗下荣耀品牌总裁赵明表示,该公司希望到 2020 年,其智能手机在中国和海外市场的销量分别占到50%。当被问及中国以外的潜在增长市场时,赵明指出俄罗斯、印度以及印尼。
在这种滚动发展的节奏下,小米需要不断的去开拓海外市场才能保证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有新的硬件市场开拓来弥补增量的不足以及高端产品发展的乏力,而一旦海外拓展步伐受阻,很可能会迎来像2016年一样的业绩下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