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快看|专家评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用亚轨道火箭首飞:是方向也要脚踏实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快看|专家评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用亚轨道火箭首飞:是方向也要脚踏实地

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已成熟,此次发射火箭的推力太小,火箭没有出大气层,不能入轨,“相当于放大版的冲天鞭炮”。

零壹火箭飞行概念图。新华网发

5月17日7时33分31秒,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零壹空间)OS-X火箭“重庆两江之星”在中国西北某基地成功点火升空,实现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用亚轨道火箭首飞。

此次首飞的火箭长9m,总重7200kg,全程大气层内飞行,最大高度约38.7km,最大速度超过5.7倍音速,飞行时间306s,飞行距离273km。

零壹空间投资方Star VC提供的新闻稿显示,零壹空间自主掌握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发动机推力达到350kN,能够为客户载荷实现0-20马赫的飞行速度。同时,该火箭可灵活配置燃气舵、空气舵、姿控动力等多种控制机构,并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满足飞行试验所需的各类复杂飞行弹道。

“OS-X系列火箭是为航空航天技术验证量身打造的专用飞行试验平台,填补了中国在航天飞行试验专业、开放、低成本的助推火箭的空白”,“本次首飞载荷的客户是航空工业沈阳所,首飞实现了长时间的临近空间有控飞行,获取了大量真实飞行环境数据,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全面达成客户要求。”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谭永华,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已成熟,但此次发射火箭的推力太小,火箭没有出大气层,不能入轨,“相当于放大版的冲天鞭炮”。

在本次飞行试验中,零壹空间称进行了国内首次“减阻杆”、“低成本能源”、“箭上无线通讯”等创新技术的研究,为简化火箭系统设计、降低研制成本打下了坚实基础。以箭上无线通讯技术为例,将火箭从“有线网络”带入“无线WIFI”的时代,该项技术可以减少箭上电气系统设备50%的重量,节约箭上电气设备30%的成本,缩短箭上电气系统60%的设计周期。

谭永华认为,火箭技术的核心在于能否安全将载荷物送入轨道。“民营企业介入航空航天领域是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但应多注重技术积累,脚踏实地,不要过分注重宣传。”谭永华说。

“虽然本次实验离成功入轨还有距离,但这次发射能为零壹积累了经验,本次试飞成功是他们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民营卫星研制商天仪研究院CEO杨峰对界面新闻表示。

天仪研究院是国内首个发射自主研制微小卫星的民营企业,从2016年起,天仪研究院已经通过国营公司发射4颗微小型卫星。今年5月8日,天仪研究院也与零壹空间签署了发射合同。根据合同,2018年末及2019年,天仪研究院的卫星会搭乘零壹空间的火箭上天、入轨。

“我们可以利用零壹空间没有入轨的火箭验证自己卫星的一些技术,未来零壹打入轨后,我们希望他未来提供的发射服务能更加的便宜。”杨峰说。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零壹空间此次发射在技术可能不是最先进的,但完成发射成功、完成目标说明了其可靠性。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民营企业自主的研发突破。

此前,中国火箭发射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这样的“国家队”担当。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的通知》,中国开始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卫星研制和系统建设。

零壹空间成立于2015年,三年间已进行三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Star VC、重庆两江航投集团、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招商局创投等,累计融资金额近5亿元。北京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为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持股比例为50.1%,两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为舒畅。

当前,随着全球航天技术走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阶段,航空航天领域也进入到广泛的商业化应用阶段。据美国航天基金会去年发布的《航天报告》显示,仅2015年,全球航天经济总量达3353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占76%。

在国际上,商业航天已出现一批代表性公司。如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开始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维珍银河公司开始为普通人提供太空旅游服务、亚马逊蓝色起源公司也在研发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和低轨道飞船,降低载人航天的成本,美国Space X公司还实现了火箭回收技术。

与此同时,中国的“国家队”也开始丰富了火箭产品型谱,并推出了新的商业服务模式。航天科工四院所属的,国内首家按商业模式开展研发和应用的火箭公司便在2016年2月注册,去年1月,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已完成首个纯商业发射任务,该公司的商业发射主力型号为快舟一号和快舟十一号火箭。

截至发稿时,界面新闻记者未能获得零壹空间CEO舒畅的回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快看|专家评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用亚轨道火箭首飞:是方向也要脚踏实地

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已成熟,此次发射火箭的推力太小,火箭没有出大气层,不能入轨,“相当于放大版的冲天鞭炮”。

零壹火箭飞行概念图。新华网发

5月17日7时33分31秒,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零壹空间)OS-X火箭“重庆两江之星”在中国西北某基地成功点火升空,实现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用亚轨道火箭首飞。

此次首飞的火箭长9m,总重7200kg,全程大气层内飞行,最大高度约38.7km,最大速度超过5.7倍音速,飞行时间306s,飞行距离273km。

零壹空间投资方Star VC提供的新闻稿显示,零壹空间自主掌握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发动机推力达到350kN,能够为客户载荷实现0-20马赫的飞行速度。同时,该火箭可灵活配置燃气舵、空气舵、姿控动力等多种控制机构,并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满足飞行试验所需的各类复杂飞行弹道。

“OS-X系列火箭是为航空航天技术验证量身打造的专用飞行试验平台,填补了中国在航天飞行试验专业、开放、低成本的助推火箭的空白”,“本次首飞载荷的客户是航空工业沈阳所,首飞实现了长时间的临近空间有控飞行,获取了大量真实飞行环境数据,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全面达成客户要求。”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谭永华,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已成熟,但此次发射火箭的推力太小,火箭没有出大气层,不能入轨,“相当于放大版的冲天鞭炮”。

在本次飞行试验中,零壹空间称进行了国内首次“减阻杆”、“低成本能源”、“箭上无线通讯”等创新技术的研究,为简化火箭系统设计、降低研制成本打下了坚实基础。以箭上无线通讯技术为例,将火箭从“有线网络”带入“无线WIFI”的时代,该项技术可以减少箭上电气系统设备50%的重量,节约箭上电气设备30%的成本,缩短箭上电气系统60%的设计周期。

谭永华认为,火箭技术的核心在于能否安全将载荷物送入轨道。“民营企业介入航空航天领域是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但应多注重技术积累,脚踏实地,不要过分注重宣传。”谭永华说。

“虽然本次实验离成功入轨还有距离,但这次发射能为零壹积累了经验,本次试飞成功是他们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民营卫星研制商天仪研究院CEO杨峰对界面新闻表示。

天仪研究院是国内首个发射自主研制微小卫星的民营企业,从2016年起,天仪研究院已经通过国营公司发射4颗微小型卫星。今年5月8日,天仪研究院也与零壹空间签署了发射合同。根据合同,2018年末及2019年,天仪研究院的卫星会搭乘零壹空间的火箭上天、入轨。

“我们可以利用零壹空间没有入轨的火箭验证自己卫星的一些技术,未来零壹打入轨后,我们希望他未来提供的发射服务能更加的便宜。”杨峰说。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零壹空间此次发射在技术可能不是最先进的,但完成发射成功、完成目标说明了其可靠性。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民营企业自主的研发突破。

此前,中国火箭发射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这样的“国家队”担当。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的通知》,中国开始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卫星研制和系统建设。

零壹空间成立于2015年,三年间已进行三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Star VC、重庆两江航投集团、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招商局创投等,累计融资金额近5亿元。北京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为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持股比例为50.1%,两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为舒畅。

当前,随着全球航天技术走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阶段,航空航天领域也进入到广泛的商业化应用阶段。据美国航天基金会去年发布的《航天报告》显示,仅2015年,全球航天经济总量达3353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占76%。

在国际上,商业航天已出现一批代表性公司。如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开始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维珍银河公司开始为普通人提供太空旅游服务、亚马逊蓝色起源公司也在研发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和低轨道飞船,降低载人航天的成本,美国Space X公司还实现了火箭回收技术。

与此同时,中国的“国家队”也开始丰富了火箭产品型谱,并推出了新的商业服务模式。航天科工四院所属的,国内首家按商业模式开展研发和应用的火箭公司便在2016年2月注册,去年1月,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已完成首个纯商业发射任务,该公司的商业发射主力型号为快舟一号和快舟十一号火箭。

截至发稿时,界面新闻记者未能获得零壹空间CEO舒畅的回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