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长三角区域将建一体化大市场 发挥上海自贸区溢出效应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长三角区域将建一体化大市场 发挥上海自贸区溢出效应

中国长三角区域启动市场一体化发展合作机制,这一举措将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大市场,更将有利于发挥上海自贸区溢出效应。

图片来源:CFP

中国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12月17日晚宣布,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合作机制正式启动,这一举措将有利于发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溢出效应。

商务部称,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市商务部门负责人已于12月11日在上海共同签署了《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下称《协议》)。《协议》从规则体系共建、创新模式共推、市场监管共治、流通设施互联、市场信息互通和信用体系互认等六个方面加强区域合作,着力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大市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根据《协议》,未来三省一市将着力建设统一的区域市场规则体系,破除条块分割的政策和体制障碍,促进规则透明、竞争有序,共同研究制定适应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要求的准入制度,健全市场化退出机制;大力推动电子商务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全面整合产业链,融合价值链,推动传统的实体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为金融、物流、资讯相配套的“升级版”市场。在市场监管方面,三省一市将运用大数据理念,形成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区域市场综合监管体系。而在流通设施互联方面,三省一市将健全长三角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完善长三角综合运输通道和区际交通骨干网络,形成互联式、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体系。在市场信息互通方面,三省一市将推进地方电子口岸平台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形成联网申报、核查和作业的通关协作机制,建立长三角区域便捷通关企业统一认定标准和管理互认机制。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自贸试验的溢出效应也带给周边地区更多发展机遇。区域经济专家、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郁鸿胜曾在《文汇报》撰文指出,长三角区域制度合作是区域一体化的核心。

郁鸿胜进一步分析,自1990年代开始至今,随着长三角地区合作发展的深入,区域竞争很激烈,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每个城市都各自为政,封锁比较厉害,江浙对上海的一些做法也多有非议和歧义。目前阻碍长三角区域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体制与机制因素。而长三角区域内各城市的定位与分工,区域整合优势发挥、产业同构、市场分割、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资源合理配置、基础设施衔接、环境保护、人口综合管理等合作不再是以前的要素合作,而是更高层次的制度合作,通过资源整合来进行改革,破除政府自身利益。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据中国商务部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实现生产总值10.5万亿元,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万亿元,占全国的21.6%;外贸进出口总额1.1万亿美元,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牵头此次合作的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称,长三角区域具备较好的市场基础,建立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必将进一步激发区域市场活力和经济增长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南京市长缪瑞林近日接受《解放日报》采访时表示,随着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等“两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长三角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凸显,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发展要求也进一步提升,“可以说长三角进入了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的新阶段,长三角合作也进入了率先发展、创新发展、协同发展的新时期。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都与长三角密切相关;长江经济带与长江城市群,长三角也是核心区域之一。”

浙江省经济建设规划院副总经济师朱李鸣在“2014中国城市学年会”的中浦长三角论坛上表示,上海在本地产业升级的同时,给长三角地区接轨引进先进技术人才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上海自贸区吸引的一些海外创投机构对长三角地区创新的推动效应也在显现。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王金定今年11月份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指出,对于长三角城市群而言,各个城市的创新不能各自为政、单兵突进,需要分工合作、协同推进,共建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城市创新体系。他说:“以目前的基础和发展态势来看,长三角完全有条件打造中国领先乃至全球领先的创新级城市群,辐射并带动东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长三角区域将建一体化大市场 发挥上海自贸区溢出效应

中国长三角区域启动市场一体化发展合作机制,这一举措将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大市场,更将有利于发挥上海自贸区溢出效应。

图片来源:CFP

中国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12月17日晚宣布,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合作机制正式启动,这一举措将有利于发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溢出效应。

商务部称,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市商务部门负责人已于12月11日在上海共同签署了《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下称《协议》)。《协议》从规则体系共建、创新模式共推、市场监管共治、流通设施互联、市场信息互通和信用体系互认等六个方面加强区域合作,着力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大市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根据《协议》,未来三省一市将着力建设统一的区域市场规则体系,破除条块分割的政策和体制障碍,促进规则透明、竞争有序,共同研究制定适应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要求的准入制度,健全市场化退出机制;大力推动电子商务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全面整合产业链,融合价值链,推动传统的实体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为金融、物流、资讯相配套的“升级版”市场。在市场监管方面,三省一市将运用大数据理念,形成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区域市场综合监管体系。而在流通设施互联方面,三省一市将健全长三角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完善长三角综合运输通道和区际交通骨干网络,形成互联式、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体系。在市场信息互通方面,三省一市将推进地方电子口岸平台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形成联网申报、核查和作业的通关协作机制,建立长三角区域便捷通关企业统一认定标准和管理互认机制。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自贸试验的溢出效应也带给周边地区更多发展机遇。区域经济专家、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郁鸿胜曾在《文汇报》撰文指出,长三角区域制度合作是区域一体化的核心。

郁鸿胜进一步分析,自1990年代开始至今,随着长三角地区合作发展的深入,区域竞争很激烈,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每个城市都各自为政,封锁比较厉害,江浙对上海的一些做法也多有非议和歧义。目前阻碍长三角区域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体制与机制因素。而长三角区域内各城市的定位与分工,区域整合优势发挥、产业同构、市场分割、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资源合理配置、基础设施衔接、环境保护、人口综合管理等合作不再是以前的要素合作,而是更高层次的制度合作,通过资源整合来进行改革,破除政府自身利益。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据中国商务部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实现生产总值10.5万亿元,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万亿元,占全国的21.6%;外贸进出口总额1.1万亿美元,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牵头此次合作的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称,长三角区域具备较好的市场基础,建立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必将进一步激发区域市场活力和经济增长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南京市长缪瑞林近日接受《解放日报》采访时表示,随着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等“两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长三角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凸显,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发展要求也进一步提升,“可以说长三角进入了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的新阶段,长三角合作也进入了率先发展、创新发展、协同发展的新时期。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都与长三角密切相关;长江经济带与长江城市群,长三角也是核心区域之一。”

浙江省经济建设规划院副总经济师朱李鸣在“2014中国城市学年会”的中浦长三角论坛上表示,上海在本地产业升级的同时,给长三角地区接轨引进先进技术人才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上海自贸区吸引的一些海外创投机构对长三角地区创新的推动效应也在显现。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王金定今年11月份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指出,对于长三角城市群而言,各个城市的创新不能各自为政、单兵突进,需要分工合作、协同推进,共建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城市创新体系。他说:“以目前的基础和发展态势来看,长三角完全有条件打造中国领先乃至全球领先的创新级城市群,辐射并带动东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