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债务违约“黑天鹅”频飞 机构:信用风险可能贯穿整个2018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债务违约“黑天鹅”频飞 机构:信用风险可能贯穿整个2018

一系列的债务违约“黑天鹅”事件的背后,是金融监管的持续深入,以及资管新规的出台和去杠杆的推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冷辉 王可然    

进入5月以来,包括*ST中安在内的多家公司密集出现债务违约事件。一系列的债务违约“黑天鹅”事件的背后,是金融监管的持续深入,以及资管新规的出台和去杠杆的推进。对此,一位评级行业资深人士认为,强监管下的信用收缩是近期违约频发的直接触发因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Wind资讯数据显示,在2018年二季度,评级为AA及以下信用债总到期量大约有5500亿元,三季度、四季度均有5000亿元上下的总到期量,而在2019年一季度的总到期量也有4600多亿元,这意味着评级为AA及以下信用债到期偿还压力仍然保持较高水平。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李奇霖表示,在严监管紧信用的金融环境下,以民企为代表的相对弱势企业会持续受到冲击,信用风险或贯穿整个2018。

违约频发因融资整体收紧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研究覃汉、刘毅等人认为,年初以来的信用债市场,民企依然是信用事件重灾区,需要从决定企业流动性以及违约风险的四点因素说起,分别是企业内部盈利现金流、外部融资现金流、资产负债表静态流动性和外部支持,发行人最终走向违约一定是这四道屏障均被打破。

从这四点来看,2018年民企内部现金流小幅好转,但外部现金流继续收缩,资产厚度及外部支持偏弱导致其信用风险依然居高不下。具体来看,首先是上市民营企业盈利小幅好转,但积重难返;其次是外部现金流的大幅恶化成为主导信用风险的主要因素;最后从资产负债表静态流动性和外部支持的角度来看,民企同样占据下风。

天风固收认为,与以往常见的“行业景气度下行,导致盈利恶化”或是“实际控制人风险”导致的民企债违约不同,本轮违约的民企债普遍带有外部融资整体收紧、公司再融资渠道几近枯竭,导致流动性危机的特征。整体而言,本轮违约潮是在去杠杆和强监管的宏观环境下发生的,违约主体的主要融资渠道普遍受到限制。

一位大型城商行的一线业务部门总经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些民营企业违约,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的债券,如果不是上市公司,一般民营企业发债很难,基本上是发不出来。现在发债条件也都比较苛刻,不像以前比较宽松,后续的融资渠道一旦受阻,也没有其他的资金补充渠道和来源,肯定会面临违约。如果是地方的龙头民营企业,政府可能会支持,如果政府不救助的话,难言乐观。靠自身经营发展还钱是很难的,现在很多民营企业扩张太快了,一旦资金链受阻甚至断裂,违约是不可避免的。

行业信用利差继续走阔

在信用违约的另一面,记者注意到信用利差也在扩大。据兴业证券固收稍早前的研报,进入2018年,长端负债成本下降最为明显,但低等级信用利差走阔幅度是最大的,信用风险在上升。

光大证券固收研究近期的跟踪数据也显示,行业信用利差继续走阔,其中民营企业AAA、AA+、AA级的信用利差也都出现扩大趋势。Wind资讯数据则显示,一年期和三年期的企业债信用利差(以国开债为基准)即中债中短期票据信用利差AAA/AA+/AA均同向扩大。

兴业固收认为,这是由于政策层面开始推向紧信用和结构性去杠杆,信用风险压力在提升。加上管控非标融资和地方政府违规债务清理,企业融资渠道收紧,融资难度进一步上升,民企的风险暴露持续,高负债、低资质的国企和融资平台也在所难免。

此外,融资收缩的压力在上升,银行信贷额度偏紧,理财规模的收缩可能是大概率事件,年初以来信用风险持续爆发,低资质主体的风险暴露是在加速的。从市场反映看,信用风险目前已经是结构性上升。民企进入2018年明显被要求更高的溢价。资质较弱地区的中低等级融资平台利差走阔非常明显,且在2018年之后加速飙升。

兴业银行首席策略师乔永远对记者表示,对于风险事件与利差走阔的关系,风险事件是主因,信用利差走阔是结果。信用利差的走阔意味着市场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风险市场化的特点,即市场对风险的认识在加强,风险溢价正在提高。风险溢价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安全资产的负债成本,但同时也使得风险偏高的主体在刚兑打破之后,为自身付出更高的融资成本。

乔永远提到,风险事件与利差走阔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个别民营企业身上已有所体现。个别民企相对于国企,原本就有规模小、外部支持弱、财务质量不高、担保关系复杂、实控人影响大等特点,而近期出现风险事件的民企,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过去几年扩张过于激进。这一轮金融去杠杆有助于调整道德风险,使得过于激进的企业承担较大的流动性压力,这也印证了“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这句话。

债券市场风险仍待释放

上述城商行一线业务人士对记者表示,实际上不少民营企业发债一直比较难,如今“违约潮”影响下就难上加难了,需要更多的增信措施。民营企业的债他们一般也是不去认购的,AA及以下级别的债本身也不容易发出来。

同时,Wind资讯数据显示,2018年6-11月,主体评级在AA及以下的债券总偿还量保持在月均逾7100亿元的规模,跟今年前五个月月均7600多亿元相差并不大,这表明中低等级的发行人偿债压力依旧。

有评级机构人士表示,伴随监管的进一步趋严,信用收缩周期仍将继续。叠加风险暴露背景下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下降,信用资质较弱、对外部融资依赖度过强的民营企业、央企边缘化子公司及地方竞争性国企的融资环境或将进一步恶化,债券市场的风险仍待进一步释放。

该资深评级人士认为,违约频发是我国债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成熟的债券市场应该实现对信用类资产的风险定价。在系统性风险缓释的环境下,“排队违约”概率很小;但结构性压力下,信用分布中处于边缘化区域的主体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国泰君安固收表示,信用风险频发,一方面会对过低的评级利差造成冲击,另一方面会进一步降低市场风险偏好,叠加监管陆续落地可能引发的流动性压力,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短期也会承压,即便是降准后债市已经跌了很多,但目前来看还是很难出现像样的上涨。而从信用风险的性质、当前的流动性以及民企自身的状况来看,当前信用违约潮对债市的冲击不太可能复制2011年的情况。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债务违约“黑天鹅”频飞 机构:信用风险可能贯穿整个2018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债务违约“黑天鹅”频飞 机构:信用风险可能贯穿整个2018

一系列的债务违约“黑天鹅”事件的背后,是金融监管的持续深入,以及资管新规的出台和去杠杆的推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冷辉 王可然    

进入5月以来,包括*ST中安在内的多家公司密集出现债务违约事件。一系列的债务违约“黑天鹅”事件的背后,是金融监管的持续深入,以及资管新规的出台和去杠杆的推进。对此,一位评级行业资深人士认为,强监管下的信用收缩是近期违约频发的直接触发因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Wind资讯数据显示,在2018年二季度,评级为AA及以下信用债总到期量大约有5500亿元,三季度、四季度均有5000亿元上下的总到期量,而在2019年一季度的总到期量也有4600多亿元,这意味着评级为AA及以下信用债到期偿还压力仍然保持较高水平。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李奇霖表示,在严监管紧信用的金融环境下,以民企为代表的相对弱势企业会持续受到冲击,信用风险或贯穿整个2018。

违约频发因融资整体收紧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研究覃汉、刘毅等人认为,年初以来的信用债市场,民企依然是信用事件重灾区,需要从决定企业流动性以及违约风险的四点因素说起,分别是企业内部盈利现金流、外部融资现金流、资产负债表静态流动性和外部支持,发行人最终走向违约一定是这四道屏障均被打破。

从这四点来看,2018年民企内部现金流小幅好转,但外部现金流继续收缩,资产厚度及外部支持偏弱导致其信用风险依然居高不下。具体来看,首先是上市民营企业盈利小幅好转,但积重难返;其次是外部现金流的大幅恶化成为主导信用风险的主要因素;最后从资产负债表静态流动性和外部支持的角度来看,民企同样占据下风。

天风固收认为,与以往常见的“行业景气度下行,导致盈利恶化”或是“实际控制人风险”导致的民企债违约不同,本轮违约的民企债普遍带有外部融资整体收紧、公司再融资渠道几近枯竭,导致流动性危机的特征。整体而言,本轮违约潮是在去杠杆和强监管的宏观环境下发生的,违约主体的主要融资渠道普遍受到限制。

一位大型城商行的一线业务部门总经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些民营企业违约,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的债券,如果不是上市公司,一般民营企业发债很难,基本上是发不出来。现在发债条件也都比较苛刻,不像以前比较宽松,后续的融资渠道一旦受阻,也没有其他的资金补充渠道和来源,肯定会面临违约。如果是地方的龙头民营企业,政府可能会支持,如果政府不救助的话,难言乐观。靠自身经营发展还钱是很难的,现在很多民营企业扩张太快了,一旦资金链受阻甚至断裂,违约是不可避免的。

行业信用利差继续走阔

在信用违约的另一面,记者注意到信用利差也在扩大。据兴业证券固收稍早前的研报,进入2018年,长端负债成本下降最为明显,但低等级信用利差走阔幅度是最大的,信用风险在上升。

光大证券固收研究近期的跟踪数据也显示,行业信用利差继续走阔,其中民营企业AAA、AA+、AA级的信用利差也都出现扩大趋势。Wind资讯数据则显示,一年期和三年期的企业债信用利差(以国开债为基准)即中债中短期票据信用利差AAA/AA+/AA均同向扩大。

兴业固收认为,这是由于政策层面开始推向紧信用和结构性去杠杆,信用风险压力在提升。加上管控非标融资和地方政府违规债务清理,企业融资渠道收紧,融资难度进一步上升,民企的风险暴露持续,高负债、低资质的国企和融资平台也在所难免。

此外,融资收缩的压力在上升,银行信贷额度偏紧,理财规模的收缩可能是大概率事件,年初以来信用风险持续爆发,低资质主体的风险暴露是在加速的。从市场反映看,信用风险目前已经是结构性上升。民企进入2018年明显被要求更高的溢价。资质较弱地区的中低等级融资平台利差走阔非常明显,且在2018年之后加速飙升。

兴业银行首席策略师乔永远对记者表示,对于风险事件与利差走阔的关系,风险事件是主因,信用利差走阔是结果。信用利差的走阔意味着市场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风险市场化的特点,即市场对风险的认识在加强,风险溢价正在提高。风险溢价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安全资产的负债成本,但同时也使得风险偏高的主体在刚兑打破之后,为自身付出更高的融资成本。

乔永远提到,风险事件与利差走阔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个别民营企业身上已有所体现。个别民企相对于国企,原本就有规模小、外部支持弱、财务质量不高、担保关系复杂、实控人影响大等特点,而近期出现风险事件的民企,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过去几年扩张过于激进。这一轮金融去杠杆有助于调整道德风险,使得过于激进的企业承担较大的流动性压力,这也印证了“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这句话。

债券市场风险仍待释放

上述城商行一线业务人士对记者表示,实际上不少民营企业发债一直比较难,如今“违约潮”影响下就难上加难了,需要更多的增信措施。民营企业的债他们一般也是不去认购的,AA及以下级别的债本身也不容易发出来。

同时,Wind资讯数据显示,2018年6-11月,主体评级在AA及以下的债券总偿还量保持在月均逾7100亿元的规模,跟今年前五个月月均7600多亿元相差并不大,这表明中低等级的发行人偿债压力依旧。

有评级机构人士表示,伴随监管的进一步趋严,信用收缩周期仍将继续。叠加风险暴露背景下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下降,信用资质较弱、对外部融资依赖度过强的民营企业、央企边缘化子公司及地方竞争性国企的融资环境或将进一步恶化,债券市场的风险仍待进一步释放。

该资深评级人士认为,违约频发是我国债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成熟的债券市场应该实现对信用类资产的风险定价。在系统性风险缓释的环境下,“排队违约”概率很小;但结构性压力下,信用分布中处于边缘化区域的主体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国泰君安固收表示,信用风险频发,一方面会对过低的评级利差造成冲击,另一方面会进一步降低市场风险偏好,叠加监管陆续落地可能引发的流动性压力,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短期也会承压,即便是降准后债市已经跌了很多,但目前来看还是很难出现像样的上涨。而从信用风险的性质、当前的流动性以及民企自身的状况来看,当前信用违约潮对债市的冲击不太可能复制2011年的情况。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债务违约“黑天鹅”频飞 机构:信用风险可能贯穿整个2018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