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五月
自2016年12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防晒化妆品防晒效果标识管理要求》,在允许防晒产品将防晒指数(SPF)标识升为50+的同时,也将长波紫外线(UVA)防护效果标识PA值由原来的最多3+提升为4个+。
五月走访市场发现,在不少国产品牌及时跟进高SPF值情况下,其在PA值上却并无太大变化,目前市场上国产防晒产品PA值标注多为PA++或PA+++,有PA++++标识的均为外资品牌。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国产防晒品在PA值应对上落后于外资品牌?
不被重视的PA值
在选择防晒产品上,消费者也会更多地关注防UVB的SPF值,而忽视防UVA的PA值。这和历史有一定关系,毕竟人们对防嗮产品也需要防UVA的认知要比防UVB要晚得多,认知还不够成熟。
世界上第一款防晒霜诞生于1928年,但由于人们对紫外线的认识不够全面,相关文献资料显示,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有了对整个UVA波段都具有良好防护作用的防晒剂。而在此之前,人们一直强调对防晒产品对中波UVB的防护作用,因为它引起的急性晒伤如出现红斑、过敏或灼伤现象,是很容易在短时间内便观察到的。
▍资料图
一些研究表明,紫外线中的长波(320~400nm)即UVA波段到达地面的能量可占到紫外线总能量的98%,并且它有很强的穿透力,可直达肌肤的真皮层,从而导致皮肤晒黑、失去弹性、形成皱纹甚至引发癌变。但这一影响往往是长期作用的结果,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得到品牌方和消费者的重视。
日本化妆品工业协会(JCIA)1995年建立了对UVA防护力的等级标识体系,即用PA值来表示UVA防护力的强弱,中国亦于2007年版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中予以了采用。
国内引用UVA防护指数PFA来测量,防晒化妆品的PFA值的算法是,引起被防晒化妆品防护的皮肤产生黑化所需的MPPD(即长波紫外线辐照后2~4小时在整个照射部位皮肤上产生轻微黑化所需要的最小紫外线辐照剂量或最短辐照时间)与未被防护的皮肤产生黑化所需的MPPD之比。
防晒标识新规中,当PFA值小于2时,不得标识UVA防护效果;当PFA值为2~3时,标识为PA+;当PFA值为4~7时,标识为PA++;当PFA值为8~15时,标识为PA+++;当PFA值大于等于16时,标识为PA++++。
也就是说,PA后面加号越多,代表其对UVA防护能力越强。但这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即添加更多的防晒剂。
PA++++市场和备案均难见国产身影
时下正是防晒产品热卖的季节,在屈臣氏万达楚河汉街店,不少消费者一进店门,首先就会在门口的防晒专区挑选防晒产品。
防晒专区集中陈列着露得清、妮维雅、曼秀雷敦、安热沙、碧柔等十个品牌的防晒产品。五月在对比该店内所有防晒产品的标识后发现,几十款防晒产品中,仅有新碧双重保湿水感防晒露、新碧水盈防晒乳、安热沙水能户外喷雾、露得清清透沁凉喷雾、露得清轻柔特护防晒乳5款防晒产品标注的PA值为PA++++。此外,在丝芙兰楚河汉街店,仅有一款倩碧防晒产品标注了PA++++。
▍屈臣氏万达楚河汉街店防晒产品专区
从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来看,热卖的防晒产品中,有安热沙小金瓶防晒霜、苏菲娜芯美颜日间倍护防晒乳等标注PA++++。
从实体店及电商平台的防晒产品不难看出,市面上高PA值的防晒产品仍是少数,且外资品牌占绝对主导。
另一方面,从国家药监局的防晒产品批件信息来看,这种现象也较为突出。
在防晒标识新规实施后,不少外资品牌如理肤泉、雅漾、雅诗兰黛等品牌的进口防晒产品对原批件进行了信息变更,将原有的标识调整为SPF50/PA++++。这也就意味着,此类防晒产品原本的防晒效果就已达到了变更后的指标。
▍理肤泉一款防晒产品的变更信息
相较来看,在不少国产品牌变更防晒批件的信息时,仅是对SPF指进行了变更,而未涉及到PA值,典型如薇诺娜清透防晒霜SPF50+PA+++,变更前为SPF30PA+++。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长久以来法规的限制,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国产品牌开发高防晒倍数产品的积极性,国产防晒少有PA++++也并不奇怪。他介绍,防晒标识新规实施前后,已有不少品牌开始申报了SPF50/PA++++的防晒产品,但批件下发尚需时间,目前成功拿到批件的并不多。
有难度但会是大趋势
对此,国内某已拿到SPF50/PA++++防晒特证且新品即将全面上市的企业表示,国产防晒产品之所以不愿意做PA++++的产品,有两个原因,一是配方难度大,二是膏体成本高。
对于以上说法,多位业内工程师表示认同。珀莱雅研发总监蒋丽刚进一步表示,一般SPF50/PA++++的防晒配方,防晒剂含量都会超过25%,而添加的防晒剂一多,成本自然就会上升,且肤感容易变得油腻。
他表示,防晒产品要做到高SPF和高PA值,同时肤感不油腻,确实对配方要求较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合理选择高效防晒剂并进行优良搭配。
试想,如果因为肤感不适造成消费者使用意愿降低,不愿意经常使用或没能擦足够的量,反而会致使防晒效果大打折扣,这也就背离了研发防晒产品的初衷。
蒋丽刚认为,高SPF、PA值广谱防护的防晒产品会成为接下来的大趋势,珀莱雅早在三年前就开始研发高SPF、PA值的防晒产品,目前已有8-10个该类产品在申报当中,“除非我们刻意需要低一点的,如儿童。”
他解释,消费者在使用防晒产品时,“不可能和测试SPF、PA值时一样涂那么多”,蒋丽刚认为,目前来看,高SPF、PA产品可以提供更好的防护。
事实上,消费者在选择防晒产品时,也会认为数值也大越好。对此,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消费者选择防晒产品时,还是要看使用场景,不能一味追求高数值,“由于绝大多数防晒剂为油性物质,高SPF、PA防晒产品防晒剂含量多,涂抹时油腻感重,而且引起皮肤过敏的可能性也变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