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在由CHTA主办的“未来旅行者大会”上,Fusion Fund创始合伙人、硅谷知名投资人张璐发表了《硅谷科技创新》的主题演讲,并在圆桌环节对酒店业的创新发表自己的观点。
张璐
前不久,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公布了2018年“全球青年领袖”(Young Global Leaders)入选名单,全球有100位40岁以下的青年领袖入选,张璐因在科技创新以及投资领域的突出成就名列其中。往届“全球青年领袖”入选者包括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英国前首相卡梅隆、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网易创始人丁磊等。
在硅谷读书、创业到转型做投资人,张璐的个人背景也代表了硅谷的缩影。在张璐看来,如今的科技创新不只是用科技去颠覆传统行业,而是结合新的概念,用新的技术去和传统行业结合,为传统行业带来新的创新点。而硅谷只有6万人口,但这些人口产生的创新科技公司占了硅谷整体经济总量的26%,初创公司的总估值高达3000多亿美金。
“它(硅谷)可以通过小的资金和人才的聚集,放出非常巨大的财富效应,还有科技变革的效应。”她表示,硅谷最大的特点是人才,众多的斯坦福学生创造了伟大的科技公司,反向推动了学校的发展,这样的循环形成的巨大人才库源源不断地为硅谷创造一批又一批的下一代人才。此外,硅谷另一重要人才库来自高科技公司,员工探索到一定程度后出自己出来做一家公司,然后原来的大公司会把它收购回去。大公司的收并购也为高科技公司制造了非常灵活的退出渠道。
在张璐看来,现在的科技创新与以往完全不同,更多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生活。每次科技在推动的时候,都进行一个周期。这时候,技术创新的成本要足够低,与现有的市场商业化窗口相结合。
她表示,硅谷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创新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比如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纳米机器人、区块链、生物医疗技术等都是非常火热的发展方向。
对于技术的发展会不会影响到人类未来的发展,张璐认为,很多技术的发展目的是更好地服务、辅助人类,让人类的生活更加高效。不用担心人工智能会代替人类,未来会出现一个族群,就是超级人类,会让脑子处理信更快,身体更加强壮。
“在未来,我们也能看到通过技术和现有产业的结合,更加快速地推进技术的应用化,也更快加速产业的效能化。”
中国资本大量出海做投资,海外资本同样也关注中国的发展。张璐指出,美国资本一直关注中国新兴的经济市场创新企业,很多资本也在考虑这个市场。只是现在的差异性在于,硅谷已经走到下一代的技术创新,国内还在调和的过程中,资本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进入国内市场,在他们的思维里更好地应用到下一代技术。
以下为张璐演讲实录:(经创客猫编辑)
张璐:
我是常驻硅谷,一直以来在硅谷的投资是专注于科技和医疗的创新。这些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不只是用科技去颠覆传统行业,而是结合新的概念,用新的技术去和传统行业结合,为传统行业带来新的创新点。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国内出生长大,之后到硅谷读书,做公司,现在转型做投资人。我个人的背景也代表了硅谷的缩影,最早做基础科学的研究到后面探索技术创新和产业商业化应用相结合,自己的技术公司做了糖尿病早期检测医疗设备。
硅谷一直是全球创新的聚集地,无论是基础的技术创新,还是到下一代的技术应用创新,都是来自一批又一批的硅谷创新。
分享一点点硅谷的基本数据。去硅谷的人数不多,所以大家对硅谷的印象是来自于媒体,来自于画报。真的去到硅谷,第一眼会很失望,我们开玩笑说,硅谷是一个乡下,是一个大农村的地方。硅谷的人口数量只有6万人口,但是这些人口产生的创新科技公司占了硅谷整体经济总量的26%,初创公司的总估值高达3000多亿美金。它可以通过小的资金和人才的聚集,放出非常巨大的财富效应,还有科技变革的效应。另外,大家不只是探讨硅谷的理想主义,更多的是带动资本的投入。
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其他地方复制硅谷呢?硅谷最大的特点是人才。斯坦福大学在几十年前,不能算顶尖的学校,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由于众多的斯坦福学生创造了伟大的科技公司,反向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在美国,有超过4万家高科技公司是由斯坦福毕业生创始的。Google的前100名员工是斯坦福学生,我现在的团队,有90%成员是来自于斯坦福校友。这样巨大的人才库源源不断地为硅谷创造一批又一批的下一代人才。当校友成功创建公司后,也会给斯坦福创造大量的捐款,形成非常良性的互动。
另外很重要的人才库是高科技公司。硅谷的公司文化,我们开玩笑是“原谅背叛”,员工探索到一定程度会出来做一家公司,原来的大公司会把它收购回去。公司在某种程度上也提供了非常好的场所去学习从0到1做产品,怎么找到最优秀的创业者,如何跟资本互动。
大公司的收并购也为高科技公司制造了非常灵活的退出渠道。在美国,80%以上的企业是通过收并购退出的,这也促进了创新周期的快速发展。硅谷所构成的基金是VC团体,是非常强有力的催化剂作用。几十年前,创造一个百亿级别的公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现在,只需要十年。VC和其它金融行业相比,是比较屌丝的,因为掌握的资本量很少。现在上市的公司中,有50%以上的是由VC资本投资孵化出来的。
大家经常聊到科技创新,总想象突然有一个新技术出现,我们世界就变了。但是,现在的科技创新与以往完全不同,更多是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生活。举个例子,很多人用智能手机拍照,我是80后,我们这一代人,看到屏幕第一反应是找遥控器。现在四五岁的小朋友,看到屏幕的第一反应是用手去滑。这是技术给新一代人类带来的一种全新的和世界获得信息的方式。
每次科技在推动的时候,都进行一个周期。这时候,技术创新的成本要足够低,与现有的市场商业化窗口相结合。硅谷经过上一批的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后,新的基础科技创新在变化。
硅谷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创新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举个例子,像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有很好的场景,比如酒店有客服系统,如何让客服人员给用户提供更好的反馈和服务呢?自然语言处理可以让他们变得非常聪明的辅助帮手。
还有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这个技术进行远程的分析,给出个性化货品的推算,还可以把每个人的个性化偏好记录下来,给用户推送宾至如归的服务。
深度学习、数据分析在各个行业应用得非常广泛,我们在旅游、住店的过程中,无时无刻都在创造数据。如何应用这种数据呢?通过低成本的传感器把数据收集起来,进行数据分析,让每个人在出行过程中获得一站式的个性化服务。
另外一个方向是纳米机器人的方向,大家可能觉得离我们比较远。我们现在通过语言、图形的方式与周围的硬件、设备进行交互。人脑机器交互是通过纳米机器人实现,给我们带来非常科幻的未来。
现在,越来越多的靶向治疗、DNA隐形都是纳米机器人驱动,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这是网络技术,第一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涉及到我们怎么把数据收集到云端后进行实时的分析,这还涉及到网络加速技术。我们产生数据后,无论在出行、日常生活,还是在酒店行业中,数据很有力量,像氧气一样非常重要,也像氧气一样易燃易爆,如何通过下一代网络安全技术对数据进行保护,这也是硅谷非常火热的发展方向。现在新技术发展已经不像往常加一个防火墙让数据更安全,而是通过目标数据的虚拟化,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同时进行脱敏的快速处理。
区块链技术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我们不投ICO,但是我们一直在投区块链方面的应用。现在大家对数据的恐慌是在于大公司的数据垄断,如果泄露的话,是非常可怕的。去中心化的网络工具让我们拥有个人的数据,这也是我们看到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最后是生物医疗技术,这与人工智能驱动的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新方向。我们现在探讨未来旅行者的出行,是让出行更安心和舒适,如何让出行的过程更加健康?这是新技术发展的方向。现在生物信息学和传统医疗器械的发展,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早期的疾病预测检测、个性化诊疗,这是基于深度学习前提下的应用。也可以帮助患者在非常早期进行病患的诊断,同时进行医疗方面的效能提升,快速筛选数据,最后达到诊疗的效果。
硅谷作为全球创新的中心,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速。很多人担心未来技术的发展会不会威胁到人类的发展,在我们看来,很多技术的发展目的是更好地服务、辅助人类,让人类的生活更加高效。我们不用担心人工智能会代替人类,未来会出现一个族群,就是超级人类,会让脑子处理信更快,身体更加强壮。在未来,我们也能看到通过技术和现有产业的结合,更加快速地推进技术的应用化,也更快加速产业的效能化。
我们在硅谷看到的很多创新科技是专注于技术本身,我更希望看到技术的创新者、创业者和产业相结合,把真正好的技术进行市场化应用。希望大家有机会多去硅谷看一看,希望硅谷的创业者在你们身上看到更大的技术应用场景。
问:你作为非常优秀的华人,在硅谷和很多本地的投资机构找最新的技术项目。过去半年,你们投资或参与的海外项目,哪些有可能进入到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酒店的领域有合作的机会?
张璐:我们关注智能工业、智慧交通,它在中国有非常巨大的应用市场,而且我能看到非常好的是,国内的出行数据非常大,美国的公司需要这种海量的数据去快速提升产品的升级。所有的酒店行业都希望提供个性化、智慧化的服务,技术可以帮助现有的产业公司在不改变的从业人员的质量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表现,技术产品也有非常好的亚洲应用的场景。
问:大量的中国资本开始涌入到海外做投资,你有没有观察到海外的资本对于中国日益增长的市场,你有发现最近的趋势吗?
张璐:美国资本一直关注中国新兴的经济市场创新企业,很多资本也在考虑这个市场。只是现在的差异性在于,硅谷已经走到下一代的技术创新,国内还在调和的过程中,资本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进入国内市场,在他们的思维里更好地利用到下一代技术。
问:从投资人来看,我们相信技术改变生活,并且让生活变得更好。我们围绕人为中心的大出行概念下的未来投资,你会采取什么策略、观点?
张璐:人作为一个数据产生者,如何最优化使用数据,通过反馈给每个人提供最佳智能和个性化服务,这是酒店业一直以来给用户体验的效果。对每个人来讲,他都感觉我是VIP,我要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投资人当然希望技术应用可以跟现有的产业结合,作为投资判断,第一点要问市场够不够大,如果是全新的市场,对我们有挑战,就是如何计算市场的容量。如果是很好的技术,能提供很好的效能。
不仅是酒店行业,其他传统行业,也会与创新者之间的沟通有错层。酒店有需求,但是觉得你的技术解决不到我的问题。所以,如何加速两方面的沟通是很重要的,这也是硅谷VC在做的工作。我们与现有的传统行业进行沟通,同时一方面和年轻的、以技术为驱动的创业者进行交互,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然后进行两边的对接。好的技术可以在初始点快速获得市场认证,很大的企业作为合作方,可以把技术推广。
我们一方面关注从客户的角度,酒店如何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比如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都可以帮助到进行数据的监控和反馈。
另外一个方向的技术,针对酒店本身的,现在酒店最大的问题是运营成本过高,通过技术帮助供应链的过程,酒店内部的管理可以进行效能提升,比如仓储存量的管理、数据追踪,递送过程中的追踪,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新的技术在其他行业供应链已经开始应用了,还没有进入酒店行业,这就需要酒店行业与技术公司进行很好的交互。
问:酒店现在存在互通互联的问题,这成为传统酒店业的桎梏。你觉得酒店业如何获得新的支持?
张璐:很多人都在讲颠覆,但是现在技术的创新方式是和行业结合,是提升现有行业的效率,降低成本。举个例子,我刚才提到我们投资的一家公司,是做客服方面的公司,不是用机器人打电话,用户场景是接电话的还是接线员,但是前面有一个屏幕,他监控打电话的语气,判断他会问的问题。如果对方问了一个复杂的问题,机器人会马上给出答案,接线员直接念出来。这是帮助现有的接线员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这不是颠覆,不是机器人提供比人更好的服务。同时,对酒店来说,很难信任技术,还是信任现有的客服人员。这是在硅谷发生的技术,这就是非常典型的效能提升,而不是颠覆的例子。
现在的系统兼容性方面,中国与美国的差距是在云服务上,在美国,无论是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发展得非常迅速,国内的发展还是比较慢,有一定的限制。如果这方面的技术发展起来,可以大范围解决信息沟通和系统不兼容的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