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F8、谷歌I/O之后,亚马逊终于按捺不住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F8、谷歌I/O之后,亚马逊终于按捺不住了

Lab126向来是亚马逊公司里创意和不拘一格的代表,这才有了像Kindle和Echo这样的革命性产品。

在硅谷的心脏Sunnyvale,位于NASA实验室的隔壁一栋大楼里,3000多名亚马逊员工正在秘密地为这家美国电商巨头研发各种硬件产品。

他们所在的部门,是亚马逊的王牌研发部门Lab126。这里,曾经孕育了电子阅读器Kindle和如今风靡全球的智能音箱Echo家族。

最近,Lab126被推到了公众的视野中,原因是彭博社近日爆料,Lab126正在研发一款家用机器人,项目代号为“Vesta”,已经历时七年,目前进入研发收尾阶段。

根据现有的信息,Vesta将会配备亚马逊的智能语音系统Alexa;将安装摄像头,实现自主导航;Lab126最近一直试图雇佣大量机器人专家;亚马逊员工可能会在年底前开始在家中测试机器人。

家用机器人Vesta

Lab126向来是亚马逊公司里创意和不拘一格的代表,这才有了像Kindle和Echo这样的革命性产品。

如今,Kindle在电子书领域已经占据了65%以上的市场份额,装载了Alexa智能语音交互系统的Echo系列产品也卖了2000多万台。

然而,Lab126也有失败的时候,2014-2015年亚马逊手机Fire Phone惨遭滑铁卢。

2014年6月上市的亚马逊全新手机Fire Phone在短短一年后就被亚马逊喊停,尽管公司从来没有公布过手机的营销量,但从第三方机构依据入网流量所进行的统计来看,Fire Phone的销量没超过5万台,甚至可能不足35000台。

经历过巨大辉煌,也走过事业低谷的Lab126,有着怎样的发展轨迹呢?硅兔君今天带大家一起探究Lab126背后的故事。

1

贝索斯的理念,泽尔的灵魂

你很难简单地用一句话形容拥有3000员工的Lab126是一个怎样的实验室,但是有两个人将他们鲜明的个性注入进这个实验室:

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和格雷格·泽尔(Gregg Zehr)。

贝索斯自然不用多提,他所坚持的“用户至上”、无与伦比的“创造精神”和“学会忍耐”这三条构想,帮助亚马逊在过去的18年里成长为如今美国最值钱的科技公司之一。

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

而Lab126的另一位灵魂人物则是前苹果高管格雷格·泽尔(Gregg Zehr),他极具人格魅力,喜欢演奏吉他,崇尚古典。

他经常在实验室里穿一件斜纹外套戴一条围巾,显得特别优雅和艺术。前Lab126副总裁马克·兰德尔回忆说,当他第一次走进Gregg的家时,他觉得那看起来就像一家苹果商店。

格雷·格泽尔(Gregg Zehr)

Lab126实验室也彰显着泽尔的风格。工业设计工作室内部,桌上放着Apple Cinema Display显示器和戴尔笔记本电脑。Sonos扬声器播放音乐,整个团队会在这样的环境里集思广益,并在墙上挂上情绪板。几乎所有离开Lab126的人都声称,这是一个有趣,轻松和合作的团体。

Lab126内部

尽管贝索斯和泽尔推出过各式各样的产品和服务,但亚马逊的第一个硬件产品Kindle毫无疑问最能够代表他们的理念。

在此之前,没有人想过这个看上去平淡无趣、只能用来读书的平板机器有什么用。

Lab126成立之初的主要目标,就是研发电子阅读器Kindle,实验室内部也称Kindle为Project A。

实验室名字的灵感源于亚马逊(Amazon)的字母表:1代表字母A,26代表Z。

2004年,亚马逊总裁杰夫贝索斯要求刚刚组建起来的Lab126做出“简单轻用”的Kindle。

三年后,Kindle在2007年秋季正式发售。尽管当时Kindle的售价高达399美元,但依然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就全部卖光,这给当时的电子阅读器市场打了一剂强行针。

让Kindle赢得市场的关键是:它不但解决了所有围绕在电子阅读器的痛点,而且还实现了一本纸质书所没有的功能,让Kindle成为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产品。

而在之后的七年里,Lab126每年都会推出Kindle的迭代。如今,用户已经可以在Kindle系列中找到任何一款适用的产品:最受欢迎的、也是性价比最高的Kindle Paperwhite;更加轻便、屏幕清晰度更高的Kindle Voyage;以及“买Kindle,富一生,付出多少都值得”的Kindle Oasis。

kindle oasis

Kindle带给亚马逊的不仅仅是收入上的增长:

一方面,它让亚马逊在消费级电子产品市场里有了和苹果、三星叫板的底气。2011年,在和苹果iPad的大战中,亚马逊推出的平板电脑Kindle Fire一度让亚马逊的Android网络流量份额在智能手机制造商中名列前茅。

另一方面,尽管Kindle无法取代纸质书,但是让电子书逐渐成为比纸质书更受欢迎的选择。2011年,亚马逊上电子书的销量就已经超过了纸质图书。

然而,就当Lab126踌躇满志准备在下一个项目中大干一场时,Kindle的成功掩盖了一个问题:电子阅读器只是千千万万消费级电子产品中的一个简单设备。比起亚马逊之后更宏大的目标,Kindle的成功不完全具有借鉴意义。

2

强龙难压地头蛇

2015年,贝索斯在总结Fire Phone的失败时说,“在发明新事物时,失败往往不可避免。”但说到底,这只是贝索斯的一句自我安慰,它无法平息投资人的愤怒,甚至都无法说服贝索斯自己。

这款贝索斯认为可以和iPhone对抗的智能手机,在推出仅仅一年后就停止生产,大量手机在库存中滞销,公司据悉损失1.7亿美元……

一时间,人们都在问:那个造出Kindle的Lab126,怎么了?

时间拨回2010年,代号“Tyto”的Project B项目启动,目标是造出一款属于亚马逊的智能手机。

原因很简单:隔壁家的苹果已经推出了iPhone 4,移动时代的大潮不允许贝索斯和他的亚马逊连一款属于自己的手机都没有。让用户从iPhone或者三星手机中登录亚马逊软件或者Kindle?不存在的!

2010年才开始研发手机的亚马逊已经晚了一步,鉴于iPhone手机已经过于强大,亚马逊只有从技术厚度上出发。从这一刻开始,亚马逊手机的设计核心从“服务消费者,以用户体验优先”变成了“怎么黑科技怎么搞。”

按照Lab126项目里员工的话说,“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为顾客打造手机,我们是在为贝索斯打造手机,贝索斯左右了每一个关键决策,这让团队开始试图预测贝索斯的喜好和反应。”

这款手机最终呈现出的功能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贝索斯的个人喜好。最大的两个卖点:一是动态3D显示功能。在特定的应用支持下,当用户头部和眼球移动时,会呈现出不同的景深和位移,模拟出物理世界中的显示效果;

二是Firefly,能够自动读取电视节目台词或者歌曲,向你提供亚马逊在线内容的链接;

扫描绘画和书籍,会向你提供维基百科和亚马逊书店的链接;扫描实体商品,例如一罐洗衣粉,你能够看到与亚马逊的比价;

扫描一本杂志,Firefly能够分辨出它的餐厅广告,甚至还能够识别出上面的订座电话……

然而,这些听上去吸引人的功能并不能成就一款手机。相反的,它背后的应用生态是最重要的,而这是抛弃了谷歌安卓系统的Fire Phone所没有的。

亚马逊利用Android开源特性做出了自己的Fire OS,然而这款系统却无法使用Google系应用。Google Play里有超过100万款应用,但亚马逊商店则不足20万款。

Lab126内部在研发之初对Fire Phone的方向就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但考虑到多年来亚马逊以及Kindle的成功,那些不同的声音选择相信了贝索斯的品味。

说到底,Lab126的确造出了一款好手机,这些功能放到现在依然前卫,要知道,谷歌手机直到2017年才实现了图像识别功能Google Lens。只不过,它并不是一款人们特别需要的手机。

贝索斯希望通过Fire Phone为亚马逊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但专注于高端产品不是亚马逊的特点。如同一位Lab126的高管说的那样,”我们很难与Apple竞争,最大的障碍是品牌问题:苹果的目标是高端优质用户,而我们的客户想要一个在合理价格范围内的好产品。”

当人们开始质疑Lab126是否有能力做出高端的消费级产品时,Lab126很快就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

3

翻身农奴把歌唱

如今的Echo是目前市面上最成功的智能音箱,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

它的意义在于:开创了人工智能时代,在手机之后的第二个智能载体,在“家”这个应用场景里实现人机互动的同时作为物联网的终端控制设备。

对于许多喜欢Echo的人而言,用一个不高的价格买一款能够播放音乐的音箱,同时还能享受诸如:预报天气、播报新闻、网上购物、甚至聊天的功能,简直是太划算了!

Echo系列音箱

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Echo作为公司内部的Project D并不被受重视,直到Fire Phone的失败以及Lab126内部Project C(有关AR的家庭设备)的流产,Echo才被提上了首位。

事实上,Fire Phone的失败反而成全了Echo。在2014年,利用智能语音系统和终端设备进行交互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苹果在2011年就有了Siri,只不过“语音交互+手机”似乎不是一个理想的应用场景。

相比打开iPhone上的Siri然后按住按钮下达语音命令,在卧室里直接和一个音箱聊天听上去更省事儿。

Lab126也因此花了不少功夫:比如加入了最重要的远场语音识别,让用户在离音箱3-5米的位置依然可以被清楚地识别出语音指令;

同时,Echo圆柱形的外形也不同于当时市面上流行的长方形产品设计,内部的麦克风阵列也让之后大部分的竞品争相模仿。

而在2015年,经历这一场手机的失利后,总裁泽尔对Lab126进行了一次有效的清洗和重组。

Lab126的数字产品副总裁和Fire TV、Echo项目的领导者先后离开了公司,之前负责监督该公司Kindle产品系列的David Foster负责Lab126的高级技术小组,探索新产品。工程副总裁Lindo St. Angel现在负责Lab126的运输和开发现有产品。

就在五年前,Lab126只拥有大约100名员工,每当Lab126开始研发新产品时,它都会聘请新的产品负责人,组建新的项目小组,每个新产品都被当做初创公司一样运行。

这种方式可能在Lab126规模较小并且有机增长时有效,但随着Lab126规模的扩大,不同小组之间变得更加孤立。

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在Kindle团队中,一度有四到五位负责人,他们都觉得自己是管事儿的人,但都没有真正做到。这导致执行延迟以及运营效率低下。重组之后,研发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和Kindle类似,Echo所处的也是一个同样未开发的市场,不成功便成仁。

经历过Fire Phone失败的Lab126在处理Echo上也更独立,因此免不了和贝索斯的冲突。比如,贝索斯一开始推荐使用“Amazon Fire”作为名称,但是Lab126坚持“Echo”;

另外,贝索斯希望Echo的唤醒词是Amazon,但是Lab126工程师们不同意,希望使用一个不同的词以避免音箱的误触发。

Echo原始唤醒词

坚持换来了很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如今Echo和Alexa成为第三方开发者打造各式各样应用的平台。

如今,Alexa拥有超过500种技能,从检查银行余额,到播放Pandora电台,或制作孩子最喜欢的动物声音。 亚马逊甚至保留了客户建议的内部清单,根据人气排名对每一个技能进行排名。

开发者也将Echo和家里的各种设备进行互联:灯泡、家居,甚至哪天你指挥Echo冲马桶硅兔君也不会意外。

让Alexa无处不在,成为了Lab126最新的目标,这也是他们研发Vesta机器人的一大原因:在家里没有Echo的地方,机器人也能起到作用。Lab126内部有一个叫做JR的移动机器人,安装了一个机械臂,专门用来对启用Alexa的设备进行质量保证测试。

这是一个崇高的目标,但Lab126有信心能实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亚马逊

5.9k
  • 亚马逊将投资超40亿美元在智利建立基础设施区域
  • 百事公司与亚马逊网络服务公司达成云服务合作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F8、谷歌I/O之后,亚马逊终于按捺不住了

Lab126向来是亚马逊公司里创意和不拘一格的代表,这才有了像Kindle和Echo这样的革命性产品。

在硅谷的心脏Sunnyvale,位于NASA实验室的隔壁一栋大楼里,3000多名亚马逊员工正在秘密地为这家美国电商巨头研发各种硬件产品。

他们所在的部门,是亚马逊的王牌研发部门Lab126。这里,曾经孕育了电子阅读器Kindle和如今风靡全球的智能音箱Echo家族。

最近,Lab126被推到了公众的视野中,原因是彭博社近日爆料,Lab126正在研发一款家用机器人,项目代号为“Vesta”,已经历时七年,目前进入研发收尾阶段。

根据现有的信息,Vesta将会配备亚马逊的智能语音系统Alexa;将安装摄像头,实现自主导航;Lab126最近一直试图雇佣大量机器人专家;亚马逊员工可能会在年底前开始在家中测试机器人。

家用机器人Vesta

Lab126向来是亚马逊公司里创意和不拘一格的代表,这才有了像Kindle和Echo这样的革命性产品。

如今,Kindle在电子书领域已经占据了65%以上的市场份额,装载了Alexa智能语音交互系统的Echo系列产品也卖了2000多万台。

然而,Lab126也有失败的时候,2014-2015年亚马逊手机Fire Phone惨遭滑铁卢。

2014年6月上市的亚马逊全新手机Fire Phone在短短一年后就被亚马逊喊停,尽管公司从来没有公布过手机的营销量,但从第三方机构依据入网流量所进行的统计来看,Fire Phone的销量没超过5万台,甚至可能不足35000台。

经历过巨大辉煌,也走过事业低谷的Lab126,有着怎样的发展轨迹呢?硅兔君今天带大家一起探究Lab126背后的故事。

1

贝索斯的理念,泽尔的灵魂

你很难简单地用一句话形容拥有3000员工的Lab126是一个怎样的实验室,但是有两个人将他们鲜明的个性注入进这个实验室:

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和格雷格·泽尔(Gregg Zehr)。

贝索斯自然不用多提,他所坚持的“用户至上”、无与伦比的“创造精神”和“学会忍耐”这三条构想,帮助亚马逊在过去的18年里成长为如今美国最值钱的科技公司之一。

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

而Lab126的另一位灵魂人物则是前苹果高管格雷格·泽尔(Gregg Zehr),他极具人格魅力,喜欢演奏吉他,崇尚古典。

他经常在实验室里穿一件斜纹外套戴一条围巾,显得特别优雅和艺术。前Lab126副总裁马克·兰德尔回忆说,当他第一次走进Gregg的家时,他觉得那看起来就像一家苹果商店。

格雷·格泽尔(Gregg Zehr)

Lab126实验室也彰显着泽尔的风格。工业设计工作室内部,桌上放着Apple Cinema Display显示器和戴尔笔记本电脑。Sonos扬声器播放音乐,整个团队会在这样的环境里集思广益,并在墙上挂上情绪板。几乎所有离开Lab126的人都声称,这是一个有趣,轻松和合作的团体。

Lab126内部

尽管贝索斯和泽尔推出过各式各样的产品和服务,但亚马逊的第一个硬件产品Kindle毫无疑问最能够代表他们的理念。

在此之前,没有人想过这个看上去平淡无趣、只能用来读书的平板机器有什么用。

Lab126成立之初的主要目标,就是研发电子阅读器Kindle,实验室内部也称Kindle为Project A。

实验室名字的灵感源于亚马逊(Amazon)的字母表:1代表字母A,26代表Z。

2004年,亚马逊总裁杰夫贝索斯要求刚刚组建起来的Lab126做出“简单轻用”的Kindle。

三年后,Kindle在2007年秋季正式发售。尽管当时Kindle的售价高达399美元,但依然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就全部卖光,这给当时的电子阅读器市场打了一剂强行针。

让Kindle赢得市场的关键是:它不但解决了所有围绕在电子阅读器的痛点,而且还实现了一本纸质书所没有的功能,让Kindle成为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产品。

而在之后的七年里,Lab126每年都会推出Kindle的迭代。如今,用户已经可以在Kindle系列中找到任何一款适用的产品:最受欢迎的、也是性价比最高的Kindle Paperwhite;更加轻便、屏幕清晰度更高的Kindle Voyage;以及“买Kindle,富一生,付出多少都值得”的Kindle Oasis。

kindle oasis

Kindle带给亚马逊的不仅仅是收入上的增长:

一方面,它让亚马逊在消费级电子产品市场里有了和苹果、三星叫板的底气。2011年,在和苹果iPad的大战中,亚马逊推出的平板电脑Kindle Fire一度让亚马逊的Android网络流量份额在智能手机制造商中名列前茅。

另一方面,尽管Kindle无法取代纸质书,但是让电子书逐渐成为比纸质书更受欢迎的选择。2011年,亚马逊上电子书的销量就已经超过了纸质图书。

然而,就当Lab126踌躇满志准备在下一个项目中大干一场时,Kindle的成功掩盖了一个问题:电子阅读器只是千千万万消费级电子产品中的一个简单设备。比起亚马逊之后更宏大的目标,Kindle的成功不完全具有借鉴意义。

2

强龙难压地头蛇

2015年,贝索斯在总结Fire Phone的失败时说,“在发明新事物时,失败往往不可避免。”但说到底,这只是贝索斯的一句自我安慰,它无法平息投资人的愤怒,甚至都无法说服贝索斯自己。

这款贝索斯认为可以和iPhone对抗的智能手机,在推出仅仅一年后就停止生产,大量手机在库存中滞销,公司据悉损失1.7亿美元……

一时间,人们都在问:那个造出Kindle的Lab126,怎么了?

时间拨回2010年,代号“Tyto”的Project B项目启动,目标是造出一款属于亚马逊的智能手机。

原因很简单:隔壁家的苹果已经推出了iPhone 4,移动时代的大潮不允许贝索斯和他的亚马逊连一款属于自己的手机都没有。让用户从iPhone或者三星手机中登录亚马逊软件或者Kindle?不存在的!

2010年才开始研发手机的亚马逊已经晚了一步,鉴于iPhone手机已经过于强大,亚马逊只有从技术厚度上出发。从这一刻开始,亚马逊手机的设计核心从“服务消费者,以用户体验优先”变成了“怎么黑科技怎么搞。”

按照Lab126项目里员工的话说,“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为顾客打造手机,我们是在为贝索斯打造手机,贝索斯左右了每一个关键决策,这让团队开始试图预测贝索斯的喜好和反应。”

这款手机最终呈现出的功能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贝索斯的个人喜好。最大的两个卖点:一是动态3D显示功能。在特定的应用支持下,当用户头部和眼球移动时,会呈现出不同的景深和位移,模拟出物理世界中的显示效果;

二是Firefly,能够自动读取电视节目台词或者歌曲,向你提供亚马逊在线内容的链接;

扫描绘画和书籍,会向你提供维基百科和亚马逊书店的链接;扫描实体商品,例如一罐洗衣粉,你能够看到与亚马逊的比价;

扫描一本杂志,Firefly能够分辨出它的餐厅广告,甚至还能够识别出上面的订座电话……

然而,这些听上去吸引人的功能并不能成就一款手机。相反的,它背后的应用生态是最重要的,而这是抛弃了谷歌安卓系统的Fire Phone所没有的。

亚马逊利用Android开源特性做出了自己的Fire OS,然而这款系统却无法使用Google系应用。Google Play里有超过100万款应用,但亚马逊商店则不足20万款。

Lab126内部在研发之初对Fire Phone的方向就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但考虑到多年来亚马逊以及Kindle的成功,那些不同的声音选择相信了贝索斯的品味。

说到底,Lab126的确造出了一款好手机,这些功能放到现在依然前卫,要知道,谷歌手机直到2017年才实现了图像识别功能Google Lens。只不过,它并不是一款人们特别需要的手机。

贝索斯希望通过Fire Phone为亚马逊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但专注于高端产品不是亚马逊的特点。如同一位Lab126的高管说的那样,”我们很难与Apple竞争,最大的障碍是品牌问题:苹果的目标是高端优质用户,而我们的客户想要一个在合理价格范围内的好产品。”

当人们开始质疑Lab126是否有能力做出高端的消费级产品时,Lab126很快就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

3

翻身农奴把歌唱

如今的Echo是目前市面上最成功的智能音箱,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

它的意义在于:开创了人工智能时代,在手机之后的第二个智能载体,在“家”这个应用场景里实现人机互动的同时作为物联网的终端控制设备。

对于许多喜欢Echo的人而言,用一个不高的价格买一款能够播放音乐的音箱,同时还能享受诸如:预报天气、播报新闻、网上购物、甚至聊天的功能,简直是太划算了!

Echo系列音箱

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Echo作为公司内部的Project D并不被受重视,直到Fire Phone的失败以及Lab126内部Project C(有关AR的家庭设备)的流产,Echo才被提上了首位。

事实上,Fire Phone的失败反而成全了Echo。在2014年,利用智能语音系统和终端设备进行交互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苹果在2011年就有了Siri,只不过“语音交互+手机”似乎不是一个理想的应用场景。

相比打开iPhone上的Siri然后按住按钮下达语音命令,在卧室里直接和一个音箱聊天听上去更省事儿。

Lab126也因此花了不少功夫:比如加入了最重要的远场语音识别,让用户在离音箱3-5米的位置依然可以被清楚地识别出语音指令;

同时,Echo圆柱形的外形也不同于当时市面上流行的长方形产品设计,内部的麦克风阵列也让之后大部分的竞品争相模仿。

而在2015年,经历这一场手机的失利后,总裁泽尔对Lab126进行了一次有效的清洗和重组。

Lab126的数字产品副总裁和Fire TV、Echo项目的领导者先后离开了公司,之前负责监督该公司Kindle产品系列的David Foster负责Lab126的高级技术小组,探索新产品。工程副总裁Lindo St. Angel现在负责Lab126的运输和开发现有产品。

就在五年前,Lab126只拥有大约100名员工,每当Lab126开始研发新产品时,它都会聘请新的产品负责人,组建新的项目小组,每个新产品都被当做初创公司一样运行。

这种方式可能在Lab126规模较小并且有机增长时有效,但随着Lab126规模的扩大,不同小组之间变得更加孤立。

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在Kindle团队中,一度有四到五位负责人,他们都觉得自己是管事儿的人,但都没有真正做到。这导致执行延迟以及运营效率低下。重组之后,研发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和Kindle类似,Echo所处的也是一个同样未开发的市场,不成功便成仁。

经历过Fire Phone失败的Lab126在处理Echo上也更独立,因此免不了和贝索斯的冲突。比如,贝索斯一开始推荐使用“Amazon Fire”作为名称,但是Lab126坚持“Echo”;

另外,贝索斯希望Echo的唤醒词是Amazon,但是Lab126工程师们不同意,希望使用一个不同的词以避免音箱的误触发。

Echo原始唤醒词

坚持换来了很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如今Echo和Alexa成为第三方开发者打造各式各样应用的平台。

如今,Alexa拥有超过500种技能,从检查银行余额,到播放Pandora电台,或制作孩子最喜欢的动物声音。 亚马逊甚至保留了客户建议的内部清单,根据人气排名对每一个技能进行排名。

开发者也将Echo和家里的各种设备进行互联:灯泡、家居,甚至哪天你指挥Echo冲马桶硅兔君也不会意外。

让Alexa无处不在,成为了Lab126最新的目标,这也是他们研发Vesta机器人的一大原因:在家里没有Echo的地方,机器人也能起到作用。Lab126内部有一个叫做JR的移动机器人,安装了一个机械臂,专门用来对启用Alexa的设备进行质量保证测试。

这是一个崇高的目标,但Lab126有信心能实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