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百年荣宝斋不倒的真正秘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百年荣宝斋不倒的真正秘密

三百余年历史的老字号荣宝斋,百余年前已经开始以文会友,建立起一个官员交流的社区——其本质就是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把握,对于他们生活方式的洞察

导读:数据显示,当下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而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荣宝斋,百余年来,尽管历经鸦片战争、满清覆亡、民国纷争、八年抗战等沧桑巨变,荣宝斋却能一直屹立不倒,发展壮大。这一篇文章包政老师回到荣宝斋的起点,找到荣宝斋洞悉顾客的社区基因。

文/包政(管理智慧首席理论架构师、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

本文为包政老师为《营销的本质》试读会推出的特别文章

一、荣宝斋命悬一线,“忠臣”庄虎臣办《缙绅录》

荣宝斋很早就有了,它的前身叫松竹斋。

创办者是一个浙江人,姓张,他最初是用其在京做官的俸银开办了一家小型南纸店。后来松竹斋逐渐没落,传到第二代就已经处在破产的边缘。他的儿媳张李氏“三顾茅庐”请来绰号“智多星”庄虎臣。

松竹斋打破了当时东家与经营者分成东家占大“股”的惯例,按四六分成比例和东家分享经营利润,并规定东家不准无故干预店铺事务。

在职业经理人庄虎臣领导下,松竹斋于1894年改名为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庄虎臣说服了东家花300两银子捐了一个官,七品芝麻官,到朝廷里去。去抄哪些人调离了,哪些人补缺了。然后他把这些人的出身、怎么晋升的等信息都抄到《缙绅录》上。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缙绅录》就是一本现代版的人事变动杂志。

我们看到,荣宝斋的初始目标用户选的很精准,就从官员为目标顾客,一个很细的群体开始切入。为了切入这个市场,荣宝斋并没有急于展开推销,而是做了营销,围绕走进目标顾客而做了一系列和销售无关的事。

营销是一件事情,做这件事的目的是构建起用户的关系,从而通过持续的深化的事情,建立起与目标顾客的强关系,成为“朋友”。荣宝斋通过走进目标用户关心的官场的生活方式,解决他们担心和关心的很多事,逐步赢得了信任。

二、《缙绅录》为线,一头人,另一头事情,中间荣宝斋

由于把资源配置在营销上,荣宝斋能把官员们背后的裙带关系、里面的门道它都能看见,那些官员就会陆陆续续到荣宝斋来。

头一天朝廷的任命,第二天就更新了,所以官场里的那些图谱,我们叫做人脉的拓扑关系都可以在《缙绅录》里面查阅到。由于资料来源为皇宫第一手且极其可靠及时,加上制作讲究,荣宝斋印制的《缙绅录》很快成为朝中大小官员的抢手货。

庄虎臣做了这个事,官员们慢慢都来了,来了荣宝斋就发现机会。就发现下了朝的人了,还穿着朝服,那是没法逛琉璃厂的。于是庄虎臣就专门做了个茶室当作衣帽间,让他们把朝服换下来,等走的时候再穿上朝服回家。

庄虎臣就问他的一个小伙计,也是东家的儿子。他说,“我花那么多银子,去办那么多事情,花钱买吆喝,你对这事怎么看?”伙计答道:“来的这些人可不是一般人,你做的事情也不是买吆喝,他们来了,一来二往,你就有机会去别的事(推销商品)。”庄虎臣对他的伙计评价,“你小子上道了!”

持续走进官员的需求。光做这些还是不够的,庄虎臣发现最近皇帝,那个时候皇帝已经光绪皇帝了,命令采买司的官儿——专门为宫廷采购文房四宝的。庄虎臣于是就去结交这个人,怎么结交的?自嘉庆年间,凡是谁做了事情(皇帝)就要表彰,表彰的时候都要写一个“福”。所以赐福就成了家常便饭的事情,采购的时候就要多采购些写“福”字需要的笔墨纸砚。

庄虎臣告诉那个官儿皇帝经常要用什么笔;在冬天的时候,笔的底部是冷的,这温笔用什么来温,来烤,温好了一写就比较顺;皇上还有个特点,写一个字,换一支笔,他要写几幅,就要换几只笔。所以把这些经验告诉采买司官员,采买司官儿的职责就做到位了。他当到位了,就要感谢庄臣虎。庄臣虎再送采买司官儿一些东西,让他体验荣宝斋监制的这些东西。那个采买司官儿体验完了,就知道这里东西比别家的要好,再加上采买司官儿非常感谢庄臣虎,采购自然就落到荣宝斋的头上。

二、百年的秘密----构建社区

你看他(庄臣虎)多用心,花三百两银子去捐一官,然后去抄榜,抄榜以后去编《缙绅录》。最后荣宝斋起来,其他都倒闭了,几十几百的字号都没保留下来,但荣宝斋起来了。社区化其实早就有了,只是以前我们没有关注到这个信息。

荣宝斋其实一开始就构建官员的社区。

这就是《百年荣宝斋》(电视剧)讲的故事。

往前回溯,其实人类社会,从分工开始,德鲁克讲过,“一万年前,分工就发生了。”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分工以后,是一定要建立一体化的关系,这是很重要的。一体化的关系说到底是供求之间形成的一体化的关系,那么为什么在那个时间能形成分工关系的呢?我们再追溯到前面,这种分工的发生,是在社区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没有社区,分工不会发生。比方说你是做锄头做得比较好,那就我来和你交换,你做的越好就省得我再去做。于是乎了,你就多做点,那我怎么感谢你了,那就看看我有什么擅长的,家里东西比较多的,比如说我喜欢织布,布织得不错,于是就有了分工了,分工是在人与人之间相互熟知的关系下发生的。

荣宝斋所做的一切就是以《缙绅录》为纽带,建立一个官员交流的社区。它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荣宝斋建立的理念:以文会友,荣名为宝。百年老店,变的是生产技艺和包装,不变的是其内核——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把握,对于他们生活方式的洞察。这才是企业基业长青,细水长流,连绵不绝的根基。

小贴士:荣宝斋是驰名中外的老字号,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荣宝斋坐落在北京市和平门外琉璃厂西街,是一座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高大仿古建筑。主要特色:木板水印。

管理智慧原创文章,转载或摘选请注明管理智慧和作者,侵权必究。谢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百年荣宝斋不倒的真正秘密

三百余年历史的老字号荣宝斋,百余年前已经开始以文会友,建立起一个官员交流的社区——其本质就是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把握,对于他们生活方式的洞察

导读:数据显示,当下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而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荣宝斋,百余年来,尽管历经鸦片战争、满清覆亡、民国纷争、八年抗战等沧桑巨变,荣宝斋却能一直屹立不倒,发展壮大。这一篇文章包政老师回到荣宝斋的起点,找到荣宝斋洞悉顾客的社区基因。

文/包政(管理智慧首席理论架构师、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

本文为包政老师为《营销的本质》试读会推出的特别文章

一、荣宝斋命悬一线,“忠臣”庄虎臣办《缙绅录》

荣宝斋很早就有了,它的前身叫松竹斋。

创办者是一个浙江人,姓张,他最初是用其在京做官的俸银开办了一家小型南纸店。后来松竹斋逐渐没落,传到第二代就已经处在破产的边缘。他的儿媳张李氏“三顾茅庐”请来绰号“智多星”庄虎臣。

松竹斋打破了当时东家与经营者分成东家占大“股”的惯例,按四六分成比例和东家分享经营利润,并规定东家不准无故干预店铺事务。

在职业经理人庄虎臣领导下,松竹斋于1894年改名为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庄虎臣说服了东家花300两银子捐了一个官,七品芝麻官,到朝廷里去。去抄哪些人调离了,哪些人补缺了。然后他把这些人的出身、怎么晋升的等信息都抄到《缙绅录》上。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缙绅录》就是一本现代版的人事变动杂志。

我们看到,荣宝斋的初始目标用户选的很精准,就从官员为目标顾客,一个很细的群体开始切入。为了切入这个市场,荣宝斋并没有急于展开推销,而是做了营销,围绕走进目标顾客而做了一系列和销售无关的事。

营销是一件事情,做这件事的目的是构建起用户的关系,从而通过持续的深化的事情,建立起与目标顾客的强关系,成为“朋友”。荣宝斋通过走进目标用户关心的官场的生活方式,解决他们担心和关心的很多事,逐步赢得了信任。

二、《缙绅录》为线,一头人,另一头事情,中间荣宝斋

由于把资源配置在营销上,荣宝斋能把官员们背后的裙带关系、里面的门道它都能看见,那些官员就会陆陆续续到荣宝斋来。

头一天朝廷的任命,第二天就更新了,所以官场里的那些图谱,我们叫做人脉的拓扑关系都可以在《缙绅录》里面查阅到。由于资料来源为皇宫第一手且极其可靠及时,加上制作讲究,荣宝斋印制的《缙绅录》很快成为朝中大小官员的抢手货。

庄虎臣做了这个事,官员们慢慢都来了,来了荣宝斋就发现机会。就发现下了朝的人了,还穿着朝服,那是没法逛琉璃厂的。于是庄虎臣就专门做了个茶室当作衣帽间,让他们把朝服换下来,等走的时候再穿上朝服回家。

庄虎臣就问他的一个小伙计,也是东家的儿子。他说,“我花那么多银子,去办那么多事情,花钱买吆喝,你对这事怎么看?”伙计答道:“来的这些人可不是一般人,你做的事情也不是买吆喝,他们来了,一来二往,你就有机会去别的事(推销商品)。”庄虎臣对他的伙计评价,“你小子上道了!”

持续走进官员的需求。光做这些还是不够的,庄虎臣发现最近皇帝,那个时候皇帝已经光绪皇帝了,命令采买司的官儿——专门为宫廷采购文房四宝的。庄虎臣于是就去结交这个人,怎么结交的?自嘉庆年间,凡是谁做了事情(皇帝)就要表彰,表彰的时候都要写一个“福”。所以赐福就成了家常便饭的事情,采购的时候就要多采购些写“福”字需要的笔墨纸砚。

庄虎臣告诉那个官儿皇帝经常要用什么笔;在冬天的时候,笔的底部是冷的,这温笔用什么来温,来烤,温好了一写就比较顺;皇上还有个特点,写一个字,换一支笔,他要写几幅,就要换几只笔。所以把这些经验告诉采买司官员,采买司官儿的职责就做到位了。他当到位了,就要感谢庄臣虎。庄臣虎再送采买司官儿一些东西,让他体验荣宝斋监制的这些东西。那个采买司官儿体验完了,就知道这里东西比别家的要好,再加上采买司官儿非常感谢庄臣虎,采购自然就落到荣宝斋的头上。

二、百年的秘密----构建社区

你看他(庄臣虎)多用心,花三百两银子去捐一官,然后去抄榜,抄榜以后去编《缙绅录》。最后荣宝斋起来,其他都倒闭了,几十几百的字号都没保留下来,但荣宝斋起来了。社区化其实早就有了,只是以前我们没有关注到这个信息。

荣宝斋其实一开始就构建官员的社区。

这就是《百年荣宝斋》(电视剧)讲的故事。

往前回溯,其实人类社会,从分工开始,德鲁克讲过,“一万年前,分工就发生了。”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分工以后,是一定要建立一体化的关系,这是很重要的。一体化的关系说到底是供求之间形成的一体化的关系,那么为什么在那个时间能形成分工关系的呢?我们再追溯到前面,这种分工的发生,是在社区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没有社区,分工不会发生。比方说你是做锄头做得比较好,那就我来和你交换,你做的越好就省得我再去做。于是乎了,你就多做点,那我怎么感谢你了,那就看看我有什么擅长的,家里东西比较多的,比如说我喜欢织布,布织得不错,于是就有了分工了,分工是在人与人之间相互熟知的关系下发生的。

荣宝斋所做的一切就是以《缙绅录》为纽带,建立一个官员交流的社区。它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荣宝斋建立的理念:以文会友,荣名为宝。百年老店,变的是生产技艺和包装,不变的是其内核——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把握,对于他们生活方式的洞察。这才是企业基业长青,细水长流,连绵不绝的根基。

小贴士:荣宝斋是驰名中外的老字号,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荣宝斋坐落在北京市和平门外琉璃厂西街,是一座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高大仿古建筑。主要特色:木板水印。

管理智慧原创文章,转载或摘选请注明管理智慧和作者,侵权必究。谢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