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美国女孩讲述照片里的“第二人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美国女孩讲述照片里的“第二人生”

“每个现代人的脸上都戴着一张面具,那就是他们的社交媒体账号”。

你拥有什么,自己开心就好,

别人拥有什么,看看也就罢了。

前段时间无意间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一个名叫Jesica的女生将自己的生活状态展示了出来:

豪宅,跑车,偶尔和邻居们开一开“奢华派对”…

然而这种人人都羡慕的“高级”生活,在她眼里却是不快乐的,要用一个最准确的词去形容,就是“徒有其表”。

从Jesica的讲述中,我们可以大概想象出她的生活状态,老公常年忙与商场之间的应酬,可以说算是个家里的“失踪人口”

西装革履的在各种局上觥筹交错,侃侃而谈,而深夜回到家里的常态却是疲态尽显,沉默寡言,多说一句话都是负担,一言不合就可能引发一场“口舌间的恶战”…

而他们与邻居之间的日常则是表面上的胡吹互捧,暗地里的互攀互踩…

Jesica无奈的表示:“虽然这就是我生活最真实的状态,但我在社交平台展示的,确实完全相反的另一种生活,可以说是‘第二人生’吧。”

炫富,晒美照,追逐表象美好是天性所致吗?

看到Jesica的故事,我突然想起了自己身处的生活,这种展现在世人面前的“第二人生”,难道不是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的吗?

的确,虽然我们的世界与Jesica远隔重洋,但由于人性的相似,生活的痕迹也难免有所重叠。

比如她口中仅存于照片里的虚拟人生,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也绝对不是什么稀罕事,很早以前,知乎上就有了这样的问题:

单从浏览数量上看,就可以看出至少有多少人曾经关注到了这个问题,

而说到晒朋友圈,前段时间还爆出过这样一则新闻:

女留学生为了装点自己虚构的“第二人生”,居然潜入其他人的豪宅,这样的“出格”的奇葩举动背后,一颗极致的虚荣心,自然也赤裸裸地暴露在了我们眼前

也许这个例子太极端了,下面我们不妨说个稍微接地气一点的事例,想必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经历过,那就是——

朋友圈自拍秀美照,而且必须修图…反复修图...花样修图...修图堪比整容...

想想也是,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假装自己有个大房子”...

但却有很多人每天都在“假装自己长成这个样子”…

还记得曾经一位有趣的朋友这样问我:

“诶,大家彼此都认识,又不是不知道你长什么样子,那为什么每次发照片的时候还是要美颜呢?”

问得好...不得不说,这位朋友的疑问,我至今无言以对。

不过,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探讨:

小到自己的相貌,大到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让我们想要极力修饰的,到底是什么呢?

怀着这样的疑问,我在网络上看了很多文章,也采访了身边很多朋友,我得到的第一个答案用简单粗暴的语言总结一下就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不爱美天诛地灭…

再说的白话一点,就是追求表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美剧神作《老友记》,要说这部剧,我也是从小到大翻来覆去看过很多遍,

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始终是中间那几集充满恶搞趣味却又令人莫名伤感的Flashback(回放)

在回放的剧情里,钱德勒和罗斯会变回造型土到一言难尽的大学阶段,而莫妮卡则更是瞬间增重数倍,毫无形象可言…(不多说,几张剧照大家随意感受一下)

钱德勒(左),罗斯(右)

从左至右:钱德勒,瑞秋,罗斯,莫妮卡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回放中,似乎和男女主角们颜值画风一起突变的,还有他们的智商和情商…

每每剧情回归到过去,形象搞怪的主角们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浮夸,幼稚,轻浮,搞笑,呆板,贪吃等状态。

只有回归当下,一本正经,身材姣好的他们,才会闪现深情,成熟,自律等“优秀”特质…

虽说这是一部情景喜剧,很多细节人设不宜过度纠结,但剧中仍有映射现实的一面,早先外媒就有一篇文章指出:

“《老友记》虽然已经几近完美,在很多人心中更是无法超越的经典,但在回放片段中,它仍然没能脱离将‘外表美丑’与‘内在气质’相联系的思维定式”。

美学心理专家也表示:

“老友记中的莫妮卡就是外表和内在互相影响的典型代表,在人物外在形体由胖变瘦之后,观众也惊喜地看到了她由贪吃到自律的内在成长,二者似乎是潜移默化,相辅相成的。”

由此可见,外表和内在的潜在联系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人们内心了,虽说人们常强调“内在美”的重要性,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对“美”的追求,早已融入到人性点滴中,很难与现实生活剥离。

因此追求表象的美好,成了人们不自觉而为之的一件事情。

但凡事总有两面,有人不遗余力地追求外在美丽,就有人将其视作“包袱”,极力想要甩掉…

拿这段时间复播的“偶像剧鼻祖”《流星花园》举个例子吧,

讲真,小时候的我并没有看过这部剧,可当我怀着好奇心点开视频的时候,看到最多的弹幕就是称赞花泽类的帅气…(这一点,我是赞同的)

然而时隔多年,当粉丝们隔着屏幕再次掀起一大波颜值狂欢之际,

曾经被冠上“偶像”名号的“花泽类”,却并没有想象的那般心安理得地享受人们给予的美名,

反而在颜值得到了过度认可之后,极力想要跳出“花美男”的框框,

也许有人会觉得:“那一定是他们这些长得好看的人不知足,站着说话不腰疼。”

但在我看来其实不然,

因为有时候

生活中的绝大部分东西都是“围墙”

富足的家境是

美丽的外表更是

华丽美好的外表就像是横在人心与外界之间的

一堵高墙

当人们沉溺于精致的模样时,还有谁会真正在乎眼前这个“好看的人”到底是怎样的性格,做过怎样的事情,走过怎样的历程,有多少实力?

或者当人们在社交平台上为奢华的家具装潢点赞时,又有多少人会在乎照片的主人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有着怎样的情绪,付出过什么样的代价才换来了眼前的奢华?

所以,与其羡慕不已地拼命想要建造起一堵高高的围墙,不如想开一些,

秀出来的东西未必是最真实的,

看在别人眼睛里的所谓的“美好”,远远比不上装在自己心里的满足。

你拥有什么,自己开心就好,

别人拥有什么,看看也就罢了。

你想起了谁? 一条状态,不如一通电话

接下来说说有关于“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第二人生”这件事,我得到的第二个答案,

那就是求关注

很多网友表示,朋友圈花式晒日常的行为背后,很可能夹杂着希望他人关注的意向。

于是我想起前段时间在某个饭局上听两位朋友互相吐槽,

其中一个说道:“最近你都在忙什么,是不是我发的朋友圈你也没看,都不跟我互动了。”

而另外一个略显尴尬地回答:

“我朋友圈那么多人,每天哪有时间仔仔细细地翻所有人的状态,一不小心就略过了。你要是真的有事情,还是直接找我比较好,真到你需要我的时候,我肯定会出现啊,不然你有事不找我,难道只是发个朋友圈等着我自己去发现吗?”

此话一出,我们都忍不住笑了,但后来想写这个话题的时候又不免有些感慨:

是啊,有多少人经常把自己的生活发到朋友圈,

只是想透过底部的赞或留言,看到原来自己生活中还有那么多人,

借此机会给寂寞的生活找点理由自我安慰…

但其实,再怎么点赞都始终隔着狭窄的屏幕,朋友之间的熟络和温情,又能感受到多少呢?

很多的赞,都是越点越少,最后还是默默无言地消失无踪,

突然有一天发现对方屏蔽了自己的状态,然后难过一阵,紧接着释怀:

“算了,毕竟我们太久也没说过一句话,很正常。”

扎心了朋友,你以为的“突然消失”,其实老早以前就开始渐行渐远了,

多少朋友圈点过的赞,给人造成了一种“仿佛还在身边”的假象…好像我曾经参与过你的生活,实际上我却对此一无所知…

所以,如果你想起了某位朋友,想和他(她)分享心情和状态,与其拿起手机苦思冥想地钻研文案,编辑一条状态,倒不如打一通电话,或者是发一条简简单单的私信,

你有事找我,我随时都在,才是朋友间千金难买的情分。

写在最后,给每个生活在“假面世界”里的我们

早先听到过这样一句话:

“每个现代人的脸上都戴着一张面具,那就是他们的社交媒体账号”。

听起来好像耸人听闻,但是摸着良心想一想,还真的不敢完全否认这件事情。

可话又说回来,社交媒体的存在并不仅仅是负面的,它同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乐趣,也不可否认地在某种程度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只是有时候,有那么一层屏幕做“保护”,人总会不由自主地粉饰起来。

其实到头来,“炫富”也好,“炫美”也罢,都是人性里虚荣的一面,大可不必太认真。

富有不必炫耀,因为炫富得不到祝福只能拉来仇恨;

美丽不必炫耀,因为不爱你的人总会觉得自己比你美,而爱你的人根本不在乎你美不美。

愿每个人字里行间活跃着的“第二人生”多点爱和分享,少些猜忌,攀比和伪装吧,

毕竟你在他人眼里就算光鲜得飞上天,也不过只是看看而已; 戏太多了,多半只是自娱自乐,没多少人会往心里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美国女孩讲述照片里的“第二人生”

“每个现代人的脸上都戴着一张面具,那就是他们的社交媒体账号”。

你拥有什么,自己开心就好,

别人拥有什么,看看也就罢了。

前段时间无意间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一个名叫Jesica的女生将自己的生活状态展示了出来:

豪宅,跑车,偶尔和邻居们开一开“奢华派对”…

然而这种人人都羡慕的“高级”生活,在她眼里却是不快乐的,要用一个最准确的词去形容,就是“徒有其表”。

从Jesica的讲述中,我们可以大概想象出她的生活状态,老公常年忙与商场之间的应酬,可以说算是个家里的“失踪人口”

西装革履的在各种局上觥筹交错,侃侃而谈,而深夜回到家里的常态却是疲态尽显,沉默寡言,多说一句话都是负担,一言不合就可能引发一场“口舌间的恶战”…

而他们与邻居之间的日常则是表面上的胡吹互捧,暗地里的互攀互踩…

Jesica无奈的表示:“虽然这就是我生活最真实的状态,但我在社交平台展示的,确实完全相反的另一种生活,可以说是‘第二人生’吧。”

炫富,晒美照,追逐表象美好是天性所致吗?

看到Jesica的故事,我突然想起了自己身处的生活,这种展现在世人面前的“第二人生”,难道不是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的吗?

的确,虽然我们的世界与Jesica远隔重洋,但由于人性的相似,生活的痕迹也难免有所重叠。

比如她口中仅存于照片里的虚拟人生,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也绝对不是什么稀罕事,很早以前,知乎上就有了这样的问题:

单从浏览数量上看,就可以看出至少有多少人曾经关注到了这个问题,

而说到晒朋友圈,前段时间还爆出过这样一则新闻:

女留学生为了装点自己虚构的“第二人生”,居然潜入其他人的豪宅,这样的“出格”的奇葩举动背后,一颗极致的虚荣心,自然也赤裸裸地暴露在了我们眼前

也许这个例子太极端了,下面我们不妨说个稍微接地气一点的事例,想必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经历过,那就是——

朋友圈自拍秀美照,而且必须修图…反复修图...花样修图...修图堪比整容...

想想也是,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假装自己有个大房子”...

但却有很多人每天都在“假装自己长成这个样子”…

还记得曾经一位有趣的朋友这样问我:

“诶,大家彼此都认识,又不是不知道你长什么样子,那为什么每次发照片的时候还是要美颜呢?”

问得好...不得不说,这位朋友的疑问,我至今无言以对。

不过,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探讨:

小到自己的相貌,大到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让我们想要极力修饰的,到底是什么呢?

怀着这样的疑问,我在网络上看了很多文章,也采访了身边很多朋友,我得到的第一个答案用简单粗暴的语言总结一下就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不爱美天诛地灭…

再说的白话一点,就是追求表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美剧神作《老友记》,要说这部剧,我也是从小到大翻来覆去看过很多遍,

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始终是中间那几集充满恶搞趣味却又令人莫名伤感的Flashback(回放)

在回放的剧情里,钱德勒和罗斯会变回造型土到一言难尽的大学阶段,而莫妮卡则更是瞬间增重数倍,毫无形象可言…(不多说,几张剧照大家随意感受一下)

钱德勒(左),罗斯(右)

从左至右:钱德勒,瑞秋,罗斯,莫妮卡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回放中,似乎和男女主角们颜值画风一起突变的,还有他们的智商和情商…

每每剧情回归到过去,形象搞怪的主角们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浮夸,幼稚,轻浮,搞笑,呆板,贪吃等状态。

只有回归当下,一本正经,身材姣好的他们,才会闪现深情,成熟,自律等“优秀”特质…

虽说这是一部情景喜剧,很多细节人设不宜过度纠结,但剧中仍有映射现实的一面,早先外媒就有一篇文章指出:

“《老友记》虽然已经几近完美,在很多人心中更是无法超越的经典,但在回放片段中,它仍然没能脱离将‘外表美丑’与‘内在气质’相联系的思维定式”。

美学心理专家也表示:

“老友记中的莫妮卡就是外表和内在互相影响的典型代表,在人物外在形体由胖变瘦之后,观众也惊喜地看到了她由贪吃到自律的内在成长,二者似乎是潜移默化,相辅相成的。”

由此可见,外表和内在的潜在联系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人们内心了,虽说人们常强调“内在美”的重要性,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对“美”的追求,早已融入到人性点滴中,很难与现实生活剥离。

因此追求表象的美好,成了人们不自觉而为之的一件事情。

但凡事总有两面,有人不遗余力地追求外在美丽,就有人将其视作“包袱”,极力想要甩掉…

拿这段时间复播的“偶像剧鼻祖”《流星花园》举个例子吧,

讲真,小时候的我并没有看过这部剧,可当我怀着好奇心点开视频的时候,看到最多的弹幕就是称赞花泽类的帅气…(这一点,我是赞同的)

然而时隔多年,当粉丝们隔着屏幕再次掀起一大波颜值狂欢之际,

曾经被冠上“偶像”名号的“花泽类”,却并没有想象的那般心安理得地享受人们给予的美名,

反而在颜值得到了过度认可之后,极力想要跳出“花美男”的框框,

也许有人会觉得:“那一定是他们这些长得好看的人不知足,站着说话不腰疼。”

但在我看来其实不然,

因为有时候

生活中的绝大部分东西都是“围墙”

富足的家境是

美丽的外表更是

华丽美好的外表就像是横在人心与外界之间的

一堵高墙

当人们沉溺于精致的模样时,还有谁会真正在乎眼前这个“好看的人”到底是怎样的性格,做过怎样的事情,走过怎样的历程,有多少实力?

或者当人们在社交平台上为奢华的家具装潢点赞时,又有多少人会在乎照片的主人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有着怎样的情绪,付出过什么样的代价才换来了眼前的奢华?

所以,与其羡慕不已地拼命想要建造起一堵高高的围墙,不如想开一些,

秀出来的东西未必是最真实的,

看在别人眼睛里的所谓的“美好”,远远比不上装在自己心里的满足。

你拥有什么,自己开心就好,

别人拥有什么,看看也就罢了。

你想起了谁? 一条状态,不如一通电话

接下来说说有关于“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第二人生”这件事,我得到的第二个答案,

那就是求关注

很多网友表示,朋友圈花式晒日常的行为背后,很可能夹杂着希望他人关注的意向。

于是我想起前段时间在某个饭局上听两位朋友互相吐槽,

其中一个说道:“最近你都在忙什么,是不是我发的朋友圈你也没看,都不跟我互动了。”

而另外一个略显尴尬地回答:

“我朋友圈那么多人,每天哪有时间仔仔细细地翻所有人的状态,一不小心就略过了。你要是真的有事情,还是直接找我比较好,真到你需要我的时候,我肯定会出现啊,不然你有事不找我,难道只是发个朋友圈等着我自己去发现吗?”

此话一出,我们都忍不住笑了,但后来想写这个话题的时候又不免有些感慨:

是啊,有多少人经常把自己的生活发到朋友圈,

只是想透过底部的赞或留言,看到原来自己生活中还有那么多人,

借此机会给寂寞的生活找点理由自我安慰…

但其实,再怎么点赞都始终隔着狭窄的屏幕,朋友之间的熟络和温情,又能感受到多少呢?

很多的赞,都是越点越少,最后还是默默无言地消失无踪,

突然有一天发现对方屏蔽了自己的状态,然后难过一阵,紧接着释怀:

“算了,毕竟我们太久也没说过一句话,很正常。”

扎心了朋友,你以为的“突然消失”,其实老早以前就开始渐行渐远了,

多少朋友圈点过的赞,给人造成了一种“仿佛还在身边”的假象…好像我曾经参与过你的生活,实际上我却对此一无所知…

所以,如果你想起了某位朋友,想和他(她)分享心情和状态,与其拿起手机苦思冥想地钻研文案,编辑一条状态,倒不如打一通电话,或者是发一条简简单单的私信,

你有事找我,我随时都在,才是朋友间千金难买的情分。

写在最后,给每个生活在“假面世界”里的我们

早先听到过这样一句话:

“每个现代人的脸上都戴着一张面具,那就是他们的社交媒体账号”。

听起来好像耸人听闻,但是摸着良心想一想,还真的不敢完全否认这件事情。

可话又说回来,社交媒体的存在并不仅仅是负面的,它同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乐趣,也不可否认地在某种程度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只是有时候,有那么一层屏幕做“保护”,人总会不由自主地粉饰起来。

其实到头来,“炫富”也好,“炫美”也罢,都是人性里虚荣的一面,大可不必太认真。

富有不必炫耀,因为炫富得不到祝福只能拉来仇恨;

美丽不必炫耀,因为不爱你的人总会觉得自己比你美,而爱你的人根本不在乎你美不美。

愿每个人字里行间活跃着的“第二人生”多点爱和分享,少些猜忌,攀比和伪装吧,

毕竟你在他人眼里就算光鲜得飞上天,也不过只是看看而已; 戏太多了,多半只是自娱自乐,没多少人会往心里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