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11日电影上映开始,朋友圈的漫威粉就持续刷屏。要么是在吐槽买不到票,要么就是痛哭流涕地痛惜自己英雄。显然《复仇者联盟3》(以下简称“复联3”)在大场面、大阵容的原始配方上,添加了许多煽情的元素。
在整个刷屏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就是所有的漫威粉都保持着高度的默契,不舍得轻易剧透。
我想这是漫威粉对超级英雄IP,长期以来的追捧与热爱所延伸出来的同理心。到底是怎样一部神奇的电影,能让粉丝爱得如此克制?
因为热爱,所以而克制
“喜欢是放肆,但爱是克制”这句话用在漫威粉的身上最合适不过,本次复联3国内上线时间比全球首映时间晚了整整半个月,这是漫威电影在内地首次因翻译问题未能全球同步。这对于观众而言,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毕竟晚了十多天,才能看到漫威的亲儿子“灭霸”。
然而粉丝在等待中表现得十分克制,大家似乎保持着默契。这部150分钟的电影就像一顿超级大餐,没人舍得直接撕下那层面纱,而是更愿意守在餐桌前翘首以待。这种现象在漫威粉的交流群最能体现,一旦有粉丝在群里剧透,就会在众人的鄙视中“走人”。
这种像小孩一样为守住一份惊喜而执着的情怀,在成人的世界已经尤为难得。最令我感动的是,这种为其他人守住惊喜的欲望,竟然能延伸到朋友圈。漫威粉的克制表现出了一种成熟的热爱。
IP内容的持续升级
为什么一部科幻动作片,粉丝看完会哭倒一片?因为在内容上复联3打出了感情牌,四两拨千斤地煽,泪点一波接一波。正如网友调侃,看完出来感觉是为英雄披麻戴孝来的。一部科幻动作添加情感元素其实存在风险,但从口碑上来看粉丝是买账的。
豆瓣上复联系列的评分:复联第一部:7.1分,复联2:8.0分,目前复联3:8.6分,是该系列中分数最高。随着好口碑的持续发酵,复联3票房会有一波大吸金,目前猫眼票房实时预测是23.40亿。
在故事的处理上,复联3要在150分钟的电影里,统一10年来19部电影所描绘的漫威宇宙,再把76个角色合理地装进故事里,还融入漫威式的段子和笑点,这对导演罗素兄弟是极大的挑战。
而对于电影本身,众多IP的大集和,让影片能更全面覆盖不同年龄段,不同爱好的粉丝群体。根据猫眼观众评分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复联3几乎是男女老少通吃,评分保持8.4-8.9高分区间。
▲ 数据来源:猫眼观众评分
独特的“彩蛋”营销
除了电影正文被漫威粉所追捧,漫威电影的彩蛋惊喜,也正在称为电影宣传带来点睛之笔。早在今年3月份,电影《黑豹》就以全球13亿美元的票房成绩,为漫威打响新年第一枪。
正当市场还在对《黑豹》吸金能力赞叹不已时,各种彩蛋已开始为接下来更大的“局”埋下伏笔,目的就是引出漫威布局十年的巅峰之作《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
独特的彩蛋文化,在为更大的“坑”埋下伏笔时,也带给了粉丝更大的想象空间。围绕“彩蛋”所带来的讨论与猜测,成功触发了粉丝的二次传播,这对正在上映的影片还是下一步电影都起到非常好的宣传作用,可谓一举双得。
同时,从“彩蛋”营销的运用,也让我们看到了,漫威电影制作体系的成熟,只有成熟的制作团队才能规划好如此长周期的电影制作,也这正是这份规划保证着漫威电影的质量。
追问:为什么国内没有系列大IP?
为什么我们没有像复联这样系列化超级IP?因为国内不论电影和电视剧,都有一条不成文规矩,那就是热门IP拍第二部必定扑街。
今年春节档的《捉妖记2》豆瓣评分5.0分、《西游记之女儿国》4.5分,都是属于系列IP的续集。《捉妖记》第一部上映的时候,更是让我们看到国内电影IP的想象力,然而第二部就告诉我们:以前是想多了。
这些曾经名利双收的电影,到了第二部的制作上,往往急于借风吸金。资本的涌入,让导演执着于追求表面意义的“大片”,特效盲目炫酷、流量明星加持、过度营销,而在故事情节、IP形象等方面缺乏精敲细琢,最终导致剧情走向狗血、IP让步于巨星的尴尬境地。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少人会为烂片买单。电影在口碑出现下滑之后,往往也会导致票房的雪崩,之前的《奇门遁甲》、《爵迹》等巨资打造的大片都因口碑而血本无归。相反的,好作品能引发口碑爆裂,票房会在一路上涨实现逆袭,比如春节档《红海行动》,从口碑发酵到完美逆袭仅用了一天。
无论是今天的《复联3》还是以往爆款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傻钱多速来”的逻辑早就过时了,只有好的作品才有可能成为现象级的爆款。
观众的逐渐成熟,正在倒逼电影人要沉下心来打磨优质的电影作品。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市场能沉淀出像漫威这样系列化的超级IP,也许会是新的开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