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两大约会社交软件Tinder和Bumble又怼上了。
先是Match Group(Tinder的母公司)起诉Bumble侵犯其专利和商标权,滥用商业机密。
接着Bumble反诉Match Group模仿其核心功能,要求Match Group赔偿4亿美元。
消息一出,两个软件的用户瞬间炸开了锅。显然Tinder和Bumble虽能在用户的手机中和平共处,但现实中,两方却是互相伤害的不亦乐乎。
其实两家公司的恩怨纠葛早就开始了!而这场纠葛绕不开一个关键人物,也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又美又厉害、想要什么全都自己争取的前Tinder联合创始人,Bumble现任创始人兼CEO 惠特尼 沃尔夫(Whitney Wolfe)。
2012年,22岁的惠特尼与另外三位创始人启动了Tinder约会应用程序项目。没过多久,她就升任Tinder的营销副总裁,据说Tinder火焰Logo的灵感来自惠特尼父亲在蒙大拿州小屋的壁炉。
然而,短短两年后,惠特尼就被迫离开了Tinder。努力工作并为Tinder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惠特尼遭到了来自老板的长期性骚扰。
在与自己的上司男友分手后,惠特尼不断地被诋毁、被威胁。一年以后,就被撤销了「联合创始人」的称号,不仅如此,她还遭受到前男友的辱骂和长达18个月的性骚扰。
遭受爱情事业双重滑铁卢的惠特尼,每天几乎吃不好,睡不好,焦虑不安,在遭受网上激烈的抨击后,她删掉了推特账号,回到了家乡德克萨斯州,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
再次出发的惠特尼,将创造什么惊喜呢?
1
女子力第一步:
创新,我们不比男人差!
在饱受争议期间,为了抚平创伤,她开始设计一个女性专用的社交网络 Merci,她说:“在这个社交网络中,我们不看外表,只关注女性的个人魅力。”
“我一直设想有这样一种场景,对面的小伙子没有我的号码,但我却有他的。如果女孩子们有感觉,就让她们主动发出约会短信。如果她们没感觉,配对就在 24 小时后自动消失,就像灰姑娘的南瓜和马车。这就好比大家在跳 Sadie Hawkins,女孩子拥有优先选择舞伴的权利。”
惠特尼对女性用户的需求有着极强的洞察力,当时超过 90% 的在线约会公司都已在竞争中倒闭,但她却发现了另一个创业机会,超过 10% 的女性用户愿意每月支付 9.99 美元获得额外服务,例如让应用判断某对象是否值得建立联系等。(据投资公司杰富瑞集团(Jefferies Group)的一份报告显示,Tinder 中只有 5% 左右的用户愿意为类似的服务付费。)
Bumble的设计思路是:从线上聊天到线下约会全部都由女性做主!由女性用户选择对异性是否产生好感,也必须由女性先发起聊天,决定是否要建立交往;避免让女性看到未经接受就发来的不雅照片,还借鉴了线上流行的照片模糊化技术。
除此之外,Bumble还衍生出了其他产品。一个叫做Bumble BFF,侧重在女性之间建立友谊;另一个叫做Bumble Bizz,意在打造女士优先的人际社交网络。
惠特尼说:“我们想要解决网络中存在的色情服务和性别歧视,我们认为我们有机会改变这一现状。”
聪明如她还懂得把握商机,在2018年3月7日Bumble与洛杉矶快船队达成球衣广告合作,这份合约为期三年,总金额约2000万美元。
快船方面还称:Bumble的logo印在球衣上是一种“附权勋章”,他们承诺将由此推广性别平等的理念。
惠特尼对此表示:“以前从未有一个强大职业体育团队以这种方式与Bumble这样的女性驱动品牌合作。双方将会拓展他们的业务,包括为工作的女性建立起一个强大的互助网络。”
2
女子力第二步:
善用性别优势!
从Tinder离开没多久,惠特尼就收到了一封来自俄罗斯的陌生邮件,发邮件的人叫做安德烈·安德烈夫(Andrey Andreev)。
安德烈夫生于莫斯科,在伦敦长大,2006 年创办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线交友网络 Badoo,注册用户超过 3.6 亿,遍及 190 个国家。
原来在第一次见到惠特尼后,安德烈夫就被她的激情和活力吸引了,并且希望让她来Badoo 当首席营销官。可惠特尼当时还在Tinder,就没有给他机会。
当她陷入争议时,安德烈夫的团队给她的律师发了封邮件,希望她能在这场纠纷中取得胜利,也表示愿意与她共事。
但惠特尼当时说:“我不会受雇于人了,我要自己创办一家公司,我也不想搞什么约会社交。”
安德烈夫却坚持邀请惠特尼加入,希望把她在营销和品牌塑造方面的天赋与他拥有的基础设施、资本和资源相互融合。
安德烈夫的再三邀请打动了惠特尼,当她把自己计划做一款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交软件的想法说给安德烈夫后,安德烈夫认为这非常符合女性用户的需求,于是他们决定研发出一款以“Lady First”为核心功能的约会app!
Bumble也就由此诞生!
这款产品正如它的名字,如蜂巢和蜜蜂一样占领约会市场, 2014 年 12 月推出,第一个月就获得了 10 万多的下载量,至今拥有接近3000多万的用户,短短不到4年就跻身全美生活App榜单的第2名,直逼排名第一的Tinder。
Bumble评级
安德烈夫与惠特尼的合作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惠特尼负责提供点子和运营方案,安德烈夫凭借他在 Badoo做了十年的 AB 测试经历,对各种盈利方案有效性的了解,创造出了约会市场中无可匹敌的产品。
有了Badoo 提供的数据和资料,Bumble很快就顺利开启了内置购买功能。同时,资本力量的推动也加快了Bumble的增长速度。
3
女子力第三步:
坚持自己,决不让步!
“被解雇”后不久,惠特尼毫不客气地将Tinder告上法庭,将前男友那些不堪入目的威胁信息作为起诉材料,以性骚扰为由起诉了对方。因为她坚决的态度,不仅漂亮地赢得了官司,还获得了一百多万美元的赔偿。
后来惠特尼创业成功,作为Bumble创始人的她由此成为亿万富翁,分别在2017年、2018年连登福布斯30under30的榜单,第一次登榜时她才28岁!
但Bumble的快速发展,逐渐撬动了Tinder的奶酪。
最新的数据表明,Bumble月访问增长量为1.9%,而Tinder却在下滑4.42%;在美国Bumble的网站排名为35,907,Tinder为1,170,同比高出34,737,同时月访问量也高出10%。
Bumble
Tinder
作为Tinder的母公司Match Group坐不住了,试图收购Bumble(Match Group构建了一个在线约会帝国,它还拥有PlentyOfFish, match.com, HowAboutWe and OkCupid等多款产品。)
早在2017年夏季,Tinder就向Bumble开出了4.5亿的收购邀约,但被惠特尼拒绝了。据福布斯称,Match于2017年秋季再次接触Bumble,尽管给出了超过10亿美元的估值,但同样被拒绝了。
2018年3月,Match开始起诉Bumble 侵犯专利权和滥用知识产权,指控Bumble模仿Tinder的功能,Tinder的名字、品牌和外观均遭到Bumble不同程度的抄袭。
该诉讼还声称:“两名前Tinder的员工现在在为Bumble工作,他们复制了Tinder的设计元素,并将其用于竞争对手的应用程序。”
Bumble很快就做出反击。首先发表了一篇公开信,从创始人惠特尼作为女性创始人的角度声明自己绝不会因为畏惧男权受到威胁,赢得了一波好感;3月28日,反过来又提起了对Match Group的诉讼,指控Match企图通过诋毁Bumble吓跑它的投资者,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要求对方赔偿4亿美元的损失费。
惠特尼有一句话:
You can kill the confidence, but you cannot kill the ambition.
在这场长达4年的战争中,惠特尼经历了被性骚扰,被赶出公司,现在又被起诉的种种打击,屡遭攻击的她屡次反击,哪怕被打倒也不放弃,也要重新站起来!
她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女子力,
不畏打压,也不怕威胁,
无论遇到多大的阻碍,
都勇敢坚强地面对,
也期待她能在新的风波中力挽狂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