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碱性体质更健康?揭开“酸碱体质”的真面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碱性体质更健康?揭开“酸碱体质”的真面目

人体的pH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趁着夏天完全到来之前,仿佛各种商家又要开始新的一波“抢钱”攻势,之前已经平息下去的“酸碱体质”这种说法,好像又开始有点抬头的意思,就连小编的麻麻都特地发微信来说少吃肉,这玩意儿会让身体产酸,对身体不好!

正确的话说几次都不嫌多:酸碱体质这种说法,本来就站不住脚!

人体体液呈碱性,表明你是碱性体质?错!

“酸碱体质”这种说法表示:人体体液pH值处于7.35~7.45 这种弱碱状态是最健康的,但大多数人于生活习惯不好、周围环境差,体液的pH值在7.35 以下,这些人的体质就处于“弱酸性”,属于酸性体质。

可能稍微有点常识的朋友,看到这句话之后就会微微一笑。

是,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的pH值是在7.35~7.45这个范围内,这个范围是属于弱碱性也是没错,可谁说血液能完全代表“体液”的?

除了血液之外,正常尿液的pH值为4.6~8.0,平均为6.0呈现弱酸性;正常唾液的pH值为6.6~7.1,按照上面的算法,也算是“弱酸性”;正常胃液的pH值约为0.9~1.5,算得上是强酸性了……

正常人在正常情况下,都做不到“体液”呈弱碱性,又何谈“碱性体质”是健康的呢?

人体pH值,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

人体的pH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我们人体有一套非常完善的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的装置,比如肾脏能够通过尿液,排出身体中产生的多余酸性物质;而呼吸的过程中产生的“酸”,会随着呼吸过程被逐渐排出;大量运动后产生的“乳酸”,也会被逐渐分解后排出……人体通过一系列相互配合的奇妙机制,能够保障内环境的酸碱平衡,不用我们自己手动调控。

食物的酸碱性,改变不了身体的“酸碱性”

很多人也会把含有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的食材称作是“酸性食物”,这些食物吃进去之后,会产生很多含氮、碳、硫、氯、盐等形成酸根留在体内。

这么一来,柠檬、橙子等味道比较酸的水果,反而变成了“碱性食物”,属于酸性食物的则像是肉类、蛋、米饭、糖……

这些食物进入我们体内之后,在胃肠道内进行消化、分解后,分解出来的微量因素,有一部分会被人体所利用,一旦达到了需求量,不能被利用的部分就会直接被排出体外,也不会“囤积”在体内,影响我们人体的酸碱性。

(全文完)

来源:互动百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碱性体质更健康?揭开“酸碱体质”的真面目

人体的pH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趁着夏天完全到来之前,仿佛各种商家又要开始新的一波“抢钱”攻势,之前已经平息下去的“酸碱体质”这种说法,好像又开始有点抬头的意思,就连小编的麻麻都特地发微信来说少吃肉,这玩意儿会让身体产酸,对身体不好!

正确的话说几次都不嫌多:酸碱体质这种说法,本来就站不住脚!

人体体液呈碱性,表明你是碱性体质?错!

“酸碱体质”这种说法表示:人体体液pH值处于7.35~7.45 这种弱碱状态是最健康的,但大多数人于生活习惯不好、周围环境差,体液的pH值在7.35 以下,这些人的体质就处于“弱酸性”,属于酸性体质。

可能稍微有点常识的朋友,看到这句话之后就会微微一笑。

是,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的pH值是在7.35~7.45这个范围内,这个范围是属于弱碱性也是没错,可谁说血液能完全代表“体液”的?

除了血液之外,正常尿液的pH值为4.6~8.0,平均为6.0呈现弱酸性;正常唾液的pH值为6.6~7.1,按照上面的算法,也算是“弱酸性”;正常胃液的pH值约为0.9~1.5,算得上是强酸性了……

正常人在正常情况下,都做不到“体液”呈弱碱性,又何谈“碱性体质”是健康的呢?

人体pH值,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

人体的pH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我们人体有一套非常完善的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的装置,比如肾脏能够通过尿液,排出身体中产生的多余酸性物质;而呼吸的过程中产生的“酸”,会随着呼吸过程被逐渐排出;大量运动后产生的“乳酸”,也会被逐渐分解后排出……人体通过一系列相互配合的奇妙机制,能够保障内环境的酸碱平衡,不用我们自己手动调控。

食物的酸碱性,改变不了身体的“酸碱性”

很多人也会把含有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的食材称作是“酸性食物”,这些食物吃进去之后,会产生很多含氮、碳、硫、氯、盐等形成酸根留在体内。

这么一来,柠檬、橙子等味道比较酸的水果,反而变成了“碱性食物”,属于酸性食物的则像是肉类、蛋、米饭、糖……

这些食物进入我们体内之后,在胃肠道内进行消化、分解后,分解出来的微量因素,有一部分会被人体所利用,一旦达到了需求量,不能被利用的部分就会直接被排出体外,也不会“囤积”在体内,影响我们人体的酸碱性。

(全文完)

来源:互动百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