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谁造就了“对冲基金之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谁造就了“对冲基金之王”

这本书以约翰·保尔森等人在2007年以前,是如何意识到美国房地产市场、股市存在严重危机,特别是房产抵押信贷债券的实际风险大大超过了主流投资者的预估,从而坚定实施看空操作为主线,详细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金融风暴的制度漏洞、社会心理、监管缺失等方面的原因。

  所评图书:

书名:《史上最伟大的交易》

作者:(美)格里高利·祖克曼

译者:绿窗小语、小小辛巴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4月

 

“这一切毫无道理。照理说,这些人都是聪明人啊。”

2007年初,美国一家对冲基金“保尔森基金”的老板约翰·保尔森迎来了自己盼望已久的市场行情:美国的一些房屋抵押债券的价格开始下降。在他看来,美国房市当时已经迎来了巨大麻烦。信用不良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已经出现问题,各家贷款商焦头烂额,而次级贷款人为了吸引更多的贷款人不惜一再降低已经低得不能再低的贷款标准。

但当时的华尔街,仍然相信2007年又将是一个创造巨大收益的好年头。这年的1月,美林证券巨资收购第一富兰克林金融公司,后者是美国当时规模最大的次贷公司之一,尽管美林证券自己的经济学家也说房价可能下降。摩根士丹利和德意志银行也有几十亿的贷款出借给信用不良的借款人,却还是收购次贷公司。

风险似乎变成了市场根本不关心的事情。也还是在2007年初,美国第二大贷款上新世纪金融公司的收入创下新高,股价不断攀升。新世纪金融公司甚至可以为零首付购房者提供资金,对外的解释是,他们的贷款调查比竞争对手更严密,所以能够更好地抓住商机。

直到2017年2月,因为新世纪公司的许多借款人的还款出现问题,所以该公司被迫赎回其卖给各大银行的贷款,其财务报表上头一年的利润被抵消。对于约翰·保尔森来说,好戏终于开场,“毫无道理”的次贷热潮终于要画上句号了。

约翰·保尔森是2007-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及金融风暴期间,以最高效率赚钱的人,并因此从美国金融市场中的无名小卒变成了所谓的“对冲基金之王”、“赚钱之神”。他在危机以前就疯狂做空美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2007年一年就赚了37年美元,旗下基金最高的回报率是590%;2010年其身家超过了120亿美元。但在此后的数年,约翰·保尔森犯下了他自己几年前所鄙视的那些对于美国股市和房市过度乐观的人所同样的错误,导致旗下基金的业绩空前惨淡,甚至被客户告上法庭,个人财富也极大缩水。另外,2010年美国国会还曾对所谓的高盛“欺诈门”事件开展调查,事件主角同样也是约翰·保尔森。

但2011年以后的惨淡,仍不足以掩盖约翰·保尔森在2007-2009年的巨大斩获:他看空美国房市以及抵押信贷产品的交易,被《华尔街日报》资深专栏作家、前记者格里高利·祖克曼称为“史上最伟大的交易”——这不是因为约翰·保尔森在这笔交易中赚了一大笔钱,所以就是“伟大”,而是以他为代表的对冲基金操盘手,刺破了美国全国乃至全球绝大多数人对于美国房价永远不会下降的虚假预期,证明房市和抵押信贷市场在繁荣的另一面就是惊人的高风险。约翰·保尔森强有力的诠释了凯恩斯等人提出的“动物精神”,即打破市场理论教条的束缚,从现实出发,尊重直觉,从而最大化的利用了市场中多数人的盲目乐观,赚取了惊人财富。

格里高利·祖克曼所著的《史上最伟大的交易》一书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推出。这本书以约翰·保尔森等人在2007年以前,是如何意识到美国房地产市场、股市存在严重危机,特别是房产抵押信贷债券的实际风险大大超过了主流投资者的预估,从而坚定实施看空操作为主线,详细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金融风暴的制度漏洞、社会心理、监管缺失等方面的原因。尽管2007-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已逾10年,但如何防范金融危机、避免金融创新异化为鲁莽冒险是永不褪色、永不过时的关键议题。这也是《史上最伟大的交易》这本书而今以及今后对于读者的价值所在。

《史上最伟大的交易》全书展现了书作者极强的叙事能力,每一章都宛如一幕让约翰·保尔森等主角依次登场,尽展各异的个性和风险观念、投资理念,而这些又使得不同人物在危机到来时迎来了不同的财富结局。

约翰·保尔森是这本书当仁不让的主角,他曾长期是碌碌无闻的小字辈,在危机爆发前,顶住投资者质疑和被主流机构嘲笑等各种压力,不断、反复进行逆市操作,终于在“多米诺骨牌”开始逐次塌下的时候,以对投资原则和常识的坚守,获得了罕见的高收益。

事实上,约翰·保尔森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像他这样在次贷危机以前被排斥的另类、边缘化的对冲基金经理大有人在,如史蒂夫·艾伯曼、格雷格·李普曼等。这些边缘角色,并非天赋异禀,也并非纯粹的离经叛道——约翰·保尔森2011年以后的投资业绩大幅下滑,就证明其智商和投资预见性并没有真的超出他人。约翰·保尔森等人之所以可以在危机到来时成为赢家,就在于2007年以前,他们按照最基本的投资学理论、数学以及最重要的常识,将一点点分散的市场信息收集起来,认定违背市场规律和数学法则的衍生产品及其经营方案,不可能带来真正、长期的投资收益,而是隐藏着巨大隐患。所以,他们得出了一个符合逻辑的推论:建立在虚假的衍生品交易繁荣基础上的地产繁荣、房价攀升、金融市场整体景气现象,都是必然破灭的泡沫。

《史上最伟大的交易》一书书名中的“伟大”,同时也是具有讽刺性的——不是为了讽刺约翰·保尔森,而是曾长期固守经济学教条、极力反对政府加强金融监管甚至反对监管者要求投行履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义务的经济学家们,以及“利令智昏”的投行机构。书作者对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界和华尔街合谋催生“反监管”、“去监管”政策模式给予了严厉批评。

在次贷危机前,全球金融衍生品金额就已达数百万亿美元之巨,且仍呈现出规模上继续膨胀的趋势,已经是同期全球GDP的12倍,资产泡沫已经超出市场参与者以及“反监管”、“去监管”政策设计者的想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彼时,除了约翰·保尔森等个别“傻瓜”,绝大多数人都相信不存在所谓的致命风险。这样的倨傲、固执和盲从,在过去历次金融危机之前都成为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形态,却周而复始的一次次重复、后次比前次更大规模的重复,确实是值得金融监管政策、金融市场秩序等多方面的参与者认真思考的命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谁造就了“对冲基金之王”

这本书以约翰·保尔森等人在2007年以前,是如何意识到美国房地产市场、股市存在严重危机,特别是房产抵押信贷债券的实际风险大大超过了主流投资者的预估,从而坚定实施看空操作为主线,详细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金融风暴的制度漏洞、社会心理、监管缺失等方面的原因。

  所评图书:

书名:《史上最伟大的交易》

作者:(美)格里高利·祖克曼

译者:绿窗小语、小小辛巴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4月

 

“这一切毫无道理。照理说,这些人都是聪明人啊。”

2007年初,美国一家对冲基金“保尔森基金”的老板约翰·保尔森迎来了自己盼望已久的市场行情:美国的一些房屋抵押债券的价格开始下降。在他看来,美国房市当时已经迎来了巨大麻烦。信用不良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已经出现问题,各家贷款商焦头烂额,而次级贷款人为了吸引更多的贷款人不惜一再降低已经低得不能再低的贷款标准。

但当时的华尔街,仍然相信2007年又将是一个创造巨大收益的好年头。这年的1月,美林证券巨资收购第一富兰克林金融公司,后者是美国当时规模最大的次贷公司之一,尽管美林证券自己的经济学家也说房价可能下降。摩根士丹利和德意志银行也有几十亿的贷款出借给信用不良的借款人,却还是收购次贷公司。

风险似乎变成了市场根本不关心的事情。也还是在2007年初,美国第二大贷款上新世纪金融公司的收入创下新高,股价不断攀升。新世纪金融公司甚至可以为零首付购房者提供资金,对外的解释是,他们的贷款调查比竞争对手更严密,所以能够更好地抓住商机。

直到2017年2月,因为新世纪公司的许多借款人的还款出现问题,所以该公司被迫赎回其卖给各大银行的贷款,其财务报表上头一年的利润被抵消。对于约翰·保尔森来说,好戏终于开场,“毫无道理”的次贷热潮终于要画上句号了。

约翰·保尔森是2007-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及金融风暴期间,以最高效率赚钱的人,并因此从美国金融市场中的无名小卒变成了所谓的“对冲基金之王”、“赚钱之神”。他在危机以前就疯狂做空美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2007年一年就赚了37年美元,旗下基金最高的回报率是590%;2010年其身家超过了120亿美元。但在此后的数年,约翰·保尔森犯下了他自己几年前所鄙视的那些对于美国股市和房市过度乐观的人所同样的错误,导致旗下基金的业绩空前惨淡,甚至被客户告上法庭,个人财富也极大缩水。另外,2010年美国国会还曾对所谓的高盛“欺诈门”事件开展调查,事件主角同样也是约翰·保尔森。

但2011年以后的惨淡,仍不足以掩盖约翰·保尔森在2007-2009年的巨大斩获:他看空美国房市以及抵押信贷产品的交易,被《华尔街日报》资深专栏作家、前记者格里高利·祖克曼称为“史上最伟大的交易”——这不是因为约翰·保尔森在这笔交易中赚了一大笔钱,所以就是“伟大”,而是以他为代表的对冲基金操盘手,刺破了美国全国乃至全球绝大多数人对于美国房价永远不会下降的虚假预期,证明房市和抵押信贷市场在繁荣的另一面就是惊人的高风险。约翰·保尔森强有力的诠释了凯恩斯等人提出的“动物精神”,即打破市场理论教条的束缚,从现实出发,尊重直觉,从而最大化的利用了市场中多数人的盲目乐观,赚取了惊人财富。

格里高利·祖克曼所著的《史上最伟大的交易》一书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推出。这本书以约翰·保尔森等人在2007年以前,是如何意识到美国房地产市场、股市存在严重危机,特别是房产抵押信贷债券的实际风险大大超过了主流投资者的预估,从而坚定实施看空操作为主线,详细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金融风暴的制度漏洞、社会心理、监管缺失等方面的原因。尽管2007-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已逾10年,但如何防范金融危机、避免金融创新异化为鲁莽冒险是永不褪色、永不过时的关键议题。这也是《史上最伟大的交易》这本书而今以及今后对于读者的价值所在。

《史上最伟大的交易》全书展现了书作者极强的叙事能力,每一章都宛如一幕让约翰·保尔森等主角依次登场,尽展各异的个性和风险观念、投资理念,而这些又使得不同人物在危机到来时迎来了不同的财富结局。

约翰·保尔森是这本书当仁不让的主角,他曾长期是碌碌无闻的小字辈,在危机爆发前,顶住投资者质疑和被主流机构嘲笑等各种压力,不断、反复进行逆市操作,终于在“多米诺骨牌”开始逐次塌下的时候,以对投资原则和常识的坚守,获得了罕见的高收益。

事实上,约翰·保尔森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像他这样在次贷危机以前被排斥的另类、边缘化的对冲基金经理大有人在,如史蒂夫·艾伯曼、格雷格·李普曼等。这些边缘角色,并非天赋异禀,也并非纯粹的离经叛道——约翰·保尔森2011年以后的投资业绩大幅下滑,就证明其智商和投资预见性并没有真的超出他人。约翰·保尔森等人之所以可以在危机到来时成为赢家,就在于2007年以前,他们按照最基本的投资学理论、数学以及最重要的常识,将一点点分散的市场信息收集起来,认定违背市场规律和数学法则的衍生产品及其经营方案,不可能带来真正、长期的投资收益,而是隐藏着巨大隐患。所以,他们得出了一个符合逻辑的推论:建立在虚假的衍生品交易繁荣基础上的地产繁荣、房价攀升、金融市场整体景气现象,都是必然破灭的泡沫。

《史上最伟大的交易》一书书名中的“伟大”,同时也是具有讽刺性的——不是为了讽刺约翰·保尔森,而是曾长期固守经济学教条、极力反对政府加强金融监管甚至反对监管者要求投行履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义务的经济学家们,以及“利令智昏”的投行机构。书作者对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界和华尔街合谋催生“反监管”、“去监管”政策模式给予了严厉批评。

在次贷危机前,全球金融衍生品金额就已达数百万亿美元之巨,且仍呈现出规模上继续膨胀的趋势,已经是同期全球GDP的12倍,资产泡沫已经超出市场参与者以及“反监管”、“去监管”政策设计者的想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彼时,除了约翰·保尔森等个别“傻瓜”,绝大多数人都相信不存在所谓的致命风险。这样的倨傲、固执和盲从,在过去历次金融危机之前都成为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形态,却周而复始的一次次重复、后次比前次更大规模的重复,确实是值得金融监管政策、金融市场秩序等多方面的参与者认真思考的命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