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社科院“经济蓝皮书”预测2015年中国GDP增7%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社科院“经济蓝皮书”预测2015年中国GDP增7%

中国官方智囊机构社科院发布《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称,2015年中国GDP增速为7%左右,中国经济增速回调基本触底,“三驾马车”增长态势趋稳。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官方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12月15日发布的2014年度创新工程重大科研成果《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下称蓝皮书)预计,2014年中国GDP增长有望达到7.3%,2015年增速预估7%左右。受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强、国际经济复苏不稳定的双重压力影响,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趋于优化、物价涨幅趋于适度、新增就业趋于稳定、经济新增速趋于向潜在水平的“新常态”,房地产将失去投资价值。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蓝皮书副主编李雪松透露,之所以预测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为7%左右,主要是基于几点考虑:外需难以显著提升,消费总体平稳,投资因制造业产能过剩及创新技术相对不足、房地产库存较高、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制约等因素影响,且投资回报率在不断降低。

“市场需求趋稳,经济增速回调基本触底。由于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作用,2015年,消费、出口、投资需求的增长态势预计趋稳,据此可以判断经济增速回调基本触底。”蓝皮书指出。

蓝皮书预计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达59.4万亿元,名义增长14.7%,实际增长14.3%,增速虽比2014年进一步回落,但因投资规模巨大,实现有效的投资仍需付出不少努力;预计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1.4%和10.4%,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综合考虑到国内外需求因素及大宗商品价格因素,预计2015年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6.9%和4.6%。

在投资需求与传统行业产能过剩方面,蓝皮书称,从投资来看,制造业投资受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等因素影响,未来投资意愿和能力受到一定影响,而新兴产业投资增长尽管较快,但规模不大,尚难以抵消传统行业投资放缓的影响。在经济增长放缓,政府收入增长乏力,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同时地方政府支出刚性增加、债务偿还压力较大的条件下,基础设施投资继续高增长难度较大。

蓝皮书指出,尽管近年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取得积极成效,但由于产能过剩问题长期积累,前期投入形成的新产能仍在陆续释放,产能过剩问题仍将是影响2015年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目前,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产能相对国内市场需求超出较多,行业亏损面较大,化解产能过剩任重而道远,必然会继续影响2015年的经济增长。

截至今年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已经连续31个月同比下降,其中重化工业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2%、1.9%和1.9%,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较大压力。

蓝皮书表示,未来在市场需求不旺、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的同时,土地资源要素价格仍将趋势性上涨。企业效益难以明显改观。特别是,在目前中国以大型银行为主的融资环境下,大型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动力不足,而小微企业受自身贷款条件限制,借款利率远高于贷款基准利率,有的年化利率甚至超过25%,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短期内难以明显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状况仍将持续。

蓝皮书指出,当前在融资总量总体稳定的情况下,造成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居高难下的因素,既与体制机制障碍相关,又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宏观发展阶段、发展模式有关,也与金融机构市场化选择和实体经济自身发展等多方面原因有关。体制因素导致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是“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原因。

在居民消费方面,蓝皮书称,尽管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不断加大,居民收入有望继续增长,但受经济下行影响,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可能性较大,将不可避免影响消费。随着汽车拥有量快速提高以及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过去拉动消费增长的汽车和房地产相关消费趋于减速,对消费增长的带动作用也将减弱;社会需求较大的信息、养老、医疗、教育等服务型消费受供给能力限制,对消费增长的贡献有限。

中国经济自2009年始进入了“新常态”,其主要特点是结构性减速。据蓝皮书分析,“新常态”暴露国民经济五大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陷入“投资—增长—过剩”悖论;二是杠杆率飙升;三是城镇化转型;四是房地产市场形势逆转;五是金融乱象丛生。

值得一提的是,蓝皮书还呼吁尽快从“单独二孩”向“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过渡。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历史经验表明,所有落入这一“陷阱”的国家,都没能再重新达到人口更替水平。因此,人口生育政策越早调整,其所产生的效果就越明显。

蓝皮书测算,如果从目前的“单独二孩”政策过渡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甚至更大幅度的政策调整,对经济潜在增长率产生的短期“负效应”最多达到0.2个百分点,但是产生的长期“正效应”却能达到0.4-0.5个百分点。但即使从现在开始放松人口生育政策,对潜在增长率的正向影响也只能等到2030年之后。在短期,由于“远水解不了近渴”,放松生育政策不仅不能提升经济潜在增长率,反而会因少儿抚养比的上升导致资本积累放缓,最终使潜在增长率低于基准情景。

此外,蓝皮书指出,中国正逐步踏入人口老龄化通道。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改革措施,到2050年,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很可能低于4%。

蓝皮书还分析,涨工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不大可能,中国工资水平增长将进一步放缓。中国工资水平在过去10余年大幅增长,制造业平均工资超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已成往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社科院“经济蓝皮书”预测2015年中国GDP增7%

中国官方智囊机构社科院发布《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称,2015年中国GDP增速为7%左右,中国经济增速回调基本触底,“三驾马车”增长态势趋稳。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官方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12月15日发布的2014年度创新工程重大科研成果《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下称蓝皮书)预计,2014年中国GDP增长有望达到7.3%,2015年增速预估7%左右。受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强、国际经济复苏不稳定的双重压力影响,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趋于优化、物价涨幅趋于适度、新增就业趋于稳定、经济新增速趋于向潜在水平的“新常态”,房地产将失去投资价值。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蓝皮书副主编李雪松透露,之所以预测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为7%左右,主要是基于几点考虑:外需难以显著提升,消费总体平稳,投资因制造业产能过剩及创新技术相对不足、房地产库存较高、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制约等因素影响,且投资回报率在不断降低。

“市场需求趋稳,经济增速回调基本触底。由于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作用,2015年,消费、出口、投资需求的增长态势预计趋稳,据此可以判断经济增速回调基本触底。”蓝皮书指出。

蓝皮书预计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达59.4万亿元,名义增长14.7%,实际增长14.3%,增速虽比2014年进一步回落,但因投资规模巨大,实现有效的投资仍需付出不少努力;预计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1.4%和10.4%,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综合考虑到国内外需求因素及大宗商品价格因素,预计2015年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6.9%和4.6%。

在投资需求与传统行业产能过剩方面,蓝皮书称,从投资来看,制造业投资受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等因素影响,未来投资意愿和能力受到一定影响,而新兴产业投资增长尽管较快,但规模不大,尚难以抵消传统行业投资放缓的影响。在经济增长放缓,政府收入增长乏力,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同时地方政府支出刚性增加、债务偿还压力较大的条件下,基础设施投资继续高增长难度较大。

蓝皮书指出,尽管近年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取得积极成效,但由于产能过剩问题长期积累,前期投入形成的新产能仍在陆续释放,产能过剩问题仍将是影响2015年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目前,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产能相对国内市场需求超出较多,行业亏损面较大,化解产能过剩任重而道远,必然会继续影响2015年的经济增长。

截至今年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已经连续31个月同比下降,其中重化工业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2%、1.9%和1.9%,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较大压力。

蓝皮书表示,未来在市场需求不旺、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的同时,土地资源要素价格仍将趋势性上涨。企业效益难以明显改观。特别是,在目前中国以大型银行为主的融资环境下,大型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动力不足,而小微企业受自身贷款条件限制,借款利率远高于贷款基准利率,有的年化利率甚至超过25%,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短期内难以明显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状况仍将持续。

蓝皮书指出,当前在融资总量总体稳定的情况下,造成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居高难下的因素,既与体制机制障碍相关,又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宏观发展阶段、发展模式有关,也与金融机构市场化选择和实体经济自身发展等多方面原因有关。体制因素导致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是“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原因。

在居民消费方面,蓝皮书称,尽管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不断加大,居民收入有望继续增长,但受经济下行影响,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可能性较大,将不可避免影响消费。随着汽车拥有量快速提高以及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过去拉动消费增长的汽车和房地产相关消费趋于减速,对消费增长的带动作用也将减弱;社会需求较大的信息、养老、医疗、教育等服务型消费受供给能力限制,对消费增长的贡献有限。

中国经济自2009年始进入了“新常态”,其主要特点是结构性减速。据蓝皮书分析,“新常态”暴露国民经济五大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陷入“投资—增长—过剩”悖论;二是杠杆率飙升;三是城镇化转型;四是房地产市场形势逆转;五是金融乱象丛生。

值得一提的是,蓝皮书还呼吁尽快从“单独二孩”向“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过渡。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历史经验表明,所有落入这一“陷阱”的国家,都没能再重新达到人口更替水平。因此,人口生育政策越早调整,其所产生的效果就越明显。

蓝皮书测算,如果从目前的“单独二孩”政策过渡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甚至更大幅度的政策调整,对经济潜在增长率产生的短期“负效应”最多达到0.2个百分点,但是产生的长期“正效应”却能达到0.4-0.5个百分点。但即使从现在开始放松人口生育政策,对潜在增长率的正向影响也只能等到2030年之后。在短期,由于“远水解不了近渴”,放松生育政策不仅不能提升经济潜在增长率,反而会因少儿抚养比的上升导致资本积累放缓,最终使潜在增长率低于基准情景。

此外,蓝皮书指出,中国正逐步踏入人口老龄化通道。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改革措施,到2050年,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很可能低于4%。

蓝皮书还分析,涨工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不大可能,中国工资水平增长将进一步放缓。中国工资水平在过去10余年大幅增长,制造业平均工资超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已成往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