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董明珠:风物长宜放眼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董明珠:风物长宜放眼量

面对互联网所展现出来的机遇,格力能否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将传统渠道网络的优势迁移到互联网世界,将成为董明珠的当务之急。

董明珠成了此刻中国商界的焦点。一年前,她在这个国家覆盖面最广的电视台与小米创始人雷军约下“10亿赌局”,出众的口才令对方相形见绌;一年后,她公然指责对方“你偷了人家的专利,一个偷别人的东西人还称为伟大企业?”言辞依旧犀利,只是风度不再。

了解董明珠的人会理解她的强势以及其中的缘由。这个不幸的女人配偶早亡,36岁南下珠海,成为一名“打工女”,从底层一路摸爬滚打,追讨货款、叫板国美、挑战苏宁、重整经销商,一手构建了全新的、主导性的渠道网络,不肯服输的倔强个性淋漓尽致地挥洒。

如今,董明珠掌管着全球最大的空调生产企业,可谓大权在握、万众瞩目。这也许是一位普通中国女性在雄性主导的商业世界可以取得的最高成就。没有人会质疑董明珠的过往。

然而,过往的成就究竟能说明多少问题呢?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成功和失败均以十倍速进行”,既有的经验是否依然适用呢?它将带来更进一步的成功,还是引入歧途?

一年前的董明珠对此深信不疑,一年后,从她的言辞中,似乎露出“信心开始动摇”的迹象。

与绝大多数中国制造企业一样,格力正处在一个前所未遇的“分水岭”,一面是制造业兢兢业业的投入与日益不对称的收益,另一面,则是他们所陌生的、正在掀起滔天巨浪的互联网。要命的是,这正是未来的入口,如果抓不住这波潮流,又会否被浪潮所淹没呢?

1、董明珠称小米“骗子”,戳中小米研发不足、技术薄弱的痛点,而这正是格力的优势之一。

2014年之前,格力员工数量便超过7万,其中科研人员高达7000余名,占员工总量的10%。格力维持技术研发的高投入,仅2013年就投入40亿元人民币。这一年,格力的营业收入高达1200亿元,净利润108亿元,税收102亿元,净利率9%,在制造业这样的盈利能力可谓出类拔萃。而拿出净利润的37%搞技术研发,在传统制造业也算得上非同凡响。

纵向一体化的战略指导方针决定了格力对产业链的高投入,倘若投入不足,则无法形成竞争优势。围绕空调,格力涉足压缩机、冷凝机、离心机、单元机等核心技术环节,构建了一个完成的产业链,这保证了格力在空调制造领域的主动权和高利润,进而又为高投入提供了保障。

一个鲜明的对比是:美的2013年的营业收入为1210亿元,仅比格力多出2亿元,净利润则只有73万。美的涉足全家电产品,员工12万;而格力则以空调为主,员工仅7万余。

换句话说,2013年格力用更少的人力,更单一的产品,比美的多赚取了35亿元人民币利润。

2、格力的第二大优势,同时也是其在互联网时代的最大变量,则是其庞大的销售网络。

与多数电器生产商通过经销商分销产品不同,格力采取生产商自建渠道的模式,握有更大的主导权。

在家电产品供不应求的年代,渠道分销变得有利可图,在各大城市的百货市场之外,涌现出郑百文、三联商业、金五星、大中、永乐等庞杂的经销商,最终千川入海,形成“美苏两强争霸”的格局。经销商掌握流通管道的出口,得以携渠道之重,号上游令生产商。国美、苏宁“类金融模式”实际上就是以占用生产商的货款,牺牲上游制造业利润而形成的。

做销售出身的董明珠深切体会到渠道的重要性,因此格力一直固执地徘徊在传统的家电流通体系之外,一度与国美、苏宁决裂。最终,通过与经销商利益捆绑,合资组建股份制销售公司,格力构建起自己的一套独立运行的销售系统,全国各级城市的上万家专卖店和配送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流通、管理成本和短期逐利行为,保证了品牌的专一性和持续性。

自建渠道让格力在流通渠道纷繁杂乱的时代一骑绝尘,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日益兴盛的电子商务侵蚀传统渠道的空间,格力所倚重的渠道网络,会否加重其“脆弱性”?

(2013年中国市场家用空调传统渠道品牌份额)

根据2013年腾讯家电和奥维咨询联合发布的中国空调市场调查报告。格力在传统渠道占有27.3%的比重,但是在电商渠道仅占9.4%。尽管电商渠道仍占整个空调市场较小的比重,2014年也不过6.4%,但同比高达119.1%的增长幅度,令电商渠道的未来开始变得充满想象空间。

(2013年中国市场家用空调电商渠道品牌份额)

3、格力能否突破“左右手互博”的潜在困境,抓住电商浪潮将成为未来成败的关键。

面对互联网所展现出来的机遇,格力与其他家电制造商被推到了同一起跑线,能否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将传统渠道网络的优势迁移到互联网世界,将成为董明珠的当务之急。

格力与经销商利益捆绑,合资组建销售公司,将可能成为其电商化的阻力之一。最大的五家经销商约占格力2013年全年销量的30%,格力需要拿出一套有说服力的渠道变革方案。

2012年营收过1000亿后,董明珠制定了“再造一个格力”的“五年计划”,每年保持200亿元的增量,2014年前三个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84亿元,距离全年1400亿元仍有一定的距离。

一年前,董明珠与雷军以10亿元打赌,5年小米销售额超不过格力。现在,她说:“也许会超过”。即便如此,她也不以为然,“我觉得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企业,不是收入上的多少,更重要的是你企业的内涵,你创造了什么,你改变了什么,这才是一个真正伟大的企业。”

互联网并不一定要创造什么新的东西出来,打破旧有的不合理的利益格局,(比如电商通过减少流通层级释放生产力,将经销商所占的利润回馈给消费者),有时候也是一种价值创造。2013年董明珠开始担任格力信息化委员会主任,但是看起来她对互联网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董明珠

  • 董明珠之后,格力接不住自己
  • 董明珠去年薪酬1437万元,分红还能再拿两个亿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董明珠:风物长宜放眼量

面对互联网所展现出来的机遇,格力能否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将传统渠道网络的优势迁移到互联网世界,将成为董明珠的当务之急。

董明珠成了此刻中国商界的焦点。一年前,她在这个国家覆盖面最广的电视台与小米创始人雷军约下“10亿赌局”,出众的口才令对方相形见绌;一年后,她公然指责对方“你偷了人家的专利,一个偷别人的东西人还称为伟大企业?”言辞依旧犀利,只是风度不再。

了解董明珠的人会理解她的强势以及其中的缘由。这个不幸的女人配偶早亡,36岁南下珠海,成为一名“打工女”,从底层一路摸爬滚打,追讨货款、叫板国美、挑战苏宁、重整经销商,一手构建了全新的、主导性的渠道网络,不肯服输的倔强个性淋漓尽致地挥洒。

如今,董明珠掌管着全球最大的空调生产企业,可谓大权在握、万众瞩目。这也许是一位普通中国女性在雄性主导的商业世界可以取得的最高成就。没有人会质疑董明珠的过往。

然而,过往的成就究竟能说明多少问题呢?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成功和失败均以十倍速进行”,既有的经验是否依然适用呢?它将带来更进一步的成功,还是引入歧途?

一年前的董明珠对此深信不疑,一年后,从她的言辞中,似乎露出“信心开始动摇”的迹象。

与绝大多数中国制造企业一样,格力正处在一个前所未遇的“分水岭”,一面是制造业兢兢业业的投入与日益不对称的收益,另一面,则是他们所陌生的、正在掀起滔天巨浪的互联网。要命的是,这正是未来的入口,如果抓不住这波潮流,又会否被浪潮所淹没呢?

1、董明珠称小米“骗子”,戳中小米研发不足、技术薄弱的痛点,而这正是格力的优势之一。

2014年之前,格力员工数量便超过7万,其中科研人员高达7000余名,占员工总量的10%。格力维持技术研发的高投入,仅2013年就投入40亿元人民币。这一年,格力的营业收入高达1200亿元,净利润108亿元,税收102亿元,净利率9%,在制造业这样的盈利能力可谓出类拔萃。而拿出净利润的37%搞技术研发,在传统制造业也算得上非同凡响。

纵向一体化的战略指导方针决定了格力对产业链的高投入,倘若投入不足,则无法形成竞争优势。围绕空调,格力涉足压缩机、冷凝机、离心机、单元机等核心技术环节,构建了一个完成的产业链,这保证了格力在空调制造领域的主动权和高利润,进而又为高投入提供了保障。

一个鲜明的对比是:美的2013年的营业收入为1210亿元,仅比格力多出2亿元,净利润则只有73万。美的涉足全家电产品,员工12万;而格力则以空调为主,员工仅7万余。

换句话说,2013年格力用更少的人力,更单一的产品,比美的多赚取了35亿元人民币利润。

2、格力的第二大优势,同时也是其在互联网时代的最大变量,则是其庞大的销售网络。

与多数电器生产商通过经销商分销产品不同,格力采取生产商自建渠道的模式,握有更大的主导权。

在家电产品供不应求的年代,渠道分销变得有利可图,在各大城市的百货市场之外,涌现出郑百文、三联商业、金五星、大中、永乐等庞杂的经销商,最终千川入海,形成“美苏两强争霸”的格局。经销商掌握流通管道的出口,得以携渠道之重,号上游令生产商。国美、苏宁“类金融模式”实际上就是以占用生产商的货款,牺牲上游制造业利润而形成的。

做销售出身的董明珠深切体会到渠道的重要性,因此格力一直固执地徘徊在传统的家电流通体系之外,一度与国美、苏宁决裂。最终,通过与经销商利益捆绑,合资组建股份制销售公司,格力构建起自己的一套独立运行的销售系统,全国各级城市的上万家专卖店和配送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流通、管理成本和短期逐利行为,保证了品牌的专一性和持续性。

自建渠道让格力在流通渠道纷繁杂乱的时代一骑绝尘,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日益兴盛的电子商务侵蚀传统渠道的空间,格力所倚重的渠道网络,会否加重其“脆弱性”?

(2013年中国市场家用空调传统渠道品牌份额)

根据2013年腾讯家电和奥维咨询联合发布的中国空调市场调查报告。格力在传统渠道占有27.3%的比重,但是在电商渠道仅占9.4%。尽管电商渠道仍占整个空调市场较小的比重,2014年也不过6.4%,但同比高达119.1%的增长幅度,令电商渠道的未来开始变得充满想象空间。

(2013年中国市场家用空调电商渠道品牌份额)

3、格力能否突破“左右手互博”的潜在困境,抓住电商浪潮将成为未来成败的关键。

面对互联网所展现出来的机遇,格力与其他家电制造商被推到了同一起跑线,能否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将传统渠道网络的优势迁移到互联网世界,将成为董明珠的当务之急。

格力与经销商利益捆绑,合资组建销售公司,将可能成为其电商化的阻力之一。最大的五家经销商约占格力2013年全年销量的30%,格力需要拿出一套有说服力的渠道变革方案。

2012年营收过1000亿后,董明珠制定了“再造一个格力”的“五年计划”,每年保持200亿元的增量,2014年前三个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84亿元,距离全年1400亿元仍有一定的距离。

一年前,董明珠与雷军以10亿元打赌,5年小米销售额超不过格力。现在,她说:“也许会超过”。即便如此,她也不以为然,“我觉得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企业,不是收入上的多少,更重要的是你企业的内涵,你创造了什么,你改变了什么,这才是一个真正伟大的企业。”

互联网并不一定要创造什么新的东西出来,打破旧有的不合理的利益格局,(比如电商通过减少流通层级释放生产力,将经销商所占的利润回馈给消费者),有时候也是一种价值创造。2013年董明珠开始担任格力信息化委员会主任,但是看起来她对互联网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