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即将结束,微信公共账号“校招季”通过“大数据”分析,整理了一份2014年全国各省市(部分市区因为样本量有限而未统计)的平均工资。
界面新闻记者经过对比发现这份数据有很多地方值得探究,比如二三线城市的平均工资比北上广等一线发达城市高,省会和计划单列市的工资水平低于内陆欠发达地区。不过社科院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随着“大环境”的变化,中国的工资水平将会逐步调整,除部分高素质岗位外,以制造业为主的多数劳动岗位工资涨幅将会逐年下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有24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2%;2012年有25个省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0.2%;2013年全国有2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7%,平均增幅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15日发布了《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4》,报告指出,中国工资水平在过去10余年大幅增长,制造业平均工资超过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已成往事。报告还指出,当前中国工资增长放缓,工资水平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像前几年那样大幅度增长。
报告称,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企业业绩下滑,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压力,在这个形势下,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幅度收窄,平均高工资增长幅度较以往明显降低。
“综合经济增长、企业经营业绩、最低工资标准和劳动力供给等因素对工资的影响,可以认为中国的工资水平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像前几年那样大幅度增长,但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工资水平仍将保持较大幅度增长。”报告称。
附:微信公共账号“校招季”2014年全国309个城市工资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