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建筑,曾以东方为傲
从公元8世纪的盛唐开始,东方就一直是世界的中心。而在1000年后的17-18世纪,丝绸、瓷器、茶叶等引发中国热,更开启欧洲人效仿的风潮。尤其是在东方建筑艺术方面,风靡世界,欧洲诸国帝王纷纷仿造。法国路易十四国王在凡尔赛修建了富有中国情调的特里亚农宫;腓特烈大帝在无忧宫中修建中国楼;威廉姆·钱伯斯修建了欧洲第一座中国式花园别墅——逑园。东方建筑声名远扬,那时的中国,伟大而自信。
西学东渐,失落的东方精神
当时间的车轮来到近代的中国,这种自信已渐渐消失殆尽。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人们似乎渐渐忘记了,我们究竟在追寻怎样的生活。于是,纵观国内的高楼建筑、大厦商铺,尽管没有外国开发商参与建设,但名称却泛滥着一种“西方化”情结,那便成了“我们住在地中海风情的洋房里,幻想自己在托斯卡纳;我们住在法式的别墅里,幻想自己过的是欧洲贵族生活;我们在中国的土地上,假装自己在纽约,在巴黎,在伦敦。”建筑,是一种美的呈现,更是一种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社区,是家的延伸,更是无数美好的碰撞与交集,属于东方的家文化,却在这西风东渐的过程中,逐渐失落。
大国崛起,世界向东方
15年前,爱尔兰RTE国家电视台的导演来到重庆,看到金科·中华坊的第一眼,便兴奋地大叫:“就是这里了!”这位导演所在的摄制组是专程从法国来华拍摄纪录片《中国》的,而中华坊,是他看到最中国的建筑。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中式色彩出现在国际品牌与豪宅设计中。如塑造了重庆全新人居标杆的金科•九曲河、风靡全国的泰禾院子系列、超过4亿/栋的拙政别墅、以及懋源•钓云台、星河湾国宅等,新东方风格豪宅已成为中国当代层峰人士的共同选择。
(效果图)
新东方建筑,为时代风骨而来
当代,东风西渐,乔布斯在东方的“禅”中淬炼出苹果的“简”,梁思成大师也曾提出“中而新”为上品、“西而新”为次、“中而古”再次、西而古”为下品的设计思想。所谓“中而新”,就是对东方建筑的创新运用。在新东方建筑中,围绕天人合一、包容、内敛、合和等东方哲学,通过建筑形制、山水园林、门厅礼仪等方面营造出静谧和安详之美,而这些,刚好是当代中国人迫切需要的文化归属感与传统居住的现代演绎,可以说在适宜东方人居住上,新东方建筑要比那些“罗马巴黎”风,绝对更适合中国人。
建筑形制,化繁为简
建筑的坚固与东方美学的柔美相结合,缔造一种刚柔并济的人居美境。通过精工细节,强调材质、颜色的均匀对比,在形体上通过建筑檐口、石材、格栅等端头收口部位的处理,力求化繁为简,并遵循对称传统,整体上呈现大气敦厚之美。
山水园林,顺应自然
新东方风格园林,取“山水自然画作”为造园蓝图,用现代审美将雍容雅致的东方文化气质,融于恢弘大气的园林之中,并糅合新中式元素装饰,如特色水景、景墙、特色灯柱等此地铺排,以情趣为主,堆山理水、借景造物,自然彰显大家礼制风范。
门庭礼仪,万千威仪
门第之尊,将东方世家大族门风的典雅与威仪集于一身,以大门为焦点,形成前场景观和后场景观,严格的中轴对称,庄重的仪式感,适度的序列感,以显赫端仪的门第礼序,敬重世家生活,彰显家族威仪。
传承数千年的底蕴,新东方建筑也已悄然站在世界美学之巅,无时无刻的在激发人们对东方韵味的向往。东方美学建筑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崛起,演绎着一个东方大国的居住文明,让世界重新向往东方。
界面新闻楼市重庆站出于传递商业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文中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读者使用该信息应谨慎并核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