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死扛、滑点、拒单、爆仓……我肯定又被黑平台盯上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死扛、滑点、拒单、爆仓……我肯定又被黑平台盯上了

在中国零售外汇市场,没有现行统一的监管体系,对于平台的优劣正规与否,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尺去衡量。

年少时候,站在命运的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选择开始做外汇交易,入了第一笔金,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记得很清楚,实盘操作的第一单是盈利离场的,于是自我膨胀,长线持有订单,多数时候是亏损,你选择了加仓、频繁交易、滑点、拒单、甚至爆仓,或者在崩溃的边缘,最终割肉离场。渐渐开始怀疑人生,记恨可恶的外交易平台。

踏入外汇交易的那一天,可能就是你命运改变的开始。以交易为生,就要用一生去承担这个看似普通的“决定”。

也有人说,想做外汇交易还不容易,整个金融市场公开信息获取的途径越来越多,地缘政治、经济局势、各国货币政策、经纪商的资历等等,只要一上网,懂点英文,那还不是轻而易举都能了解到的事。

科技化的演变,改变了投资者的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这也成了一股方兴未艾、不可逆转的潮流。

与此同时,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信息获取层面,试想,当绝大多数人同时获取了这一新闻情报,会发生什么?他们会做什么判断?

这仅是第一维度的思考,他们的行为又会引导市场向什么方向发展,而少数人又会怎么做?这也只是第二维度的思考,还有第三、第四...

从信息的识别层面,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上存在诸多的认知偏差,99%的投资者都很难克服的“暴富心理”、“赌徒心理”、“从众心理”、“损失厌恶心理”、“可得性偏差”以及“自我归因偏差”等等。

而这种与生俱来的行为认知偏差,会导致投资者们容易被一些不符合逻辑的、诱导性的言论所误导。

“认知偏差”理论,是汇商君某次聚会,听一位CMT(美国特许市场技术分析师)持证哥们提及的,挺有意思的一个行为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今天,给大家做一下案例结合的分享。

1

外汇投资总是亏钱,我肯定被黑平台给坑了

最近看到有人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在零售外汇经纪商嘉盛集团(FOREX.com)投了几万美金,不到一周就亏光了,因此认为嘉盛是“黑平台”。这种观点显然是不负责任的,说得不好听一点,那是“混账逻辑”。

根据前景理论,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损失时的痛苦程度是盈利时快乐的两倍,甚至更多。

不可否认,大家都会存在这种“损失厌恶心理”,通常会把他人的成功,归结于运气好,平台好,工具好;而自己亏损的结果,就归因于外部环境的问题。

这就是典型的“自我归因偏差”,这思维是倒退的,而且可能会导致投资者更多地聚焦在错误的问题上。

做交易你需要遵循一套完整的交易策略,而严谨的分析就是你的决策基础,你需要清楚自己的交易类型,风险偏好,盈利比例、可承担的最大亏损、风险回报比。

但即使这样,亏损的风险仍然存在。无论你的交易策略或资金管理多么天衣无缝,你的情绪也仍然可能影响你的交易结果。

所有,你只能尽量将交易的不确定性,变成相对确定性。明确条件规范进场点、出场点、仓位、锁定大概率下的收益,而不是片面地将亏损归咎于外汇平台。显然,这是不公平的。

2

负滑点、延迟、拒单,我的单子是否被平台盯上了

当市场上流动性充足的时候,报价是连续的,不管是买单还是卖单,都可以迅速地成交;而当行情巨大波动,流动性欠缺,市场出现报价断层。

交易者设置的止损/止盈正好处于价格断层的空白区,那么订单可能无法执行,或者最终执行的订单价格会直接跳至最新的市场报价。而且如果有毒订单(盈利可能性大的单子)比较多,即使抛向上游流动性提供商,成交价格也会出现滑点、拒单等现象。

在重大事件公布的时候交易,通常也会发生比较大的滑点,下的订单指令可能无法按照最初的价格成交。一般来说,正滑点和负滑点的几率是对等的,而非对称滑点也就是异常滑点才是经纪商恶意操作。

此时,要避免认知行为上的“可得性偏差”,以偏概全,将自己容易认知的情况来给事件定性。正滑点的时候往往会被忽视,碰到负滑点就认为是恶意所为。

规避滑点的风险,投资者需要根据行情的变化合理使用限价单和止损限价单入场,以免在入场时遇到不必要的滑点。

滑点还与平台的稳定性相关,选择大的正规平台市场深度层级大,可承受的交易量也大,可以减少滑点的现象。

因此,有人大肆宣称嘉盛集团等交易平台如何恶意滑点的言论是站不住脚的,任何一家经纪商都无法避免正常滑点的现象,这是现有交易技术所不能避免的。

3

经纪商的规模越大,肯定是建立在更多投资者亏损之上

这个也是“自我归因偏差”和“无关联的假定”,平台的规模大小,发展速度取决于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能力体现,集团实力、产品技术的优势、人才优势和进入市场的时间等等。

上市集团全球化布局广、公司数据信息透明度和法务合规方面更加严格,并接受严格的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审计,但也正因为如此,可能在本土化运作上会有所束缚。

所以这些上市零售外汇交易商如嘉盛集团,他们的财务营收更不可能建立在投资者的亏损之上的愚蠢行为之上。

还有,所有经纪商都会有一块属于“无风险收益”,那就是客户的佣金、点差等方面,规模化正规的平台通常会具备前瞻性的格局,更倾向于有投资经验的交易者,交易者的交易周期越长,无风险收益也相当越高。

规模大的平台,参与者比较多,相对成熟的投资者也居多。当你把1000美金赚到10万美金,翻100倍,在一年时间还可能实现,但是你绝对很难在一年内把10万美金赚到1000万。

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20%的年复合收益,还能笑傲金融市场的原因。当资金量高达百亿级别,依然能保持这个收益率,可想而知有多牛了。

而绝大多数人,资金量达到一定数量级,亏损的风险也放大了几十甚至几百倍,所以你听到某些平台亏损金额大,亏损者多,不能直接与其平台的规模划等号。

4

平台出入金发生问题,意味着将要退出中国市场?

在目前中国外汇行业环境下,时有各种虚假消息满天飞。比如某某经纪商不给出金了,那么基本就被扣上“黑平台”帽子,或者传这家平台马上要退出中国市场了或跑路了…等等。这些消息引发投资者的必要恐慌,也促使整个行业环境的恶化。

如果遇到出入金问题,投资者要分清是平台方面恶意阻止出金,还是一些正常的系统升级或者故障原因所致。

一般外汇平台每隔一段时间会进行系统维护升级,这个过程是无法出金的,但是正规官网会有维护公告,要是遇到银行升级系统或节假日的业务调整也会导致出金延迟和暂时无法出金。如果账户发生违规行为,也会被冻结账户。

还有几种常见的情况也会出现出金问题:1.出金时仍然有未平仓的订单2.出金资料填写有误3.出金时不是使用的自己银行账户。

每种情况都会有合理的解决办法,投资者遇到无法出金的问题应及时联系平台的在线客服咨询。

出入金的原因有很多,而且一般大公司法务审核严格,不太可能秒到账,很多上市平台,如嘉盛、CMC、IG 等对中文市场的重视度和投入度也在不断递增,作为深入中国市场最早的一线的经纪商,不可能轻易被传退出中国市场。

在中国零售外汇市场,没有现行统一的监管体系,对于平台的优劣正规与否,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尺去衡量。很多时候,网络上社交媒体上的舆论导向,会对投资者产生一定的相关认知的形成。

如果时下,资金盘跑路新闻猖獗,往往会殃及一大批正规平台的运作,只要他们有一点风吹草动,或者战略的调整。

“代表性偏差”就开始控制我们的判断,如果发现事件A类似事件B,那么大家就会认定事件A就属于B类事件。

5

请结束你的表演——贬低抹黑同行的拙劣手段

近期,我们通常会一些论坛或博客中发现,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借贬低或抹黑一些经纪商,制造投资者“过度恐惧”的从众心理,和对亏损话题的自然关注度来博眼球。

这些躲藏在电脑屏幕后面的人,试图以损人利己的方式,在网络发布一些抹黑同行的文章(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文章中往往逻辑混乱,缺乏论证论据,而且还附上自己的电话号码或QQ等联络方式)。

在恐慌的情绪制造下,往往会对接下来的决策失去理性的判断,可见这样手段实在低下拙劣。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可得性偏差”,投资者在信息获取,到识别信息,做出决策的过程中,很容易看重自己容易得到的信息,而忽视对信息的真实性考量和深度挖掘,从而造成判断偏差。

6

离岸监管并非你想的那么糟糕

此前,我们曾阐述过有关离岸公司的问题,不管离岸公司还是离岸监管,有时候被公众妖魔化了。

很多人以为,离岸公司就是非法公司,离岸监管毫无用处,目的就是骗取投资者钱财,然后逃往难以寻找的加勒比海岛的一个避税国家。

不得不说,一些不正当的离岸交易造成了人们这种印象。但是先澄清一点,大多数离岸公司或离岸监管都是真实有效的。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包括英国在内的整个欧盟地区都在收紧监管,并下调零售外汇及差价合约交易杠杆比例,这不仅对整个外汇行业造成冲击,也对整个客户群体的交易偏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很多欧盟的严苛监管促使包括大型投行、经纪商在内的金融机构走出伦敦,寻求其他监管主体或市场机会。

像嘉盛集团、IG集团、CMCMarkets及Plus500等大型上市公司,有着完善的运营机制和合规管理体系,一直以来是带动和促进整个英国外汇及CFD行业发展和繁荣的主要“领头羊”。

他们除了需要站在公司利益层面上做出应对新监管的决定,还需要站在维护客户利益上来思考问题。

作为一家深耕全球外汇市场近20年的大型上市交易商,可以说嘉盛集团颇具远见能力,很早就预见欧洲金融工具市场指导及FCA监管变化对行业产生的影响。

因此,嘉盛从2016年开始就启动了相应措施,将中国等其他国家零售客户转移到开曼监管之下,来帮助客户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以确保合作伙伴及客户能够在交易市场持续增长和获得成功。

英属开曼群岛金融管理局(CIMA)于1999年成立,如今已经运营了近20年,其由英属开曼政府全资所有,也是英属开曼群岛上最主要的金融服务监管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英属开曼群岛金融监管局在监管方面是非常严格的,在某些监管制度和措施上,几乎与全球顶级监管机构——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一样。

其次,CIMA同英国金融行为管理局FCA在部分规定上非常类似,而这些类似的规定例如客户资产账户实行严格的法定抬头要求,确保资金存放在客户名下;外汇经纪商须定期对客户资金进行每日清算及对账等等都能更好地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有人曾在网上发文称,“嘉盛歧视中国客户,将客户转移到开曼监管之下...开曼群岛对外汇不存在监管...” 等等这些言论。了解到以上几点,你就能清楚的知道并不存在歧视中国客户或客户失去监管保障等不合理的情况。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死扛、滑点、拒单、爆仓……我肯定又被黑平台盯上了

在中国零售外汇市场,没有现行统一的监管体系,对于平台的优劣正规与否,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尺去衡量。

年少时候,站在命运的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选择开始做外汇交易,入了第一笔金,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记得很清楚,实盘操作的第一单是盈利离场的,于是自我膨胀,长线持有订单,多数时候是亏损,你选择了加仓、频繁交易、滑点、拒单、甚至爆仓,或者在崩溃的边缘,最终割肉离场。渐渐开始怀疑人生,记恨可恶的外交易平台。

踏入外汇交易的那一天,可能就是你命运改变的开始。以交易为生,就要用一生去承担这个看似普通的“决定”。

也有人说,想做外汇交易还不容易,整个金融市场公开信息获取的途径越来越多,地缘政治、经济局势、各国货币政策、经纪商的资历等等,只要一上网,懂点英文,那还不是轻而易举都能了解到的事。

科技化的演变,改变了投资者的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这也成了一股方兴未艾、不可逆转的潮流。

与此同时,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信息获取层面,试想,当绝大多数人同时获取了这一新闻情报,会发生什么?他们会做什么判断?

这仅是第一维度的思考,他们的行为又会引导市场向什么方向发展,而少数人又会怎么做?这也只是第二维度的思考,还有第三、第四...

从信息的识别层面,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上存在诸多的认知偏差,99%的投资者都很难克服的“暴富心理”、“赌徒心理”、“从众心理”、“损失厌恶心理”、“可得性偏差”以及“自我归因偏差”等等。

而这种与生俱来的行为认知偏差,会导致投资者们容易被一些不符合逻辑的、诱导性的言论所误导。

“认知偏差”理论,是汇商君某次聚会,听一位CMT(美国特许市场技术分析师)持证哥们提及的,挺有意思的一个行为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今天,给大家做一下案例结合的分享。

1

外汇投资总是亏钱,我肯定被黑平台给坑了

最近看到有人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在零售外汇经纪商嘉盛集团(FOREX.com)投了几万美金,不到一周就亏光了,因此认为嘉盛是“黑平台”。这种观点显然是不负责任的,说得不好听一点,那是“混账逻辑”。

根据前景理论,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损失时的痛苦程度是盈利时快乐的两倍,甚至更多。

不可否认,大家都会存在这种“损失厌恶心理”,通常会把他人的成功,归结于运气好,平台好,工具好;而自己亏损的结果,就归因于外部环境的问题。

这就是典型的“自我归因偏差”,这思维是倒退的,而且可能会导致投资者更多地聚焦在错误的问题上。

做交易你需要遵循一套完整的交易策略,而严谨的分析就是你的决策基础,你需要清楚自己的交易类型,风险偏好,盈利比例、可承担的最大亏损、风险回报比。

但即使这样,亏损的风险仍然存在。无论你的交易策略或资金管理多么天衣无缝,你的情绪也仍然可能影响你的交易结果。

所有,你只能尽量将交易的不确定性,变成相对确定性。明确条件规范进场点、出场点、仓位、锁定大概率下的收益,而不是片面地将亏损归咎于外汇平台。显然,这是不公平的。

2

负滑点、延迟、拒单,我的单子是否被平台盯上了

当市场上流动性充足的时候,报价是连续的,不管是买单还是卖单,都可以迅速地成交;而当行情巨大波动,流动性欠缺,市场出现报价断层。

交易者设置的止损/止盈正好处于价格断层的空白区,那么订单可能无法执行,或者最终执行的订单价格会直接跳至最新的市场报价。而且如果有毒订单(盈利可能性大的单子)比较多,即使抛向上游流动性提供商,成交价格也会出现滑点、拒单等现象。

在重大事件公布的时候交易,通常也会发生比较大的滑点,下的订单指令可能无法按照最初的价格成交。一般来说,正滑点和负滑点的几率是对等的,而非对称滑点也就是异常滑点才是经纪商恶意操作。

此时,要避免认知行为上的“可得性偏差”,以偏概全,将自己容易认知的情况来给事件定性。正滑点的时候往往会被忽视,碰到负滑点就认为是恶意所为。

规避滑点的风险,投资者需要根据行情的变化合理使用限价单和止损限价单入场,以免在入场时遇到不必要的滑点。

滑点还与平台的稳定性相关,选择大的正规平台市场深度层级大,可承受的交易量也大,可以减少滑点的现象。

因此,有人大肆宣称嘉盛集团等交易平台如何恶意滑点的言论是站不住脚的,任何一家经纪商都无法避免正常滑点的现象,这是现有交易技术所不能避免的。

3

经纪商的规模越大,肯定是建立在更多投资者亏损之上

这个也是“自我归因偏差”和“无关联的假定”,平台的规模大小,发展速度取决于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能力体现,集团实力、产品技术的优势、人才优势和进入市场的时间等等。

上市集团全球化布局广、公司数据信息透明度和法务合规方面更加严格,并接受严格的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审计,但也正因为如此,可能在本土化运作上会有所束缚。

所以这些上市零售外汇交易商如嘉盛集团,他们的财务营收更不可能建立在投资者的亏损之上的愚蠢行为之上。

还有,所有经纪商都会有一块属于“无风险收益”,那就是客户的佣金、点差等方面,规模化正规的平台通常会具备前瞻性的格局,更倾向于有投资经验的交易者,交易者的交易周期越长,无风险收益也相当越高。

规模大的平台,参与者比较多,相对成熟的投资者也居多。当你把1000美金赚到10万美金,翻100倍,在一年时间还可能实现,但是你绝对很难在一年内把10万美金赚到1000万。

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20%的年复合收益,还能笑傲金融市场的原因。当资金量高达百亿级别,依然能保持这个收益率,可想而知有多牛了。

而绝大多数人,资金量达到一定数量级,亏损的风险也放大了几十甚至几百倍,所以你听到某些平台亏损金额大,亏损者多,不能直接与其平台的规模划等号。

4

平台出入金发生问题,意味着将要退出中国市场?

在目前中国外汇行业环境下,时有各种虚假消息满天飞。比如某某经纪商不给出金了,那么基本就被扣上“黑平台”帽子,或者传这家平台马上要退出中国市场了或跑路了…等等。这些消息引发投资者的必要恐慌,也促使整个行业环境的恶化。

如果遇到出入金问题,投资者要分清是平台方面恶意阻止出金,还是一些正常的系统升级或者故障原因所致。

一般外汇平台每隔一段时间会进行系统维护升级,这个过程是无法出金的,但是正规官网会有维护公告,要是遇到银行升级系统或节假日的业务调整也会导致出金延迟和暂时无法出金。如果账户发生违规行为,也会被冻结账户。

还有几种常见的情况也会出现出金问题:1.出金时仍然有未平仓的订单2.出金资料填写有误3.出金时不是使用的自己银行账户。

每种情况都会有合理的解决办法,投资者遇到无法出金的问题应及时联系平台的在线客服咨询。

出入金的原因有很多,而且一般大公司法务审核严格,不太可能秒到账,很多上市平台,如嘉盛、CMC、IG 等对中文市场的重视度和投入度也在不断递增,作为深入中国市场最早的一线的经纪商,不可能轻易被传退出中国市场。

在中国零售外汇市场,没有现行统一的监管体系,对于平台的优劣正规与否,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尺去衡量。很多时候,网络上社交媒体上的舆论导向,会对投资者产生一定的相关认知的形成。

如果时下,资金盘跑路新闻猖獗,往往会殃及一大批正规平台的运作,只要他们有一点风吹草动,或者战略的调整。

“代表性偏差”就开始控制我们的判断,如果发现事件A类似事件B,那么大家就会认定事件A就属于B类事件。

5

请结束你的表演——贬低抹黑同行的拙劣手段

近期,我们通常会一些论坛或博客中发现,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借贬低或抹黑一些经纪商,制造投资者“过度恐惧”的从众心理,和对亏损话题的自然关注度来博眼球。

这些躲藏在电脑屏幕后面的人,试图以损人利己的方式,在网络发布一些抹黑同行的文章(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文章中往往逻辑混乱,缺乏论证论据,而且还附上自己的电话号码或QQ等联络方式)。

在恐慌的情绪制造下,往往会对接下来的决策失去理性的判断,可见这样手段实在低下拙劣。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可得性偏差”,投资者在信息获取,到识别信息,做出决策的过程中,很容易看重自己容易得到的信息,而忽视对信息的真实性考量和深度挖掘,从而造成判断偏差。

6

离岸监管并非你想的那么糟糕

此前,我们曾阐述过有关离岸公司的问题,不管离岸公司还是离岸监管,有时候被公众妖魔化了。

很多人以为,离岸公司就是非法公司,离岸监管毫无用处,目的就是骗取投资者钱财,然后逃往难以寻找的加勒比海岛的一个避税国家。

不得不说,一些不正当的离岸交易造成了人们这种印象。但是先澄清一点,大多数离岸公司或离岸监管都是真实有效的。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包括英国在内的整个欧盟地区都在收紧监管,并下调零售外汇及差价合约交易杠杆比例,这不仅对整个外汇行业造成冲击,也对整个客户群体的交易偏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很多欧盟的严苛监管促使包括大型投行、经纪商在内的金融机构走出伦敦,寻求其他监管主体或市场机会。

像嘉盛集团、IG集团、CMCMarkets及Plus500等大型上市公司,有着完善的运营机制和合规管理体系,一直以来是带动和促进整个英国外汇及CFD行业发展和繁荣的主要“领头羊”。

他们除了需要站在公司利益层面上做出应对新监管的决定,还需要站在维护客户利益上来思考问题。

作为一家深耕全球外汇市场近20年的大型上市交易商,可以说嘉盛集团颇具远见能力,很早就预见欧洲金融工具市场指导及FCA监管变化对行业产生的影响。

因此,嘉盛从2016年开始就启动了相应措施,将中国等其他国家零售客户转移到开曼监管之下,来帮助客户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以确保合作伙伴及客户能够在交易市场持续增长和获得成功。

英属开曼群岛金融管理局(CIMA)于1999年成立,如今已经运营了近20年,其由英属开曼政府全资所有,也是英属开曼群岛上最主要的金融服务监管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英属开曼群岛金融监管局在监管方面是非常严格的,在某些监管制度和措施上,几乎与全球顶级监管机构——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一样。

其次,CIMA同英国金融行为管理局FCA在部分规定上非常类似,而这些类似的规定例如客户资产账户实行严格的法定抬头要求,确保资金存放在客户名下;外汇经纪商须定期对客户资金进行每日清算及对账等等都能更好地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有人曾在网上发文称,“嘉盛歧视中国客户,将客户转移到开曼监管之下...开曼群岛对外汇不存在监管...” 等等这些言论。了解到以上几点,你就能清楚的知道并不存在歧视中国客户或客户失去监管保障等不合理的情况。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